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825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8: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母亲节手抄报-兰蔻粉水价格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一 加与减(一)
《买铅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2册第1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本
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 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
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小学数学学 习中第一次出现文字应用题的
形式,教材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 富有
童趣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这 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
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 以内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
算法。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能通过交流,探索、


思考 和讨论,敢于提出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节课属于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
几点:
1、教学利用 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取数学
信息,体验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 运用。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
习运算,并力求用分析算理的方式将解决问题与运算方法的学习 融为一体。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注意转变教师
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 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
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 br>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的 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主
要是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 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
自己的方法)
(二)、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
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 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活动,通过比较、自我反思,完善自己 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4、联系生活实 际解
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提 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正是培养学生上述能力 的良好
时机。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
这一环节 我是这样设计的:
电脑出示购物情境,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先自己看图再互相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你
能用这些信息讲一 个数学故事吗?(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而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 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
带着小白 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
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
师:(出示主题图)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
阿姨算一算还 剩多少枝呢?
(分析: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求什么?)
2、求还剩多少枝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为什么用减法?你是怎么想的?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请学生在纸上列算式)
(学生经过10以内的加减法的 学习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培
养,已经具备了根据数学问题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学生 根据问题,能很快的
列出式子。)请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5-9=
(分析:1,“15,9”分别表示什么?)
4、你是怎么来计算的(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 究,寻找计算方法。探究性学习
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15-9的 理解也存
在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掌握知识。)


5、小组合作探究。
师: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合作对于一年
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前会对他们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分工)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口算(学生
会借助手指进行计算)、摆小棒、计数器、画图等等(体现算法多样化 )。重点展
示摆小棒,(一年级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东西对问题加以理解和解决)教师根据
巡视 的情况,有目的地请不同算法的小组代表上台摆小棒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1) 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 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
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10-9 =1,1+5=6;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
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15-5=10,10-4=6;
(4)想9+6=15,反过来15-9=6。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 操作
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巩固算法
师:我们学会了15-9=?,18- 9=?你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独立计算,
并汇报结果。(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你能说出减数是9的题目吗? 例如:11-9、12-9、13-9、 14-9……你会计
算这些题目吗?我们用手势表示这些得数好不好?
(四)数学故事
师:松树爷爷结了17个松果。有一天,小松鼠来拜访松树爷爷。小松鼠走后
松树爷爷只剩下 了9个松果。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学生观察图画,自
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 试解决。)
六、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快乐的小鸭》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十几减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较准确地计算十几减7、6的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
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十几减7、6的
减法,明确算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正在快乐地玩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快乐
的小鸭图)
提问:仔细地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是什么?你在图上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互相说图意。12只小鸭到河边去玩耍,有7只到河里游泳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只在河边?
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回答板书:12-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主探索。
12-7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尝试着算一算。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尝试计算。
2.摆一摆。用小棒代替小鸭摆一摆,边摆边说自己的想法。
3.讨论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比比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又好又多?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小组长记录下本组想出的方法。


4.汇报。请各小组汇报自己组的方法,每种方法可以借助小棒让学生摆一摆,
说一说。
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7+5=12 12-7=5
方法二:12-2=10 10-5=5
方法三:10-7=3 3+2=5
教师梳理方法,并适当地进行板书。
5.比较优化。
以上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言,互相比较中明白算法和算理。
6.试一试,算一算。
刚才我们学会 了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板书:十几减7),现在敢尝试计算
一下十几减6吗?(板书)可以借助小棒 先摆一摆,再计算。
出示以下算式:11-6= 14-6=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明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方法,然后独
立计算。
2 .做“练一练”第2题。先自己画一画,然后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订
正时说说是怎么画的,注意展 示不同的画法和算法。
3.做“练一练”第3题。先说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每组算
式的联系。
4.做“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分组订正。找出每组的错误题目集
体订正,说明算法。
5.做“练一练”第5题。同桌先互相说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订正时,
可指名说说是怎么算的。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是怎么学到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来告
诉大家。


《开会啦》说课稿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实验学校 李神章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20以内数减法计算中“比较意义下的 减法”的学习,即学习“比较两
个数量的多少”这类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学习过程。
在本 单元“加与减(一)”中,此课正好是在前几节课认识“从总数中去掉部分”
的减法计算后的另一种用减 法解决的数量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 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
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过程和方法:通过解决实际 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使用各种直观感受的方法,将
学生从已经掌握的“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 一部分” 这种减法,过渡
到今天学习的“比较两个数的多少”也用减法计算的认识上来,同时也巩固十 几
减7,6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
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突破方法是通过直观的方法,画一画、摆一 摆、比一比等帮助学生形象的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下,达到知识的探究发现,并通过练 习进行巩固。
二、说学情:
一(2)班学生48人。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特别 是一些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开学初前几节课,学生对“从总体中去掉部分”的减法已基本掌握,不过运算速
度和准确度还有待提高 。
三、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发现问题中的信息出发,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及讨论 探究,运
用已学过的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
过练习 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法我采用情景 引导、问题引导和活动评价。学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也应用已有的知 识进行引导转化学习。同时也尝试四人
小组的形式来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安排的是一(2)班的班干部们要开会了,出示完情景图后,让学生观察
并说说图中的数 学信息。如有11位同学要开会,现在只有7把椅子。
(板书课题:开会啦)
接着出示问题:
“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发现有11个人,才7把椅子,不够坐。
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学过的知识内容,如数量大小的比较:11>7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接着,我继续提出问题:
“还缺几把椅子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提供部分学具供学生使用,如小棒,图形等。
待学生讨论完毕后,请学生代表进行回答或上台演示,说一说小组的思考过程和
解题方案,同时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会用摆小棒或者图形,也可能会列式计算。只要学生能够 用自己的方法
来解决问题,说得合理,都给与肯定和表扬鼓励。
在用图形表示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说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这个内容是在
上一学期中有学习过的,这样既回顾了已学过的知识, 也为列式计算打下基础。
在讲列式计算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各个数量表示的是什么,接着我 会
提问:这种想法是计算“从一个总体中减去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的方法吗?
继而再让学 生讨论,通过比较和图形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列式是计算“比
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的减法算式,从 而突破重点。
如果学生还是不够很好的理解,那我会安排一个让学生现场体验的环节。请11
位同学来示范,先全部起立,然后拿7把椅子请其中的的7位同学坐下,看剩下
还有几位同学是没有椅子 的。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从总数中去掉部


分”的数量关系,接着提问:那我 们只要再添上几把椅子就够呢?
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会先产生“7+?=11”的概念,这时引 导学生,我们
现在要算的是“其中的一部分”,那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得数?(用减法)这样
学 生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也能更加清楚的理解这几个量之间的联系,对比后
发现这个减法计算是“两个 数量的多少比较”的结果,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在观察数量时,我还会像前几节课一样,提问学生,1 1-7这个减法算式是一个
怎样的减法算式?让学生对比被减数和减数后,能正确的说出这是一个20以 内
数的退位减法。
在发现和掌握以上新授知识后,我马上安排两道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学 生从
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同时在第2小题让学生提一个数学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在限定 的时间内即在小组
内交流,也在班级内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紧接着用 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赛,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要求用自己最
快的速度算出得数,算完后还要和 同小组的同学交流结果,看那个小组又快又对。
第5小题还让个别学生说一说,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计算 中的规律,丰富学生的认
识,也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从这个学期起,我还提出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在下课前说一说的形式,向全班同
学介绍这节课你的收获,目的也为提高课堂的学生专注度, 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
总结能力。
如果时间还有,我还设计了一道拓展的题目,《知识能力训练 》上的“蜗牛爬井”
的问题。这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加强学生对今天所学“比< br>较两个数多少”这类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效果预测:
对于本班的学生,在效果预测 方面我当然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所
学知识。由于学生对减法意义已经初步形成,同时对于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
算已经基本掌握,但计算的方法有个别学生还停留在掰手指算等速度较慢的现< br>象,另外从智力开发及能力发展方
面,我的教学设计也从务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学生的 发现与理解,逐步


形成本节课数学计算的逻辑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养成。同时在设计上, 务求做到
承上启下,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容易吸收消化的语言和方法去学习新知,达到
学习的 目的。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还是挺成功的,时间把握和重难点解决方面,都在 我的控制和设
想范围内。学生表达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上,通过之后的练习课,大部分的
学 生都能够达到要求正确的完成练习。不足之处我觉得还是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
上的设计和引导,因为这段 时间所学的知识内容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于
部分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来说,课堂会显得单调乏味 ,所以我想以后还是需要更
加多的思考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来开展教学。



















《美丽的田园》说课稿
沈北新区辉山学校
关美龄
美丽的田园
单位:辉山学校 作者:关美龄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 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的第六节《美丽的田园》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四大板块来进行我的说课
内容:
一、说教材
《美丽的田园》 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一)的内
容。本课以实际生活为例,要学生们解决 数学问题。《课程标准》中讲到,数学
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此,我设计的教 学目标是:
1.知识与过程
应用学过的数,让学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运 用20以内加减
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技能与方法
在学习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且掌握解决问题
的各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 识与能
力。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20以内
加减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以教材上的重 点习题为主,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想加
算减,破十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 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 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
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故事讲演,循环问答法,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在教学 《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
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 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
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 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
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①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②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③ 树上有5只
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 ,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
个问题提出④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 ,树上有几只小鸟?⑤一共有17只小
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 同桌互说出其它物
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
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卡,主题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最容易产生无意注意,为此作为教师,课程的设计既要体 现
知识结构,又要新颖具有趣味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
数学,学习必 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抓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
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发现问题,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综合应用课
我设计了如下
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往的创设情境,大多是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本节课前我带领学生做了充分
的准备,每组一个相同的主题图,以故事的形式编 排出来。事先选出三组讲的比


较好的为创设情境做准备,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并且都能积 极的配合。某月某日,
老师带我们到美丽的田园去郊游,经过了一个美丽的公园一角,大家看看田园里< br>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瞧,书上有五只小鸟,水里有8只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 计,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仍然对图
画讲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以这种形式来引起孩子 们的注意。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
此环节,我将选择一 个小组为单位,让他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环节,来完成一 种小动物潜在的数学问题。比如说:
同学们看这幅美丽的图画,我看到了树上有5只小鸟,空中有11只 小鸟,树上
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 学生列式:
(11-5=6)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展示自己,此环节,我以小组 为单位,让组长
分配好孩子们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讲故事导入的,有提出问题的,有列式解
答的,最重要的是说一说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算式,最后总结。这一系列的
问答,学生充分了彰显了 自己的特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
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进行,让 学生提问来考考其他同学,他们非常高兴能考别人,
再次激发学生欲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 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 只

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
题,教师还课题指导学生流出如下算式 11-5=6
11-6=5
5+6=11
总结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想加算减(此环节之后,我会以小组的形式对书上的
重点习题进行讲解分析 ,首先讲故事导入,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算式进
行分析,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设计 意图】这一环节,我通过循环问答法,让学生考学生,来增强课堂的趣味


性,拜托传统的 师生一问一答式,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联系,巩固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学解答,列出算式,总结计算方
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们熟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练习为主,灵活的
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完成书上最后一题 总结计算的方法,以生活中实际习题为例.
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今天这节课你有


二 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 级上册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 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
观察简单物体”。教材先从情 境入手,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讲桌的活动,感受站
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每 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发展空间观念。然后通过各种认面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进
而学会辨认物体的形状,为今后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能够独立地进行
简单的、有条理的思 考,但基于年龄特点,他们爱玩、好动,主动学习能力不强,
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也比较弱。教学中 可能会出现合作探究活动不能有效进
行等情况,对此我将做好组织引导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
标是:“辨认从 正面、右画、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依据这一目标,在
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
能正确辨认从 三个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猜测和空间想象能力。
3、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此外,引导
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 项教学重点。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 —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
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 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 、长方体
等。
四、教学流程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活跃思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大家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关于大象的故事吧!
为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我 播放《盲人摸象》
的动画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盲人们的
答案不相同呢?从而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 效的数学学习活
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活动一:体验“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结果不同”。认识正面、上面、右面。
通过观察情景 图,猜猜看他们分别看到哪几个面?并请学生到讲台前找找淘气、
笑笑、老师所站的位置,说说看到哪几 个面。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认识正面、
上面、右面并板书。
活动二:体验“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
教室也有讲桌, 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认真观察,你能看到哪几个面?最多能
看到几个面?
同样一个讲桌,由于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就不同,
再次感受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 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看到的面的个数
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个面,有两个面,也有三个面。但最多 只能看到三个面。
由此进行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 br>不同,但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活动三:小组合作学习,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 ,互相说说你能看到哪几个面?
再次巩固认识。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记忆,又培养他们的观察、实
验、猜测、理解与交流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 重要原则。针对这
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题:教材26页
的“连一连”、27页“练一练”中的1、3题;实际应用题:观察汽车、观察冰
箱。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采取学 生自我评价、自我反
思、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进行思想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相信大家能做到。
五、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这样板书简洁明了,有
效的突出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 于记忆。













《看一看(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 内容,下面
我从教材分析、说学生,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新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内容 。
本单元是教科书第一次出现观察物体的内容,教材一方面运用了学生观察物体的
直接经验来提 升他们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又创设了对学生现有水平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一次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实质 性的发展。教科书安排和设计了两类层次
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一是实物观察,主要是对一个实物的观 察,让学生亲身
经历“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想象判断”的过程,体会从不同
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二是间接观察物体,让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空间想象判断 ——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的过程。实物观察是
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本 节课教学的是其中的第二个内
容:间接观察。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
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 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 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不同。教学难点
是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 力。
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等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如果老师引
导恰当,让孩子们将这些零碎的经验串联起来 ,并得意提升,孩子们应该很快能


将简单的感兴趣的实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将观察 的图像形成一个画面,如
果老师能引导孩子们将画面用语言比较准确的描述出来,就成功了。低年级学生
最喜欢参与动手、动眼的学习活动,老师就利用他们正处在兴奋点,让他们进入
学习活动,时机 应该是恰到好处。
三、
说教法与学法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 你教什么更为重要。”因此,我以“将
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 流程设计上力
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研讨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利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把整理复习过程变为动态的自主探究过
程.
四、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看一看一”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 分
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
包括以下四个 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四)回顾小结,总结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课件出示李佳的照片,让同学仔细观察,并向学生质 疑:这些照片为
什么没有照到李佳的脸呢?谁你能帮她解答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小节并
导出新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强烈的心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宽
松 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探究新知
具体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汽车模型


首先教师出示汽车模型,找四名同学上前观察,你 看到了什么形状?可以让学生
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利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一 个直
观的展示,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和 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小组讨论观察书包
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师:我们的好朋 友淘气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
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小组讨论观察。
这一环节的设置锻炼同学们的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之后设置间休《幸福拍手歌》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在巩固应用环节我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巩固 了新知。分为三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淘气和笑笑来到动物园,听到小鸟、蚂蚁和蜗牛在一起争论
不休,原来它们今天去参观一座漂亮的房子,参观完后,它们却在为房子是什么
样的在争论。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三种动物各是
从哪个方向看房子的,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并连一连 。
第二个层次淘气和笑笑从动物园回来,淘气邀请笑笑到他家做客,客厅的茶几摆
放着一把茶 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茶壶,并把自己看到的形状说
出来,边判断边连线,最后汇报结果 。
第三个层次淘气和笑笑喝完茶,决定去拜访智慧老爷爷,刚好出来不远,看到智
慧老爷爷手 中拿着一本书,笑笑快走几步来到了智慧老爷爷的身边(课件出
示)请你们同桌内讨论,说说淘气和笑 笑看到的智慧老爷爷拿书的情境,分别是
那幅图,连一连。
这样的设计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充分调到他们的积极性,使之
不感觉乏味。
最后是回顾小结,总结收获。
首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然后,教师进行恰当评价。
此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有浅入深,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


实实在在的从课堂学习中获取新知 ,建立数学模型,
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从而喜欢数学课,热爱数学学科。
整堂课教学设计 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
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 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
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
学习无止境,在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
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学》一年级下
册第三单位《数花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课程、说板书
设 计四个方面来说课。
【说教材】
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去认识数。
从学情分析, 数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所以对于100以内数的认
识,学生并非完全陌生,以此为基础 ,让学生体会到数就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
常识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感到一列数蕴含的
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
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数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是理解“一”和“十”,知
道10个一是十。
【说教法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识规律等特点,我在教法运用上努力做到四 个“注
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既提供丰富感性材料,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求
知欲;二 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是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讨论,让
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思 考;四是注重有机结合运用实物教学。
【说教学课程】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 生的认知特点。这一部分拟分一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活
动:即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拓展、全课小结 。
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
首先,师生谈话;接着由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导入课题,既调 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具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一个一个地数花生。
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塑料袋里装的花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数的。
这一层次旨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数花生,认识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个层次——换一种方法数花生
我为学生创设了数花生的情境(如用投演演示),我先两 个两个地数,借此引导
学生数花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等等……
第三个层次——组织交流
这一层次,我放手让学生介绍了数花生的多种方法,同时有针对性 的练习,以达
到及时反馈,巩固的目的。有效化解难点,也为第三个环节巩固拓展铺平了道
路。
第三个环节——巩固拓展
我说:在刚上课时,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数花生,现在老师说一个数你能用所学的
知识数花生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生一起玩个对口令的游戏。
通过生活化、形式多样 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
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节
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并且有哪些新的收获?
【说板书设计】
数花生 一个一个地数 两个两个地数
………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
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
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数一数说课稿
位奇中心小学 杜文国
一、教学内容
我要讲的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的
第1课时《数一数》(一)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原来对百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把认数
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千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生
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有大数,然后利用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
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了“千”数的具体 含义。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等
活动,学习读写千以内的数。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我所要讲的第1 课时是
学习千以内数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同时体会大数与
生活的密 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新课标所要求的三个方
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数一数”活动,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并了解单位之间的
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千以内数位顺序表。
四、教法和学法。
大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
突出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合作交 流等活动,力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感知新知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数 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
事物,促进数学思想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你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呀?那你对这个美丽可爱的学校了解多少
呢?知道吗?
2.课件出示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二、探究新知
1.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 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
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 你们是怎样数
的? 2.小组汇报“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
数的”。
3.课件演示:
(1)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2)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3)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1000; (2)交流总
结在数地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小结我知道了:10个
一是(10)。 10个十
是(100)。 10个一
百是(1000)。
4.教师指出:个、十、百、千叫做计数单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是十进关
系。
5.补充数位顺序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三、巩固练习:依据本节课的知识 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意出些问
题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扩展,以加深学生对千以内数的具体感受。
四、全课总结:在教学快结束时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让学生对自己学过 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回顾,同时再现本节课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





《数豆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豆子”。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数豆子”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中的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同
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
以内的数 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 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
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 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 数
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二、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
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 的兴趣,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 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到
对数的认识。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 还会有些
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位数的名称,识别各位数的数字的意义。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若干
(2)学生准备:小木棒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 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
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 法,师生交谈
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等。
学法:1、动手操作 法: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更
轻松的学会知识,发展数感 。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
平等对话。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
五、教学流程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 :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有
意义的、实际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 学习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
进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经历 把实际问
题抽象成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 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数
学,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 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课堂的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的课程是这
样导入的: < br>桌子上摆好了要用的豆子。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此时
学生就会七嘴八舌 地回答,有的说,是用来吃的。有的说,是用来数的。或者其
他的答案。此时我因势利导引出要在数豆子 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二)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 学习的内容要是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那么学生自觉
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在第二环节中,设置 了2个活动。并让学生在活
动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 。
具体操作为: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这把豆子的颗数。
活动二:数一数,看看估计的颗数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多少。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 生从实际的感知过程中对数有一个大体的感
悟,让学生初步体验估算。
(三)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现实素材 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
计”,还强调“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
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1.师生互动。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 ,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
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2.小组合作。在小组间通过合作进行估计老师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启发学生
用多种方法进行估 计。
3.汇报交流。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估计结果,并介绍估数的方法,其他小
组可随 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估计也是有根据和基准的。
(四)精心设练,学中用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
1、巩固练习。
让学生小组间进行抓豆子和估计豆子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 的
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提高练习。
让学生把刚刚估计出的数在计数器上进行 拨数,并把拨出来的数字写在练习本
上。对于特殊的数字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22”“10 0”等,并认识
第三位是“百位”。
3、拓展练习。
对于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我们 应当注意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
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猜数 的游戏。让学生既对数的
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计数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 p>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找一名学生背对着计数器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
告诉猜的 那名同学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当学生自己
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
题, 做出自己判断。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数学学习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表现的比较?
通过这几个问题结束本节课。
六、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 参
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设计了以上 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
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谁的红果多说课稿
大柳塔第二小学:高焕
我的说课的题目是《谁的红果多》,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
计、学习评价四 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出版的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100以内数
的认识”第四课“谁的红果多”。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此之 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度到本节的
学习起着铺垫作用。32页百数表格 图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做一做”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
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流程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 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
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猜数游戏为本节课的学习激发
兴趣。
(二)教授新知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课件主题图)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学 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
结果,通过学生发现并进行汇报说出多少。(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用课件出< br>示,先让学生利用实物小棒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
数的大小。两人小 组进行交流,之后在班上交流学生的不同比法。比较学生的各
种比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图,怎 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
个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比较大小的 问题。用计
数器摆出课件左图中的两个数18和21,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
数 大?再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右图中比较32和30的大小的数学。听了学生比较的
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 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
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 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这
个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 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
方法。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我们的数位顺序进行比较 ,出示数轴,让学
生发现并体会数轴怎么比较。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
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 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引申到用计数器, 最后总结归
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的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
正体 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32<34 100>99
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肯定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最高位相同,依次比较。


《小小养殖场》说课稿
说教材:
北师大版数 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本单元
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 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使学生能在具
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说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说重点、难点
结合实践经验,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
泼好动、求知欲 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
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
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 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去小明家的养殖场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
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多一些 、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 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小明的
爸爸是个养殖专业户,这些 鸡,鸭,鹅除了支付小明的学费和一家人的开销外,
还有结余呢!今天,我们一起去他家的养殖场去看看 (出示主题画)。通过设疑
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2.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图中的小动物各有多 少只,然后说
一说,谁多?谁少?。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引导学生说出鸡 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让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发展学生的数感。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4、巩固练习
同学们,我们来看智慧老人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
立解答。

























四 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 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
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
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认识这几种平面
图形 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 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
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 < br>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
教室上课,利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
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 和学具。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 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
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经过上学
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
成了一定的空间 观念。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
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 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
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 问题
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
法、活动教 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的活动,
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观察操 作、合作交流,这些学习方法我将它们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新
教材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 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孩子们定会兴趣
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立体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同时介绍三棱柱,扫清学
前障碍。2、师:去 图形家族认识新的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1、(利用平面图形学具)请同学们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图形。
2、你能叫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3、概括: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演示分类过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贴的繁
琐,方便快捷,一目 了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动态过程会与多数学生猜
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从新课开始就调动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突出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找他们?(利用实物找一找)
2、(出示实物立体图形)摸一摸立体图形的每个面,说说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滑下的过程,并概括:“面”在“体”上。
【设计意图】 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这几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了
解的不透彻,通过多媒体演示“面”从 “体”分离的过程,能够直观的、生动的
体现出体和面的关系,即“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帮助学生 深刻理解这一点,
从而化难为简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活动三 :给新朋友画像
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2、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
【设计意图】经过交流, 学生想到折、印、画、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学难
点,体会到“面在体上”。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语言
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
活动四:寻找新朋友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学生自由说后课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中 ,只能是一名学生说,其他同学在脑中想象,但是借助
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生活中的图形 和交通标志,可以让学生更加
深刻的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在生活中普遍性,体会数学与 生活
的联系,在知识与生活间精心搭设了一座桥梁,生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 2、涂一涂。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 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个环节
我设置了四项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此 外,这一环节也是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效果最佳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完美整合 。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你打算怎样把这些图形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设计 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形各自的基本特征,初步渗透图形特征,为下
节课学习作铺垫。


《动手做(一)》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一)”。
二、教材分析
这是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部分的教学内容,本学段要求学
生认识简单的几何立体和平面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的目的是在学生
认识几种常见的 平面图形后,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这四种平面 图形,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
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 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已有了大量的认识,经过学习《认识图形》后 ,学生已
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四种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
(一) 》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应各有
侧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圆形,感受图 案的组成和美化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3.通过 对生活中出现的图案的欣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审美的能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点难点
重点: 图形的辨认和图案的欣赏。
难点: 感受图案的组成和美化的过程。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剪刀。
七、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复习平面图形,为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用同一个图形折出两个相同的图形。

巩固训练------>能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课堂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图形的特征。
八、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思路:通过智慧王国这一情境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 由三幅简笔
画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一关:折一折、剪一剪
设计思路:玩闯关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寓教于乐,让学生 在
玩中学,学中玩,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在智慧王国里有学生熟悉的朋友,能让他
们在轻松的环 境中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出用折、剪、比的方法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
分 ,后面的内容学生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有很多种折法。学生在动手
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折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及 表
现自我的空间。
第二关:拼一拼,说一说
设计思路:利用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拼图案,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
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活动中、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 生乐学、善学,
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有了鲜明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先模仿再自由创意,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又锻炼了口头表达
能力,同时展开合作学习 ,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在同桌说的过程中,让每一
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 ,分享成功的体验。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第三关:猜一猜


设 计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
第四关:折一折
设计思路:更好地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思维。
四、小结
设计思路:通过一系列的闯关游戏,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重要的是使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参与,达到生动、活泼、主动、
愉快学习的目的。





















《动手做(二)》说课稿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三课时。
2、教材简析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平行四
边形。注重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学会用七巧板拼图,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七巧板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⑵、通过拼一拼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通过拼一拼、想一想以及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5、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6、教学准备
纸、水彩笔、剪刀、课件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 创设认识七巧板、拼七巧板的情境,使学生投入动手操作活动
中,从而认识平行四边形。注重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操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 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今天老师 要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些神奇的小伙伴,他们也特别期待和大家见面,小
朋友想不想认识我们这些神奇的小 伙伴呢?


(出示课件:七巧板)
我们这些小伙伴的名字叫七巧板,这些小伙 伴都是由我们认识的那些图形拼成的
呢?(课件出示每一块图形,学生辨认,最后出示平行四边形) < br>我们这一块是什么图形呢?(生凭借经验说出平行四边形)我们今天第一次和他
见面,我们先来初 步的认识一下。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图形并转动它,让学生观察
他的样子,并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认识,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七巧板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共三种图形。
师:那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先说三角形,再说正方形、平
行四边形。
生: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你们还观察到什么呢?
生: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4号和6号也一样大。
(二)、拼一拼。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认识了七巧板,我们可以利用它来玩许多 拼图游戏,七巧板的变化是无穷,
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能从中获得许多乐趣。
(1)拼出正方形。
师:你们能用这些七巧板拼出正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
(2)拼出三角形。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尝试,得出不同拼法。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的拼, 应该边
移动七巧板边进行观察和思考,最后得出不同拼法。
(三)、“练一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创造力。
1、第1题
引导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像像什么?然后让
学生自己动手拼出这些图形。教 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
交流展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依次说一说每一幅图形像什么。
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表扬。
2、第2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吗?
讲述这个故事。
师:图上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你能拼一拼吗?
学生动手拼摆,小组合作交流。
3、第3题。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再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介绍有关七巧板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讲解: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


七巧板 拼一拼

学生作品展示












五 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 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 内加减法
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一节课,本节课从学生
感兴 趣的小兔请客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掌握
计算的方法理解算理。这节课 为学生继续学习加减法计算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
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认识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算理则是 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 数学
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而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
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运用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 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
会加减法的意义。具体设计了以下环节:
温故、知 新、巩固、拓展,体现了我校“一二三四”教学模式中的四个步骤,从
复习到作业的布置展示了课前、课 中、课后的三个环节。
五、说教学程序
引入情境、仔细观察、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式解答、进行小结这样
一个流程完成知新这个环节。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我设计了“想一想”、“ 数


一数”、“拨一拨”三项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
掌握新知,突破重点难点。接着设计了闯关活动进行巩固练习,最后一关进行了
拓展让学生用学到的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学生进行了思
想教育。
六、说反思
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拖了几分钟;总结计算方法时语言不够精练。























《采松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 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
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采松果》。我的说课主要由教材分析、< br>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部分组成。
一、说教材分析
《采松果》一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
材内容分为两部 分: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减一
位数。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境图— —“采松果”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
的生活故事场景,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 信息,并能利
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 课内容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
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 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
解。另外经过上半学期的目标性训练,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 交流意识和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
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
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
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及口算
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
三、说教法与学法


1.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摆一摆、看一看、议一议探究学习。
2. 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观察、操作来激发学生充分学习课本知识,在充
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同时,还 要发挥交流学习的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 动的教学。”根据一年级小学生
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丰富 有趣的
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
的愉快和 乐趣,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 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
所以一开始我采用富有情趣的松鼠图片、松果实物及童 话般的语言进行导入,让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学生在松鼠妈妈与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中
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数字信息,提出问题,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中,为整堂课的 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和谐平等的交流气氛,打开了学
生的思路,使每个孩子得以畅所欲言。通过让学生自主摆一摆、拨 一拨等操作性
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
交 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切实的掌握了教学
重点。 接着,在突破教学 难点的时候,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演示、课件演示,
让生在直观中感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 位)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
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十位不动,个位相 加
减”这概念,对很多同学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手
段达到了最佳 效果,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应用新知,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更是对学习内容的升华。
(ppt)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为此设计一系列游戏式 练习,既有借助卡通童话的,
又有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同
时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四)最后我以播放轻松的图片故事结束了这节课 在小动物的提问中组织
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尽量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今天所学内容和收获。


























《青蛙吃虫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青蛙吃虫子》是北师 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中的重
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请看教 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
虫子”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 加减
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 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
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 有趣的故事。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
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 的计算能力,
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 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数学思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应用加 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
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 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以共同探究为主线,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情景,激发、引导学 生自己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得到
不同 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好表现、求成功的心理,而且
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 题、善于提问题和喜欢提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
终身受益。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客人,想知 道它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小小游泳家,
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师生边读边激动地说 出谜底是“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青蛙常在田里做什么?生:青蛙在田里捉虫子。
师:青蛙会吃虫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说。(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
动物的教育。) 小朋友们这么有爱心,那我们一起到青蛙王国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师:瞧,这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我吃了30只虫子。)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
2、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1)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2)师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
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举手说一说。全班汇报交流。
a、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b、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 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
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 br>c、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
写在得数的个位 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 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
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a、学生四人一组讨论。b、汇报交流。c、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
个十。 < /p>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
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
算。
(3)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虫子?
怎样列式?
生:56-30。师:56-30怎样计算呢?(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三、创设故事情境,发现、提出、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1、出示课本第54页的练一练第1题 。
(1)观看啄木鸟吃虫子的动画。
(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
(2)小组讨论,发现、获取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个 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小啄木鸟比大啄木
鸟少吃了几只?)
(3)选用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的方式,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2、出示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情境,提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86(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56—30=26(只)





《拔萝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 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
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 问题:“一共拔了多少
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 br>(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
生试着计算:“小 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
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 最大不同。
2、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方法。
4、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 法
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法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
基础,有一小部分学 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
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 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
件。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 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
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
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我想知道,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
个?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上。)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 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
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 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
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
算 36 +23 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
捆零3根,就 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 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
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 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
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
20=56,56+3=59。
生F:我是用竖式计 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
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 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
+20=50,6+3=9,答案也是59。
师: 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
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 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
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 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


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生
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 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 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长汇报:
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 ,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
36-23=13。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
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组B:我们列竖 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
3-2=1。
师:是3-2=1吗?
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
组3: 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
-3=3,10+ 3=13。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
好。 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
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 生
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 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
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 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
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 ,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
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 积极思考,老
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收玉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不退位减法,教科书通过“收玉米”这一有趣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 ,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
的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课 堂上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关注学生竖式的书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
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
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精选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 理比较复杂,而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
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 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
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 使
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 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
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
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
丰富的练习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
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 析, 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
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实践应
用的学习思路。首先观看情景图,生提出问题:“淘气比小小多收了多少个玉米”?

< p>
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
行恰当的讲 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
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学
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
练习,在练习中,学 生遇到了困难,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 学课程标准》又
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
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
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 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
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竖式的书 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
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 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
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 、综合
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
的学生得 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
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回收废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 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活动所作的
诠释,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回收废 品》一课。这节课选自新世纪版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的内容,是在
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
里通过“三位同学收集塑料瓶”这一生活情境,为孩子们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
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 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进而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实际上 ,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
来解决,关键是如何在学生脑中建立问题意识及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 系。
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教材为我们呈现了摆学具的过程,通过孩子们自己动
手摆一摆, 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
加贴近于实际生活,学得更有亲切感 。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
义。
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
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
养学生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 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
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和实物操作法为
主。首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接着,精心组织学
生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 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
式”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
验。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 交互运用,以达到发展
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让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
我会借助多媒体出示一个公园的场景,让孩子们一起来逛公园, 带着一种愉快的
心情步入课堂。随着画面转换,孩子们将看到有人在公园随地乱扔垃圾,这时孩
子们肯定有话要说,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回收废品”的需要。由此,自然地引入
到“回收废品”的教学中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提出问题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我们就可以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即“小林、小红、小
青三位小朋友收集塑料瓶”的情况。然后,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图中
的数学信息,进 而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
可能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可能不是 。对于后者,我们不能给予否定,也不
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孩子们把它们存入问题银行今后解决, 也可以在新课


结束后,把它当作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解答。
2、解决问题
这堂课我们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也
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
瓶”,也就是求 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教学我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
(2)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
(3)摆:指导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谁和谁比,
以谁为标准,谁更多, 谁更少”等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便于学生
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 题寻找单位“1”做好铺垫。
(4)算: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结:教师适时给予小结,升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就像是帮 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
放手就放手。”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扶”,解决第二个问 题时,就放手让学
生自己去探究,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
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 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思考、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
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 br>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
循序渐进的实际应 用。在这堂课中,我对练习部分做了较大改动。为了突出“回
收废品”这一主题,我将课后练习在保持原 有题型不变的情况下,改编成与环保
有关的内容。
1、将课后练习题2的捐书改编成收集易拉罐。
2、课后练习题4的比身高改编成收集旧电池 。这一题数学信息较多,因此,我
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相互补充。既 培养学生


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又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我们不 是常说,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吗。因此,课后练习题1,我把智慧
老人也融入其中,改编成一道比多与 比少共存的习题,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所学
知识。
这样一来,整堂课的练习设计不仅紧扣主题 ,而且层次清楚、由浅及深、由易到
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 学知识?采用提
问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还起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
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最后,布置学生到生活中 寻找“比多比少”的问题。这不但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 使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教学反思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主要做到了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 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于学生此前只学习了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因此,我 把主题图中小青提供的信息——我
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改为——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2个。 这样,避
免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创造性
地用好 教材,更有效地突出了“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这个重
点。
2、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
在这堂课中,练习部分有较大改动。为了突出“回收废品”这一环 保主题,我将
课后的练习改编成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例如:收集易拉罐、收集旧电池等。这些
东 西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接触,无形中让学生觉得格外亲切,使学生思维活跃,求
知欲旺盛,不仅让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究
数学,又突破了“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 难点。



六 加与减(三)
《图书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的题目
是 《图书馆》。本课内容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上,主要内
容有图书馆主题图、“ 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
本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 发,精心设计
“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算
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
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
1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 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加的 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培养观察、动手
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使学生理解并 掌握一种适合他自己的算法,尤其是竖式计算的方法,正确计算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法。
教学难点是: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 们学
习数学的基础。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教具学具和多
媒体教学手 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数学问题。整节 课以情景教学和参观游览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
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动画故事,尽可能 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
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 使整节课
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 课教学中,本人就
注意实践操作与直观演示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计算时头脑中有具体模型表
示计算的表象作支持,避免单纯地背诵计算法则,枯燥地进行操练,增加计算的
思维含量,提高计算的 正确率。
三、说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节课教学
中,教师创设了去笑笑的图书馆参观的情境,通过图书馆里儿童读物专柜上的四
种 书,引导学生较自然地想到有关的数学问题,并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和兴
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
固所学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创设了“给小时治病” “摘苹果”使学生在愉悦的
“游玩”中完成了一组一组的练习题,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与此同时,本节课中为了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
围,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由他们自
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使学生不仅提出和解决了 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
而且通过自主探索、大胆尝试,想出了计算“28+4”的多种方法。对于 学生自己
想出的各种算法,教师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与其他同学的算
法比一 比,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关注了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
思考的空间,促使了课堂教学中 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其次,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楚、形式多样,既 有基本练习题(如“圈一
圈、算一算”中的竖式计算),又有算理的巩固(如“爱心园”中的判断纠错) ,
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还有(“摘苹果”)这一游戏不仅
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的(“动动脑”)练习
题中,教师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对 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主观感
情色彩去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训练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 br>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学习新
知、活动激趣、巩 固新知、畅谈收获、总结学法、
课堂评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开课之初,我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过二关才能到图
书馆去看看的情境,使得 学生都想当勇敢的闯关者,激发了学生挑战知识的欲望,
不仅复习了20以内加法计算还复习了100以 内不进位加法,为学习100以内两
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使课堂有了良好的 开端。)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首先我利用“图书馆”这一情境图进行新旧知识链接,可
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 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 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具体的情境中,很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 学符
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
索新知的欲 望。)
(二)探讨算法、掌握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自己独立思考算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
感受探索的乐趣 ,品尝成功的快乐。)
(2)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3)教师强调列竖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集体演练:28+8=
(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 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强调“满十进一”的
计算法则。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 生的求知欲。)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接着教师大胆放手,组织学
生进行问题探索,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 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
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
选择,增强学生 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
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 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激趣、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本人在新课 结束后,适时的安排了实际应用练习题。本环节
分为:一是基础练习,二是开放性练习。
1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圈一圈,算一算。让学生通过圈小棒在体会加法意
义的同时再次感受凑十的过程 ,加深对“十个一就是一个十”的影像.
2、 (“爱心园”给小树看病)中的习题设计,重点对学生 竖式计算能力进行
了强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输入了新的活力。
3、(摘苹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动动脑”)中的开放性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
四、畅谈收获、总结学法:
今天小朋友们在图书馆里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你觉得自
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在小结中,不仅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而且还评价自
己这 节课的表现,这样做不仅归纳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知识
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 学习充满了自信心,找准了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
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课堂评价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
行整理,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关注学到了
什么,又关注是 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等。
六、布置作业
最后进行独立 作业,提高学生计算进位加法的能力和速度。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
的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请老师帮我指 出,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跳绳说课稿
教 材: 1、跳绳 2、各种跳法、游戏
课 题: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指导思想: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
通过用跳绳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进行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教学理念: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 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 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
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具体表现在:
1.淡化技术,强调健身。
2.加强了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主动参与。
本课的作用
1.在教材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 的基础上,提高难度,同时身
体素质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另外,除了锻炼身体功能外,也培养了学生观察 ,判
断,机敏,果敢等能力和心理品质,以及协作意识和能力等。而这些都是本教材
中所提到并 且要求的。在本节课中都能体现出来。另外,教材中也着重提到,让
体育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美妙或 欢快的音乐声中提高兴趣,积极参与到本节
课中。所以,这节课我适当的穿插了一些歌曲或音乐,使学生 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效果比较好。因此,也达到了本教材的目的。
2.在本学期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适合做太剧烈的运动。而跳绳是一
项轻器械体操内容, 运动不是很剧烈,所以很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另外,一年
级的学生刚刚入学,对体育课也很陌生,不知 道怎样利用体育课来锻炼自己的身
体素质。而跳绳这一运动可以促进脑神经和心肺功能的发展,培养身体 的协调性,


增强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会了以后,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课余时 间
几个人一组不断的进行练习或比赛,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身体素质。也为本学期的
测试做好了准 备。
二、教材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 地容易
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
关节、韧 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
三、分析学生
1、 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
脏器官发育不完善。
2、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
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言 语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情绪。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 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
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 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特点、对身
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和发展。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
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育改革和学科整合课题,在体育教学中以音乐
为背景、加入多媒体 课件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活动中。
准备部分:首先,我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常规,大大增加了学生 对体育课兴趣。
在《嘀哩哩》的歌曲中,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
了课堂气氛。然后在动感的《动画片》音乐下跟老师一起完成自编操,充分热身,
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 准备。


基本部分: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根据跳绳活动
情况和学生掌握跳绳动作的实际水平。在安排课时,按照由单人——双人——多
人——集体、以 及短绳——长绳、单绳——多绳等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方法。使
同学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
挑战。然后让学生充分联想:用跳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练习?并练 习自己喜欢的
内容。
1、让同学进行友伴分组,练习以前掌握的跳绳方法,了解到跳绳的相关知识。
2、通过多媒 体课件演示,导出一种长绳的练习方法——《闯三关》。然后让学生
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比比 哪组学的快。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给出的
跳绳方法练习,也可以自由创编练习,比一比哪组学的快? 哪组的跳法最新颖?
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参加各组的练习,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并让同学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
信心,获得成功的喜 悦。
3.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乏味。我也特意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
游戏是 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可以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
生都能正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锻 炼。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
结合作能力。
4.最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用跳绳我们还能做什么练习,并自选一样比较喜
欢的项目进行小组练习。
结束部分:以悠扬的钢琴曲《欢乐颂》作为放松音乐,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作背景,
学生在老师的 带领下用绳作放松操。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
育,陶冶情操。
本课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跳绳为主教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
教学手段,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学生直观 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不
但让学生掌握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 由创编,培养
学生的创新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
得 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一、分析学生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 学四年级学生。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
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自信心强, 但有时过高的


估计自己的能力,还存在着任性,娇气、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 理倾
向。他们团体意识逐渐加深,除对个人的竞争有兴趣外,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
兴趣。开始 注意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
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跳法练习,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留给
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由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 ,得到锻炼。多表
扬,少批评和指责。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
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带来:学会
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 悦,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正确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
良的心理倾向。
二、教材的选择跳绳 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
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 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
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 备简
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
够促进学 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
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 可促进少儿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少儿心肺功
能和胃肠功能。
三、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 :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
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运动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
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健康
目标:在学习中 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社会
适应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 极进取,乐观开朗。
四、组织教法:1、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的提出的教育改革
和学科整合课题,我在体育教学中把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科目都加入
到课堂。2、在课的开 始和结束部分,我以英语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常规,大大
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准备部分先让学生进 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然后在动感的音乐下完成自编操,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 生理和
心理准备。而结束部分以悠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放松运动,陶冶情
操、达到 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目的。3、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在安排


课时,按照由单人 ——双人——多人——集体、以及短绳——长绳、单绳——多
绳等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方法。使同学的练 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然后让学生充分联想:用跳 绳我们还可
以做什么练习?并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4、将多媒体引入体育教学,通过动画
的演 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包括:跳绳特点、对少
年儿童的益处和跳绳应注意的 问题)。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
培养学生的创新力。5、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参加各 组的练习,加深了师生的感
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并让同学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 向
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
良好的团结合 作能力。最终在五个学习领域中完成水平二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同
学在本节课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五、课的设计准备部分:首先,在《地道战》的歌曲中,进行游戏,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在动感的《动画片》音乐
下跟老师一起完成自编操,充分热身,为上课 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基本部分:
1、让同学进行友伴分组,练习以前掌握的跳绳方法。同时,在电脑中 查找自己
想了解的有关跳绳的资料。包括:跳绳特点、促进少儿智力和身高的增长、增强
少儿心 肺和胃肠功能、对身体素质提高、练习跳绳时的注意事项和一些练习跳绳
的方法。特别是对心肺、胃肠功 能中,增加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在跳
绳中,心脏的跳动和肺部的运动。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 跳绳的方法,而且了解
到了跳绳的相关知识。2、通过多媒体进行猜谜游戏,导出一种长绳的练习方法< br>——《闯三关》。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脑的演示,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比比哪
组学的快。然后 ,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给出的跳绳方法练习,也可以自由创编练习,
比一比哪组学的快?哪组的跳法最新颖 ?3、最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用跳绳我
们还能做什么练习,并自选一样比较喜欢的项目进行小组练习。 结束部分:先让
学生欣赏歌曲,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在悠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
桨》的伴奏下自由做动作。从而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目的,同时渗透
美育,陶冶情操。

宁夏高考成绩-画展观后感


安徽高考数学试卷-后勤管理工作总结


买衣服-春节放假通知模板


上海高招热线-数学工作总结


安徽省二本院校排名-助学金申请书怎么写


赵音奇-父亲节几号


成人资讯-中班教师个人总结


有关狼的谚语-毕业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