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说课稿若干
小学音乐教案-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活中的比说课稿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
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
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
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
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
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
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
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
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
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
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
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
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
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
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
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
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
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
会求比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 , 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 结合学生实际 ,
分析研究教材
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 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 设计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
说教法学法
学法 新课
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
放的原则,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
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学法的选择上,体
现
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
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
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
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理解比的
意义,最后则组织学生寻找
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
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
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
意义。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以“新课程标准理念”
为指导,以“情
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开课伊始,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
组照片,猜猜他是谁?”同时用大屏幕展示照
片。照片中人物淘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下子拉近了学生
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也
是有数学知识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自然地引
入了下面的探究学习。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也突显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知道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理
解比的意义又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同时
理
解比的意义,我设计了三个情境。 在每个情景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动
探究
来理解比的意义,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情境一:
我特意让学生
仔细观察照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哪些照片与照片A像?
学生很容易辨别出A,B,D像;C,E不像,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对长与宽的关系产生了直观感受,并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在学生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再进
一步组织学生
探索活动。 情境二: 紧接着将大屏幕中照片A、B、C、D、E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
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
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
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
的重要性。也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境三 为了深化比的意义,接下来
我又安排了第三个情境——
速度的比较。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设计出一张与这张照片很像,但大小不一
样的照片吗?(课件出示淘气
骑自行车的图片)”我将前后两个情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既让学生们利用刚
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利用,
又能自然地引出第三个情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着:“(出示教科书中49页
“马拉松运动员”和“淘
气骑自行车”的照片),请同学们口答完成表格内容,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
、比的读法和写法。看书质疑,
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并及时给予
解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
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
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
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
计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我设计了相应的填
空和判断。
第二层次——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第三层次——了解“生活中的比” 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又能让学生品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我设计了“生活中的比”这一环节,既
帮助学生巩固了比的有关知识,又带给学生更多
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真正让学生体验
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质疑总结,反思提升
课堂总结是学生对今天学到知识的回
顾和再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总结,学生质疑!最后还
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真正体会
“学无止境”,培养学生教学兴趣。
五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扼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a : b = a * b = a b
( b ≠ 0 )
关系 运算 数
3.《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一》是位于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 “百分数
的意
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
数问题”的基础
上进行的。通过“水结成冰”的实际情况,引出“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百
分数的意义。为了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先分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并通过画线段
图帮助学生寻找数量
关系,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在本题中就是冰的体积比水多的部分是水
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根据分数乘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一般应用题及学过的百分数的知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
数量
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
“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学生在五
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
的意义
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并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
础。。
说教法
施之教,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标指
出,要遵循学生的认
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
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并给予激励的评价,增
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说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
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
掌握学习数学的方
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转化法:学生在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时,学生
能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帮助理解新知识。我给予了
及时的肯定,并说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鼓励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利用。
2、比较
法: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方法,学生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
法。
3、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
明确,提
高了学习效益,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的主人翁的意识。
4、反思法:
方法注重反思,学生才能学得牢。在课将结束,学生对自己的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
,取长补短。
教学设计。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1)生活导入。 <
br>我觉得教材给我们创设的“水结成冰的”生活情境,很贴近学生。所以直接选用了教材创设的情境。提出了
这
样的问题“不知道你们注意观察没有,在生活中水结成冰,体积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
容易回
答出问题“体积变大”。我又适时的追问一句,那有谁知道为什么体积变大吗?学生根据以往的经
验或课外学
习能大概说出原因,教师不做细说明,只是调动一下学生的兴趣,与科学学科进行一下整合。
(2)激发兴趣。
学生在明确“水结成冰,体积会变大的”的结论后,及时说明有一个同学在
这种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
题,但一时不会解,让我们帮忙。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强心,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
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
的鲜活,形成问题意识。】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br>在这一环节,我及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李刚同学制作冰块时的条件“用45立方厘米的水,制作冰块,结
成
冰后,体积约是50立方厘米”,并提出问题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边说边
板书45立
方厘米的水——50立方厘米的冰,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同时结合问题,
揭示出是一道
关于百分数的题,(板书“百分数”),再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为后面理解增加百分
之几做好铺垫。
2、讨论分析,理解问题。
既然是要帮助李刚,就及时说明帮助的原因是“
一时没能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把问题集中,让学生分
组研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
在分组讨论时,可提示学生结合学过的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一
般应用题,画线段图对问题进行分析。画
线段图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便学生发
现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师在
学生分组讨论时,下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既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又能及时发现找到结论的
同学
,到前面板书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3、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①让板眼同学,结合板书
说说对“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教师适时的补充说明,最终找出结论“增加百分之
几”是“冰比水多的
体积与水比,多的体积是水的百分之几”(指图),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百分数应用题“一
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百分之几”。在此教师及时渗透“转化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的指导。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②结合学生的汇报,及通过课件
展示李刚的参与,找到第一种解法“冰比水多的体积除以水的体积”,学生板
眼计算。(板书第一中算法
:(50-45)÷45=11%)
③再结合线段图,让学生找到第二种解法。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分
数应用题,会想到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
百分数就是100%,用冰的体积除以水的体积,求出整体的
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减去水的
100%,就是增加的百分之几。(指图说)在及时出示课
件李刚理解了的公式“冰的体积÷水的体积
-100%”,
让学生列式解答。(板书:50÷45-100%=11%)
④找到两中算法后,教师补充说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那种算法解题都可以。
4、教师质疑,深入探究。
学生在帮助李刚同学解决完问题后,教师又马上利用课件,提出了
自己的疑惑“把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
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是
11%吗?(板书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
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 <
br>学生可能会有疑惑,教师组织学生再分组画图探讨,并且只列式不计算。学生通过画图(画图),分析出减
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是减少的体积与冰比,用减少的体积除以冰的体积就能求出问题(板书(50-45
)÷50)。
再与前面的算式比较得数一样吗?学生经过分析,发现除数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除了让学生理解“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还让学生明确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不是一
个数,因为他们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一不同。(指板书说)。最后在引导学生找到不同算法。(板
书:
100%-50÷45)
5、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教师结合板书说明,刚才
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百分数的应用一(板书:应用一)
也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我们要接着五年级下学期学过的百分数知识,
继续探讨百分数在生
活当中的一些应用。
(三)、加强训练,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叙述各提条件,同时课件出示。因为有新知学习的
基础,所以先找同学继分别说出“降低
了百分之几”和“增长了百分之几”的意义,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最后集体反馈结果。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结合明年即将召开的2008年奥运会
,出示一组我国申办奥运会时我国和其他国家得到的票数,让学生自主
提出关于百分数的问题。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
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
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
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
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
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
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4.《3的倍数特征》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
上册——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
和因数,以及2和5倍数特征的基础
上进行的教学,它们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也是学习约
分和通分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3的倍数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猜想、验证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3的倍数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通过尝试、猜想、验证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发现3的倍数特征。
教学思
路是通过旧知迁移,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是2、5、3的倍数,引发认知冲突,对3的倍数特征产生疑问,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然后为学生搭建一个摆棋子的实验平台,
探究发现3的倍数特征,并应用规律,体验感悟3的倍数特征。最
后总结概括,畅谈收获。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
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
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
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说出该数是不
是3的倍数的,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
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
数的特征)
第二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猜测由于学生在《
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做大胆猜想。猜想“3的倍数可能
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猜测,学生可能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3的
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
br>律。” ……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举例验证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①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②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2)、全班交流:猜测的结论不成立。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
以推翻这个结论,这
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
来判断一个数是
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3、出示速算表格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
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组
织全班交流。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
个数位
上的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
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4、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7863……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在本环节,我用充足
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
肯定和表扬,引导
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
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三环节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
跃欲试,想一
显身手,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19做一做第1题。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2
、变式练习:课本P19做一做第2题.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多少?此题是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综合练习:P21(7题)在
口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口7 4口2 口44 65
口
(出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的。)
第四环节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
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
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设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运用规律,体验感悟。
当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出3的倍数特征之后,兴致极高,我便针对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
次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
在下列数中圈出3的倍数。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这是一个基础练习,使全体学生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2、 游戏
:我是小老师。让学生出题考老师,或者同学,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这让学生在思考数字
的同时
也要相应的知道正确的答案,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知识。
3、 在
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一个数都是3的倍数。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 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这个练习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
的一个升华,它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检验了学生对前后
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
的能力。
(四)总结概括,畅谈收获。
最后,我引导学生畅谈这节课收获,同学们畅所欲言,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又有情感体验方面的。 <
br>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我力图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5.《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
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
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
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联系,也是
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
分数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真假分数,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及
商不变性质,再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
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
大小却不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
律,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鉴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
分内容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组织教学时先从复习除
法的商不变规律入手,引发学
生的内在知识积累。
二、动手实践、初步感悟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知识的学习是从分数的
大小相等引出的,我通过“折、画、”两个环节来进行教
学。通过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抓住了
学生爱动手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
义,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学生可能会用
一下几方面证明:折纸比较;画图观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等等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通过验证这三组分数确实相等,那么,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2、顺应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
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联系、加深理解
1、44页第一题 涂一涂,填一填
2、43页试一试(要求学生说思考过程)
3、游戏活动:你说我答,教师说一个分数,学生答一个与它相等的分数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巩固作用,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任务结束
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
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
习。解题的基本方法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进行计算。学生掌
握这一方法需要分析图形的
构成,并能够灵活寻找图形所隐含的条件,从而进行正确计算。教材呈现了一个
较为简单的组合图形,学
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割,计算方法将大大超出教材呈现
的内容。这一内容也是
培养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题材。
学生分析: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
尽管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体素质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对探索数学问题有
比较浓厚的兴趣。那么,根据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有困难,并且在
教材的第二单元,学生已经系
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对转化思想的
渗透。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索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
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
中来,让活动有实效
,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目标: <
br>认知目标: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解答,。
能力目标:会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
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
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
点: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确定为探
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接下来我说说这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综合运用
引导式教学,采用情境导入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
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说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
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
的选择上我采用自主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学习归纳的
学习方式。整节课的教学,我容观察、操作、
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同时突出学生的操作体验,这样既体现了新教
材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说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进行了这样的安排与处理。
1、
情景导入:,我分别出事图片(由学生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拼成)。问学生,你说这像什么?能看出由
那
些已经学过的图形拼成的吗?你能说说这些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这样设计,一是激励
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然后让学生从七巧板中任意选择几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拼
成新图形,看看像什么?又把这些新图形拆开,看看可以拆成哪些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这样一拼一拆,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组合图形的含义。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为学习<
br>新知识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生学生自主探索中,一老师的新修房子,想在客厅里铺地
板作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也拉近了师生心理距离。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
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观察、推理、讨论等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
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尽最
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
能力。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般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想
出了四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探究中还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如图形中间接条件
地推出,第四种方法,问学生为什么要补
上去一块等
3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在这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3道练习题。
请看课本练一练第1题左边的图形。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然后让个别学生在全班面前展
示并提
问:这些分割方法是不是都合理呢?看看根据给出的数据能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吗?学生通过计算体
会到分割
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方法则是失
败的,不合
理的。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
第2道练习是课本“试一试”中的题目。
在指名学生读题后,我提问:这个问题是求哪个部分
的面积?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吗?谁来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这一道题的练习主要是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最后一道是练一练中的第3题。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道题是组合图形的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此题的练习,能让学生体会到解决
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
4是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我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总结上有所提升,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数<
br>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有收获。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
分割
添补
7.《秋游》
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学习的除法都是一次试商成功不需要
调商的。本课由秋游搭车的事件引出计算
:每个年级各需几辆车?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发现不
是所有的除法计算一次试商就能成功,
需要对所估得的商进行调试,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经历四舍五入法试商后进行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试商后调商的原
因。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
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过程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情感:养成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难点:在试商探究过程中,学生理解试商后不同变化的原因,并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我在教学中抓住秋游这一个主题,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算一算、
估一估、议一议等教学活
动。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
出: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
让学生研讨;规律让学生发现;评价让学生参与。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
放录像引入:梧桐山是深圳的自然风景区,秋天的梧桐山更加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深圳梧桐山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的美丽风光吧!(播放录像,激发学生兴趣。)
2、如果我们去梧桐山秋游,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板书课题:秋游
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出“租车”这一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录像和交流秋游的准备,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二 探索方法,体验成功
1、我先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并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
三年级师生共272人,四年级师生共230人,五年级共有师生368人
2.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三年级师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并让学生估一估需要几辆车?有的学生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
,将34
看成30,30×9=270,估计要9辆;也有的学生将272看成300,将34看成30
,300÷30=10,估计10辆;还
有的用34×10=340人估计,应该比10辆少。对于学生
合理的估计,我都会给予肯定。
②学生试着独立计算,我会让一名学生进行板演
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比被除数还大,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④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
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
因。
(2):四年级师生共184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我让学生列出算式184÷46并
估一估,然后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及计算
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合
作交流中发现:余数等于除数,商3小了,要把商改成4,最后全班交流,明确把
除数“46”看作“5
0”来试商,初商“3”小了,改商“4”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估一估,算一
算,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
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4、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试商?你发现了什么?。
(1)积大了说明什么?商为什么会大呢?
(2)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什么?商为什么会小呢?
通过互相交流,师生评价,使学生明确在除法计算中怎样确定商
(3) 最后共同小结,我指
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
书“调商”)也是我
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
(设计意图:规律由学生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练习巩固,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计算下列各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什么情况下商可
能小了?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了?然
后再计算:361÷54 342÷43 272÷26
448÷89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2、完成“练一练”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
263÷27○10 602÷31○20 487÷18○30
第2题(提高题):先估算,再计算.233÷34= 351÷58= 840÷35=
630÷31=
3、帮帮老师。五年级师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老师送给
大家一首“试商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
的学习中多动脑,更快更好地掌握试商规律。
(设计意图:试商歌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试商规律)
说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它展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又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8.《体育场》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36—37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
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
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习材
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
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
图片,弥
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
育场、班生数、报纸、大
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
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
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
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
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
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
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
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
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
的空间,又拥
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
极、主动的估算意
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
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
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
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
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08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
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
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
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
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
相
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4、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
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
常用的一
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
br>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粒,这
样数好数吗?慢不慢?
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9确定位置(一)
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和位置》的第一课时,
课是在第一学
段已经学
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进一步探
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
提高学生的空
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
学生的座位,引
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与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符合学
生由具体到抽象、
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本单元的学
习又是第一学段学习
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生活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说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
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
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
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
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
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会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
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确定位置。
重难点的突破:本节
课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系统,掌握用数对
来确定位置。
说教学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
br>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生
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
现
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口令,做动作。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以“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做铺垫,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游戏中,使学生形成行和
列的概念,为以下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用“数对”确定位置。
①
师生互动,游戏激趣,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a. 师猜测班长的位置,学生判断.
b.
师寻求帮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
②
生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对
③ 设疑:“在数学中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非常简洁的表
示位置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谈话引入,初步认
识数对。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语言
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体验确定位置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发展了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横着看”和
“竖着看”,使学生初步
感知描述位置时纵、横两个方向的条件缺一不可,之后再引出“只在列和行两个数
字中间加一个逗号,再
加上一个小括号,这种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中称为‘数对’”, 并指出:“数
对”是人们表示
位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对”
这一概念的模
型。
3. 加深认识,应用“数对”确定位置。
①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中,我利用了课本中的主题图,着重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
br>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主题图上的学生位置图逐步抽
象出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②即时练习,完成P81”说一说”和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既是对“数对”的再认识,加强了新知的巩固,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
③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图上(2,4)和(4,2)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的教学活动中,
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找列,后找行。
④师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在小结时,我再次指出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应该先横着数出第
几列,再竖的数出第几行,边
说边在图边画上横、纵轴,使学生再次感知横轴和纵轴的产生。此时,学生
对数对已较为理解,再让学生互
相说说自己的位置,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应用。
(三)课堂活动—游戏激趣
1.游戏:“谁的反应快?”
①师出示准备好的几组“数对”,请表示这些数对位置的同学迅速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名字。
②结合本班同学的座位情况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同学的座位情况进行游戏,感
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现数学价值,产生对
数学的亲切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寻宝”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
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
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增强了其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位置。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右图是学校附近的地图。
找出图上有哪些建筑物,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2)课本82页第2题。
2.活动:找座位。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课件出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我把数对的知识
由教室内拓展到课堂外。从而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了把“小课堂”变
成“大课堂”的现实
(六)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总结全课时,我引导学生
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
吗?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重审自
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第3列 第2行
( 3 , 2 )
数对表示法: 先 列 后 行
读作:数对三二
10.《参观科技馆》
说教材
《参观科技馆
》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第四课时。本课内容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
一
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通过创
设“参
观科技馆”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此
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整
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
的实用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算理。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
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
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
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设置情境,
采用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
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
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分析、讨论等方
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
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是要获取知识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教是
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用。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意
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看到
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环境,而课堂却是一个使他们受到约束的地方,因为知识本身
是严肃的。同时,课堂也是一
门艺术,能够带着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热情
。我通过谈话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引领他们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
2、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呈现出了“乘车”的问题,先让学
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让他们独立思考,探索整十
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因为学生的生活背景不
同,思维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可能习惯
画图,有的会做除法想乘法,也有
的可能直接用算式比较推理得出答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
作交流各自的想法
。通过比较算法的不同,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3、解决问题 巩固新知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
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数的四则运算是很枯燥的,学生常常觉得乏味。我设
计了“芝麻开门
、迎客松、小火车、分糖果、小书虫、夺红旗”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原本枯燥的四则运算充满了生气,让
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为了深化学生对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算法的理解,
在“迎
客松”的环节上我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算式: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大、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商末
尾的0比被除数末尾的
0少,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思维的平台。当学生的思维刚刚获得平衡时,我又出示
了一种情况,就是被除数最高位和除数
一样大,并且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方法续写两道算式。一石激起
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很快又被调动起来,我再次组织
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方法。
总结全课以后,课的最后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做结,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反馈调查。
说板书
一节好课离不开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知识,最大限度的强化记忆。我的板书
设计是和学
生共同完成的。
11.《分桃子》
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
方法和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以计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
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
笔算除法
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
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
难只通过课本
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
来积累经验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具体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
探索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实
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的相关基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在教法上导入时利
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探索时先采用直观的方法,借助实物模型来分桃子,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
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
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
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
理解。
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先个你们讲一个有趣的
故事。”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
故事》。
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从心理
学的角度讲,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同时从知识的角度讲,以
知识的生长点为切入点,在激趣的
同时,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
图片探讨
“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
次“合作交流、认识
算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
然后在
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
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便向全体学
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
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
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
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
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
是学生
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计算“48÷3”。在环
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
续性。
在过程
的安排上我又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
这样达
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
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
br>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首先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既教材第55页做一做的
第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
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
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
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
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
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
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
(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对
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满意的请举
拳、比较满意的请举掌”(环视全班同学,察
其表情及举动),“请把你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环节第一完成自我评价,第二让学生自己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作业设计
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
约。另
外本节课还注意到板书内容的条理性、概括性、整体性、直观性等
12《摸球游戏》
说教材
《摸球游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
第一课时。它属于《数
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知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猜测——试验
——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2、体会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课是
学习了二年级的“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知识基础上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
大有小的,并能用“很可能”
“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词语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可
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并能用“可能”、“不
可能”、“一定”的词语描述这些现象。但每人
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利用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特点设
计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学得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定性和描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
―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说教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为了实现教学
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一课改理念,在教
学中,我采
用了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创设摸球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操作、合作
交流、分
析归纳、游戏体验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培养
学生灵
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
流的
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说学法
在“摸球游戏”中,我创设了“想一想”“摸一摸”“填一填” “说一说”环节,通过猜测、实验操作
,让
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知识的秘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想一想”中,学生根据提供的
信息,
分析盒内球的颜色种类,想象可能摸出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为了让学生更感
兴趣地学
下去,我设计“摸一摸”,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在“填
一填”中,
学生通过观察,从中发现摸到黄球的次数多,摸到白球的次数少。假设得到验证,学生的学习
变得更充实。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主线是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应用实践。
(一) 情境引入——学生摸球教师猜颜色。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
“师摸生猜”的摸球游戏,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在玩中教会学生
用“一定”“
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复习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
做好了铺
垫。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课的重点。
(二)探究新知
1、摸一摸(小组合作摸球)。
(1)、把9个黄球、1个白球放进盒子里。
师:摸出一个球,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也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更大?
师:想不想自己摸球来验证猜测?小组合作摸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摸球的结果。(学生摸球)
(2)、整理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3)、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与猜想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4)、全班交
流小组的看法。(引导学生明白摸到黄球的次数多,说明摸中黄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次
数少,说明
摸中白球的可能性小)
(5)、师小结:这个游戏告诉大家,虽然事情的发生是不能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设计理念: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对学生来说还是一<
br>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
探究新知这一部分由摸球游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组成。学生通过自己实验,在亲历、体验
的
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动
起来,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小组的合作学习能让个人才能得以展现,又能吸取别人的智慧,使学生体会
与人交流
的快乐。
2、猜一猜
(1)课件出示:盒子中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
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摸出1个球,让学生猜结果。
(2)说一说理由。
设计理念:学
生对“可能性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练习,每人再次经历“猜测——实践——验证”过
程,加深对
可能性大小的理解。
3、转盘游戏
让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对正确答案加以肯定,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应用实践
1、连线。
2、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说话。
设计理念:由形象
的游戏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描述,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再通过联系实际说
一说生活中存在
着哪些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且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这也是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的设计。
说板书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
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符合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3《儿童乐园》
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
实际
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
学生经
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
抽象出乘
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
十分重要的
基础.的意义。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难点
从相同加数连加
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
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根据教材和学
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
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
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
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
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
通过用加法解决给全班每个同学发2个本子,一共需要多少个本子这个问题
,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
的烦琐。这时,教师可以引导: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
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可以激发
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
二结合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
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
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
然后,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这个环节
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
“在创造”过程,使他们明白所谓的乘数、积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称呼
,如果是一个新发现的事物,他们也
可以为他们命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
一个步骤,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
中
,教师还要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
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然后,把本课引
入的“发练习本”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
准指出,要让
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
能够在生活
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
乘法的意
义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简洁明快,从中可以看到知识的脉络和重难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
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主
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
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
评指正
14《看一看》二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看一看(二)》。
此单元内容包括“看一看(一)”“看一看(二)”两节。本课是本单元内容的第二节,是关于空间与图
形知
识的学习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
由几个正
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
面图形的过
程,实现这个转化,是空间观念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根据简单物体的
正面、侧面或
上面的形状,搭出这个简单物体打下基础。
说学生
)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能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物体,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力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活动,小组活动,集体交流,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
br>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
备用:
他们需要借助直观形象地操作
或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来认
识和把握与空间观念有关的内容;他们具有好动、好胜、好奇的特点
,特别愿意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并为得到教师的鼓
励与肯定而激动。他们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方法不
明确,观察比较笼统,观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合
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
意愿,但倾听意识不强,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的过程,并能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形状。体<
br>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认真观察的好
习惯
。
本课的重点是经历用正方体拼搭和观察物体的过程。难点是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
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
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
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们采用情境导入法
,进行观察活动,开展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学具,增强
研究问题的直观性,以便突出重点,分散
难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安排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
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把学生们喜爱的淘气、笑笑、机灵狗请到了课堂上,和大家共同学习看一看,
进行观察物体的活动,(课件),此环节的设计,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二)开展观察物体活动,体验观察同一物体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教师首先
用反诘的方式提出“三个人同时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根
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推测和亲自观察,动手操作验证,感受到了同一物体,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看到
的形
状就不一样。能辨认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出来的物体的形状。(课件)
这样的设计抓住学生都有好奇心的
特点,既诱发了内心的探究意识又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了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的不同形状。
(三)开展拼搭物体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用三个正方体搭出你喜欢的物体的活动,让学生
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让学生汇报搭出的物体的形状,
由此引出立体图形,并能找出符合条件的立体图
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
关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数学思想。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
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综合练习。
(1)基本练习29页第4题(课件)因为此题继续以新授部分的情境为主题,而
只是把新授部分的小方块换
了一种摆放方式,此题可让学生直接观察在课件上完成,着重说清楚道理。
(2)变式练习,教材28页第1、2题,(课件)第1题是从同一个面去观察不同的物体,出示图形,
学生回
答,总结反馈。(课件)而第2题,是从不同的面去观察同一个物体,此题我们保留书上的前两个
问题,删
掉第3个问题,因为在下一步的练习中有这样类似的训练,而且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更符合学
生的思维形
成过程。
(3)综合练习29页第3题,通过此项练习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五)总结全课
请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
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七、板书设计
在板书上我们形象而直观的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综上所述,“教”是为了“学”,整节课
教师的“教”适应了学生的“学”,给学生创造了有利于数学学
习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
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以
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
为主线的思想,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15《长颈鹿和小鸟》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对除法含义的体会,学会了用2~9的乘法口诀求积
和用2~5的乘法口诀求
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长颈鹿给小鸟准备房子的情境,让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进一步学会用乘
法口诀解决除法计算问题,再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
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能比较熟练地用2~9
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并有了对除法含义的初步体会,还能
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有一定的观
察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教学
1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法学法(不好)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
发,
体现生活数学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比较去探索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
自己尝
试体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体验比较大小方法多样性,
体会数的
规律。
学法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情境教学、观察、比较、独立探讨、小组合作、实践
体验、动手感知、尝试练习等。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长颈鹿给小鸟准备房子情景图,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导入课题
这样设计是遵循学生特点,把枯燥的除法计算知识融入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方法,列出不同的算式
.3、汇报交流.
列出算式,并讲出算式的意义。。
通过全班交流,学生想
出很多解决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5、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谈感受。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7(间)
42÷7=6(间)
42÷6=7(只) 42÷6=7(只)
16《文具店》
说教材
“文具店”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初步认识“倍”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结合解决购物中的乘法
问题,进一步体会“倍”的意义和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而练习题的安排,需要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乘法
或除法把问题解决。如第49页练一练第3题,就是一道现实的、有意义的
、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解决它,
有助于深化对乘法与除法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说学生
学生的思维活跃,爱动脑筋,表现欲强,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及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本课
前学生已了解乘除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虽然生活中
学生很少接触过“倍”,但在上一节“快乐的
动物”中学生对“倍”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生也对这种
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乐于用摆一摆、画一画等直
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倍”的含义,正确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辨别什么样的倍数关系问题用乘、除法解决。
说教法学法(略)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喜欢买些什么?看,在文具店里,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评析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师:仔细观察图意,你知道了什么?能完整地把问题叙述清楚吗
(评析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观察图意、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并有条理地叙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用算式或图形表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探
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3,交流汇报。(评析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自主的探究时间,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
结果,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
及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直观操作进一步
体会“倍”的意义,明确“倍”是一
种数量关系,它涉及两个数量。)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评析教师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这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
于生活。)
(三)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1. 画一画,说一说。(课本第48页“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2.练一练。(课本第49页第1,2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出示文具图
。钢笔:“我的价钱是8元。”文具盒:“钢笔的价钱是我的2倍。”书包:“我的价钱是
钢笔的3倍。
独立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
(评析练习题的安排
具有层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先,小组交流在后。这种安排有利
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
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习这节课后,你认为可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评析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
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
动,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板书设计
文具店
小牛:我花了□元
2×3=6(元) 小灰:狼花了□元 2×4=8(元)
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倍是用乘法计算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来解决
17《小 猫 钓
鱼》
——0的认识
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8、9页的内容。本课是在了解儿
童的认数、数数情况,以及1~5的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猫钓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
交流,理解0的含义,即0可以表示一个物
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或)分界点,学会读、写0。教
科书的编排是先认识0的意义(表示什么
物体也没有),再认识、理解0的其他含义,最后书写0,并将知
识拓展到课外,寻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
方。根据一年级新生喜欢听故事和做游戏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游
戏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
说学前分析
对0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
基本没有接触过,因
而对0的更深刻的认识,单独安排一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0的认识和理解,学生
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
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2、
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3、
通过探究活动发展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做事要认
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理解0的三种含义
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
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
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
情境导入法: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钓鱼游戏的形式为切入点,将数
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
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引入多媒体教学,设计小猫钓鱼的情景图,以鲜活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
学中我通过出示直尺、温度计等实物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
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
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学法可归纳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二)举例说明法:学生说
出生活中用0的例子,理解0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应用
价值。
(三)
操作观察法:利用直尺、温度计、台秤等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直观感知0表示起点和分界线
的意
义,突破学习的难点。
(四)活动练习法:把练习设计成各种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激发学生乐学的欲望。
说教学过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数字歌)
(一)组织学生做钓鱼游戏,并计数,比比看在一定的时间里谁
钓的鱼最多?多者获胜。利用游戏的形式开
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小猫们也举行了一场钓鱼比赛,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比赛的情况呀?
我们来帮小猫记一记,四只
小猫分别钓了几条鱼,好吗?(出示主题图).
(点评:“借助小
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情景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我在这里注意联
系学生的儿童
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新知探究:教学0的含义。
(一)0表示没有。
你们能把这些数(小猫钓的鱼的条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吗?
1.出示图片(1)学生在书上写数.(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
中我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
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它怎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呀?(因为做
事不
认真,三心二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做事时不能像小黄猫一样,应该认真做事
,专心致
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没有) 板书:没有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1)猜铅笔的游戏。先是师生猜再由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猜一猜,注意要创造出用0表示的。
(2)教师举例让学生理解:如小猴吃桃、放飞气球等。
(3)学生举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用0表示。(我有一支铅笔用玩了,剩下0枝。妈妈给我了三个苹果,我
一天吃完了,我还有0个苹果、
、、、、、)通过这一环节,不但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以及在
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用0
表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与表扬和奖励。
3、教学书写0。
1.教师:我们刚才已经认识了0,那么0像什么呀?说一说,你会写0吗?
2.课件演示:0的写法,学生认真观察。
3.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强调格式,学生书空。
4、描红,练习书上的第8页写一写,写完后进行展示。
5、你们觉得写0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写得好些?
(点评:我重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
养,关注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学生的观察,使学生正确书
写“0”。)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0?同桌先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学生会想出:直尺、称、电话机、计算器、
车牌号、电视上、手机号码、电风扇、微波炉等都有“0”
、、、、、)
出示图片:(直尺、温度计、台秤、秒表)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件礼物,这些礼物上面
也有数字0,你们
快来找一找吧。(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1、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从0开始量的,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板书:起点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0表示分界线。板书:分界线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让学生自己说说台秤上的0和秒表上的0分别表示什么?
(点评:我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
仅可以表示没
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初步
感知“0”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
受到生活中到处处有数学,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地
方都用到了0,0的作用可真大呀,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线,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了吗
?
三、巩固练习:
1.猜谜语:(0 1) 2.给数字宝宝排排队(0——10)找1
1位同学,每人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片上来排队。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3、一笔画。(先猜一猜像什么?再连一连。) 4、数一数有几朵花?(P9第一题)
5、出示图片(数一数):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整个练习活动的设计遵循学生的思维特性,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给孩子自主<
br>探索搭建一座桥。)
五、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得快乐吗?(教师完善板书)
(点评:这样让学
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更激发学生数
学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一共有多少》
教材分析:
《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一节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
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我将
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在一起这个动作情境创设3+2=5一动作
。是学生第一次接
触数学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数
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自身的经验积累对学习本节知识也有很大的
帮助。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加法应该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因为加法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学运算
方法,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这节课的学生是非常有帮
助的。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知
识经验不同,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因此我会顾及到
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
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得数在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义
教法学法
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抽象思维能力差
动中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
教法上则主要采用情境法、发现法、尝试法等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
。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加法
创设学生老师哑剧表演铅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
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认识加法含义 我表扬学
生在游戏环节中表现出色1、我慢慢的左手先拿出3
支铅笔2支铅笔
出3枝铅笔2枝铅笔
老师你是怎样摆的,最后一共有几根小棒
3、组织操作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动手操作3和2‘合’起来的过程
3、在汇报时学生描述3和2合
起来是5根因语言稍长可能不连贯3根和
2根合起来是5根呢
有了前面的铺垫3+2=5来表示。在板书算式后
察“+”【设计意图
4、练习提高 看图
说算式。看图列式时要让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下比赛描述图意说所列算式的意思。在操场上
玩乒乓球比赛的
图中 抢答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意图
出示淘气家做客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理解为主动阐述】
19《整理房间》
说教材
这节课主要是感知和体验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并初步感受到
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
标准的多样性,根
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进而为今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
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
类打下基础。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课本是以数学活动
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
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由家长替代的行为,已经形成他们在
家里乱堆乱放物品的习惯。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殊情况,<
br>在整理房间时,结合学生每天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整理房间的要求,目的是向学生渗透如何有条理地整理物
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难点是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课程不仅
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出发,教学中教
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研究者、发现者,给学生搭建研究平台,让学生自由思考、
探究、操作、发现,使
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意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分类、学会分类,享受成功的喜悦。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充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其进行分类,这里我选择的是观察教室里的人并对其进
行
分类。
3、讨论法。以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
生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这里我主要是让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说学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主动获取知识
的参与者。为此,在
本节课的设计当中,我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
心”的原则,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
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分
类的过程,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
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课堂开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请同学们
自
己想想如果没有文具盒,将铅笔、橡皮等文具盒里面的东西放进书包里,让你们去找铅笔这些东西,请
他们
思考一下是否容易找到这些东西呢。这个情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
望,并
自然引出课题: “整理房间”。
(二)、结合生活,感知分类。
我让
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整理房间,思考后,请学生回答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整理,这里我适时地教育大家以
后
要养成自己动物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有
相同特点的物品可以归为一类,初步感受分类、学会分类。总结
分类的概念: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
一起,就叫“分类”。
第三个环节是:
(三)继续练习,体验分类。
学生要获得
知识,掌握知识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课件)每一个环节所举
的事例都
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时常运用的,第一个活动是:
第一个环节是
涂一涂
让学生先
讲讲这些动物的特点,再来进行分类。我选用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分类方法,让学生给会飞的
小动物
穿上花衣裳,涂上喜欢的颜色。
对水果和蔬菜的分类,先请同学们自己分类,然后请同学们起来回答。
分一分
本环节我设计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看看谁最棒,做的全对。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自己好胜心的驱使下能够很好的完成分类。
后面的分
类题目,并没有明确给出该按什么标准来分类,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想是按什么分类的,该怎么分
类。在
这个期间可以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第四个环节是
(四)课外延伸,应用分类。
请学生自己仔细观察教室里的人并进行分类。学生可能按老师、学生来分类,还可能按性别、年龄等来分类。
第五个环节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对物体进行分类,因此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课件出示“整理自己的小房间” )
这道作业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对学生们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有帮助。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文具
玩具 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