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案和反思)
南开大学本科招生网-新乡学院分数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
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
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
而抒发的。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在学习的过
程
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
生第一次盼望
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
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老师适
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
(1)融情入人。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
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
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融情入事。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那个星期天
》中“我”
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
奋的
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
忧;《那个星期天》
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
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
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
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
是光线,更
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4)直抒胸臆。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
三、初试身手
1.出示例句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1)指名朗读,让学生进一步
感受什么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当心情
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2
)如果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哪几个词来表达自己此
时的心情?(开心、快乐、感觉高
兴得要飞起来一样……)
(3)你现在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去就能看到妈妈给你买回来的<
br>心爱的小狗,你的心情一定愉快极了,这时你看路旁的景物会是怎样的?(色彩
上是明丽的,情态
上是可爱的、活泼的……)
(4)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
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是不是和自己的心境很相衬?
如果让你写,你
会怎样写?
2.出示例句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
二班。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
也像是在讥笑我。(沮丧、
伤心、难过……)
3.小结:看了刚才的两个例子,我们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
否有了一
定的感受了呢?花还是路边的花,鸟还是树上的鸟,但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态,
只是
因为观景人的心情不同罢了。“我”看景物,景物就染上了“我”的情感色
彩,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
第二课时
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习作
例文,看看作者何紫对学
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又是怎样
把这种变化表达出来的。
二、阅读习作例文一——《别了,语文课》,讨论: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叙述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陈小允原来讨厌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课,但
当他即将移民海外,不再有学
习国语的机会时,他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
感受到了国语的美好,对故土、对母语的依依不舍,从
而下定决心即使到了海外,
也要好好自修国语。
2.读完全文,“陈小允”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
语、默书不合格,将要移民时,开始
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要好好自修国语。
3.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这种情感的变化的?
(1)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以前上课时总是
“懒洋洋提不起劲”,现在“全
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以前“不喜欢国语课”,现在觉得“课文内容
饶有趣
味”……
(2)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我”对国语课的真实情感。
①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怎样学好语文》,感受到中国语文
的丰富和优美。 <
/p>
②想起自己再也没有学习国语的机会,心里很难过,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
子全学
会。
(3)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达感情。
4.过渡:《别了,语文课》中作者用质
朴生动的表达方式,通过生动细致的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前后态度的转变、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写
出了一个少
年儿童即将离开故土的难舍之情,让我们看到了涌动在他心间的一颗赤诚的爱国
之心
。相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事情,一定也带给我们
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请大家
说说:你的印象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让你觉得开
心或难过、感动或愤怒、激动或害怕的是什么事情呢?
三、阅读习作例文二——《阳光的两种用法》,讨论:
1.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两件有趣的事。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说说你对“老阳儿”深刻内
涵的理解。 “把老阳儿叠起来”“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老阳儿”带给“
我们”温暖与快乐。母亲这种“智慧与温暖的心”,尤其是“在
艰苦日子里磨练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
“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
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
我们”所有幸福
和感恩的来源。因此,更深一层“老阳儿”指的是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智
慧,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3.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从母亲
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
热爱生活的情感。从毕大妈夏天把
一缸水放在太阳底下煮热,给孩子们洗澡,我
体会到了毕大妈是一个温暖而又有智慧的人。在艰苦的生活
里,她们都有一颗慈
爱、智慧的心,带给孩子们温暖和快乐。
4.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
“老阳儿”煮在水里面这
两件事,把情感融入其中,自然地流露了内心的情感。四、小结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情感的
变化来表达,如,《
别了,语文课》一文中,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的前后对比写出
“我”对国语课的情感变化。有时,我们不仅
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情中,还
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下节课,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
习作当中
去。
[教学板书]
交流平台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抒发真情实感
初试身手 心情不同 感受不同
[教学反思] <
br>“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说真话抒真情展开的,但
一直以来能够做到以“
真”动人却是学生们的难点,难就难在说着容易“做”着
难。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大家说得都很
好,能够顺畅地说出“情”“景”
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句子练写也能很快完成,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