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怕困难的名言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
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
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
的小
百科全书。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
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
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
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
上各种人物的
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
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
图》的内容
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别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
课来说很有益处。因为
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
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
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
都参与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
生。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
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握住
中年级略读的教学学要求,在教学时
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
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计
划的学习。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
br>法,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
含的人
文内涵。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致力于怎样读懂。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研讨、辨析
比较、朗读悟情、综
合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交替使用。
五、说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
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
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
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
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通过感情朗读、合作朗读、观察图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句子,领会含义了解课文
的大致内容。
2、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课学习
中,
让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照图画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感受
《清明上河图》画
面的生动,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紧扣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
入情。我联系本单元专题谈到:同学们通过上
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祖国历史的悠久,中华民族
那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也认
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
的大画家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我边说边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学生齐读课题,
并问:
你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呢?学生积极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北宋时期的大画
家张择端给这幅画取了什么名字?”等等。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从而给课文
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我肯定学生的质疑后问
: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
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让学生选用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新课标明
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发扬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
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
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
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方
法的随机指导。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我为学生
提供了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
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
,包括它的年代,作者,
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清明上河图》这
幅画配上音
乐、解说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让学生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
br>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启发思考:为
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
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
感受。
(五)回顾,畅谈
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著名
思想
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
和才干的结晶──
赵州桥。随机出示课件,课件相继展示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
的插图。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
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等。我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
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
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
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
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
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
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
4.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
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
7.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
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对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图文对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
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
一下。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
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
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
(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4
)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
上的人小,每个人在
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
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6)老
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
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
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
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
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
你想说什么?
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别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总体介绍:
行业——人多
具体介绍: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艺术价值
教学反思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
《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
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执照
语文教学的
常规,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但我却“扶着”教学了。因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
br>习作”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看到,听到的理成顺
序写成
一篇习作。我认真分析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让学生理解或者感悟祖
国传统文化,这不是
重点。我认为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除了欣赏祖国文化与文字的精
美表现地方文化或祖国文化的历史
。“鉴于此种见解,我在本课的教学上,打破了常规,从
“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边学课文,边
模拟文章的写法。
本课共5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三个意义段,语言简洁,
生动,画
面内容描写十分传神,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特别是文章的结尾是对整篇课文进行了总结,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顺序及总分的结构。为了渗透“总分”结构式的写作方法,“方法仿写”在
本课是最
佳的阅读与写作的范例。在这知识点上,我出示了句段。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
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
街溜达。点拨:引导学生很容易发
现问题,这是一组批比句,一连用了五个”有的“突出了
街上行人形态各异的特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能使内容集中,节奏感强,能够增强语
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这个环节,是我在本课中要重点落
实的知识环节。
课前我浏览了教材,有埋伏性的安排了学生去年菜市场,服装店,夜间广场。可选
择一个
点,也可以连续选择。要求学生用排比句把市场繁忙热闹的样子写下来。学生完成不错的,
有的孩子在一段话中能连续用上5个以上的四字词语。如、熙熙攘攘、喜气洋洋、来来往往、
琳琅满目
……
进一步渗透“阅读与写作同步”,这得让学生弄明白,文中各个环节的精彩描绘都是画面内容,这就是文中蕴含的“阅读中感悟写法”。说准确点,本文是一篇状物的文章,通过对
《清明上
河图》的介绍与描绘,再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百姓生活情景。怎样描写静物
呢?针对我班学生作文
情况,要写一种静物,每个学生都会,但选材是很重要的。假如、本
文不是写的《清明上河图》选取一幅
普通的画,作者能像本文中的文字那么栩栩如生吗?这
就是引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写作中,要选材,选取
有意义的材料,值得珍惜、留念这样的材
料才有可能在文字组合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
首先,指导学生选好静物,仔细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则在选好静物之后,一定要<
br>细心观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作用等方面。观察清楚才能像本文中作者写
《清明
上河图》一样,写起来得心应手,生动感人。比如、文件具盒、字典、相册……然后
找出事物的特点,确
定写作重点。茫茫大千,形态万物,各色各异,即同一类物品,互相之
间也有其“个性”。只有准确把握
特征,又准确地描述出来,才能写得具体真切,给人留下
鲜明深刻的印象。就如本篇课文,作者抓住画面
的人物多及画得传神的特点来写,读后,能
给我们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一提起这些特点,就知道描写的
是《清明上河图》。比如、描
写文具盒:我有一个精致的文具盒,长方形的……盖面……
底面……打开它……
在本课中,除了习作模板的特点,还有标点符号的计巧。这知识点得鼓励学生
读书不仅仅
是读字,还要读出符号才算读书。文中有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这<
br>样的句子。比如、1、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这句中的
省略号
表示感谢画面上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没有写。”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作坊、酒楼、茶馆
……“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类的建筑没有写,突出
了街市的热闹景象。”3、站在
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
小毛驴……“这句的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后面要
写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任
读者去想象。这里我安排了这样的标点符号的训练。
如、操场上真热闹哇!有的……有的……有的……
夜间的广场真是丰富多彩啊!有……有……有……有……
老师的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又在对我说……
妈妈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雨雾之中,我……
想想,语文就这样清淡而深沉,“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总之,无论是学语文,还是教语文,
扎扎实实
的态度就是最有效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