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泰山导游词-预报天气的谚语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
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
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
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
两个角,向相反方向
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
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
变成了锐角
或钝角。(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
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
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
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
三角形不同
,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
(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
边上的一点到对
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
边叫做平行
四边形的底。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
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
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
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
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
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1、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
把较短的底
叫做上底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
做腰。
2、从
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听行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
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
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
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
一种特殊情况。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
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三、巩固新知。
1.教材P。72“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二第1题。
2.练习十二第6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大胆引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
教学,它使我缩短了教
学时间,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的特
征时,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当小组研究完四边形的分类时,我让
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验证平行四边形
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过程,在学生演示完之后,我用多媒体再一次演
示了验证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验证的过程,
而且又一次在学生的头脑中加深了印
象,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图形的存在,课堂的效果也非
常好。现代的课堂已经不仅仅是
停留在粉笔和黑板的时代了,作为新
世纪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大胆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手段来提高我
们的课堂效率。总之,恰当的、适时的运用多媒体,会起到“动一子
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可以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培
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上完这节课,我反复思量,其实课堂中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例
如在让小组讨论四边形分类
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明
确,导致学生大部分只顾低头分类,而不借助手中的工具来验证自
己
的分类是否合理,所以在反馈的过程中,学生只顾说自己的分类结果,
而缺少了验证的过程。
如果老师当时能这样说:“我们明确了分类的
标准,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将手中的四边形分分类,分完之后
再借助自
己手中的工具验证自己的分类是否合理?”如果这样设计效果可能会
更好些。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教学,
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