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840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7: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过大年作文-记叙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 - 4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 ........................... ............................... - 6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年、月、日 ................................................ - 9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 - 13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 ...................................... - 15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 ...................................... - 19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解决问题 ................................................. - 22 -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
法、学情 、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
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 、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
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
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
体所在的方向 。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 br>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 的
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 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 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
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
念。这节 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根据自
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 探
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 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
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
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 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
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 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就坐。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 2 -


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 br>看太阳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看
积雪 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 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
北建立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 教室的情况,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
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 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
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 :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
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
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 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兴趣,而且让学 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 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掌握
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 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
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 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
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 解,效果很好。
3、制作校园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 、美观,
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通过 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
放学回家怎么 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判断胡老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

- 3 -


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 题的经验,体
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 一画”等活动,
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 难
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 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下面我
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 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 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
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 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
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 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
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 菜的场景图,通过小
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
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 4 -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四、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 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
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
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
课的新知识与 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
烦,导致 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
具有内在的兴 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
知识,激发了学生 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 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
间和空 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
进行自我验证 。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体。明算理时,给 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
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 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
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 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
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 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
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 计300÷5教学资源,
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 位数字比除数小的

- 5 -


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 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
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10倍,商
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 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
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 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
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 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
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 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
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 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统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 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
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 单元的内容。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
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一
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
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 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
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
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提出并
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 6 -


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 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
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 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 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 的,因此在教学时
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 情境,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 自己
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
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
导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
验统计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努力做到“让学生在 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
题的能力”。我特地 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 ”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
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
老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 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 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
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况,
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

- 7 -


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充 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 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
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图只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16个时,学 生们肯定会有不
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老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 画16个格
子不够了怎么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 了解学
生的讨论情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往上
加格子;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
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么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
多请 两个学生讲讲为什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 ,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进行第
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 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
学习中还可以用“表示一格3个、5个。 。。。。。甚至更大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 困惑和问题出发,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 的解决问题的
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 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 br>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
现在为什么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
个单 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
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 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
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 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
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 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
几 格,怎么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
讲解和示 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 8 -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老师空洞的 说教强得多!并且《课
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据回答一些简单
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 br>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
考、 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 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没有内容),请学
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 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
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2) 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
根据调查结果对 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 馈以及课堂的延
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 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
自己,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 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年、月、日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 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
了年、月、日 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
习内容中,有了形成 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
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 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

- 9 -


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 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
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 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
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 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
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
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 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
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
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 力的培养。如:
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 少个月,每个
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 下面的
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
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 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
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 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 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 织学生进行观察等

- 10 -


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 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
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 ÷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 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
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 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
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 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
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 历上我们可以找
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 。这样,通过
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 欲,吸
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 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
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 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
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 、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
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 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
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 ,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 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
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
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 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
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 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
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 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
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 ;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
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 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
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 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
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国庆节是几月几号?你
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 立起了较长的时间
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 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

- 11 -


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 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
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
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 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
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 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
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 闰年呢?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 既回答了学
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 音后,
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 年里有
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
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 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
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 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
断2000年时,我用了2000÷4的,学 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
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 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
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 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
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 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
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
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 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
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 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
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
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 的歌诀:“一、三、五、七、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 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 br>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 )。
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 br>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
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
成一个完整 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 12 -


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 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
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 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
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 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 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
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 br>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
行教 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 》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
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 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
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13 -


当学生在情境 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
能估一估大约 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 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 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
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 介绍吗?”学生的算法可能出
现以下几种: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 6=288,288×2=576;③48×10=480,48×2=96,
480+96=576; ④竖式计算;⑤我想口算熟练的学生也许会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
600-24=576。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
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
用 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
教师引导 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
两个乘数数位对 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
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 时,先让学生观察12个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个48,
这是学生已经 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个十)这
个“1”和 “48”相乘表示什么?(10个48)10个48就是480。这里根据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
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个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积480和第一部分
的积56数位对齐了写,最后两部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
说 或个别学生说要更为深刻。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 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
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 法。
(三)巩固强化,灵活运用:
这个环节共设计六个层次的练习,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

- 14 -


呈现在不同的公园背景中,以闯关游览公园激励学生巩固强化。
(1)列好的竖式继续算
(2)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
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 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
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
(4)改 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
观察,再找错,然 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
(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 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
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
(6)应用题:
①春游途中助养小动物,为它们订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钱? 不仅培养他们解决
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进行爱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②公园买门票:这是一道 开放题,先分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课后的拓展,与课前情境呼应,如 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
车费?(192×12)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尝试思考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
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
课是这 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及其周长计算 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是空间形式“由线 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
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

- 15 -


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 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
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 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
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
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 ,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
15%的学生 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
示说不清 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 表
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
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
的空 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 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
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 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

- 16 -


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
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 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
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
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 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
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 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
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 ”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
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
学方法。使学 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 17 -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
把这两方面概 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
互作用来 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
生就 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 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
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 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
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 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
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 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
学好数学 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
是经历统一面 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 18 -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
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
充分 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
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设计我遵 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 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面积和面积 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
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 ,并加以延伸。』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 。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
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
名 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
分不是0 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
学生更生动更具 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

- 19 -


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 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让学生体 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 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
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
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 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
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 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 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
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 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
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 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 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
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
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 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
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 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 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
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 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
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2)联系实际,探究新 知;25分钟(3)应用新知,解决问
题;9分钟(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 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 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
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 看一看的形式,引

- 20 -


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 *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
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 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
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 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
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 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
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 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
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 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
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 ,达到认知的迁移
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 位小数的理解,
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 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
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 ,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
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 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
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 就是0.7元;1元2角
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
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 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 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并指出小数的整 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 知识,又可
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
习起到促进 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

- 21 -


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 br>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
流 ,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 br>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
小数 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
梳理知识的 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
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
系及解 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
必将为学生 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 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
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 ,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 22 -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
供参与的机会,使 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
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 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
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 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
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 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从不同角度去 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
欲望,增强信心。不断 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 ,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
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 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
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 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
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 ,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
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 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
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 那种方法即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
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 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 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
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 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
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 23 -

罗定中学成绩查询-索赔员


地理复习资料-校园三句半


赤芍药-脚套


揭东一中-保卫处工作总结


六级高频词汇-以春为话题的作文


增资扩股协议-检修总结


万圣节英文介绍-中秋节祝词


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含义-中秋节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