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常规
生活中的美-青岛人事考试信息网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
步贯彻《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
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使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
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常规。
一、计划与备课
(一)教学计划
1.制订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
准》,明确
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和教师用书,依次把握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学
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
教学目标,使之形成体系并融会贯通;确定所使用的图片、
录
音、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2.每学期初,教师在上述目标体系
的正确导向下,
认真制订出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于开学后
一周内上交。教学计
划一般包括对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
析、教材内容体系分析(含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等)、本学期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
措施、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重要的教学活动
及语文课外活
动等内容。
(二)备课
1.树立单元备课教学的
思想,先通读单元全部教
材,了解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
落实到每篇
课文的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
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单元教学
基础上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全课目标和课时目标)。目
标要
体现三维多元,内容明确、具体、恰当,重点突出,难点抓
准,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
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精心设计有弹性的
教学方案。教学流程层次
清晰,衔接自然,能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恰当有效,调动学生
的
学习积极性。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安排好难易适宜、形
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4.要认真书写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
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时间
;②课题;③教学目标;
④教学重、难点;⑤课时;⑥教具准备;⑦教学过程;⑧作
业或活动设
计;⑨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课、习作课、语文园
地课、综合性学习等应有切实可行的教案。
5.允许对备课进行改革和试验,备课可参考有关
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严禁抄袭行为,应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
必要的修改,不能照搬照抄。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纸质文稿为
主。
6.
应提前备课,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根据
教材内容及学校、班级实际,选用或制作合适的教(学)具
,
准备好挂图、生字卡、录音、录像等器材及学生使用的作业
本。不上无教案之课。
7.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2次。
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
应以个
人思考为基础。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可
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
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与反思
1.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导
向,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过
程。教学重点的落实应分步到位、过程清晰,教学难点的突
破应设置坡
度、做好铺垫,以便分步实施,逐步达成目标。
2.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
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
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
3.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
,充
分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
学设计,做到以学定教。
4.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原则和课型特点,不同课
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语文
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较充
裕的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
、积极讨论、质疑问难。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
运用,重视读写结合,加强综合,突出重点,从整体上
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5.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规范教学行为。教师要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
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不随意离岗,不做与教学无关
的事情。不嘲
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严禁体
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态自然,仪表大方,精神饱满,富有
情感;坚持讲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合理,书写规
范,能根据实际操作常见的教学媒体
。
7.教学后提倡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客观总结
教学得失,分
析原因,并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诊治措施;
或结合教学实例,阐述自己的教学见解,以便总结提高。教
学反思可写在教案之后,也可以写在专门的本子上。
三、作业与辅导
(一)作业布置
1.要紧扣课标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课内外作业。布
置作业应尽量在课堂教学内进行,课内作业
力争在课堂完成,家庭作业量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一、<
br>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
年级不超过45分钟。
2.作业要讲求实效,有典型性、针对性、思考性,
突出语文实践性,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分量和
难度适
中,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7篇,一般在课内完成,课外练笔
一般一周一次。要安排一定的
口语训练和课外阅读,还可以
安排一些动口动手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观察等。不布置机
械重复
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布置难
度不同的作业。
(二)作业批改
1.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
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
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
字迹清楚,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认真完成作
业或作业
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
和指导。
2.作业批改要认真及
时,使用的符号和语言文字
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作文批改要有批有改,可采取精批、
<
br>略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方法,做好批改记录。提倡采
用激励性的评语。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
生作业中的优秀个
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教师有针对性地弥
补缺漏,做好讲评。
3.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有评;低年级
所有作业全
批全改,单元作文有批改记录。中高年级重点作
业精批细改,练习本可抽改与讲评结合;小作文的评改要
圈
出错别字,用修改符号画出好词佳句,简单点评;大作文可
采用合作评改方式,老师要点评突
出方面,有批改记录。作
业批改要有评分、等级或评语及批改日期,日期一律用小写
数字。
4.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按时完
成作业并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
惯,作业应要求统一的格
式。
(三)课外辅导活动
1.辅导学生要热心、耐心,做到因材施教,提优
补差,补课适时适量。但注意不加重学生负担。
2.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活动要有
针对性和计划性,做到时间、地点
、内容、形式落实,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注重实效,拓宽语文学习
的内容、形
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
文。
3.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
《课外阅读纲要》要求年级统一设计《课外阅读登记表》(读
书笔记)的内
容与项目,班级设图书角(或学生自带图书),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不在作业时间内)。
并
重视背诵和积累,阅读量应达到课标的规定,背诵课标指定
的古诗文及其它诗
文佳作、名言警句,激发学生情趣,拓宽
知识面,定期进行阅读等级考核。
四、评价与测试
1.质量测评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
结合教学实际,
考核学科主干知识,兼顾能力、情感等三维
目标的达成情况。
2.要重视学生平时
成绩的考查,应经常考察学生
课堂提问、作业、说话、读书、习作的情况,重视学生的自
我评价
,关注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期末测试
可采用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切实加强测评
的针对
性。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试题内容及难度要符合课
标、教材的
要求,应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测评形
式可以丰富多样。
4.要加强对测
评的研究,命题时注意试题的科学
性,既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不出现怪题、偏题,
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总体难度不低于0.80。
5.考试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认真监
考,杜绝
作弊现象。考查后要认真、及时阅卷,评分标准要严格、科
学,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
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
切实改进的意见。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
五、教师研修活动
1.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平时自觉阅读有关教育
杂志,学习教
育理论,研究教材教法,了解教改动向,掌握
教改信息,加强教改意识。积极参与课题或
专题研究,并做
好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
2.完善学科教研组,
健全研修制度。教研组每周举
行一次活动,活动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
人
员、定专题、有记录”,每学期集体备课至少2次,要定时、
定内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3.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每
位教师每学年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上1节
校级以上公开
课或1次教研组内主题发言,听15节课,写1篇论文、案
例或总结,力争获奖、
发表。
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内容一
般包括教学准备、课
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
一、计划与备课
教学前,教师为上好课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师做好
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数学教学
的基本
理念,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知道小
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及各学段的
分布状况。
2.通读全册教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明确教材编写意
图,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
生的实际编制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基础知<
br>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
的基本要求。加强对例
题和习题的研究,在理解教材的基础
上能创造性使用教材。
3.全面了解学生。学生
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
体。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教学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一要
了解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
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
不同层
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4.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在明确单元教学要求,把握单<
br>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制订明确而具体的课时教学
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
当的教与学的方式、
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层次和环节,要设计
现实的、有意义
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练习要有针对性、
层次性,综合应用要有适度的开放性;板书规范清晰,布局<
br>合理,具有启发性,有助于理解知识脉络,提示知识的内在
联系及规律的概括。
5.应提前备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对于必需的教具、
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制作等预备工作
,教具、学
具的准备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教学价值的同时注
意它的有效性。
二、上课与反思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凭借
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
、实验、猜想、
验证、推理、交流和反思,自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而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
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
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有计
划。
3.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好、
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
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
的学习共同体,以爱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
信心并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
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
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必须留有学生独
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
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
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
困生
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7.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
教学目的,注重实效。
8.教
学后提倡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客观总结教学
得失,分析原因,并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诊治措施;或
结
合教学实例,阐述自己的教学见解,以便总结提高。教学反
思可写在教案之后,也可以写在专
门的本子上。
三、作业与辅导
作业批改与辅导是课堂教学
的继续和发展,批改作
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
要渠道。辅导
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
有效措施。
1.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
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
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
既要重
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
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作业的批改须及时、认真,以利于反馈,帮助学生
学习反思。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关
注情感感
染,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3.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
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
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
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4.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订正
要及时。基础较差,能
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
帮助和指导。
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
开讨论、或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5.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原则。辅导要贯
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既要
关注学习
有困难的学生,又要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既
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又要
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6.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提问要
循循善诱,不随意斥责,杜绝讥讽、挖苦学生。以正面诱导
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和自信性。
四、测试与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
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教学评价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
的进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
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积
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
方式,考
试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
的实
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
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
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
识自我。
3.加强命题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以数学课程
和教材的
要求编制试题。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恰当
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
采取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
样化的评价方式。
4.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
的组织、批改、成绩
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
统的分析反思与
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
br>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
,让学生、
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
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
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教师研修活动
教学研究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
要,学校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独立学习与反思,同伴研讨与互助,专业
学习与引领。
1.加强自身学习。平时应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材教
法,了解教改动向,还要加强高
一层次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每位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主持或参与一个专题研究,与同
行探讨
,并做好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完善学科教研组,健全研修制度。教研组每周举行
一次活动,活动要做到人人踊跃参与讨论、交流。
其中每学
期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至少2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以切实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研组
活动的实效性。
3.要注意积累和总结。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次研讨
课,听15节课
,要结合教学实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
行为进行系统的反思,
每学期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案例、
论文等。
四、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
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
学生初步建立学
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
略,发展自主学习的
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
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
合语言运
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
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
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
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
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一、计划与备课
1.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
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与
内容标准;教师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体目标
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
力
渐进的层次;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
理、心理特点、英语学习状况及需
求。
2.以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
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
(1)学期教学总体目标(含目的、要求、任务);
(2)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3)各单元的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
括课内、课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4)教学进度;
(5)评价的方式、内容及时间等。
3.认真备
好每一课,每一堂课。精心钻研教材,正
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
p>
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学习
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
目标),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写
出分课时教案。教案须包括: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进程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4)板书设计;
(5)作业;
(6)教具准备;
(7)时间分配;
(8)教育反思记录。
4.实
物、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和各种电化教具,
在英语教学中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要注意使用的有效性。
每堂课必须考虑合理使用,并在课前作好准备。
二、上课与反思
1.教师上课应当语言、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满腔
热忱地对待教学工作,公正、公平对待学生,为学生
树立良
好的榜样。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重难点处可适当使用
汉语辅助讲解。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
控制、检测和反馈作用;要根据目
标设计问题情境并将问题
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师生在良好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
务;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
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
动,要注意活动
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
环地上好每堂课。
3.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
讲与练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
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
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
多样化,有
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
二。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训练主项,充实的内容,紧凑的
环
节、有效的方法,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
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
他们动眼、动耳、动口、
动手、动脑。在这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4.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作教学流程的设计:
(1)字母与音标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听清、
听准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跟读,达到正确认读并能辨别的要
求。字母书写要规范。
(2)词汇教学:教师要在一种能够使所学的词汇
的意思明了的情景中进行示范,同时
介绍它的语音。学生静
听单词的发音后模仿,跟读并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
单词。
(3)句型教学:可运用多种教具如:图片、录音
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具,创造多种情景进
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
习并灵活运用句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把以前学过的
词汇、短句等语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这节课
所教的句型中
去。
(4)对话教学:对话或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
用
语言的情景。教师利用已学内容创设情景,以对话形式引
入新课,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
堂所创设的
情景中去,同时,要使学生在语境中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
和意义,让学生在语境中
进行操练,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进行
运用。
5.教后提倡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
客观总结教学
得失,分析原因,并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诊治措施;或结
合教学实例,阐述自己
的教学见解,以便总结提高。教学反
思每学期不少于15篇,可写在教案之后或旁边,也可以写
在专门的本子上。
三、作业与活动
1.教师布置的作业可分口头
、笔头两种。作业量以
中等学生用1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书面作业须全批全
改。错的地方
要求学生订正。批改要及时和规范,用英语注
明批改日前。批改时应使用激励语言。提倡面批并做好批改
记录和讲评工作。
2.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
补缺补差工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
学习策略的指导,要善于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要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
外活动,
各年级至少每学期一次。其形式可为演讲会,唱歌、
对话表演、讲故事、书法展览等。
四、评价与测试
1.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
价体系要体
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
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
,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结
果,又要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
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
谐统一。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
的发展作出评价。鼓励学生、同伴、
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
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
言水平。
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
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生考试
和结
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
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
应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
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2.命题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
习情况为基础,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命题
要覆盖
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合性和灵活
性,使学生通过考试能如实地
反映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
力。
3.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
订出
复习计划,检查、督促学生复习。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
卷,做好分析工作,总结教学情
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
后续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五、教师研修活动
1.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平时自觉阅读有关教育
杂志,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材教
法,加强教改意识。
2.完善学科教研组,健全研修制度。教研组要定期
定点举
行活动,其中每学期要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至少1次
的集体备课活动,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研组
活动的
实效性。
3.要坚持互相听课、评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5
节,
每人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一节,每学年写论文或经验一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