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庾澄庆资料-议标程序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篇一】
一、说课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
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
单元
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
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
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
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
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
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
邻单位间的
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
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
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
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
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
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
br>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
第6题主要练习
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
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
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
个零,而0在
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
千,巩固
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
德教育,初
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
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
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
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
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
难为易,便
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一生读一读中间带0的数,强调:如3013008为什么301中间有一个0,3008
中间有两个
0,他们都读一个零呢?
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
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
数。
(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
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10000
(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
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
,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
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不
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
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
意
识就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固读法。
(四)巩固练习:
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抽几个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例38670
3、先把三个数8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
)位数,它的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
呢,有什么不同?
4、填表。
最小
三位数
四位数
提问:比的三位数大的数是几?999个后再加1个数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几个
什么问题?
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意图:练习设计应该突出重点,有梯度,这样学生以万以内的读法就能掌
握得
更正确,更熟练。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
渗透思想
品德教育。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P38—P40。
2、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与
变换》的内容。教材的开篇就呈现了3种不同的角,通过让学生利用三
角板的直角去比较,抽象出锐角和
钝角的概念,从而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并通过设计找角、造角、画角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去让学
生深刻理解直角、锐角
和钝角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下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
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
钝角的特征。
2、能力目标:经历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和摆角等活动过程,培
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高自己,完善
自己。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评价、交流体会的活动,建立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
的喜悦;同
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清晰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
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联系的。教师
的教应当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
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节课当中,我准备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
学习方法,创设一个
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小精灵聪聪”为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摆角”为主线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限度地让学生参与
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画一画、赏一赏和摆一摆的学习
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获
得新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和交
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总之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
生的“学”
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学生说说角的组成。
3、聪聪带着大家去找角。
(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小精灵聪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
学生对
旧知识的回顾,又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2)提问学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3)追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证明2号角和4号角是直角?
(4)教师强调:比角的方法。[+小学教学设计网_=}
(多处体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通
过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让各个层次面上的学生各有所长。让学生通过学生指角的活
动,重现角的形
状,感知角的特征,从而复习比角的方法,为下面的分角作好准备。)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学生在小组内对这6个角进行分类。
(2)小组汇报分类的两种分法。
(3)教师呈现分角的方法。并边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边导出锐角和钝角的概
念。(随机板书)
(4)教师小结:辨角的技巧。
(师生通过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动,共
同探究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导出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
3、体会锐角和钝角。
(1)教师造角,学生说出角的名字。
(2)教师说出角的名字,学生造角。
(3)小组内造角。
(4)师生合作“给角画个像”。
(5)教师强调:画角的要求。
(通过师生互相造角的动手活动中,感受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内
在关系。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生生的评价、师生的评价,调
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聪聪的评价。
聪聪带着学生到活动乐园去玩一玩。
(以小精灵聪聪对同学们的评价,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然过渡到下
一个环节:进入活动乐园玩。)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活动一:找角。
2、活动二:欣赏角。
3、活动三:摆角。
(以活动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赏角和摆角”的练习,避免
学生的疲劳感,让
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更能享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功。同时通过具有针对
性的、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承上启下,评价总结。
1、交流体验,欢送聪聪。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课后找找家里的角,并说上名字,看谁找得又准又多!
(在评价、交流体会中,学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
建立自信心,获得
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的
内涵。)
【篇三】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
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
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
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
的,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
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
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
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
电脑软件
、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
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
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
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
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
的生活
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
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
,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
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
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
人。因此,教学活
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
“四有”有机结合论。“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
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
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
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
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习
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
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
协同效应,促
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
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
行教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趣
,复习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
学习的注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
备,然后在教师引
导下,确定学习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
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
(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
识”一课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
生回答
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
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
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
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
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
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
调:“学习数学
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
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
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
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
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
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引导操作,学习新知
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
图形,
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色绿色橙色紫色
红色、绿
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
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
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
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并能说出
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
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
2、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
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
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
,学生都很踊跃
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
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
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平行
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
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
动录像得以证实,
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
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
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接着
,再引导学生弄清
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
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
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
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
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
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
称,然
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
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的”及
“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过小棒的演
示,懂
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
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
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
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
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
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
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
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
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
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
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
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
道一个角是锐
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
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
结构,并进
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巩固,并
在应
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
电脑演示)。最后,我出示
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
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
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
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聪明
才智
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
法上、态度上的总
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对本节学习的知
识质颖解惑,把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
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
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问题,
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