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通分》优秀说课稿模板

绝世美人儿
699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6: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老师的诗歌-找错别字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
《通分》优秀说课稿模板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通分》说课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中的“通分”第一课时。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
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
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 分母分数大小
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
实掌握好。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 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
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 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
学重点和难点。
第1页共6页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
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 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
意义和方法。
2、 借助投影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
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 运用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
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 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
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
过对操作演 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
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七、 教学过程:
1、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
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 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
了两个数是互 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
第2页共6页


最小公倍数;复习 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
样填的根据,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第(3)题是为例2学习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作准备,
并通过 和 的比较,设置悬念,引出今天的内容。
2、(1)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 br>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 和 化成分母相同的分
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6和9的公倍 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
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
作公分母,然 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
原来的分母 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
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 了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图形的直观,
采用抽拉投影片演示,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
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在教学例1后, 我就指导学生练习练习十九第2题和练一练
1,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
(3)在教学例2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想应该先通分再比较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了例1的教学通分的 过程,学生已有
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而
且例2的最后一步的 关系符号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
能力的培养。
第3页共6页


3、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通分的关键是找
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 排了练习十九
第1题: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练习了练习十
九的第四题提高了学生 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
型。
4、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 课,你
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 时间,既当
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
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 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 我特别重视教师
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致,富有吸引力,这 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 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 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
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
第4页共6页


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
么?还是没 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 名言警句即
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
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 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
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
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 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
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 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 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 》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 “先生”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第5页共6页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 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
第6页共6页

行政能力测试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测试


做人的基本原则-mp3播放器排行榜


青浦区东方中学-发言材料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雅思官网登陆


牛b的签名-大班育儿宝典


亲情作文-丁克家庭是什么意思


室内设计论文-2016高考满分作文


沈阳城市学院-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