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案范文
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三年级班主任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
一分》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
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单元结合
学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学具的经验,让学生初步
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
初步接触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
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奠定
基础。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
用。
2. 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 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
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1.CAI故事引入。
两位小主人公自我介
绍:“我是宝宝,我是贝贝,我俩是好朋
友,我们长大了!上小学了!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谈话: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宝宝和贝贝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
家里做客。
第1页共10页
CAI出示:宝宝和贝贝的书桌。(贝贝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
和学具,宝宝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
开着。)
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
CAI出示:贝贝的妈妈对贝贝说:“贝贝你上小学了,自己的
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
贝贝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评: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故事情
境,通过两位主人公零乱
和整齐的书桌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整理分类的好处。
再以主人公
贝贝寻求帮助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同时有机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
的培养。]
2.学生尝试操作,形成分类方法。
(1)提问:如果你是贝贝,会怎
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
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
帮助贝贝整
理的。
(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
(4)CAI演示贝贝的操作,贝
贝:“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
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
铅笔
盒里。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
[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独立操作,然后与他
第2页共10页
<
br>人交流是怎样整理的,符合刚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
律,使学生把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抽象的
言语概括相结合,令
操作活动富有成效。]
二、 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分类方法
1.购物中的分类。
(1)CAI演示:贝贝妈妈:“贝贝你真棒!瞧瞧妈妈在超市买
的这些东西,你能帮着分一分,整理一下吗?”出示“想想做
做”第2题的物品。
(2)CAI演示:贝贝:“行!都有哪些东西?”同桌学生互相
交流贝贝提出的问题。 (3)CAI演示:贝贝:“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
道怎样放合适吗?”四人小组讨论并
操作。
(4)学生汇报。
(5)CAI演示贝贝的操作方法,妈妈说:“一袋装吃的,一<
br>袋装用的,你们是这样分的吗?”
2.交通工具的分类。
(1)
CAI演示:贝贝妈妈:“贝贝真行!奖励你去看一会儿
书吧。”
贝贝打开百科全书“交通工
具”,出现课本中“想想做做”第3
题中的各种交通工具。贝贝:“小朋友,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
吗?”
同桌学生互说。
第3页共10页
(2)
百科全书说:“小朋友,你知道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吗?”
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
样分的?
(3)
学生操作课件(拖动相关交通工具图标)汇报分类方
法。
学生正确分类后,CAI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
地、江河里行驶。
[评
:从超市购物装袋到为各种交通工具分类,教师都是以
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分类与生活
的密切关
系,加深对分类的理解。教师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有
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
切实感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CAI演示:百科全书:“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在生活中,你能发现很多物体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有的可
以分成两类,有的还可以分成三类、四类
等。”
三、 走进大自然,掌握分类方法
1.CAI演示百科全书中的“动物篇”(“想想
做做”第1题,改
变部分动物,突出三种生活环境:水中、陆地、天空),贝
贝:“大自然中的
这些动物可以分类吗?”
(1)小组讨论交流:你认识哪些动物?你知道它们生活在
哪里吗?
(2)学生每人用学具卡片操作分类。
(3)学生汇报,CAI演示学生分类结果,集体讲评。
第4页共10页
<
br>小结:小朋友说得有道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动物
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
CAI演示百科全书中的“植物篇”
(“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这些植物你认识
吗?先在小组内把自己认识的
介绍给其他小朋友,然后自己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分呢?
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2)学生在展台下操作汇报,集体评议。
[评:教师鼓励学生根据
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分类,形成了
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交流氛围,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
点
。]
总结:小朋友们开动脑筋,不仅帮助贝贝学会了分一分整理
学习用品的方法,还想出不同
的分类标准把植物、动物进行
分类。你们真聪明!
四、 向课外延伸,活用分类方法
谈话:分一分的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做什么事有帮助呢?明天
上课时告诉大家,你用这种方法做了什么事
,好吗?
[评: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教学的终结,而是
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实践数
学思想方法的开始。课末,教师让
学生带着“我想用方法,我能用方法”的积极心态走进生活,
走向社会,体现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总评]
1.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教材。
第5页共10页
“分一分”是学生进入
小学生活初期的一个教学内容。课前,
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约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家里或幼儿园有
过分类整理玩具、物品的经验,但有主动分类整理习惯的不
到四分之一;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有超市购物
经历;对常见各
类动物生活习性有初步认识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二。
根据此项调查,教师从学生
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进行教学设
计,首先,改变教材例题中直接提出问题(哪些东西放在学
具盒里
?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的方式,以故事情境呈
现零乱、整齐的两种场景对比,让学生感受分类整理
的必要
性,同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埋下伏笔。其次,
将“想想做做”第1题(把
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直接
给出一种分类标准的习题,调整到第三层次“可以按不同分类
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中教学。
全课设计注意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故事情境,以贝贝和妈
妈
、拟人化的百科全书间对话为线索,将教学内容串联成一
个帮助别人找方法,在生活中用方法,了解自然
界动物、植
物分类方法的整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
根据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过
程的热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
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既
引
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更注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形
成好习惯。
2.把学生个体间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引导学生独立思
第6页共10页
<
br>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由于学前教育、家庭环境等多种
因素,学生间个体差异明显。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间
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
机会,突出了学
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力图使每一个个
体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体验。
教
学中教师安排学生五次独立思考、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
机会。第一次活动,唤起学生生活中曾有的分类
整理的经验,
个体操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获得自我肯定;第二次
活动,四人小组合作,
联系过去的购物经验进行操作,达成
分类的共识,形成方法;后三次活动,重在发挥学生个体优
势,向组内成员介绍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各种动物、植物,
然后独立操作分类,再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
方法。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
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
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
,……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
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
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第7页共10页
议论文
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
真正动起笔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下“
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
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
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的“米”。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
的、有计划的先
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
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
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
得清才能说得
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
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
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
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
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
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
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
“这叫电
第8页共10页
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
说:“这
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
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
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
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
景生情,幼儿不仅印
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
会应用。我还在
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
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
描述观察对象。集体评议时,教师给学生时间充分发表意见,
让学生在互
相争辩中明理,交流讨论中创新。宽容、轻松的
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学生学得
积
极,学得主动,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成功
的欣喜。
要练说,先练
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
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
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
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
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
儿讲话时,
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
第9页共10页
儿畏惧心理,
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
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
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
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
,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
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
有困难的幼儿
,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
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
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
清楚,声音响亮,学会
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
提出表扬,
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
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