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899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8: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捕鲸记-周国平经典语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38
页的《乘法分配律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
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
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
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
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 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
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 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
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 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
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
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
周长=长×2+宽×2,周 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
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二、教材处理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我是利用学生的已有
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
到“数学思想、数学 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让学生不但学
会还要会学。教材是出示情景图,然后按照分析题 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
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而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从买衣服的实际< br>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搭配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
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 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列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
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 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
律进行简便计算,并适当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
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已学
的知识解释乘法分配律。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
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
模型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乘法分配律。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
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 征和认知规律,设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 层次和坡度, 发
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
位。
(二)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图,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
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分配 律。合作交流,体会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
小组合作的开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 有充分时间和机
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发 展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准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 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
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
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
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 代数的运算能力。课前对学生进行调研。我把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设定为“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全过程让 学生自主尝试”。
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六、说教学过程
乘法分配律是运算中的一个特例,怎样将它与实际背景相联系,这实在
有一点难度。课前我做了 这样的安排,先让学生讨论和积问题的意思,明确
后,我就布置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和积问题”,把课 前研究题设计为:主
标题是研究一个和积问题,要求学生具体地完成三个小问题:①你的问题是:
(要求学生写出一个和积问题);②你的解法是:(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列式
计算,写出算式);③你 的发现是:(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带着问题
多渠道的寻找答案、搜集材料。
(一)激趣引入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
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
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
(4)列成等式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
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使学生 对乘法分配律有所
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2、体验感悟
(1)观察这些算式,或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
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2)验证算式,感悟规律
3、组织堂上交流 小结:虽然这两个算式运算顺序不同,但是计算结果
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4、类比展开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
列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
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 理解的过程。
5、揭示规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
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
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
相乘,再求和。
设计意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数学毕竟不是生
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 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数学
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它来源于生活而又 远远高于生活。
所以,前面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所
感悟 ,但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时,及时数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
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 成。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黄集镇中心小学 王慧清

本节课是在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学习这几个定 律的难点。潘老师没有把重点
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去完整
地感知乘法分配律,主动建构乘法的分配律。教师的导学探究问题的非常明
确。在实际的课堂教 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设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对算理起了支撑的作用。
《标准》特别强调了计算与情境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 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
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 识数学。
本节课潘老师从众多设想中选择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的男女生比赛引
入,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学生在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乘法 分配律的合理性,为下面进一步
研究理解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材料。

2、数形结合,渗透建模思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潘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归 纳上,而是进
一步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如活动:“写一写这样的等式。要求如下:
①写出2~3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从具体的形出发,抽象出数的运算,又回 到形来解释运算的含义通过对
乘法分配律几何意义的理解,数形结合,循环往复,对运算算理理解的广度 、
深度、贯通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

3、按照初步感知——验证猜测——概括定律的思路探究理解。
学生通过算式初步感知算式间 的联系,一个规律的得出应该通过一组算
式的观察得到,只是一个例子就显得十分草率,违背了数学是自 然科学的规
律,因此潘老师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验证,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主动
探究验证 ,用多个例子得出普遍规律。

4、质疑教材,大胆尝试。
新课程提出“用教材” 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促进了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
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积累探讨如何用好教材。根 据以往乘法分配律
的变式多,学生易出错的问题,潘老师大胆尝试把教材中的情境图稍加改变,



采取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研讨,全班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发现、归纳乘法分配
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精挑细选,设计有效练习。
“用教材”不是简单地照 搬书中的练习题,本节课潘老师设计练习题把
握从易到难,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梯度,既从学生掌握基本 知识上考虑,又
从训练思维的灵活上设计,寻找除书本外一些题型灵活,内容丰富,具有开
拓学 生思维举一反三的习题,增加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正、
反两方面的练习中,充分地感受乘 法分配律的妙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堂课,潘老师始终关注这学生的情感、兴趣,创 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
兴 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如当一名学生概
括乘法分配律就是把一个算式分 开时,老师适时赞赏“你真厉害”,我想当
学生听到老师这句话时,他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心里比吃了蜜 还甜。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
首先要一切从学 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质服务-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巾帼标兵事迹材料-个人工作经历范文


教育类-新乡市人事网


湖南信息港-辽宁教育考试院


广州出国留学中介-泥人张读后感


关于母亲的古诗-图书室标语


芦荟胶的用法-神龙架导游词


鹤壁市财政局-政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