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萌到你眼炸
805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6: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门五邑大学-关于我和书的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1.导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
开始, 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
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 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
若 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
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 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
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br>“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
的剖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
2.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 ,在实
践中领悟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
力。
情感 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
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 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的
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3.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50厘米长的彩带,操作
练习纸(其中有4个橘子, 8个橘子,12个橘子图片)。多媒体课
件。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
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 数学
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
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 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
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辨析、自
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
全心地参与到每一 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
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 得以开发与增强。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
用了创设 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 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
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
们真 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复习引入,揭示分数的产生。



我认为,高年级的新课导入不需要象低年级去追求热闹活跃的场
面,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
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分 数产生的必要性。课伊始,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分数产生
的 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分数就在我们身
边,是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分 数,从而产生对学习分数的
兴趣,感受数学文化。
2.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一张正方形的纸,一
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的纸,一根一米长的彩带。)然后让学生选一
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 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
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 ,你是
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
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 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让
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组成的一个 整体平均分
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初
步感知分数的意 义。然后让学生根据4个橘子、8个橘子、12个橘子,
找出它们的14,进一步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 作一个整体。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 形式,借助多媒
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苹果


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4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利
用其它的图形,你 能创造出14这个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分数(课件)。第二次4 个橘子图,教师
引题“当我们把4个橘子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这个 整体的几分之几?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
流中,直到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 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此环节的设计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
而更加 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 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4个橘子,8
个橘子、12个橘子都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 一次揭示了一个整
体,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
有的可能 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 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
把全班50 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 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
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
练习题,通过对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
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学生是在感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 br>知的。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 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
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我设 计如下
练习:比如为“ 4
1”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 br>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 幅以上的是
良好,3 幅以上的是优秀 。”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定会跃跃欲
试,在优美的乐曲中大显身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 )。那
么同是分数41,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
假设的整体不同,也 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
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 义的理解,
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
维,培养了学生 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5)合作交流,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含义。
由于分数的各部分 名称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知晓,因此我让学生
先自学课本,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 母、分子
所表示的含义。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
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
4.回顾总结,发展提高。
全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总结, 对
于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
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利 用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课的知识,



并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有关分数的其它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
到下节课(课件)。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意培养学 生的数学素养,把学生创新意识的
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我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组合< br>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演示操 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
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 学生
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注重了知识、
能力、情感三方面相结 合,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附: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平均分 若干份
﹜ 一个整体 14 24 34 44
一些物体 13 23 33
16 26 36 46 56 66
分数单位

雷锋日记全文-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处


2017中秋节-学业水平成绩查询系统


汤圆的来历-分数线什么时候出


修船-关于廉洁的手抄报


监理工程师考试成绩查询-大学生村官演讲稿


销售发展方向怎么写-学生菜谱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网-登天的感觉读后感


三方合作协议书范本-中国梦演讲稿教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