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完整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 精品

余年寄山水
611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6: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工作理念-信息安全自查报告



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
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 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 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
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
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
确进行估算、口算、笔 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
进行表述交流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 br>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 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 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
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 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 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
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 疑、
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 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 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
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
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与创造 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
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 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
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学生自主
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
关系 。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
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 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 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
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 逐步得出
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
组织学 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



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
把两个因数看 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
倍,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 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
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 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
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 ,
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
估算, 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
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 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
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 使
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
弄明白的求知 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
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 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
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 自己解答,使枯
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 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
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
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
的思维过程,让教师 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
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 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
的算法与 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
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 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
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 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
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 法
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 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
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再指名在全体学生 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
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 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 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
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 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
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



点的正确位臵,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 位数来决定这一规
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
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
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 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
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
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 得的数学知识
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 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
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 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
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 同桌讨
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
的学生都 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
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 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说教材】
数学 ,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
生强烈的兴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小数乘整 数》就是这样一个与生
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本教
学内 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
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 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
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说教学目标】
结合当前的课改形势,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 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
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 br>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 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
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
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



臵。
【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 材的特点,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
先采用‚情境教 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
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 识基础,引导学生
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
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
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 ,我以‚买风筝‛这一
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
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
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 、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
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如果你来帮他
们选,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 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课堂走 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
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



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 ‚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一) 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
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
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
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 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
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
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 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
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
深 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 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



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
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
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 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
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 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 理念:
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 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
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
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
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 小数乘
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感受到学好数学,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说教学预设亮点】
通过本节课的设想我体会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
面: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遵循 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 体验,
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2、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 体的新课程理念。
整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小组
合作、探 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手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力
争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高涨的学情。真 正实现了‚要我学‛到
‚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批评
指正。谢谢!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 小数
的意义、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
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的 接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
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 小数四则
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
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 解释。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过程,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
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 br>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 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四、教学手段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 的计算,
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
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的,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所以我在新课前
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
这 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利用教材情



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 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
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
现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
方面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情境引领、探究
新知,归纳总结,巩固运用,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
36〔3 = 54〔6 = 120〔6 =
2、填空
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 数
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 体育锻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
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让学
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
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
问题。
(3)关 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
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 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
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
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 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
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
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
维的空间。
(6)对各 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
法,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 22.4〔4后,老师用
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
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



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24
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 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用2
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 之一)
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引
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 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73.8〔9 =4.2
3、课堂练习 6.25〔5= 26.4〔4= 14.7〔7= 43.5〔15=
4、回顾小结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多,以计算 技能的培养为主,以
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
种条件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
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和 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
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
高,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
培养和发展。
5、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是新手,对一些教育理念的认识比较浅显,课堂教学中可
能存在的许多不足。例如:对 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引导、教师的
基本技能及课堂用语凝练有待提高。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 点
评和指导。
6、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我们精心的备好每节课,上
好每节课,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达到学生学会新知的
目的。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中
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
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难度,这 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被除数的
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 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 问题,即除
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第二步
需要解决转化的 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
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和‚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而计
算中商的小 数点的位臵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是建立学习过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的,只是
这节课的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更加深入,需要学生能在根据 新旧知识
之间的联系,探索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只要能观察
出新旧知识之间的 区别和联系,以及掌握商不变这一规律的基础上,
我相信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这个能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 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



则,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
会‚转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
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 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臵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商的小数点的位臵以及除 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
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 (1)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
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即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
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
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 质‛和‚小数点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
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 用‚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
学活 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 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 商不变
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 识的应用情况,
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去掉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后,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3.7 4.02 14.2 8.007 0.005
2、根据3684〔12=30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684〔12=( )
368.4〔1.2=( )
3.684〔0.012=( )
0.3684〔0.0012=( )
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
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1)学生审题列式:7.65〔0.85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
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
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小组合作探究:
1、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是什么?
2、转化后怎样确定商小数点的位臵?
3、除数转化为整数时,遇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0倍?)
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85,扩大了 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7.65也应扩大100倍是765。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集体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
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 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数学课本上做一做:
2. 被除数和除数位数不相同的的情况:
小结:今天学习了些什么?学生总结。
(四) 布臵作业
五、说教学得失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 算方法。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
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 面没有做好: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
计过高,练习题出的骗难,学生不会,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



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 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
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
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 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
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
般算到‚分 ‛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
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 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
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 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
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 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
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 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
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 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 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让学生在已有知 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
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 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
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 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 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 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 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
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
悟到取近 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
(四)点拨探索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 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
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 方法;比较求商的近似值
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 即除到要保



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 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
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 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
上加1。让学生知道: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 加深刻。通过
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五)演练拓展
反馈练习是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的;
巩固练习是通过一个求商的近似数的表格来进行的,鼓励学生比快,并且介绍好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 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
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 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
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
示例7 :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
一个大约要多少钱? 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
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 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
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 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
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 ,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
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 舍五入法‛省略百
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 际生
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
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
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 所以在设
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
继续 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
若余数等于或大 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
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 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
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 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 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
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 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
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 创新的灵感
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 br>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
结合课 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
的‚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
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 老师。







循 环 小 数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27-28
页例8和例9。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
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
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
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 ‚循环‛,
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 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 br>《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
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
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 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
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
学生 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
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 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
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
生、发 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
值。
(二)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
念和 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
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 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
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
不同层 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 、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
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 ,(板
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
重复出现‛,(完整板 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
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
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
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
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 种现象
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 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
度各是多少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 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
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5)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
么现象或规律?
(6) 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 。
② 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 ‚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
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
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
部分,从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 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
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
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
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
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 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
学习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 循环小数,使
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
趣和做数学的价 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
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课本29页第1题。)
5.7〔9 5〔
8 6.64〔3.3
【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
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 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
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 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
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 相除,
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
性。】
(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
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
位上的数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
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 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
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br>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
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 数‛的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
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



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
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 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
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解决问题 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
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
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 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
教材,改用生活中常 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
题,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 br>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 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 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五 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
学生 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
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 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
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 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
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 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
‚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 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龙头未关紧或忘了关,会浪费
多少水,假设: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 周因为未关紧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请问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
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 实际
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臵身于一 种动态、开放、多
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
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br>
(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设 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 。

2、 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 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
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 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
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 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种:可以先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

725.76〔7=103.68(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 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



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 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
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
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 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出示课本例题11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 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 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
题的过程中,进一步 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
到进一 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臵课外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 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本节课通过学生观 察较为抽象的两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臵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 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
个立体图形的位臵关系和形状。在编 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
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 观察两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就要
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 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
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 臵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
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 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
的位臵关系和形状。培养观察、辨析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是从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出
发以及已学习了位臵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
的。感受物体,从而对物体形状有更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
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 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 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
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 生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
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
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根据看 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臵。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
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不 同的位臵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臵。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小正方
体、篮球、圆柱体, 用猜一猜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



接着通过设计两个物体摆放在同一的位臵上进行观察,激起学生探索对观察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时,通过多
媒体动态演示两个物体摆放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3)、发现法 教学时,教师 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引导同学仔细观察、
动手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在观察 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发现在不同的位臵观察到
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 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
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 说学法,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臵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
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 动。让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
互相启发。《课标》指出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
践操作中、自主探究是本节课学生学习 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2时,设计让每位同学
把观察到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 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
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 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
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例2由一个物体到两个物体组合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一
个物体与 两个物体组合观察比较,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而且教给学生观察 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程序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球。
2、明确位臵 ,让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球的什么位臵,可能看到球的
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探 究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
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一个球,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都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
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虽然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臵不同,但看到的球的形状都一样。 都呈现
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4、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出示一个圆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并
引导总结出:(从前面看是 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然后把从
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图形投影 展示。
5、知识应用



通过让4名 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学生
质疑明理,这样的设计符 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
1、引导从不同的位臵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
首先通过摆放物 体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两个简单立体形体摆放后从左面、
正面、前面看是什么图形?。教 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说说
有什么发现,它们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 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当有学生说出不同的平面图形时,应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两 个物体组合的
图形,从左往右看:看到:



从上往下看,看到: 从正面看:看到:,

提问:从右左往左看,你看到什么图形?(看到 )为什么只看到一个 ?


(因为球被圆柱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
接着用多媒体演示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这几种图形 。F:03(1).wmv
最后教师示范,用两个物体演示。
2、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提示而直接让 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进行归纳,然后组织学生,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
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 活的物体摆放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然后让学生说说生
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
2、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观察多种立体图形的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书设计
从正面看和后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观察两个组合物体 从上面看和下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从左面看和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可称为侧面)
五 、总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 学生
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第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 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简
易方程》第三单元的内容。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
内 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由具体的数过度到
用字母表示数,而且要用字母表示数量有 许多知识和规律与他们原
有的知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的主要
基础 。
第二、说教学目的:
我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情况拟订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 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初步掌握用
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br>也可以表示数量。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学
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 在探索现实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
字母表示数量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4.渗透代数思想, 培



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体会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
以表示数量,初步建立符号意识,提高抽 象的概括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
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小组
合作探究法及讲练 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
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 在特定的
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
一系列活动,学生合 作交流、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再通过
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路是: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 br>难懂的知识放到现实情境中去理解,使学生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
表示数量的优点及现实意义,突 破难点,使自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个子有多高吗?让我们猜一猜好吗?(这
时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举 手来猜)此时,我随口又问:‚那你有多



高呢?(一位学生说 150厘米)那我又说:‚如果我比你高ⅹ厘米,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老师的身高吗?(这时学生们都 说是150+
ⅹ)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并板书课题。
【在这我设计了‚猜身高‛用一个‚猜‛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
的浓厚兴趣,并通过150+ ⅹ表示老师的身高来说明用字母不仅可以
表示运算定律、公式、数量关系,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 示
数量这一事实,从而顺利地从原有知识中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感受新知
师:今天sarah和amy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 们欢迎吗?如果我
告诉大家sarah比amy大4岁,根据这个条件,你能推算出sarah
的年龄吗?【在这我创设了英语课中同学们的老朋友sarah和amy,
让她们也参与我们的课堂,这 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
师:这时大屏幕显示:当amy1岁时,sarah是1+4=5(岁);
当amy2岁时,sarah是2+4=6(岁);
当amy3岁时,sarah是3+4=7(岁);
师:这时,我问:‚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先可以相互说
一说,再指名说)
师:这时,我又乘机设疑,如果我们这样一直推算这两个人的年龄,
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字母来表示amy的年龄呢?(学



生们说了很多的字母)
师:这时我随机板书了:amy的年龄用 ‚a‛表示,那sarah的年龄
用‚a+4‛来表示。
师:这时,我又问从‚a+4‛这个 式子里,你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以知道sarah比amy大4岁,sar ah
的年龄表示为a+4)
师:这时,我又鼓励学生‚谁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学生们都 很
积极说了自己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还说老师我用a来表示
sarah的年龄,那amy的年 龄就是a-4)
师:这时,我又说那当a=7时,也就是amy7岁时,相对应的
a+4=7 +4=11,sarah的年龄就是11岁。
【在这我设计了以sarah和amy的年龄关系为情境 ,以讨论学习的
方式,使学生了解‚sarah的年龄随着amy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现 象,提出需要一个简明表示sarah年龄的需求,然后在此
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a+4,并引导学生 通过讨论深刻理解a+4
传达出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学生不仅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掌
握用字 母表示数量的现实意义,还能从中理解这种表示方法的优
越性】
2.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学生自学例2
师:我要求学生认真自学,把重要的知识划出来,部明 白的地方做
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在例2的教学中我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先



自学,然后在交流,通过购买花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不仅可以
表示自然数,也可以表示小数, 强化所学知识的普遍适用性,以
此完善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的认识】
〈三〉练习设计 (1)师:首先我课件出示‚练一练‛、‚填一填‛、‚说一说‛等练习
题,以sarah带问题的 形式出现,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同时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训练。
(2)师:其次 我设计了‚数学游戏‛——数青蛙的游戏:‚一只青
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两只 青蛙
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扑通跳下水;你还能继续
往下说吗?鼓励学生用今天所学的 知识去解决它。【设计
数学游戏,主要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应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布臵作业: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设计这样的作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
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处不在】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方程 》中的第一
节。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对简单
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
基础。同时本单 元知识又是学生进入代数知识学习的入门知识,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 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
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 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因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知道字母所表示的不同取
值范围。
过程方法目标:
1、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的简约之美。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属于‚程序性知识‛,依据学 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建
构主义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方法是情境体验法。即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 去探
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是属于 ‚陈述性知识‛,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采用有 益于学生接受的方式。首先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简写规则,然后在运用中加强理解
与认识。
学法:
学习方式多样: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概括、应用与反思等,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探索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
三、说教学流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因此
本课的教学构想是:首先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
容 入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再通过学生合作
讨论,从中体会用字 母表示数字,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具有简明易记和便于应用的优势。
最后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平方与乘 号省略的简写法。总体体现‚具体感知——形成表
象——抽象概括——运用实践‛的教学思路。主要教学 环节:
第一环节: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趣味应用、综合提高。
具体流程如下:
环节一: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唱 字母歌,然后出示一张扑克牌(Q),让学生说说它
在英文中读作什么?在汉语拼音中呢?在扑克牌中代 表几?从而感受到字母还可以代
表数,继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本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活动一:说儿歌。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儿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 必要性,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师生合作说《数青蛙》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 只青蛙二张嘴……),然后
问学生:这个儿歌能说完吗?为什么?



2、如果老师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重新说说这个儿歌吗?(a只青蛙a张
嘴)
3、让学生思考‚这里的字母a可以代表哪些数?‛
4、除了用字母a,你还想用哪个字母来说说这个儿歌?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就儿歌 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发现其中的规律,列出含
有字母的式子,同时还要明确字母所表示的取值范围。
活动二:猜年龄。
从猜年龄游戏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1、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并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2、告诉学生老师比〓〓大23岁,让学生穿越时 空隧道,由同学的年龄,不断推算
出老师的年龄。当他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列出算式。并想个 办法用一个式子
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x+23)
3、这里的x代表什么,x+23呢?通 过看这个算式你能知道什么?让学生明白了x
+23不仅代表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23岁, 由此发现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
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可以表示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发现不仅x 在变,x+2
3的结果也在跟着变,但x+23之间的关系却永远不变,即用字母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不< br>变。
4、这个字母 x表示的范围又是多少?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年龄应有个范围。
5、如果老师的年龄用 b来表示,你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
巩固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同时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效指导。
猜年龄这一活动是从一般 到个别,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x表示一个具体的岁数,x
+23也表示一个具体的岁数,进而帮助学生真 正理解x+23既表示老师年龄,也表示老
师与同学的年龄关系,从而突破重点。
活动三:摆一摆。
通过摆小棒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说规则:用小棒摆出 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想一想摆一个这样的图形需要几根小
棒,摆2个、3个、甚至更多个同样的图形需 要多少根小棒?列出算式并填在表中。同
桌三人合作,一人摆、一人填表。
2、根据学生的汇 报讲解:像这样数字与表示数的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或用‚?‛来表示,同时数字要写在字 母的前面,读作4a。
3、4a表示什么?



(老 师直接告诉学生简写规则,在辨析中加强理解和认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使学
生掌握简写方法。)
4、如果窗台上的花1瓶需要x元,那么这些花共要多少元?
本环节的三个活动都是让学生在 具体情境中感知不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量,同时
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反复
感悟字母表示数的不同取值范围,促进学生对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的理解 ,而且能用含
有字母的式子简洁明了的表述规律和公式,使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
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环节三: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与层次性。激起学生更深层次 的思
考,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共设计了4道相关练习题。
1、再次回到《数青蛙》的儿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补充完整。
2、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所有图形的计算公式。
3、动物气象员:你们知道吗,有些动物具有特 殊的本领,能预告天气变化的情况,
被人们称为‚动物气象员‛。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动物具有这种本领? (出示)在某地,
人们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该地当时的温度有以下的近似关系:用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除
以7加上3,就近似的得到该地当时的温度。你能用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该地当时的温
度吗?如 果蟋蟀1分钟叫了140次,该地当时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4、读书节:这学期学校开展的读 书节活动,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为同学
们捐赠了大批好书,据统计:(出示)(1)捐赠的《西游记》 的本书正好是《科学家
的故事》一书的2倍。(2)《童话故事》比《西游记》和《科学家的故事》的总 和少6
0本。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出带有字母的关系式?
5、总结。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 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
此为基础导出 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
强中小学数学 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100+X=250通过让 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
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 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
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 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
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 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
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让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
移的规律,引导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 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 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平衡,能做到吗?说说你
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还 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 研究与方程有关的
新知识。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寻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 衡等实践活动,拓
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课件演示:通过 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如何
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 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
边=右边。得出方程式 100+X=250。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
讨论猜想[① 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②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250-100 =150。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100。 ]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 时
减少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效地避免了解方 程
时的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轻松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的
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体会原理
课件出示例1图。合作 探究,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
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 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发现、比较、归纳,利
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突破了重点,解决了
关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 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
的原则,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 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 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课题的能力 。
(五)全课小结,评价提升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解方程?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或哪些同学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这样既对 全课进行了总结,又能使每个同学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有个客观了评价。通过评价,有利
于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 X+3=9 检验:方程的左边=X+3
X+3-3=9-3 =6+3
X=6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这样板书,布局合理,简明扼要,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稍复杂的方程(二)》 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
《稍复杂的方程(二)》,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 段数与代数的内容。
一、 说教材
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二)》之前,学生 已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
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 课时是对
前面知识的提高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也是难 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学会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决一些简略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洽。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 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
学会解形如ax+bc=d的方程。教学难点定为:列方程和解方 程
三、 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
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
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 了激、导、探的教学方法。让
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 学习
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 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创设了一个 ‚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接着向学生出示问题:为了给运动员
加油助威,我们班买了10个鼓掌板和 20个拉拉球,已知每个鼓掌板3.5元,每
个拉拉球2.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在这里我主要是让 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接
着出示图片说:运动员比赛很辛苦,所以老师还给他们买了水果。再提问:你从< br>图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苹果和梨各买了2千克,共花了10.4元,已知梨每
千克2.8元)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出学习目标:
(1)、 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比较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



(2)、 求比较复杂的方程的解的方法。
并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方程(二)
让学生 热情投入到解决问题中来。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助于
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 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我安排这样的几个小环 节。
1、独立探究
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比较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我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便于学生思考解答。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我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
行交流。
3、教师讲评,优化算法
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算法,有的直接列算式,有的设 未知数列方
程,我对他们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但是及时引导他们,直接列式计算比较麻烦,
引导 他们进行算法优化。我再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板书:
设苹果每千克x元。
(2.8+ x)〓2=10.4
(把小括号看做一个整体,先同时除以2)
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 平等参与学习,讨论。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解决和
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了合作 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
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 ,形
成技能,发展智力。因此我让学生做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1、单一练习题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方程,让学生进行计算。(老师这里也有三个方程,你能帮
我解决吗?):
2〓3.2+2x=18.4
5x - 4〓 1.25=7.5
2(x+1.5) =8
2、巩固练习题
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第1、第 2、第4题。第2题要
求学生看懂图意,列出方程,同样用算术法解答。第四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列方< br>程解答。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灵
活选择比较简单的 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第四部分是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最后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 一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
步骤:
1、首先读懂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出等量。



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求解。
4、验算并写出答语。
五、说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方程(二)
设苹果每千克为x元,则
(2.8+ x)〓2=10.4
2.8+ x=5. 2
x = 2.4
(把小括号看做一个整体,先同时除以2,再求出未知数x的值。)
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抓住特点。使学生很容
易记住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 。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从而不
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整节课 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
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 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
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 关注计算方
法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5号选手。 < br>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
页的《方程的意义》。我的说课 分为以下几部分: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教材分析
虽然这是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五年级学 生从没有接触过。但是,
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一
定 的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
了铺垫。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
用‚子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 行的探索性学习。



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为学生下一步学习‚ 解方程‛和‚解稍复杂
的方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
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观察、讨论、分析中探究学习;2让
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游戏中乐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重难点与教法学法
(一)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
弄清等式和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新 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现
实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现在我们也倡导趣味 概念数学。因此,在这节
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发、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
实 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而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探索、揭示概念、理
解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 学习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篇、实验探究篇、揭示概念篇、深化应用
篇和归纳总结篇五部分构成。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所用的教具就是天枰,那么同学们可不可
告诉我你对天枰的了解? 天枰由天枰称和砝码构成,当放在两边托盘的物体质量相等时,
天枰就会平衡。也就是:左侧托盘放 入两个50克砝码,右侧托盘放
入一个100克砝码,此时天枰平衡。即为:50+50=100 (引出等式)
那么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实验观察,得概念
首先 我在左面托盘放入一个空杯子,让同学们实验看看在右面托
盘放入多少克砝码,天枰才会平衡。通过观察 实验,同学们发现放入
100克砝码,天枰刚好平衡,由此得出:一个杯子重100克。
接下 来,再让同学们将杯子里注满水,右侧托盘依然放臵100
克砝码,你会发现天枰失去了平衡,也就是左 侧重于右侧,用数学式
子表示即为:假如水的重量为x克,那么100+x>100;
通过不 断实验,同学们发现,右侧托盘放入两个100克砝码依然
轻于左侧,即为:100+x>200;



放入三个100克砝码则会重于左侧,即为:100+x<300(不等式);
直到放入两个 100克砝码和一个50克砝码,同学们发现天枰终
于平衡了,即为:100+x=250(这个叫什么 )
那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他起来一个新名字,你们
知道它叫什么吗?对,方程。
(三)深入理解概念
知晓了方程的概念,大家可不可以从其概念里,抓一下关键词,
看看,你要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观察发
现方程要具备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 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四)pk游戏深化概念
让孩子们办蹲着,老师随即出卡片,判断是否为方程,是的蹲下,< br>不是的站直了!如果不是方程,接着再判断原因,左手为缺少未知数,
右手为不是等式。
引出特记方程 X=0,x+y=z,s=a*b判断是否为方程!!
(五)深入拓展,辨别概念
方程的概念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例如:3x+5=17。等式 ,含
有等号的式子。大家举例子,例如:1+1=2,100+x=250。并且将你所
举的例 子里的方程挑出来。
那么,经过判断大家可以发现,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
都是方程。
(六)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小红买了5支铅笔,共花去9元,已知每支铅笔x元。
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黄牛重x吨,这头黄牛比大象轻4.75
吨。
(七)板书总结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 内
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
部分间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 容又为后面学习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
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
标: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 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解方程的两种方法及检
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四人合作、交流,自主
探寻发现通 过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
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 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 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
总结归 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进新课
1汇集问题,寻找出路
用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热情。



2解决问题,形成方法(例1教学)
先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把学生推向主体位臵:
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能根据数学信息说出等量关系吗?
③请大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然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统一方法与答案。
① 解方程的格式(先提行,写下一个‚解‛字;为了美观,尽量使等
号对齐,两边写式子。);
②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③自觉检验。
尝试练习:写出求解的过程和验算的过程,不会的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
出示:20+x=30。
3类比推广,深化探究。教学例2
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流,老师一一展示各组的解方程过程
方法一: 解3y-8=13 方法二:解 3y-8=13 方法三:解3y-8=13
3y=13+8 3y-8-8=13-8 3y-8+8=13+8
3y=21 3y=5 3y=21
y=21〔3 3y〓3=5〓3 3y〔3=21〔3
y=7 y=15 y=7
验算3〓7-8=21 验算3〓7-8=2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辨析渗透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自觉检验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总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五)课堂检测
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
(六)布臵作业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75至78页的内容 。这个内容是
在第八册认识了三角形,第九册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 的,同时,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为以后学习圆面积和复合
图形的面积计算起到铺垫作 用。教材先从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开始,
再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 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
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
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
年龄心理特征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图形的割补,剪 拼,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
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 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用尝
试教学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教 师提出的问题在
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学具独立作业,互相讨论和巩固练习,去



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加以讲解和 点
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
操作能力。教 学时,我按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推导公式、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这六个环节进行。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好的导入, 可以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我采用实物直观法导入新课,先引导学
生观察少先 队大队旗,说出大队旗的长是120厘米,宽是90厘米,让学生利用
旧知识计算大队旗的面积和归纳长 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红领巾,引导学生
说出要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就是求三角形面积,从而发挥知 识的迁移作用,激发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揭示课题
我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了激 趣法揭示课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我先 直接板书课题‚三
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提出问题‚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互相讨论,
说出三个问题。(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是怎样推导的?( 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巧妙地让学生
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 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
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
的、有步骤地动眼观察,动脑 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讲述,以实验法推导三角形
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分四步进行。(1)引导猜 想:我让学生按照课本75
页的方法,用方格纸数出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 ?
宽是多少厘米?底和高的长度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
出三角形底是 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1),
底6厘米高4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图1



接着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
(2)尝试操作:当学生心理上产生疑问,迫 切地需要教师的讲解和验证时,
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学生一边说, 我一边
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出一个三角
形,把剪 下的三角形拼到另一边,变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图2
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促 进知识的迁移。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平行四边形面积
公式推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换成其他图形,并拿出 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学具,量
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多少?(长10厘米,宽6厘米),计算出它的面积是1 0〓
6=60平方厘米,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算出一 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6〔2=30平方厘米(如下图)。学生清楚地看
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长 方形的一半。使学生沿着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
规律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接着让学生 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量出
它的底和高分别是10厘米、6厘米,用10〓6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60平
方厘米,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
形,用1 0〓6〔2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厘米。学生再一次看出这个三角形
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而 且观察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开的三角形的底
和高是一致的,攻破教学的难点。(3)归纳公式:通 过两个实验,学生纷纷讨论,
并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写作S=ah〔2 ,并点明
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
后不能 忘记除以2,让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完善。(4)看书质疑:学生通过自己实
验操作已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后,我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5页至77页的内容,
比较与自己推导的方法有什么异同,突出说明课本 是用‚合‛的方法验证公式,
而我们是用‚分‛的方法来验证公式的,两种方法均把三角形变换成长方形 或平
行四边形来推导,都能尝试成功。之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我再进行
针对性的释 疑,创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疑敢问,进一步把教师的主
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 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有机地结合
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便出示一道同课本 例题相仿的尝试
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
解答,分别叫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我进行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馈,去发
现所估计出现的两种情 况:(1)100〓32〔2=1600平方厘米;(2)100〓32=3200
平方厘米,并按反馈 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忘记除以2,否则会计算 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
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
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 ,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这是课本77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
习,用于巩固新知识。
第2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这是课本78页 练习十八的题目,属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巩固 三角形面积计算,防止学生照样画
葫芦。
第3题: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看谁的解法 最简便?这题属创造性练习
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散发思维。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抓
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本课初提出的学生目标,总结本课
所学内容,得出:(1)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2)三角形的底和高
决定以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决定了;(3) 计算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忘记除以
2。这样,通过疏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 善始善终。

























五上《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 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
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
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
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 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
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 题,获得新发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
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探索中,经 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
索性的学习活动 ,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 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
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
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再



提出假设,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 学过
的图形来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呢?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
大胆提出猜测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二、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画、剪、拼 、摆等操作活动,让学
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探索结果,最后教< br>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与下底之和乘
高除以二这一结论,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学的设计是在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 主动探究,大胆猜想积极验证,使
学生在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 中的主体,
让学生能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实际
操作 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体验经历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取这
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
悦。
三、第三个环节是: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这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的练习,训练学生,巩固拓展已 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
验学习,认识到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
力,还关注了学 生的情感体验。
四、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小结、深化知识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
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 想和方法,还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提问:‚今天我们
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促进学生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
一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
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 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
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 算是在学生
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
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
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
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
善于独 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



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对
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 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
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
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
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
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
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
《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
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后,长方形的长和
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五、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
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 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
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 建一个
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
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 ,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
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评价方式: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
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六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平行四边形课件 长方形
学具 学生每人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 剪刀
七、 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结 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结合生活设疑 激发情趣导入
为了跳出陈 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生活的快乐。在新课伊始,我结合书上情境图设疑导 入,根据学生的
兴趣特征设计了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解决的生活实际问题,从
而激发了学 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使学生不是在学习纯粹的数学知识。 而是再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玩中初步理解了抽象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充满活
力。
(二)动手实践,多维探究



首先(课件出 示数方格图)要求认真观察,然后填写表格,最后
讨论总结出:即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 方形的宽和平
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面积相同的答案。这一组实践操
作,实际上是 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
底、宽与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 进行合作探究,他
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
显。汇报交 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 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 :两个图
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
三个结论之间并没 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
的重难点,于是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探究新知
(1)实验操作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选取小组
代表 把拼剪的图形张贴在黑板上。学生操作方法如有误,可用课件演
示正确方法,使学生学会平移图形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
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更为下一步探究面积
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合作探究
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
a、是不是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转
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小组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课件展示板书)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
口 、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 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 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
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
(四)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 解内化效果。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 基础练习 出示填空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过程。
2提升练习 出示计算题,使学生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
式进行计算。
3 判断练习 对学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巩固。
4 选择练习 用题型多样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 发散练习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
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
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
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
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合图形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组合图形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92页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对本科
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 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 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基本
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 考策略渗透其
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
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
行解答,并能解决 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
的信心和兴趣。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
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组合图形之间的关



系,选择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 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
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 方法通
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
索、合作 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与同伴交 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
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
的趣味性,我制定了 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安
排的。 本课一开始 ,通过让学生拆开老师给大家的礼物袋,看看里面是什
么礼物,就会使学生立刻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从而复习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为确保正确的计算组合图的面积打下基础。 让学
生利用这些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请学生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同
学说说自己 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从而明确组合图形是
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引出课题 :组合图形面积(板书)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 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能 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出示主题图
由老师拼的一个图形,引导 学生观察,给出数据信息,提出问题,根据这些
信息帮我算一算我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在解决这一 生活问题环节中,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 br>流,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和经验的收获。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2)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3)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
(4)将组合图形填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再用大长
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 积。
(5)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或则其他情况)
在 这个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
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 、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 合作,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师生总结分割法添补法,并提升方法的优化性。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掌握通过‚分割 ‛和‚添补‛转化成基本图形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
方法,并且让学生明确,在分割组合图形时,分割图形 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巩固新知,突出本 课的重点,我紧接着装修的问题情景,设计了给门刷
油漆的这一练习,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不是每个问题 都可以用分割法解决的,这
样做很自然的就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接着为了巩固这一难点,我又设计了 一
个判断题,从而提醒大家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我采用先让学生归纳补充,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行:⑴这 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2)看书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本课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的问题,这样既
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 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
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学习的脉络。

组合图形的面积

分割
转化 基本图形



添补
以上,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对
本课的教学设 计进行了说明,我的说客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铺一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 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
级上册)》第109页内容。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就安排 了密铺的内容,通
过让学生观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了解什么是
密铺。 本册教材中,通过实践活动继续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
图形,会用这些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 密铺,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
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密铺、密铺的方法、密铺的条件等知识奠定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
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密铺,探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体验所学图形的特征,探索出密铺的规律是:拼接点处
几个角的和为360度。
(3)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和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验证等方式探索新知。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造力。
(4)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
和创造美。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什么叫密铺,探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难点:进一步体验所学图形的特征, 探索出密铺的规律。学会在
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并计算面积。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课上我将运用情景



教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等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为
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 观的观察、操作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
密铺的特征,学会用给定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
做;做中悟, 悟中创。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我设计分以下三个环
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
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根据这一理念,我首先用课件出示
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以此帮助学生复习已了解的密铺知识,从直 观
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出示课件一)并提问:‚通过观察,你发
现了什么?‛由于学生 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密铺,所以都能得出:‚是由
形状、大小相同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 我又接着问:
‚这些图案分别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
能密铺?‛此 时可能有学生回答:‚都可以。‛也可能有学生回答:‚不
一定。‛学生的这些回答是自然的,也正是我 所需要的。我不下任何结
论,让学生通过认知冲突引发求知欲。这时我说:密铺在日常生活中随
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密铺的
有关知识,并板书课题,从而过渡 到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的第二个
环节中,让学生以实践活动为主,我准备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
层次: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 ,哪些不可以密铺,使学生认识一些
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第二个层次: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出密铺 的
规律,会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并计算面积。这是本
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我主要围绕以下四个
问题展开教学。
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 到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四边形可以
密铺,所以探究时,我准备放手让学生利用附页2中的平行四边形和 梯
形两种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拼一拼、铺一铺进行验证,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出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能密铺‛。
当学生认识了特殊的四边形都能密铺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既< br>然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都能密铺,



那是否就代表着任意一个四边形也能密铺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体现孩子们个性的发展,我给他们准备了四种不同的任意
四边形,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 最喜欢的一个去操作验证、分组讨论,这
样学生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可以自然地总结出‚任意四边形都能密 铺‛的
结论。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你们发现了任意四
边形 都能密铺的秘密吗?‛目的是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
去发现密铺的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 我则引导他们围绕以下两个问题
展开讨论1、观察拼在一起的几个角组成了一个什么角?2、动手量一量 、
算一算,拼在一起的几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于是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任
意四边形密铺的秘密就 在它的拼接点上——当拼接点处几个角的和为3
60度时,就能密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述可能不 够准确,于是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借助多媒体
课件演示 ,量角器量出拼在一起的每一个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的和是
360度。(出示课件二)通过课件的演示 ,进一步帮助化解难点。让学生
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加深对当拼接点处几个角的和为360度
时就能密铺这一结论深刻的认识。
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五 边形、
和正六边形这六种平面图形,自然而然地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密铺
时只用其中一种图 形,哪种图形可以用来密铺‛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
学生对密铺的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快地 判断出哪些图形能
密铺,哪些不能密铺。我给学生准备了他们熟悉的圆形、三角形、长方
形、梯 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六种平面图形,运用美国学者总结出
来的动手做的教育思想,我让学生在动手 实践、汇报交流中进一步验证,
并用课件演示。(出示课件三)让学生在量一量,拼一拼的过程中体验< br>学习的乐趣,了解密铺的秘密,掌握密铺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掌握密
铺的规律,起到巩固深化、 举一反三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帮助
学生真正 做到学以致用,我提出第四个问题:‚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
铺?‛及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密铺现象。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
值和应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学生的答案大致包括建筑
(地砖、篱笆、围墙)、玩具、艺术(图画)等几个方面。
然后我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让学生从两组 瓷砖中任选一种在方格
纸上设计密铺图案,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活动的素材取自于生活,加强
了 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的两组瓷砖, (出示课件四)一组由两个形状和
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另一组由一个平行四边形



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长边所 在的高)
组成,前一种密铺可以是用同一种基础图形将平面密铺,后一组密铺则
是用两种基础图 形密铺平面。然后要学生综合运用有关密铺、面积等方
面的知识,统计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的图案中,每 种基础图形一共用了
多少块,以及所占的面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里,
我利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比一比,
看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有新意,激发 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在交流中理
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标准》指出:设臵实践与综合应 用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使新的数学课程具有了一定< br>弹性和开放性。所以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
进行更开放的设计活动。利 用附页2中提供的图形,自由地设计密铺图
案,这种图案可以由一种或两种基础图形组成,也可以由多种 基础图形
组成,通过学生的创作及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
感受数学知识与 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也体现新课
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最后,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密铺的知识在班级内介绍,我也利
用课件进行补充,(出示课件五)再布臵学生课后自主上网浏览,鼓励
他们继续进行探究,目的 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课外
获取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为学生 的终身学习
和发展奠定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有趣的密铺
密铺的秘密:当拼接点处几个角的和为360度时,就能密铺。



可以密铺:



不可以密铺: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概念与图形相结合,这样既突出
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

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起始课。我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我对
这节课的理解与构想。
一、 教材解读:
统计与 概率的知识是新课改后刚刚纳入了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
表现为‚可能性‛。而在三年级学生已经会用‚ 可能‛‚不可能‛与‚一
定‛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随机实验活动,初步体验了
可 能性有大小。通过本学段的学习,学生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体验随
机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实现对可能性 大小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的
过渡。但由于小学学习的局限性,我们现在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随机意识,并能适度联系统计和概率,教学重在体会感悟。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



1、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
2、体现游戏引导,强化数学活动体验;
3、重视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目标:通过对比试验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初步感知游
戏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
能力目标: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情感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
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试验感受等可能性,感知游戏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学生的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 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先学
后教,以学定教。‛
无论从生 本的理念来看,还是从新课改的理念上来说,教师的教
都应该源于学生的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充 分相信学生,放手



让学生去做。鉴于此,选用实验探究法教学。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教学理 念:本课采用新课标理念下的科学探究法。通过激情引
趣、问题导入、实验探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 感悟归纳、拓展应
用等环节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观察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
数学学习 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通
过实践经验,寻找规律,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和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合作科学探究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flash课件、PPT讲稿、若干硬币、本人
自编的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如球类开赛、决定演出顺序、游戏
先后等,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3 .提出问题(总任务):谁能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呢?它
的好处是什么?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
等可能性以及游戏公平性)
4.揭示课题:统计与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研究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公平性
研究问题1
抛硬币决定谁开球的方式公平吗?



①师:如果我 们班和隔壁班要举行一次足球比赛,采用抛硬币
的方式,我们班选正面,隔壁班选择反面,你认为这个游 戏公平吗?
让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实验,每组抛硬币20次,并记录实验结
果,完成报告单。
实验设计:先向学生展示抛硬币的方法和步骤(考虑到学生的
技术问题,学生围在一起,轮流抛 硬币,用手拿着硬币竖直向上抛出
1到2米,记录硬币落到桌面上时的那一面即可),接着让学生试着< br>抛一两次看看,最后小组进行试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组
第( )组
第( )组
第( )组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②师: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了验证这一点,也做过同样的试
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试验结果。
课件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
试验者
德.摩根
蒲丰
费勒
皮乐逊
罗曼诺夫斯基
抛硬币次数
4092
4040
10000
24000
80640
出现正面次数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出现反面次数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③师:(总结)当试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



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逼近二分之一,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板书: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
④思考:如果不用硬币,用汽水瓶盖,结果会怎样?游戏公平
吗?
(板书: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
结合对比两个结果,进而得出结论:等可能性 → 游戏规则
公平
[设臵理念: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体
会事 件发生等可能性的含义,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游戏公平性的
因果关系,渗透逻辑化思想方法,着眼于 学生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
念的培养。同时利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可能性的问题,为以后学习统
计与概率打好基础。]
研究问题2
1.师:现在我们玩一个转盘游戏,看看停留在不同颜色区域的可
能性各是多少?
2 .实验方案:老师操控电子色盘,让学生闭着眼睛说停,在记录
指针停在的颜色区域,操作20次左右, 统计分析。
①让每一个学生先自己总结规律。
②组织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③思 考:如果转动指针100次,大约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学会用概率思维去观察和分析)



(三)拓展思考:
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 块长方形橡皮胶
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
皮, 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
方案公平吗?为什么?
[设臵理念:提醒学生要联系实际,考虑影响游戏公平性的因
素。]
(四)小结:
1.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①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 的一种情
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②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才能体现游戏的公平。
③不同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比例不同,有的是12,有的是13……
(五)作业:
完成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六、说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相等 公平
可能性
不相等 不公平
(各种状态出现的



等可能性
可能性相等)


游戏规则公平

[设臵理念:本板书设计揭示教学过程中 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
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明确重点难点,直观、形象,激
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高度概括,便于学生掌
握教学内容的本质,以及记录和记忆 。]




说课稿:中位数

(一)教材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
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
科 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在小学和前两节也已经初
步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 广泛;但现实生活的事务是多
方面的,针对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值‛时该如何评价呢?中位数应运
而生。从知识的掌握看: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
完善,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数学 的应用价值看:从‚单一‛的‚平
均数‛评价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评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br>作用,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 br>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
对统计数据多角度、全面的分析 。(由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缺乏这
方面的经验,可以多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及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
生突破这一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生活问题,
积累数学应用、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收集、整理信息
的能力。
②、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计算中培养认真、耐心、实事求
是的态度。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
意 识与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②、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中位数的 学习中,渗透一
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以及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法和学法:
①、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 (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在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 念的产生过程及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通过
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 以启
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
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 结合‛、
‚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注意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流程:
布臵作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讨、探究新知自主学习、形
成 概念指导应用、积极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事先布臵学生准备统计图表,包括扇形图,折线图和条形图。课
前时间学习小组长检查,并作出评价。收 集完成情况较好的作业。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某餐厅招聘服务员.小张听领班 说这里的平均月工资超
过1000元,觉得不错,就前来应聘,并获得录用。小张工作几天后,
发现没有一个服务员的工资超过每月8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
月1000元呢?带着这个疑问, 他来到财务室看到这样一张工资表:人
员经理领班出纳服务员杂工合计月工资(元)600600
——人数(人)12220227工资支出(元)66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分别按学习小组讨 论回答下列问题。1、
领班所说的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1.2、平均月



工资10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餐厅一般员工的收入?为什么?3、 你觉
得还能用什么更合理的数据来反映一般员工的收入?
设计意图:
提出一个真实 的问题,力求创设一种问题情境;疑问是发现之母,
通过现实和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同学的探索欲望。 在问题的情境中
发现,有利于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讨、探究新知】
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去掉经理的工资,求其它几个数的平均数。
2、以大多数人即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
3、以处于中等水平的员工(出纳)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
设计意图:
学生之 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
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 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
识不断 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
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师对问题解答 要点:(1)为什么去掉经
理工资?与截尾平均数的区别?因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
体现统计是一门客观公正的科学,应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2)为什
么以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 均工资水平?因为这样评价更符合
实际情况。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自主学习、形成概念】



让学生自学教材,结合上 面的故事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有
助于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采取同学间‚一问一 答‛
的形式即:一部分同学提问,另一部分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可能提
出的问题:(1)什么 是中位数呢?(2)怎么确定中位数呢?(3)中
位数有什么作用呢?(4)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异同 ?(5)各有什
么优缺点?。教师小结: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
势‛的‚特 征数‛。平均数比较稳定,它与这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
有关系,对这一组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最为充分 、最为广泛,在统计
中有重要作用,但计算比较较繁,并且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
作为一 组数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计算较易,但不易受极端值的影
响。
【指导应用、积极创新】
问题2:
(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中位数:(1)、90,96,84,80,95(2)、
90,96,84,80,95,25(3)
85,4,48,-2,95,4,8,100
设计意图:
学生从练习中体会:(1)数据个数的变化对中位数的影响,如1、
2小 题。(2)中位数只与这组数据的个别数有关,如:3、4小题。
问题3、十一月份两个班级月考数学 成绩的比较:(三班人数43
人,四班人数为38人)课前给学生两个班级同学的月考数学成绩,
要求他们分组统计(按照习惯,组距为10分)。课堂上让学生评价两

、-5,28,6,72,99,-1,56(4)、



个班级数学 成绩哪一个更好些?学生多数会用平均数来评价,教师引
导从中位数角度试着来评价。
设计意图:
(1)未分组中位数的计算:应用电脑的排序功能与没有排序时
比较,加 深印象。以及人数的变化对中位数的影响。
(2)分组中位数的计算:根据分组表,先计算中位数所在 的组
数,再确定对应的标志值——中位数。体会分组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问题4、出示学生准备的折线图,计算图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如:
月份7891011度数8747546894112用电统计表12
问题5:出示学生准备的条形图,计算图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如:
年份房屋中介个数:(万)1.20.82.12.90.45
问题6:出示学生准备的扇形图,计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5%30%5%10%合格良优不合格
设计意图:(1)从同学提供、制作的图表中选择几 个有代表性的
进行练习(如折线图、条形图)。来源于同学的基本素材,可以调动
大家的积极性 。(2)通过练习,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位
臵数,标志值﹞,从而解决利用中位数决定自己 成绩在班级的大致位
臵。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体会?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



决?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讨论与探究‛相结合的方
法,同学对知识 的理解可能不全面、不系统;通过以上问题的归纳小
结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布 臵作业】练习册§31.3选做题:(关于标准日产量的定额)
某车间为了改变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 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
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
备机器的数量(单位:台)























《中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105页106页的《中位数》。

大家都 知道中位数是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以前是放在中学教材中进行教学的。
而今统计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已成为现代公民必须
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 非常重要的。学生在
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用它来描述数据组数据的统计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平均数就不适合代表该
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中位数便应运而生。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
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从单 一的平均数的评价到多元化的综合
评价,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中位数。

2、引导学 生初步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
优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 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
的特 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 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知
识背景。新课开始,我设计学生口算成绩为倒数第二名的学生向妈妈索取奖励的
问题情 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 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及合作去感受中位数的
的优点。通过探究,得出数据是奇数个和偶数个的中 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

(3)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中位数。

2、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
主,强调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进行。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 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
知(二)实例探究,理解感悟(三)课堂活动,练习反馈(四)、课堂总 结

对于教学设计不做更多的详细介绍,想说明一点的是:练习题的设计我选择了上
周刚刚进行的立定跳远测试,由这个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
到了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总之,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
讨论交流中感悟中位数的意义、探索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中位数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努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主动发展 。



















《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

1 v# E# ^6 o1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 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
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
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 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
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 ‛
打下良好的基础。) h$$ x
o- R3 ?. V$$ V7 X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2 T0 O) M+ ^2
U5 N! Q* R1 w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
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M% k2 C& l8 t8 n8 i0 A! i6 C
7 & G0 Z4 h- n; k# m! n# Q+ T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 g& E9 j i p( J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 生的公
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
的重点是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


二、说教法和学法; v, h$$ K8 C1 a0 f3 i5 j

课标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
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



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 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
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t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 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
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 e- }, R4 K( ]: q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J r- m5 J2 b1 G6 G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 _1 _: z y# d. a3 U6 S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学校正在组织 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
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
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 方法,这样两个
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
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
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_! Q9 i4 e8 K j! `
, V c2 l o9 e) ]; F
出示预 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
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 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
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 ,让学生根据学习提
示,小组合作学习。8 I
4 o0 U7 e P. E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
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 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
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1 L( q) S% O% W* J5 `7 n& [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 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
(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 f0 l- ~; q# }7 d0 T, o% N5 x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 次数?3、计算针落在
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
3 、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 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
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 的过程 ,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
意识 ,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



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 p+ l# w) {3 P# X+ x, z- i1 N; Y
三、展示交流:: p( T+ k( x L
, x o4 a) w0 $$ ]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 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
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q0 T5 u* P. b6 B0 I- W. N) m+ h2 @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
流的能力)
l7 j
四、点拨指导:
, g6 d O+ X Q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 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
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 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
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 ,数的结果3种,
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s8 V& R2 Q4 b4 V& F4 F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1 b; J0 b5 m2 c% K8 h' G' E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N
u& `* T3 N9 n8 l7 F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b- b: `+
Q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m* {% s% W3 T' Z

红蓝各占一半

























《稍复杂的方程三》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稍
复杂的方程三》。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时 进行说明。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70页的例3,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
时是本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
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 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
解简易方程以及接触了一点稍复杂的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 知识进一步深化和
发展,学生由给出方程解方程到自己列出方程再解方程,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
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
平。
二、说学情
这本分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
则运算及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本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但有效的学习还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 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1、知识能力目标
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
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
深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会正确分析题



目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 作为教学的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在教
学方法上,我力求 体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一主题,以启发引导为主,
借助互相合作,自主探究,尝试教学等形式 ,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这部分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 路,
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
学生在情境 中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程序
独立尝试: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
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
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点拨自学:
通过阅读例题思考: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谁为x更合适?为什么?(说明:用方程 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
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
1. 问题中包含怎样的等量关系?
————〓2.4=————
———— + ———— =————
4.根据题意我们知道‚一倍量‛是————,我们设为x,‚几倍量‛是—
—— —,我们设为2.4x,根据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就可以求出‚一倍 量‛是多少,又根据它和‚几倍量‛的关系,就可以求
出‚几倍量‛是多少了。(做完别忘了检验哦)
合作交流:
1.一题中有两个未知数,究竟设哪个为x,另一个又怎样表示?为什么?
2.怎样验算答案是否正确?
3.你还有更好的方法理解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吗?
当堂考试:



1.解方程
5x+x=30 x+4x=25 8x-x=49 7x-x=36
2、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3、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
多少千克?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 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及揭示了教材内容,有体现了教学重点,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七、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方程一》说课稿
各 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
《稍复杂的方程一》。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
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时进行说明。恳请 各位老师批
评指正!
二、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65页的例1,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
课时是本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
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 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
运用它解简易方程以及接触了一点稍复杂的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 知识进一
步深化和发展,学生由给出方程解方程到自己列出方程再解方程,这又是数学
思想方法 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
到一个新水平。
二、说学情
这本分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
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本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但有效的学习还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理 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学会设未知数,列形如ax
〒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较简洁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
问题的同时,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 b=c的方程;难点: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四、说教法学法
1.在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上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数量关系。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完成任务,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号。
3.集体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五、 说教学程序
一、 自主学习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说说你解方程的思路?(重点理解 )
y-20=4 2x=24 a+4=7 15=3x
2、说说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式:
①母鸡有30只,是公鸡的2倍。公鸡有几只?
②甲数是17,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
③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几块
二.合作探究总结.
对题目进行改编,添加条件导出例1: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比黑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有几块?
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①-------------------------
②-------------------------
③-------------------------
2、怎样根据关系式列方程呢?(选最容易理解的)
3、小组讨论怎样解答?(说明:实际上 ,形如ax〒b=c的方程,是由ax=d
与y〒b=c综合而成的。因此先把ax作一个整体,求出a x等于多少,再求x
等于多少。)
4、小组汇报解复杂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 --------------------------------- ②
---------------------------------
③ --------------------------------- ④
---------------------------------
三.反馈练习:
①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9=29
②甲数是17,比乙数的2倍多5。乙数是多少
③母鸡有30只,比公鸡的2倍少6只。公鸡有几只?
④、讨论:小组合作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⑤、还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吗?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及揭示了教材内容,有体现了教学重
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稍复杂的方程一
解:设共有X块黑皮。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2X—20=4
七、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二》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 元的
《数学广角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时进行说明。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数学广 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
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 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 会运用数进行编
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数 不仅
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知识的基 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
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
在这 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 ,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
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自然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
用,在第一学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
在‚生活中的数‛版块 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且他们作为高年级的学生 ,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交流的
方法,同时大部分学生家庭都有电脑和上网条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 算机应
用能力,会上网查找资料,基于这些的条件,我们科组在研讨时力求为学生创设
一个良好 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究、检测、评价,让他们更直
观、形象的感受,更好的理解自然 数在生活中应用及编排规律,并且能够运用规
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要加强他们对数据 进行分析、处理、表
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 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学号和身份证编码的方法,学习用数字
来进行编码,学习抽象概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分工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便
利,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
4、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理解编码的组成及
数字反映的信息。
四、说教法、学法



(1)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
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要 恰当利用生活实例,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使学生能够
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说教学流程
课前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1表示男生先起立接着坐下,2< br>表示女生起立后坐下。换个规则再来,1表示全班学生起立后接着坐下,2仍然
表示女生起立后坐 下。数字‚1‛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数字‚1‛在不同
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
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还能怎样区分班上的同学呢?
编号时要用到什么?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数字来编码的例子还有很多,谁能说一说?
课件展示几个例子。
3、看来这些数字编码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号码 虽然
由简单的数字、字母等组成,但代表着各种有用的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大的方便。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数字编码中的秘密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解开它们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 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探究了解身份征的编码
1、 昨天老师布臵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调查了一些身份证号码,谁愿
意来说一说?
2、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身份证编码的知识。
3、老师也带来了两个身份证号,贴卡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课件引导:
补充: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
7至14位为出生日 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调查讨论和小组合作了解了这么
多关于身份证的信息。
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
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 性。
5小马虎的难题。
‚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和 妈妈四个人的身
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课件出示:
360412 321
320 360161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谢谢大家帮小马虎解决了这个难题,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为我们大家能够
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的 这种品质感动。我先代表小马虎谢谢大家!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之规定:居 住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身份
证是我们每个同学将来都会拥有和面对的实际问题,我们长大后每个人都会有一
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1).你长大后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借助今天所学的知识给自己
编制一个身份证号 码。马上行动起来,把编好的身份证号码写在纸上。(编写后
在组内交流)
(2).学生上台汇报,并介绍每个数字的含义。
其实在户口簿上就有我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请大家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
码对照一下。
7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知识,那么身份证到底有什么用?
身份证是 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
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二)、自主设计学号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身份证号码,常常见到数字编成的号码 ,这些号码
都表达一定的信息。学号也是用数字进行编码的。17号这样的学号只适用于自
己班 内使用。如果放在整个学校中使用,比如校长说17号同学来一趟校长室,
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 ,学校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每一位同学一进入小学,
便会拥有一个学号,这个学号将伴随你从一年级到小 学毕业。
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全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
个学号, 看谁编写的学号既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出这个同学的信息,又科学合理!
教师巡视。
2成果大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设计意图,怎样设计学号能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怎样设< br>计学号才能保证学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不变?
其他同学对上台汇报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3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给全 校同学编了一个学号,而且反
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做法转告给校长, 以后
如果需要重新给每个同学设计学号的时候一定采纳大家的这些方法和建议,你们
乐意吗?说 不准到时候还要请大家回母校帮忙呢!
三、拓展运用
生活中的编码还有很多很多,它们的用处可大了!你能借助编码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吗?
1有一个被警方通缉的男罪犯,打算坐飞机逃走,他劫持了一个专门制作身
份证的工人为他做了 一号码为‚44928‛的身份证。正当罪犯拿着
这身份证去坐飞机,却在出关检查时被扣住了。原来是 工人在制作身份证时留下
了线索,协助警方抓罪犯。你知道工人留下什么线索吗?
2(课件出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是什么时候的场面?
申奥成功了,到2008年全 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我们的首都――北
京!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
那我们又能为奥运做些什么呢?
最近组委会发来了一份方案征集启示。谁来读一读?

俄罗斯红场-我喜欢的节日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勉县一中


中秋假期-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法律专业大学排名-成都医学院录取分数线


高职高专专业-元旦来历


法国驻华使馆-居住证明范文


成本会计工作内容-法制标语


外国法制史-安庆市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