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
上任表态发言-日内瓦医生
小学数学说课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
四边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
和说理能力;掌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判别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之
后即
将学习的第三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理解及说理的基本方法的掌
握。
四、教学准备
两根长40厘米 和两根长30厘米的木条
五、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
义,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平行四
边形的另一判定定理,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加以验证。最后依
靠
课本所设计的“做一做” ,“议一议” 以及“随堂练习”加深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旨在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
第1页共4页
四边形做铺垫)
2、小组活动
用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30厘米的
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
边,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两组
对边相等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时,所围成
的
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3、课本91页的“做一做”
(其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的判定定理。)
4、“议一议”
问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
行四边形吗?说说你的想法。
(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正
确结论)
“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
字》中有
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
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br>第2页共4页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br>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
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
者。今天看来,“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般说来,“教师”
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br>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
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
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
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本身明确的职责。问题2、要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你有哪些方法
?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
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
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
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第3页共4页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5、通过课本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加以应用和巩固。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