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务员考试科目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
球》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初步掌
握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几
何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从观察饼干盒的主题情境入手,结合上一课
时所
学的知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让学生亲身经
历观察的过
程,然后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感悟新
知识并形成知识表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我确定本课
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
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
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初
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
察到的平面图形,判断观察的方位,建立平面图形与立
体图形的对应关系。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观察物体的经验,但是抽象思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
操作、想象等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在本课采取了“情
境引导——合作探索
——自主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想
象、交流的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
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创造性的学
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儿童的思维最容易产生好奇心,本课一开始就设计
了观察两个饼干盒的情境,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产生疑问的同时,充分的去思考,联系
已
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
指导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①观察饼干盒。本环节我最大限度的使用了教材中的主题情境,首
先利用情
境图,让学生了解了正面、侧面和上面这三个观察角度,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实际
观察长方体盒子,在学生有了实际的观察经验之后,再回到课件出示的主
题情境图中,判断每个小朋友的
观察结果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②观察长
方体。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自己带
来的长方体盒子,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是
什么图形,通过猜一猜了解到长方体相对
的两个面形状完全相同。这一环节的学习仍然是在小组内完成的
,让学生知道合
作的重要性,学会在交流中学习,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长方体,观察
到的图形可能不同,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③观察正方体和球。
有了观察长方体的
过程,学生再观察正方体和球就容易的多,所以,我先让
学生去猜测推理从不同方位观察正方体和球可能
有什么样的结果,并让学生说出
猜测的理由是什么,然后才让他们在小组内实际观察确认,学生会由于验
证了自
己的猜想而产生极大的满足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巩固拓展,
实践新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几道难度依次增加的题目,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操作,巩固了所学的
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4.达标反馈。学习中的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
学知识
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在这里我设计了将平面图与对
应的立体
图形连线的题目,将本课所学知识做了一个综合考察,然后又通过涂色
的操作形式,发展学生空间推理能
力。最后通过文字挖空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理论
进行总结归纳。
5.课堂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及时整理本课的学习
内容,形成比较牢
固的知识表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布置作业。
(五)说教学反思
(见教学设计中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
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的这部
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
序,掌握简单的加
减混合运算的技能并运用加减混合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br>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运算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
基础。教材通过“买皮球”的情景展开对
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
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
运算的顺序。
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
助
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
主探索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
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
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买球”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
理,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
100
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算理。难点设定为:能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
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
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
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验运算顺序,
而不是把这个
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
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
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
热情,引导学生
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
以上想法,教学
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森林联
欢会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很容易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结合教材呈现“小山羊帮助联欢会买皮球”的情境,让学
生自己观察
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出
本课的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
br>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习题,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拓展,使
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
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达标反馈
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
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
达到了学习目标,本环节安排了的习题不脱离教材,完全是围绕本课知识设计
的,
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处理。
(五)课堂小结。
虽然只是短短几
分钟的时间,学生却在反思和总结中,再次强化本课所学内
容,并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
(六)布置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
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
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5的乘法口诀》。这
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2~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把乘法
口诀和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
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
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
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
要基础知识,是
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
的知识。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
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并
解决乘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五星红旗每颗星有5个角的典型事例,经历学习、总结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国旗、福娃、数字诗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
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
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
环境。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
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并致力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
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
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
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
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二)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
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
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
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
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
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
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
br>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
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
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
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分了三个环
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从复习学生已经掌握
的2~4的乘法口
诀入手,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来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说说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呈现情境,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
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
能放手就放手。”这个环节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观看升旗仪式激
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合作观察一颗五角星归纳出第一句乘法口诀,再放手让
学生独立探索其
它乘法口诀,让学生参与编口诀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敢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过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
的时间和空间,引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口诀的含义和来源,弄清楚
乘法意义、算
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体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渗透乘法交换
律
的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实践新知,拓展应用
充
分理解了乘法口诀后,为了更好地记住口诀,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
乘法算式,熟练的记忆5的乘法
口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练习口诀就不
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我还设
计了“小猫钓鱼”等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练习<
br>口诀。
(四)达标反馈
新的学习成果是否为学生所掌握,需要及时反馈,而反馈主要
是通过练习实
现的,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识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
内
容的趣味性,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培养
学生的应用技能。
(五)总结全课,适当延伸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课后的收获,课外让学生去编其他的口诀,
将本课的
学习延伸到以后将要学的知识中,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认识角》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要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
《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
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
br>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
奠定基础,起到承
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
图形有了
初步的认识,但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同时也是极其抽象的。根据二年
级学生
认识事物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在教学时,要通过直观表象来帮助
学生去逐步的、循序渐进地从实
物和其它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只有这样才符
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对角的知识有更好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
br>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
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和“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
感受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学会用重叠法比较角的
大小。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教学手段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
抽象,学生接受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
好的认识角,整节课要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
究等方法有机的贯穿
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
比一比、想一想、说
一说,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知识。在课堂上采用
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
,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
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
材料变成
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
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识
过程。
四、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 ,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
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
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
近学生的生活
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
的
实物,重点突出 “角”的部分,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
活中处处有角,从而激发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感知角的特征。
这个环节中,我又
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学生通过折角、摸角、说角、
画角、指角儿歌等活动,让学生把对角的感性认识
抽象成数学模型,形成了角的
正确表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与读法;通
过多
媒体课件的清晰演示,再次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
中乐,真正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做活动角,比一比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
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拓展欣赏。
通过介绍新朋友——角,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课件
出示生活中更
多角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五单元的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
教学是在掌握了认识除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用口诀求商,
着重让学生在掌握除法含义的基础上,综合运用
计算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旧知引出1—6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引出用除法计算的实际
问题。
教材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用乘法口诀求
商的一般
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经历探索除法
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
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
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
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
乐,获
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学生
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和乘法做基础,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
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
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
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
法:根据本课的创设意图,我创设了“复习引入→自主探索→提升训练”
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用数
学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
主动性。
学法:在学法的指导上,我遵从学生“发现问
题→探索总结→灵活运用”的
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学会优化方法
的选
择。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
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
2×( )=8 ( )×3=12 2×( )=10
2、谈话: <
br>问同学们是否喜欢打乒乓球?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对
乒乓球运动知识了解多
少?
(有单打、双打、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等等)。
突出:单打(2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师板书: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
的复习,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1、学习例题
(1)列算式。提问: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呢?(板书:10÷2
=)算式
中的10表示什么?2呢?
(2)求商。提问:这道算式的商是多少呢?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算式
的商?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式:
①10个圆片,2个一组,分成5组
②想几个2是10
③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学生汇报想法的过程中,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方法①:请同学们用10个小圆片或小棒来分一分。
方法②引导:每2个一组,有几个2人就有几组,10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
组。
方法③讲述:2和几相乘得10用的是哪句口诀?
(3)优化算法。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
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更好?
加深学生对“口诀求商方法”理解。并板书出课题(口诀求商一) <
br>小结: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
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
商。
(4)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尝试练习(42页试一试)
8÷4= 想:( )四得八,商是( )。
12÷3=
想:三( )十二,商是( )。
让学生先根据算式找出相对的口诀,再说出商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经历了问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全神
贯注,集中思考。
(三)巩固深化,掌握方法
完成:“想想做做”中1—4题
1、第1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通过每组题的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中3道算式用同一
句口诀)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第3题
让学生看算式,找口诀,最后说出除法算式的商
4、第4题 (1)先看左边一副图,说说这副图的图意。(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
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
?)
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可以
用什么样的算
式表示?
(2)学生填出算式。
(3)集体订正。
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
(4)右边一副图。
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
天
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
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
12÷2= )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
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
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强调“平均分”)
设计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交流,让思想逐步
成熟并完善,也为了让学生在初步掌握
求商方法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强调求商
的过程,并进一步提高其方法的使用熟练度。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就是看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想乘<
br>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创设意图:采取简介明了的方式结
尾,一方面首尾呼应,另一方面能使学生
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五、说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
分成了几组?
10÷2=5(组)
答:分成了5组
8÷4=2 (二)四得八,商是2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
《统计》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程标准
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
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
些基本的统计知识
和方法。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
程的信息。
(二)说学情: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
写统计表不会
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
表
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
br>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
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
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横格
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
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
,
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
低年级儿童
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将整堂课
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
资料------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
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
生活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
学生乐学、激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
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所以“统计”这节课我紧
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引入,激发兴趣,调动
学生
的探究欲望。其次结合本校“播种习惯责任树,人人为树添果实”的活动,让
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
素材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
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
方
法是让其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我设计运用投票表决的活动,来确
定最喜欢看的
是哪部动画片,从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分一
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学会数据
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在经历“动态建构运
动”之后,再让他们独立观察教材提供的静止的画面上采集信息
、分析、整理数
据,进行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说说统计作用。一方面巩固刚刚建构的统计
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进行“间接思维” 训
练,既锤炼学生思维的
深刻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统计
红、黄、蓝苹果个数的活动中,
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还让学生
感悟到一个方格表示2人,那么1人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为后续学习打下能力基
础。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认识<
br>了统计及其作用,获得了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3、在问题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明确
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
讨感受到,要解决老师提的问题必须
调查统计,在调查统计后,学会思考,能根据数据回答和提出简单的
问题,深化
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理解和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意
义
和作用。同时结合“习惯责任树”,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七)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
己的学法。
学习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去亲生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
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
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
让学生自己
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
使学
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2、交流互补法: <
br>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利
用生生对话,互相启发,碰撞出只会的火花,以交流促发
展。
3、练习促进法:
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八)说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这样
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
生说出
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什么记录呢?用什么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喜欢那
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呢
?引出课题“统计”。
2. 探究与体验
统计时,我们要记录数据,记录是,你准备用什么
符号来记录?引导学生表
达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把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体
现统计方式的开
放性。通过展示统计表的填写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
识。从统计表中,提问学生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统计表,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当我
们顺利清晰的
将数据记录后,如何使我们的数据一目了然呢?给学生们留下讨论的空间与时间,
然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方法。最终教师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应用。但是,在解
决较大数据的时候,格子
不够用怎么办?继续讨论并要学生给出方法及结论。我
们可以将一格表示多个数,从而使我们的统计图在
统计较大数据时,依旧通用。
3.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统计天气变化,从解决学生身边的
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作用。再次大胆
放手,让学生小
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独立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再次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
步感悟较简单的统计方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记录数据独立完成统计表和
统计图并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再一次体验了数据的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 教师小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
功的是什么? 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的学习,在内心感受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通
过师生、
生生的交流和交往,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第一课时。
2、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难点是能独立自主的探索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经历7的乘法口诀归纳的过
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独立探究,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
行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经历总结
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
数学的信心,获得与
他人合作的体验。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
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讨论、探索、尝试,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过如此简单,享受
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
2、巧妙运用知识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猜谜
活动,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活动热身,同时顺利引入“七星瓢虫”这个典型事
例。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7的乘<
br>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
的问题:
①填表。
七星瓢虫
(只)
黑点(个)
1
7
2
3
4
5
6
7
②根据图画和表格尝试编写口诀。
③说一说自己归纳口诀的方法。
④强化记忆,交流记忆的方法。
因为前面已对“2
~6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
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三)实践新知,拓展运用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如:第3
小题,设计了一个卖眼镜的情境,一副眼镜7元,眼镜店卖掉7副眼镜可以收入
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与生
活联系起来的,
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四)达标反馈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根据口
诀写乘法算式和七言诗等题目,从各个方面考
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促进学生正确运用口
诀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学习方法,这不仅是
把课堂交给了
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
揭
示课题。
(六)布置作业
通过设计“看图写算式”、“选择”等题目,让学生延续7的乘法
口诀的学习,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找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
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
复杂一些,教材的内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
供积
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2、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
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
学。
难点:设计一定的有规律图形。
4、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彩笔、正方形纸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根据
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把生活引进课堂、把游戏引
进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
学法: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
以下的教学程序.)
三、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创设
了下面的情境。此时一下子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明明的家时?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为学习新
课埋下伏笔。
(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调动
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首先帮聪聪探索墙面图案规律。(出示墙面图案)
(a)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哪些图形?每行图形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你能发现
什么?
(b)学生观察后在小组内交流。通过生生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c)最后各小组选派
“小小汇报员”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小组发现了斜着
的规律,也有的小组发现了横着的规律和竖着的规律
。(对于学生发现的规律借
助课件进行演示)。
(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我都积极地给予评
价、鼓励,这样就更增加了学
生学习新知的自信心)
(2)探索地面图案规律(出示地面图案)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学生纷纷举手,竞相发言。表示地面图案的规律
和墙面是一样的。
(以上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演示,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加深了学生对
规律的理解。帮助学
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了使学生轻松地记忆此规律,我为
同学们编了一个小顺口溜:首变尾,向前推。
)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感谢同学们帮聪聪找到了规律,聪聪和
明明想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卡通城,
可是在通往卡通城的路上有好多难关,只有闯过难关才能到达卡通城的
大门,你
们有信心吗?
(这时一下子沟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习兴趣澎湃升腾。)
第一关:猜一猜
东 西 南 北 西 南 北 东 南
北 东 西
A B C D B C D
A C D A B
(此时我是学生的鼓励者,让
学生学以致用,从不知不觉中使规律知识无声
的润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第二关:摆一摆
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水
果的排列规律,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自己编顺口溜,全
班总结出“尾变首,向后走”。
(此时又一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帮学生分散了本课的难点。)
排一排
学生两个人为一小组,利用学具中的图片,用今天所学的规律排出后三行。
并请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以上进行展示。
(第二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
了学
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第三关:画一画(我是小小设计师)(出示课件)
这时
聪聪和明明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开始了自主创作,
最后请完成作品的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创意,自
评,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作品在颁奖曲中
颁发“小小设计师”。
(第三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把美术创作和数学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把
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规律的美。)
由于同学们出色的表现,顺利闯过了第三关。聪聪
和明明把同学们带到了卡
通城的大门去参观卡通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播放卡通城的卡通人物图片)
(此时学生们笑逐言开,个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聪聪的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5月10日母亲节就
要到了,用今天所学的
规律知识设计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吧!”
(这样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以此形成知识拓展和迁移的能力。使学生学以
致用)
(五)、板书
设计
板书
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体
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
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顺口溜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可帮
助学生记忆
规律。
(六)、教学反思:
综观本堂课,我始终坚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针对学生
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通过交流感知、动手操作,
互助合作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
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
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得到美得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