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2)
麻醉师-安徽省招生考试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来源:网络 2009-08-18
09:39:51
[标签:六年级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
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
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
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
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
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
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四班
,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
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
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
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
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
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
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
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
到解决一
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
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
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
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
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
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
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
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
的底面直径和高,
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
,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
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
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
生空间想象力。
最后,设计了三个巩固练习,都是在
基本求出圆锥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这
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源:网络
2009-08-18
09:40:23
[标签:六年级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
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
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
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
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
节课,主要属
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
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
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
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
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按照学生的认知
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
观
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
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
手架,同时也
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
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
比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
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
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
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
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
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一个反例,让学生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
的共同特
点,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
程中,不
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
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
练习是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
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
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件自学,然后让他
们自己说
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
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
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三个判断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
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
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
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
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
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第4题是拓展题,
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
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
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
项,就可以求
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三、说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
br>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且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分析比较,
概括出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
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
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
得比较紧凑。
但是
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
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
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
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其实这一环
节,我在四班试教时已经发现,在本班的上课中,
我在板书中已有强调,也许还是强调的不够到位。整节
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
堂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一定的差距
。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
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
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
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
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