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556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7: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反义词的四字成语-团结就是力量演讲稿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说课稿

单元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
数、带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地位与作用:本单
元是在学生 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在 以
后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
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
分数、带分数,并能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探索
分数节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 交流信
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
操作、观察、解决问题等学 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
用 数学的乐趣。重难点:重点:分数的意义和节本性质。难
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 1” 教法、
学法:老师将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实施于课堂中,
引导并放手让学生自 主展开学习活动,经历“发现问题——
合作探索——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动手操作
并归纳分析等。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具体
谈一谈教学设计过程。《分数的基本性质》 是在学生学习了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


上, 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亲身 经历“分数
基本性质“的抽象概念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
本性质,并能解决有关的 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
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教学程序是:(一)创设情境,设疑
激思 1.(屏幕)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同 样大小的饼分给
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第一只小猴
一块,第二只小猴见 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
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
猴更贪,它非要4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块,
分给第三只小猴4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 子分得多吗?
2.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圆,通过师生分,观察验收后得
出结论,教师可以 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
子们的要求,有分得那么平均呢?同学们知道有什么规律
吗?课进入第二个环节;(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为激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 作用,首先创设
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后发给每个小组(三人组)3张同样
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让学生折一折,操作标准(屏幕)(1)
把三张纸条分别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2)用笔分别涂出它的一半,并用分数表示;(3)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4)你有什么发现;(5)能举例验 证你的发现吗?这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结:我们发现的
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
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并板书,如果同学们对 于性质总结得
不够完善,如(0除外)应引导同学们发现0作分母无意
义,所以应在性质的末尾 补上“0除外”三个字(三)深化
概念,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设
计 了如下练习第1题判断题,使学生通过判断,加深对分数
基本性质意义的理解;第2题填空题,是一道综 合巩固分
数意义和基本性质的题目;第3题是两道解决实际问题的
题目,具有一定难度,以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 性质:这样设计,简单
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下册第四 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
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 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
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
四则运算 、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
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意
义,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四、说教学设想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
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用这些学具将他们 通过分一分、画一
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出分数,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
以是一个物体、还 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 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
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单
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
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 分成若干份,表
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2、你能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3、你会写分数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 后写什么?
请你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找准教学的起
点,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 教学新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找准教学的起
点,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 教学新知

1、操作交流

(1)请你利用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
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一个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
表示 的。

(2)请你在草稿纸上用线段图表示出一个分数,并说
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请你利用一些棋子,一些小棒等物体表示出一个
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 br>(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图形、线段图和一些物体等具
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操作、交流,表示出不 同的分数,使学
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感知,同时为理解单位“1”和
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 基础。)


2、归纳小结:

(1)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你 在表示分数的过程中,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指出:一个物 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
体,一个整体可以有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
“1”?

(4)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 综合、比较、抽象、概
括,突破理解单位“!”这一难点,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你对这句话理解吗?老师考考你,“若干份”什
么意思? “1”为什么加引号?

(2)你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的意
义吗? 那么你知道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咬文嚼字”,进一步理解分
数的意义。)

4、教学分数单位

自然数,小数有单位,分数也有单位,我们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那么黑板
上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分数单 位?


(三) 巩固练习

1、45里有( )个15
23是2个( )

3、你会 写分数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请你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1个 14是( ) 25
个 1108是( )

2、(课件出示)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对不对?

3、练习十一1——4题。

4、(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5、(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线段。

6、(课件出示图片)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 ( )
份,每份 ( )只,是它的( ),2份( )只,是
它的 ( ) , 3份( )只,是它的 ( ) 。

7、(课件出示)这12只苹果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

(设计意 图:通过多样化的习题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四) 课终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通过研究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培养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苍溪县石门小学 秦文昌

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
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一
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 让学生亲身经历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
程,使学生通过数学 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
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
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
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辨析、自主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
全心地参与到每一 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
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结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 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
样的一份或 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 数
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
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 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
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
及教学 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知道分数各部分 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
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 br>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
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 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
分感知的 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


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
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
中 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 途为学生营
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
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 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
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
入, 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 一大环节包
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
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 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
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 br>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
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 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
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
当学生已经 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
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 友,
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
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 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
让孩子们 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
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 可用
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 ,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
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
让 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
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 分、说一说、
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
分数。学生操作、汇报 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
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 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
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
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
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
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 创了一个分数12为
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
吗?”激发他们 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
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 br>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 几?由于教师给
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
知道把这个整体平 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
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 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
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
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
小旗,6只熊猫都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在一次揭示了一


个整体,由此拓展“ 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
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
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
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 验了一个整体的
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
12、35两个分数 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
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课件)学生是在感
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知的。
接下来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
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 几幅图吗?配出一幅
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
激励性的语言, 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再优美的乐曲中大
显身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
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 因此所配出来的图
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
步强化了分数的意 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
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
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
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
机融合。

四、教学结构流程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 数
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
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
发展为立足点,以 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
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
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 教与学的
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 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 经借助
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 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
示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
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 br>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 p>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
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
营造一个宽松、 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
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 的意义,
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
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理 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
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 促进学
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
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
解单位“1 ”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
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br>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
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 生充分感知,再经
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
单位“1”这一难点 ,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
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
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
手的材料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
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
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 以是一个物体、一
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
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
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 br>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
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 意义概括出:把
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
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
面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
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 60页下面的插图。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例子
说给大 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
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
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
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
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
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 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
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
作了一 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 整


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 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
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
示其中 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
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
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
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 首创了一个分数12
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
分数吗?”激发他 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
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
(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
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 之几?由
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
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 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
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 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
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 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
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
一个整体,通过 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
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
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
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 体,把4个
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
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 ,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
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
对12、 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
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 br>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
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 几幅图吗?配出一
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
借助激励性的语言, 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
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

< p>
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
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 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
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
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 种宽松、
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 导、点拨,学生是
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
到学习目标的。实现 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
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
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 为了能使面向
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
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 要听老师指挥,
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
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 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
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
的1 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
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
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 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 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
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

< br>了下节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
册第五 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 知识
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
36 48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 然不同,但是分数
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
母,思考它们是按照 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
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
充 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
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 处理。

1.画-- 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
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2.想-- 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
系?你还能说出和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
能 说出和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3.问—从中,你发现了什


么?

4.用-- 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
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
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大小
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
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 问题,
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
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 质,使学生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
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 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
合作意识以及应 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提高学生探 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
取新知-- 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为 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
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 学生四
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
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 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
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
3次对折(也 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
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问学生:你
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 设置,主要


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
面导入新知 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
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 br>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 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
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
问 题:

(1)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
说出与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 最
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 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 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必须除外。如果学
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
课题)

这样教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
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
好的学习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 (2)38=122 (3)
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 16 49 46 1216

34 23 2025 636 818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 分数的意
义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
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 手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
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正确改写。同时,
理解 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并能用除法中商不变规律来解
释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 使学生能
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又能为后面的约分、通 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
打下扎实的基础。我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
求精 心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 安排来导入,显
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计
了一个孙悟空分月饼 的故事,让孙悟空给三只小猴子分月
饼,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平,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


来评一评,再动手操作验证。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必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 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
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后,学 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只猴子分得的月饼实际上
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 表示的
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
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 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
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 ,多数学生做陪
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
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1
4 =28=416 34=48=1216这两组相等
的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 论。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
别依次乘2、乘2、 乘4,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
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故事导入时,
我也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三只小猴子所分得的月饼是
不是一样多?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
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 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
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
这样 不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达 到教学目
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
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 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
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
本根 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
找朋友、折纸游戏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 学生学习
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 ,

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
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 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
教学效果。

跟单员的工作内容-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优秀团支部事迹材料-飞行员体检标准


南师大分数线-换届选举纪律


浸会大学-计划生育承诺书


变心易虑-安徽中考网


新西兰工作签证-过年作文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广东公安出入境


简桢-广西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