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解放军总参谋长-难忘的元宵节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篇二: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
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
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
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
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
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
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
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
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
br>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
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
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
后
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
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
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
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平均数”教学实录
一、建立意义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如果张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欢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
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姚明和
乔丹那样。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
的小强、小林、小刚对我的
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上星期,他
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
怎么样,想不想了解
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师:
首先出场的是小强,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小强对这
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
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
投两次。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强后两次的投篮成
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强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
笑了)
师:还真巧,小强
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强1分
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小林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
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如果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
师:为什么?
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
,麻烦来了。
(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
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同意川、
强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
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
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小强来说——
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
代表他的成绩。
师:不过,小林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
个,比4个多1呀。
生:(齐)那他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个少1呀。
师:哦,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如图1)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
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
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师:轮到
小刚出场了。(出示图2)小刚也投了三次,成绩同样各不相
同。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
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
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
可以用4来代表他1分钟的投篮水平。他第二次投中7
个,可以移1个给第一次,再移2个给第三次,这
样每一次看起来
好像都投中了4个。所以用4来代表比较合适。
(结合学生交流,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如图3)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小刚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
3等于4个。所以,我们
也觉得用4来表示小刚1分钟投篮的水平比
较合适。
师: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
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
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小刚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
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
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
图1),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
示图3),哪
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不过,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不能!
师: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也不能!
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
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
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
的个数呢?
生: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生:是小刚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板书:一般水平)
师:最后
,该我出场了。知道自己投篮水平不怎么样,所以正式比
赛前,我主动提出投四次的想法。没想到,他们
竟一口答应了。前
三次投篮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我每一次的投篮情况?
(师呈现前三次投篮成绩:4个、6个、5个,如图4)
师: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次的投篮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生:他们可能会想:完了完了,肯定输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
:你们看,光前三次,张老师平均1分钟就投中了5个,和小强
并列第一。更何况,张老师还有一次没投
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万一张老师最后一次发挥失常,一个都没投中,
或只投中
一两个,张老师也可能会输。
生:万一张老师最后一次发挥超常,投中10个或更多,那岂不赢定
了?
师:情况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让我们赶紧看看第四次投篮的成绩吧。
(师出示图5)
师:凭直觉,张老师最终是赢了还是输了?
生:输了。因为你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也太少了。
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一下,张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
个吗?
生:大约是4个。
生:我也觉得是4个。
师: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
,第二次我明明投中了6个,为什么你
们不估计我最后的平均成绩是6个?
生:不可能,因为只有一次投中6个,又不是次次都投中6个。
生:前三次的平均成绩只有5个,而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平均成
绩只会比5个少,不可能是6个。
生:再说,6个是最多的一次,它还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所以不可
能是6个。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1个呢?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
呀!
生:也不可能。这次尽管只投中1个,但其他几次都比1个多,移
一些补给它后,就不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
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
数——
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
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现在看来,这场投篮比赛是我输了。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
儿?
生:最后一次投得太少了。
生:如果最后一次多投几个,或许你就会赢了。
师:试想一下:如果张老师最后一次投中5个,甚至更多一些,比
如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
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估一估,也可
以动笔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
交流结果)
生: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那么只要把第二次
多投的1个移给第
一次,很容易看出,张老师1分钟平均能投中5个。
师:你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还有补充!其实不用算也能
知道是5个。大家想呀,原来第四
次只投中1个,现在投中了5个,多出4个。平均分到每一次上,每一次正好能分到1个,结果自然就是5个了。
师:那么,最后一
次如果从原来的1个变成9个,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
生:应
该增加2。因为9比1多8,多出的8个再平均分到四次上,
每一次只增加了2个。所以平均数应增加2
个。
二、深化理解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
小组里说一说。
(师出示图6、图7、图8,三图并排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