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

玛丽莲梦兔
634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7: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樟树-天津二本大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

一、 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
个 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
知识是在学习了 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
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 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 础和思维规律,以及
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 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 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
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
软 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 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 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
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 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 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 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
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 现如下的教
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 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
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 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 。“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
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 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
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 ,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
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 ,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
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
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 行教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 景激情引趣,复习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
习的注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 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
习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 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
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
(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
的联系,因此, 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
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
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中懂 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
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
什么?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 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 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
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
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 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
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
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 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
观念。
1、 引导操作,学习新知
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
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 图形:
红 色 绿 色 橙 色 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 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
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 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


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
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 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生判断
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 ) ( ) ( )
2、 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 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
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 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
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 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
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
组的同学都拉一 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
变形”的特征(板书),再 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
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 ”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 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
做 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弄清了
“三角形的内涵 ”。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
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 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
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
内角或它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 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
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 称,然后在小组中,
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 的角有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 br>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
然后我 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
类三角形进行起名, 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
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 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 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
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 理已学的知识,再让
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 是什么


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 个角是钝
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
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 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
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 识的同时,
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
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
内 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聪明才智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
价 ,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
知识纳入原有的 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
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考文垂-小石潭记教案


名人传记读后感-法院实习日记


安全生产月板报-北京八中高中部


德阳外国语学校-审计报告的作用


太原工业大学-手抄报中秋节


三亚市实验中学-写给老师的话


正定中学网站-中秋节500字作文


2017圣诞节-勉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