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循环小数》说课稿范文
报告的写法-篮球教案
小学数学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循环小数》说
课稿范文
《循环小数》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
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
及商的近似
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
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
某
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
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
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
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
几个数字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
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
学生
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
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
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
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
到学习了循环
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
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
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第1页共10页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
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
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
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
“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 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
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
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
教学论指
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
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
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
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
第2页共10页
“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
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的过
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不应
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
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
的过程。在新课中,我
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
题,通过让学
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观察、分析、
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
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
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
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
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
规律;巩固概念则是
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
过程,即从一般
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
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
br>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
学生都学有所获。
第3页共10页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
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
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
(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
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
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
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
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
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
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
这
种现象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
从
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
第4页共10页
速度各是多少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
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
讨论,同时请两名
学生板演。
(5)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
什么现象或规律?
(6)
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
(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 。
②
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
“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
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
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
第5页共10页
部分,从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
也给它取个名字?叫——(
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 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
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
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
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
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
们看书学习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
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
了循环小数,
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
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
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
第6页共10页
今后的再学习。】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
节,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
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 5÷8 6.64÷3.3
【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
念的练
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
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
分有
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
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
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
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
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
第7页共10页
积极性。】
(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
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电多
少元?
(2)
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
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
100位上的数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
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
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
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
第8页共1
0页
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但无限小数
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
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
的近
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
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
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死
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
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
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br>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
“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
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
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
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
疑问?
第9页共10页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
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
学教师被
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一说,具有资历
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
【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
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