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1单元-腊八粥 教案+说课稿+相关资料+课堂实录+类文(付,30)

别妄想泡我
733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1: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郁达夫作品-帮助别人的名言


下册 教学资料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
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 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
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
整 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
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 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
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 并拢来糊糊涂涂煮
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
香味,就 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
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 馋、对粥的猜
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
普通百姓生活 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
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 一张腊八风俗画,
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
和心情, 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
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 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
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
待到 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
格特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同时针对本篇课文的特
点,在教学时遵循这样两点:
(一)课文对话比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进行体
验,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想 感情;
(二)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
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
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
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 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
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
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把小课题和平时教学更好的整合,课的伊始我 让学生先说出含
有本课生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尽量多地使用成
语。如:馋 涎欲滴、垂涎三尺、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一饱口福......
2.运用进修倡导的阅读“四读”模 式,初读感知在第一课时已经完
成,在这节课着重体现的是精读感悟、回读赏析和拓读升华。另外,把第一自然段放在第一课时处理,可以减少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
生有更多的时间感悟文章的中重 点内容。拓读阅读中准备了沈从文的
腊八粥全文。
3.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 齐读、范读、分角色读。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八儿心理活动变化。文章对话较多,
分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设身处地,想角色之所想,急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角色之所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课后习题应该放在理解课文中去处理。
2.图文应该结合,这样更能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课后作业中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应该放在课前完成。
4.以读促讲应该面向更多的学生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5.问题不宜过多,应多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

沈从文 - 中国著名作家
所属类别 : 社会人物|历史人物|文化人物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 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
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
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
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 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
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
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
《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
西南联大任教,19 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
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 代历史与文物
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腊八粥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 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
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 二
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
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 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 、
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
仁、瓜子、花生、榛穰、 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 ·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
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 聚万物、调和千灵之
意。
沈从文相关资料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 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
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
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 郁达夫、
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
早载于《晨报副 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 同创办《红黑》杂志。
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
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人
们的注目。《萧萧》、《牛》、《 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 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
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还
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
标志着他的小说 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
写散文《湘西》、长篇 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 报》、《益世报》文
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故
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
等文。1978年调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
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 赴美国讲学。1981
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腊八粥》课堂实录
一、脉络:蓄势的饱满味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 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
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
内容?
生:我了解到了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腊八粥。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师:哦,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让老老少少都垂涎欲滴。你还了解
到了什么?
生:我还了解到,课文分别是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和看腊八
粥。
师:你关注到了 文章的脉络。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他是一心
盼着腊八粥,思考着怎么分腊八粥,也是看到了腊八粥。 (板书:盼,
分,看)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一句?
生:(朗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三个学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我不仅听出了喜,还听出了急呀!同学们,就为了这腊八粥,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
生:(齐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二、盼粥:细节的精确味
师: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
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们的呢?我 们先来看“盼”这一部分,请
同学们自由朗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那先请黄同学,你来说——
生:我 从“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
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 说是时候还早”可以
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
好。然 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了”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还有,从“摆 到灶边好久
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
较着急,所以他 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同
学们, 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出示:出出进进)
生:(齐读)
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
生:进进出出
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我认为他这里写“出出进进”是写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
透气的腊八粥,他就是想闻闻味道,就是 想急着吃腊八粥。
师:那这里也可以用“进进出出”嘛,为什么非要用“出出进进”呢?
生 :因为如果说“进进出出”的话,那只能表现八儿看完腊八粥之
后出去了,但“出出进进”更表示八儿出 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等着
早点吃到这美味的腊八粥。
师:出出进进,它的落脚点在——
生:(齐答)进!
师:也就是说,出去了他又进来了!就这么一个动作,让我们感
受 到了八儿的那一份迫不及待(板书:动作)。现在,你们全都是八
儿,我要问你们,刚刚到晌午,平时这 个时候,你们都在哪里?
生:平时这个时候,我可能在草丛里捉蝈蝈。
师:出去玩啦!还有呢?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生:我可能出去找小伙伴玩。
生:我很可能是玩泥巴去了。
生:我可能在小树边找麻雀。
师:可是今天,你怎么老是到灶房来?大清早我就看见你来了,
第一次来是为了——
生:第一次来我是为了看看腊八粥好了没有。
师:噢,第二次来呢?
生:我是为了想闻一闻腊八粥的味道。
师:对,你还不能吃,闻一闻味道也高兴。才过了一会儿你又来
了——
生:我是来把碗盏摆摆整齐。
师:看得出,你已经迫不及待啦!谁来读出八儿的这份迫不及待?
生:(朗读)一个人出出进 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
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师:嗯,这个八儿好像挺淡定的样子,不够,再请一位——
生:(朗读该句,读出了迫不及待的味道)
师:那香气,那声音,怎不令人垂涎欲滴呀!看看这个八儿——
生:(齐读该句,读得声情并茂)
师:找到了这一处,还有吗?
生:我找的是“但 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里
我看的是八儿听了妈妈说的要到夜里,因为他要吃腊八粥 迫不及待,
所以他眼睛都急红了,看出他都要哭出来了。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师:是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松劲”,什么
叫“松劲”啊?
生:就是八儿听到妈妈这句话整个人都泄气了。
师:泄气。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师:失望。还有吗?
生:本来他期待妈妈说的话 ,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他一听到妈
妈说的话,就一下子没有信心了。
师:没有信心。很没劲,很没意思就叫——
生:(齐答)松劲。
师:这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方言,咱们常州也有自己的方言,谁
能用常州话来说一说松劲?
生:(常州方言)没劲,没啥劲,一点劲也没。(笑声)
师:她一下子用三种方式诠释了常州 话——松劲,这是咱们家乡
自己的方言,听着就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这样的方言,在这篇文
章中还有好多好多。瞧——(课件出示:白胡胡)这是什么呀?
生:(齐答)白胡子。
师:(课件出示:上灯)
生:(齐答)亮灯。
师:(课件出示:赤饭豆)
生:(齐答)红豆。
师:(课件出示:面东东)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生:(齐答)软乎乎。
师:听听,读起来就是 一股浓浓的家乡的味道!沈从文在我国有
“乡村文学之父”的美誉。他曾经说过——(课件出示:我心中 对记忆
里的河水、夕阳、乡音,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心中对
记忆里的河水、夕阳 、乡音,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师:可是咱们八儿啊,听到这种松劲的话,是——
生:(齐读)眼睛都急红了!
师:你平时什么时候会急红了眼?
生:考试到最后没做完,眼睛就会急红了。
生:好不容易做好的乐高玩具,被表弟一把给拍碎了。
生:我收不到快递的时候,眼睛都急红了。
师:可咱们的八儿是为了一碗粥——
生:(齐读)眼睛都急红了。
师:读好了,谁来试试?
生:(朗读)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师:你的眼睛好像是有点红红的(笑声)。谁再来试试?
生:(朗读)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师:读得真好,一起来——
生:(齐读该句)
师:同学们,你们看,就这么一个眼神(板书:眼神),让我们
感 受到了八儿心中的煎熬与期待。继续找,你还找到了哪些?
生:我还找到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这句话可以看出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他非常着急,也可以看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
师:八儿只说了这一句话吗?下面还有,这就是八儿跟妈妈的对
话(板书:对话)
师:(课件出示: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
“那我饿了!”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师:那这个对话,我们配合着读一读,好不好?你们读八儿,我
来读妈妈。
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互换角色后再次朗读对话)
师:真讨厌,你们干吗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呀,妈妈为什么不等八
儿把话说完?
生:因为妈妈知道八儿想说什么,他很煎熬,想吃腊八粥。
师:对,肯定他已经问了——好多 次了(生齐答),早知道他要
问什么呀!好!再来读一遍。我还是读八儿,听仔细!
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听出来没?
生:刚刚老师读的时候,少了一个“妈”,少了一个“那”。
师:少了两个字,能不能少?
生:第一句少了一个“妈”,就看不出八儿急切的心情。
师:你觉得连用两个“妈”——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生:连用两个“妈”可以看出八儿的迫不及待。
师:那你来读一下!
生:(朗读)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师:不够急。再请一位——
生:(朗读)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师:急了。再来!
生:(朗读)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师:真急了!再看下一句,为什么这个“那”也不能少?
生:如果没有“那”的话,就写不出八儿在向妈妈撒娇。
生:也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腊八粥。
生:也看出八儿其实早已迫不及待了,他向妈妈撒娇,就是想早
一点吃到腊八粥。
师:他真饿了?
生:他没有。
师:没饿,却偏说饿了,这不是撒娇,这是耍无赖是不是?来,
你来读读看。
生:(朗读)那我饿了!
师:读的真好!你再来试试看。
生:(朗读)那我饿了!
师:好,再来。
生:(朗读)那我饿了!
师:一段对话,一字之差,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心情。来!男生读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八儿,女生读妈妈——
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分粥:性格的传神味
师:沈从文非常善于通过这些细 节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板书:细
节刻画内心)。一个动作,一段对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通过细节刻画内心在课文的后面两个
场景中也有,默读后面两个场景 ,赶紧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语句)
师:好!这位同学——
生:从第9小节到第11小节,这是八儿和妈妈的对话,八儿和
妈妈在商量该怎么分粥。
师:八儿是想尽办法要——
生:他是想尽办法要把自己的粥分得多一点,还得寸进尺,讨价< br>还价,同时也看出八儿对于腊八粥的喜爱和他的淘气。
师:他找的还是一段对话,既然是对话,我还是要请人来读。(请
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生1:(朗读)“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
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 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
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生2:(朗读)“是呀,八儿说得对。”
生1:(朗读)“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师:这八儿的话还没说完呢,他心里面还有话要说呀,如果妈妈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继续说——
生2:“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那八儿还得说——
生1:“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就吃两碗。”
师:那八儿妈还得说——
生2:“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那八儿还得说——
生1:“要不然我吃五碗,你就吃一碗。”
师:八儿妈——
生2:“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还给他吃啊?八儿的肚子都要——撑破啦!(笑声)这不 依
不饶的八儿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呀!来,这两组读八儿,这两组读
妈妈——
生:(两组分角色朗读)
四、看粥:复沓的形式味
师:这又是一段对话,接下来,你又找到了哪里?
生:我从第14小节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 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
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鼓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
东东 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
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此时的
八儿虽然没有看见粥,但是他的心却一直想着粥,说明八儿非常想吃
粥,说明他急切的心情。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师:也就是说你找的这部分其实是人物的什么?
生:他的心理。
师:对,心理。( 板书:心理)八儿啊,人很矮,他还没有灶头
高,他对于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师生齐答),那么, 这锅里面
究竟有些什么呢?沈从文在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读——
生:(齐读)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们吃过的腊八粥里还有些啥?
生:还有芋头。
生:还有蚕豆。
生:还有莲子。
生:还有葡萄干。
师:哎哟,我喜欢。
生:还有芸豆。
生:还有桂圆。
生:还有南瓜。
师:还有南瓜?这个我没吃过。
生:还有玉米。
师:难怪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 面写道:这不是粥,而是小型
的农业展览会呀!这么多好东西,在这锅里煮着、熬着,都变成什么
样了呀?这八儿不停地猜着——
生:(朗读第14自然段)
师:好的!同学们,你们猜,这八儿啊他一边想着,一边还会—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生:流着口水。
师:馋死他了!如果你是八儿,在想到哪里的时候会特别特别的
馋呢?
生:我想到“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就特别馋。
师:你喜欢吃甜食,我也是的。
生:我想到“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就馋死了。
师:你喜欢吃花生。
生:想到“赤饭豆会煮得浑身胖胖的”就想流口水。
师:看你,真的馋了。
生:想 到“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
那就妙极了”,我会特别特别馋,我最喜欢吃大 大的红枣了。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读八儿心里猜想锅里煮腊八粥的句子,
你听到特别让你 馋的地方,你就咂咂嘴,好吗?
生:(兴趣盎然地应答)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14自然段)
生:(听到特别馋的地方,就各自发出咂嘴声,笑声不断)
师:八儿跟你们一样,一边想着腊八粥,一边这样咂嘴。哎,那
八儿猜得对不对?
生:对。
师:全对?一点没错?不会吧,有错吧——
生:他没有料到今天粥的颜色是深褐色的。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师:对,颜色不对。妈妈说了,枣子赤豆放多了。除了颜 色,他
猜得全都对。就这五处地方,你们到文章当中去找一找对应的句子,
再把它们划下来。
生:(默读,划出相关句子)
师:好,先来第一处,这八儿猜: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生:(朗读)“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
碎,那是他知道的。”
师:好,第二处,他猜:赤饭豆会煮得浑身胖胖的了吧?
生:(朗读)“赤饭豆害水鼓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师:好的,第三处,他猜: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
生:(朗读)“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师:第四处,他猜:枣子必定是大了三四倍的。结果呢?这个没
找到?我看有人找到了——
生:(朗读)“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
给了八儿。”
师:对呀,你看,大得吓人哪!再看第五处,八儿猜:糖若作多
了,它会起锅巴,结果呢?
生:(朗读)“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师:瞧,八儿猜的全对呀!既然猜的全对,作 者为什么还要花这
么多笔墨来写呢?如此雷同的句子,难道不啰嗦吗?不着急,同桌之
间商量一 下。
生:(同桌之间议论纷纷)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师:能说说你们的看法吗?
生:我从这雷同的句子看出,八儿虽然现在吃不到腊八 粥,但他
想想腊八粥的样子,也是开心的。
师:猜,必须写,看出八儿他想想也是高兴的。
生:我从这里看出来,八儿可能吃过腊八粥,所以对腊八粥里面
的东西是如数家珍。
师:也就是印象,印象深刻,牢牢地记着呢!
生:他可能在妈妈洗食材的时候偷偷地看了,所以记忆犹新。
师:所以这个猜是必须要写的。
生:我觉得八儿猜的时候还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当他看到的时候,
看到眼前的这些食材,他感觉 非常满足。
师:哦,猜想让人喜欢,看见实实在在的更让人喜欢。你们瞧,
这看似重复的话语 ,实则用意颇深,就是在这种回环复沓的描写中,
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的形象跃然纸上!好,男生,读八 儿猜想的;女
生,读八儿看到的——
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八儿好不容易看到了腊八粥,然后呢——(课件出示:
“哦……”)谁来读这一句?
生:(朗读该句)
师:(板书:哦)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语气词,你觉得该怎么读,
读出八儿的什么来?
生:读出八儿的激动。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师:来,你读。
生:(朗读该句)
师:哎呀,眼睛都放光了!你要读出八儿的——
生:我要读出八儿看见腊八粥的惊喜。
师:惊喜!你读。
生:(朗读该句)
师:你又要读出——
生:我要读出他看到腊八粥的惊讶。
生:(朗读该句)
师:瞧!眼睛都瞪大了!你来——
生:我要读出八儿看到腊八粥的满足。
生:(朗读该句)
师:这一份满足、惊喜、惊讶、欢喜、幸福,都在这个“哦……”
上了。来,一起来!
生:(齐读该句)
五、吃粥:留白的含蓄味
师:他惊异得喊起来,锅中的一切已进 了他的眼中。腊八粥终于
熬好了,可以吃啦!(板书:吃)谁来读——
生:(朗读)“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
面小鼓了。”
师: 关于八儿吃腊八粥的这个场景,作者只用了24个字、3个
标点,戛然而止。对此,你有什么问题吗?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八儿怎么吃腊八粥的。
师:对呀,吃粥才是真正让八儿喜得要 发疯的事情呀,他怎么不
写呢?他不写,我们来写!来,仔细看这一幅图,抓住一个细节,写
一 写八儿吃腊八粥的样子,注意书写整齐。
生:(想象写话)
师:好,我找了两位同学写的,我们先看这位同学的——(投影
学生的作文纸)——
师:(朗读学生作文)八儿端起小椅子坐到桌子边,他拿来了一
个大碗,用小勺子敲着碗边,发出叮叮咚 咚的声响,迫不及待地大叫
道:“妈!妈!快给我吃!”说着,他自个的口水便顺着嘴角落了下来。
师:有意思!行款很整齐,字迹也很端正。再看这位同学的——
(投影学生的作文纸)—— < br>师:(朗读学生作文)八儿妈递给八儿一碗腊八粥,八儿见了,
这小眼神儿,忙从妈手中抢过,捧 在手里,热得他舒心地叹了口气,
一手抓起勺子舀了一大勺粥往嘴里送,还含含糊糊地说:“多给我留< br>点儿,你们慢点儿吃。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瞧,咱们同学自个儿就能把吃粥的场
景写得这么有意思,那沈从文他干吗不写呢?
生:他在这里戛然而止,是因为他想给读者留下悬念,留给读者
想象的空间。
生:我觉得作者是为了让我们也想象一下八儿吃粥时的样子。
师:也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是啊,同学们,你们瞧,这又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是一种写法,避实就虚,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六、主旨:人性的乡愁味
师:沈从文曾经说过:“这世上或有人想在沙基上建造楼阁,但我却只想用石头造一座结实的小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文章虽然
写的是腊八粥,实则是那一幅动 人的画。从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一个
怎样的八儿?
生:我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八儿。
生:我看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八儿。
生:我看到一个贪吃的八儿。
生:我看到了一个淘气的八儿。
生:我看到一个满满童心的八儿。
师:本来就是小 孩子嘛,童心啊,天真啊,活泼呀,可爱呀。那
么,从这篇文章当中,除了这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到 些什么?
生:从第九小节可以看出,八儿跟妈妈讨价还价,要多吃点腊八
粥,但到第十一小节 ,他又说,我吃四碗,你吃两碗,但是妈妈说,
是呀,八儿说得对,可以看出妈妈对八儿有种溺爱的感觉 。
师:这一份爱虽然从未说出口,但却伴着粥香,萦绕在心田!
生:从这篇文章中,我还可 以看出八儿的淘气,从一开始八儿和
妈妈撒娇,到后来八儿和妈妈讨价还价,一直到后来肚子已成一面小
鼓了,写出八儿是非常贪吃也非常淘气的。
师:你还沉浸在八儿的那种可爱的样子里面。你还能读出其他
吗?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生:我还可以读出八儿的无忧无虑。
师:那除了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者在写八儿,其实也是在写自己,文中的八儿是无
忧无虑而且非常贪吃,非常调皮,所以 我觉得他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
向往和渴望。
师:那份怀念,对不对啊?那是家乡的味道,甜入心扉,就跟腊
八粥似的。
生:我从 这篇课文中学习了很多沈从文的家乡话,那说明他是怀
念乡音,想把家乡话带给全国人民。
师:带给更多的人,最美是乡音啊!
生:这里我还可以看出腊八粥不仅让老老少少非常喜欢, 而且这
里的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腊八粥给作者也带来了很大的印象,也让作
者十分的怀念。 < br>师:那一份情,是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同学们,沈从文22
岁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谋生,不管 是穷困潦倒还是功成名就,都时时
思念着故乡。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 br>都分不开。几十年来,他对故土的这份深深的眷恋,演绎出了一个个
感人至深的故事。沈从文笔下 的《腊八粥》简单而又质朴,却也被他
细腻独特的笔触熬得香甜绵软。那就是家乡,那就是生活。那浓浓 的
情,那绵绵的思,融在了粥里,也流露在字里行间。课后,请同学们
再去读读冰心、老舍、梁 实秋笔下的腊八粥,比较一下,同样的腊八
粥,文字上有着怎样不同的味道。下课!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历代诗人笔下的成都端午
□刘晓凤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五”或“重五”。端,正 也,始也,五,与午
相通,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
端午之俗,历史悠久。 最初与远古先民祛邪、除毒、避瘟、止恶
等观念相关。到汉代,与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 、七
夕、重阳、腊日等中国传统节日一起形成定制,延续至今。
关于端午的禁忌,汉代应劭《 风俗通义》专有记载,“五月五日
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
五月五日当天不晒荐席”。《荆楚岁时记》也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
忌曝床荐席及盖屋。而端 午节的习俗众多,与节令气候密切相关。煎
兰汤沐浴、采制草药、采菖蒲、艾叶、剪艾虎钗于头、悬于臂 镇祟辟
邪、制作雄黄酒、祛毒杀虫、贴天师符、钟馗像、佩香囊、系五色丝、
避兵缯、长命缕、 吃粽子、赛龙舟……
魏晋时期,端午增加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涵,在山西一带传为纪
念介子推 ,吴越一带传为纪念伍子胥,会稽一带传为纪念黄娥,楚地
则为纪念屈原。因为屈原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 为各地人民普遍认可,
逐渐取代其他历史人物。之前已有的民俗活动被重新解释,比如粽子
是为 赶走水中蛟龙,龙舟竞渡是为打捞屈原遗体,人们不深究这些说
法的可信与否,只是借助这样的活动寄托 对诗人的崇敬之情,产生广
泛深入影响。端午之俗与纪念屈原的故事结合,使得这一传统节俗获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得了新的内涵和文化意义,获得生命力,一直沿袭至今。
其实端午节不仅在民间广泛流行,也 受到皇帝、官员和文人士大
夫的重视,历朝历代吟咏端午的诗作很多:曾巡幸成都的唐明皇李隆
基在端午节当天在皇宫大宴群臣,作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 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可见宫廷端
午习俗与百姓无异。“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
可还淳。”则多了对大臣、国家前途的殷切期望。这在另一首《端午》
诗中表达得更为直接“亿 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
后昆芳。”提到当时系五色续命丝、吃粽子等端午习俗,皇帝 端午会
宴请群臣,庆祝佳节,可见对此节重视。
诗圣杜甫也留下了反映唐代宫廷端午习俗的诗 作。杜甫任左拾遗
时作的《端午日赐衣》:“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
罗叠雪 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表达沐浴皇恩的激动心情。在《惜别行送向 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亦提及端午赐衣习俗,反映的
都是唐代宫廷对端午的重视。
杜甫似乎没有留下直接写民间庆祝端午的诗作。他寓居成都草堂
时,院内的菖蒲丰茂,“渚蒲随地有”(《漫成二首》之一),一家人过
端午时,采菖蒲非常方便无疑。 他的“江飞竞渡日,草见蹋春心。”(《长
吟》), 或为其在蜀中所见之端午赛龙舟场面。而曾置身于 巴山蜀水
二十年的刘禹锡有《竞渡曲》追溯竞渡与屈原的渊源,细致描摹竞渡
的热闹场面“杨桴 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
Early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螮蝀饮汀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地方官主持
奖赏,场面 壮观,气氛热烈。“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诗人凭吊屈原,平添愁绪。花蕊夫人《宫词》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
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关于端午的描
写 多了几分香艳。
宋代宋祁有诗句“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
祠》)在端 午追怀屈原,无限惆怅。眉州大文豪苏轼有多首描写端午
的诗词,细致地描写了端午虎符缠臂、门前艾蒲 、吃粽子、朋友对饮,
龙舟争渡、缅怀屈原的丰富民俗内容。“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
绿云 鬟。”(《浣溪沙·端午》)。“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
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 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
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
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
千断肠句。”(《六幺令· 天中节》)“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
竞渡,哀叫楚山裂。”“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 知此理,所以
持死节。”(《屈原塔》),可以说是屈子的异代知音。
相比之下,南宋陆游和 明代杨升庵的端午节诗歌侧重写自己如何
过端午和在节日里的愉悦心情,更具个性,富于生活气息。“重 五山
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
点丹。日斜吾事毕,一 笑向杯盘。”(陆游《乙卯重五》)在这个端午
节,陆游身处山村,石榴花开得正盛,大家准备包粽子, 高高的帽子
上也挂上一束艾草,诗人虽然身体羸弱,也在眉间点上朱丹,到了太
Earlybi rd


下册 教学资料
阳西斜端午的各项“工作”才完成,大家一起欢声 笑语,推杯换盏。杨
慎在端午这天早起泛湖,“鸡鸣海色动,日出林霏开”,“红霞晃金碧,
赤 帝骑龙来。”难得一见的景致让诗人愉悦了身心,“榜歌声流喝,丝
管清且谐。且须醉一斗,以缓肠九口 。”(《五日泛湖》)知己、歌声、
丝竹、美酒,诗人要一醉方休。节日带给诗人的欢乐让人心动。 < br>其实,每个人对端午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记忆。端午节在我家乡俗
称“五月节”,这天我们要早起采 艾蒿,要跟爸爸去给爷爷奶奶上坟,
要拧“火绳”,要吃粽子蘸白糖,爸爸要喝酒,饭后要拉好多首优美 的
二胡曲子……
在我的印象中,五月节是神奇的节日,这天总是阴天,我们都能
早早 儿起来,我们能找到最好最高的艾蒿,上坟回来裤脚都湿了,那
种并不是特别漂亮的石臼花让我莫名的激 动。除了挂在大门和外屋的
门边,我们把剩下的艾蒿拧成“火绳”晒上,等到暑天的夜里就能点燃
赶走蚊子。粽子,是妈妈包的,五月节之前一天包好烀熟。粽子的主
料是大黄米或者黏高粱米,浸泡十 天左右,洗净放上红枣。我帮忙清
洗苇叶,马莲。妈妈把几片苇叶错落叠放到手掌宽卷成漏斗的形状,< br>把泡好的黏米和红枣放进“漏斗”,用力压紧,将上边的苇叶弯下来包
裹严实,用马莲绑好,一个 粽子就包好了。妈妈的动作麻利,一气呵
成,我试了很多次都没成,松散是大忌。
吟咏端午的 诗作还有很多,以上仅举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这些
诗歌生动描绘了古人过端午的情形,因各地习俗不尽 相同,有些内容
我们无法体验,但最基本的吃粽子、采艾草及这些活动带给人们的喜
Early bird


下册 教学资料
悦和感怀在千载之后仍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Earlybird

沈阳建筑大学分数线-晚会开幕词


朝鲜人民生活-对公司的祝福语


逃避心理-入党宣誓词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信任危机


老师绩效工资-情人节主题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务处-93阅兵


坑爹语录-我爱祖国演讲稿


世界无烟日手抄报-歌唱祖国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