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韩山师范学院-优秀班干部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
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
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
何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
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对于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
习的习惯,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
于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可能缺乏多样性。
仔细分析教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猜
想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讨论、操
作、推理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
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习惯。
3.
在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将说说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
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
型并进行解
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
维发
展阶段,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存在困难。因此,
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
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通
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
让学生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
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探
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里,我说一说我的教学准备有:课件、量角器、剪刀、三角板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
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将
重点来说说教学流程,我
将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新课
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创设故事情境,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
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
境。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故事: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
头大,我的内角
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
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然后我将提问:你
们听清它们在争论什么吗
?学生会发现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我追问:什么
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
可以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和生
活经验,会准确地指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说出这三个内角的和就是这个三
角形
的内角和。从而,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
我在很短的
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
习打好基础。
接下来进入我本堂课的第2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
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
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中这种需要特别强
烈。”在这一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环节:提出猜想—探究验证—深化质疑。
1、提出猜想
在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有课外知识的积累,不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猜想并不等于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
到底是不是180°?还要进一步的验证。猜想——验证是学生探
究数学的有效途径。
2、探究验证
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我就把课堂上大量
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四人小组合作
验
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活动前,我将提出活动要求:要选用不同的三
角形进行验
证,进行多次验证。在活动中,学生会利用提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
通过测量、拼图、折纸等实验验证三
角形内角和是180°。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小组派代表说一说验证方法。我预设有小组<
br>会使用量一量的方法,量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79°,通过交流,我们发现,
不同的小组选用
量一量的方法测出的结果各有不同,说明这种方法存在误差,接
着我将追问除了量的方法,还能用别的方
法进行验证吗?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两种,一是学生没有说出“撕—拼”的方法,我将引导学生思考:
刚才量出来的
结果都接近180°,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
二是有学生说出“撕—拼”的方法,请学生演示后,其余学生按此方法再验证一
遍,我提问“在拼的过
程要注意些什么?”提醒他们在拼的过程中要把三个顶点
放在一起,但这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
此基础上,学生可能会想到“折
一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会拼成一个平角。学生一
般只会
想到前面三种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我会
把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会认识到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再引导学生发现长
方形内角和的一半180°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这样设计,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培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
与意识,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br>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3、深化质疑
通过全班同学的验证,统一得出了三角
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四年级
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
将提出质疑: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我请学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
不
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引导学生利用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
知识来理解说明,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
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完成了这一教学环节,将进入本堂课的第3个教学环节: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
倡
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发挥
练习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3个不同层次的题目
1. 小试牛刀:△ABC中,∠A=40°,∠B=
30,则∠C= 。这是一道基础题,是
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巩固。
2.
更上一层:我将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的图形,它的一个底角是70°,
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
br>通过这道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内
角和知识和等腰三
角形的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3. 勇攀高峰:我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它的内角,然后我
将该三角形撕
开成2个三角形,说说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
为什么会多出180°。这题让学生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进行大胆探索,对知
识进行拓展迁移,使学
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
下面进入我本堂课的最后一环节:课堂总结,畅谈体会
教育家费斯泰洛奇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我非常
认同这个
观点。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来说一说,你本堂课获得了什
么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你
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是你
学习过的,哪些是你本堂课获得的?这样既了解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掌握情况,又
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