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927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6: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苏紫紫形体艺术


小数乘小数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 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
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
础上进行 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
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 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
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 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
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
程,感 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 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 br>教学难点: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
的对应关系,悟出“两 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
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 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
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 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培 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
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 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
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 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列
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
形成的过 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
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 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
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 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
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与信任,提供
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
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
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 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
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 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


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 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
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 来除以
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
米。学 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
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 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
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 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
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 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
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 实际意义,使学
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
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
条件。如在创设情景 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
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
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 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
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 产
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 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
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 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


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 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
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
算法与 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
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 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
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 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
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 法与想法展示
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 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
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 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如在课堂练
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
名 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
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
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 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
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 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
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 中点上小数点的
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
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
到落实,也使学生的 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
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 。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
(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 总价。让学生在颇


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 用于生活工
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 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
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 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 讨论、
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都在原 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 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说教材】

数学,以其丰富 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
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小数乘整数》就是这 样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它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本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 元的起始课,
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
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说教学目标】

结合当前的课改形势,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 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
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
数学思 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 采用以讨
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
“买 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 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

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
学习的过 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买风筝”这一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
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 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 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
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 的景色深深地吸
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
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提问 :如果你来帮他们选,准备
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课 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
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 童趣,激发学生自觉
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 “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一) 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 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
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 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 加深对
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 br>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
径,渗透优化意 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 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应该怎
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的。
< br>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72×5=36 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
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
基本性质,小数 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 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
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 历数学学习的
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
的数学思想。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题。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
整数有什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
小数乘 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 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
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 ,可以解
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说教学预设亮点】

通过本节课的设想我体会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遵循 课程理念。在教学
中,注重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在小数乘整数的计
算方法的探索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 体验,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
好方法。

2、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 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教学
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等多种学


习手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力争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形 成高涨的学
情。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
谢!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 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性
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小数除法也有初步 的接
触并有一定的认识。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为今后
学习小数 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
算,并能 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过程,培养
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 点是:理解商的
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四、教学手段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课里的计算课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计算,更重要的
是算法的 分析过程与算理的归纳。新知的构建,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且是环环相扣、渐进深入。所 以我在新课前设计了课前复习。

(二)教法的确定:

如何突破重难 点,完成教学目标呢?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这节课采用
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要方式进行新课教学。 利用教材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
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引导学生
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
题。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 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给
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学情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 学习: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探究数学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组织进行:复习导入,情境引领、探究新知,归纳
总结,巩 固运用,课堂小结

(二)教学实施策略:

1、复习引入

36÷3 = 54÷6 = 120÷6 =

2、填空

0.2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4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6.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4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设计意图: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
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情境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教材中“体育锻 炼”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 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
的情境下,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

(2)适时点拨,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
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 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
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 的学生创造性地
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
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教师与学生 共同探讨一种简便的算法,直接
用小数除以整数。指导学生列出的竖式22.4÷4后,老师用纸盖住被 除数小数点后
面的4,问学生22÷4会计算吗?学生算出后,提问这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20个个十分之一或者2个一,这是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
面,问学生:24 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4个十分之一。教师接着问:
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 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


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前面点上小 数点)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在竖式商的
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73.8÷9 =4.2

3、课堂练习 6.25÷5= 26.4÷4= 14.7÷7= 43.5÷15=

4、回顾小结

让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课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 多,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
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 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
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交< br>流和探索,去发现和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
基础上有所提高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
培养和发展。

5、课后反思

由于本人是新手,对一些教育理念的认识比较浅显,课堂教学中可能 存在的
许多不足。例如: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引导、教师的基本技能及课堂用语凝
练有待 提高。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和指导。

6、教学中的启示与思考
< br>通过自己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学习新知的方法很重 要。如果我们精心的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引领学生积
极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达到学生学会新知的 目的。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 上册第2单元中的内
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到一个数除以小数< br>的计算难度,这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
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教材 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
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 计算,第二步需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
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 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
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
算。而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学习过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的, 只是这节课的
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更加深入,需要学生能在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出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只要能观察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掌握
商不变这一规律的 基础上,我相信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这个能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
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 算法则,能正
确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
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
数学知识和规律的 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 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商的
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 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
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观
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
习的 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 发学生利用迁
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
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 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 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 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 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 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
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去掉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后,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3.7 4.02 14.2 8.007 0.005

2、根据3684÷12=30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684÷12=( )

368.4÷1.2=( )

3.684÷0.012=( )

0.3684÷0.0012=( )


说说被除数 、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
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1)学生审题列式:7.65÷0.85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
数。)

(3)探究算理。

①小组合作探究:

1、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是什么?

2、转化后怎样确定商小数点的位置?


3、除数转化为整数时,遇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0倍?)

把除数0.85转化成整 数85,扩大了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
变,被除数7.65也应扩大100倍是765 。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集体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 位数,使除数变成整
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数学课本上做一做:

2. 被除数和除数位数不相同的的情况:

小结:今天学习了些什么?学生总结。

(四) 布置作业



五、说教学得失

通过教 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
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2 、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
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 面没有做好: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练习
题出的骗难,学生不会,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
际来辅助学生学习。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
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 是需要求出
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
重 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
里只是 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 ”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
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 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
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 的练习
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
都要比 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 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
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 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
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 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 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
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 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
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 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 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 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
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 自己充分思考、
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
使学生感悟到取近 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
(四)点拨探索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 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
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 方法;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
种简便 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


较,若余数比 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
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 的末一位上加1。让学生知道:不断学习,就
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归纳 、整合知识,让学生明
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五)演练拓展
反馈练习是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的;
巩固练习是通过一个求商的近似数的表格来进行的,鼓励学生比快,并且介绍好的
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活学活用知
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 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
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 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
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
先教师出示例7 :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
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 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
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 来源于生活。再要求
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 br>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
数时,通常只算 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
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 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
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 了根据实际生活需
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 但在实际
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
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


移的步骤. 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后不再继续 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
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 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
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 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
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 此
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 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
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 的数位,应加以
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
死 ”。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
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 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
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 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
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 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
上 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循 环 小 数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27-28页例8和例
9。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 正确地区分
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
比较、判断、抽象概 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 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
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 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 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学习不应是
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
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数学中的问题,通过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
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 的乐趣和做数学
的价值。

(二)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 br>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
理解和灵活运用 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
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
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 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
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
复 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
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
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
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
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
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 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
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 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
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 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
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 名学生板演。

(5)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
规律?

(6) 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 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 。

② 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 “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
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 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
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
话:从某一位起。

(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
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习第28
页,解 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
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感受到数
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
成简便形式。

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
29页第1题。)

5.7÷9 5÷8 6.64÷3.3

【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
强化记忆 、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 br>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 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
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从练习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

无限小数有
( ),

循环小数有
( )。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近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
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
数学,我 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
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 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
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 小数”的思想。第二题综
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 应
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 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
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 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
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 的落实。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
题可 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
常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 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
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
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 时可使学
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
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 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
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 的
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五年 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
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 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
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 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 数
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 生的生活经
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
心, 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
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
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
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 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
你家滴水龙头未关紧或忘了关,会浪费多少水,假设:小戴家有3 个滴水龙头上周
因为未关紧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请问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
少千克的水呢?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 课题:解决问


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
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 态,拓
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
学习环 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
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 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
题中 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 。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
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 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
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 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
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 方法及
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 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种:可以先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

725.76÷7=103.68(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 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
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
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
问题,解决问 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
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 的空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出示课本例题11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
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 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
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 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
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 步理解、巩固新知,训


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 题的能力得到进
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的观察物 体第二课时。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两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
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 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
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 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
状。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
究活动。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两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就要
求学生要根据 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
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 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目
标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 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
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 观察
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培养观察、辨析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 念,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
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 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感受物体,从而对物体
形状有更全面的认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 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 来源
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
重知 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 力;让学生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学会 欣赏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
情。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置。 辨认从正
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
体,所 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小正方体、篮球、圆柱体, 用猜一猜的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通过设计两个物体摆放 在同一
的位置上进行观察,激起学生探索对观察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
助 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
两个物体摆放重合的画面 ,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3)、发现法 教学时,教师发
给每一个小组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 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摆一摆、看一
看、画一画,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发现在不同的 位置观察到的物
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
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
发以及已学习了位 置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充分发表
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标》指
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实践操作
中、自主探究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 br>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
活动来学习知识 ,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2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
到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
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 为主体,强调学生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
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3.观察
法 例2由一个物 体到两个物体组合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
一个物体与两个物体组合观察比较,观 察结束后组织讨论,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
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程序 (一)观察
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
出示玩具球。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 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球的什么
位置,可能看到球的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探究的特点, 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质疑明理 引导


学生观察一个球,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都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
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虽然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但看到的球的形
状都一样。 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4、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引导学生观察,出示一个圆柱,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并引导总结
出:(从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 ,上面看是一个圆。)然后
把从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图形投影展示。5、知识应用 通过让4名同 学分别
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学生质疑明理,
这样的 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
念。 (二)合作探究, 1 、引导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
首先通过摆放物体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 潮。这两个简单立体形体摆放后从
左面、正面、前面看是什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 ,再动手摆
一摆,看一看,说说有什么发现,它们分别是什么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
报,当有学生说出不同的平面图形时,应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两个物体
组合的图形,从左往右 看:看到:从上往下看,看到: 从正面看:看到:,提问:
从右左往左看,你看到什么图形?(看到 )为什么只看到一个 ? (因为球被圆柱
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接着用多媒体演示验 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
这几种图形 。F:03(1).wmv最后教师示范,用两个物体演示。2、巩固深化,拓展
延伸 师提示而直接让 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进行归纳,然后组织学生,在充分实
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物体摆放让学生欣 赏。让学生感
受图形的美,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2、创作,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观察多种立体图形的比赛。 (以上两小节
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书设计从
正面看和后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观察两个组合物体 从上面看和下面看到的图形
是一样的;从左面看和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可称为侧面)五 、总结 这节
课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整堂课设
计,充 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 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


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
学习的意识。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第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简 易方程》第三
单元的内容。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
初步知识的开始,由具体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数,而且要用字母表示数量有许多
知识和规律与他们原有 的知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的
主要基础。

第二、说教学目的:

我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情况拟订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
义,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
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 系,也可以表示数量。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
关系,学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在 探索现实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
示数量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4.渗透代数思想,培 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体会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 以表示数量,
初步建立符号意识,提高抽象的概括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 br>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及讲练结合的
教学方法。首先 我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入
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 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
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字 母可以表示数,用
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路是: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
放到现实 情境中去理解,使学生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优点及现实意
义,突破难点,使自己成为学生主 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迪拜高塔-中秋节主持稿


海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


焕然一新是什么意思-财务管理专业介绍


征求意见稿的回复-忻州人事考试网


师范生网-幼儿教师教育笔记


林语堂散文-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


三方协议书-温切斯特


台州书生中学-文艺晚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