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的奇偶性》说课稿一稿
腊八粥的来历-保险公司年终总结
教材分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北
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
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
或游戏,让学生探索和理
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
策略,
发现规律,再来运用数的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
学生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积累活动经验,而这种活
动经验积累离不开学生丰
富多彩的活动,由于教材所提供的
游戏活动题材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只
需要教材的适时点拨引导,可以在各种学习中探索规律,
对于个别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数目较大的问题时
会产生障
碍,需要进行反复验证。
本班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懂得在合
作中解决问题。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之及之
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
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
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
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
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数
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
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懂
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
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
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简单问题。
2、经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
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
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
方法,提高推
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
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
学重点为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让学生亲身经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确定教学难点为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在第一
稿的设计中,学生不是自主的,而是在老师逐步
的引导下总结出归律的,没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因此,我又重新审视了教材: 1、
创设问题情境,(小船
摆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
创设操作情景,(翻硬币、翻纸杯、抽奖等)在学
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
3、 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找准切入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
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环境,从
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的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
中发
现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上《数
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设计学生
能够感觉到的情景,长江上
小船摆渡的情景。
这样创设情景,不仅展现了本节
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
的生活,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在这样问
题情境中兴致
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
二、找准了活动载体,揭示了知识特性,让学生在“自主
——实践——合作”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难看出,
“活动化教学”
是新课改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活动化教学”的
关键又是要找准活动载体。所以,在设计中我让学生分组
尝
试模拟转盘中奖。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并且
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就是在这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及自主探究
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了偶数和偶数相加的规律,自然也就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了。
游戏是这样的:
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为起点,连续走两次,
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就归你,学生分组游
戏。(奖品设
在奇数格内)
学生在游戏几次后就会发现这样游戏是不能赢的,
是个
骗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
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了问
题,再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发现问题,解
决
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感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学习数
学的信心就会增强。继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加
减法中数的
奇偶性规律就迎刃而解了。
三、较好地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过程性目
标。
《数学课程标准
》中关于“过程性目标”是这样描述的:“经
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
经验。体验参与
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
一些经验。探索:主
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
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 学生在尝试“转盘中奖”<
br>的游戏活动中,研究中奖情况,发现偶数和偶数相加的规律,
从而揭开了转盘中奖的奥秘。这些发
现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
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得到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
究,学生讨论
比较,概括等思维品质,以及自主、实践、合
作和学习方式的掌握,都得到了培养。
四、注意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了自我,树立了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与态度”的要求作了如下
描述:“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活动
充满着
探索与创造,感受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
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
习
惯。”
在 “师生模拟转盘中奖”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就引起了
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
到课中分组动手尝试,学生始终
处于一种学习亢奋状态。然
后,当学生发现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就是决定转盘中奖
的奥秘时
,这个发现极大地鼓励了学生,激励了学生,让学
生建立了自我,树立了信心。
五、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
活密不可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
题。
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可以说“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
发展”。在多层
次的练习设计中,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很有兴
趣地参与练习,各得其所。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标的知识的技
能目标,活动没有华而不实,是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
是发展了多种能力,体现了活动化教
学的“以活动为载体”、
“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
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
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部分练习中,我设计了与
生活有
关的练习,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
是有情趣的,学生很乐于接受,乐于思考,使学生在
“做数学
中”体验到可以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反思]在练习题
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
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
处理好预
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
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
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使自
己的教学上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