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观察物体

绝世美人儿
601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8: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州市二中-中国十大名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观察物体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
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 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
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 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
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 求学生根据生活
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 与
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
空 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学会根据看到 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
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
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 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
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 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 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学生 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
的很清晰,学习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 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 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
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 中流砥柱,
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
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
想象与表述都 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
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 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
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 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
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 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
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 ,尽管有实物在前面。不过很快
就互相改正过来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 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此处用
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 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
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 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 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 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 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说明学生已经
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对于本课的 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
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 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
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
明 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
由易到难的排除 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是


这种授——受 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
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
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
室场 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
侧面的物体到两个 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
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 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 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
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课堂真正成 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
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 也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 建
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真正
成为孩子们精神生 活的一部分。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
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 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充分激发了学
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在“玩” 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 形成信息
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 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则是
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 生活中的数学。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 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
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可以说A课 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
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 重要的促进作用
和深远的意义。

猪年对联-考试报


江西省临川一中-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幼儿园毕业感言-济南会计网


投档线是什么意思-伪娘什么意思


德惠实验高中-加薪申请表


澳币汇率走势-复旦视觉艺术学院


女兵报名-会议主持人开场白


廉政警句-党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