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观察物体说课稿
未来的我-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
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结合生活情境,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计算;
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
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第六单元:购物。
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
的人民币;
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
义,了解厘
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
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
运用所滨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年段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2、经历与日常生活中抽象函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
br>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3、经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
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
得物体
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4、对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
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不确定的现象
5、数学思考
6、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的显示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7、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8、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9、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10、 解决问题
11、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1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13、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1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5、 情感与态度
16、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17、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18、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19、
经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错误
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20、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
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节,是一节新
授课。
(二)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
这部
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
何图形的知识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
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
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让学
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
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
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二、目的要求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
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
制定以下目的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
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
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
关物体。
三、教法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
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
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
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
成为课堂的
主人。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合作学
习”、“发现学习”的方法开
展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
信合作、互相帮
助。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
们
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成功、学的愉快。
四、教具准备
五、流程设计
(一)整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因此,在教学中,
我将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
识--概念形成
--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创设情境,直观感知。(5分钟)
第二层:表象认识、领悟方法。(15分钟)
第三层:概念形成、诱思转化。(10分钟)
第四层:深化迁移,拓展运用(10分钟)
(二)局部设计。
1、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
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
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准备为
学生创设了以
下的情境。
设想: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
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
新知引路。
2、表象认识、领悟方法。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准备让学生6人一组,围成一个长方形而坐。先让学生坐在自己
座位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各自说说
看到的小汽车是什么样子;然后再推磨式的交换座位
观察,再说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一样。每次观察的
结果都要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可以边指
边说。这样,通过教师的适量启发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
物体会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深入。课件出
示主题图创
设一个情境:
淘气和笑笑周末准备去动物园参观,在马路上看到一辆小汽车,让学生说出淘气和笑笑
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
接着,启发学生:“同学们,刚才从前、后、左右两边
观察小汽车,淘气现在还想到高
处去看看小汽车,请同学们也站起来看一看你桌面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
到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继续诱导学生:“那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
观察小汽车呢?”
因为学生已具有了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的知识,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还可<
br>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然后我让学生依次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看到的汽车是什
么样子
。
流程设计到此,适时提出以下问题:⑴你每次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汽车形状一样吗?
为
什么?⑵你现在知道小汽车是什么样子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估计学生都能说
出
观察的感受)。接着,我会提出:“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
体?”有了大
量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学生一定会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到此,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地诱
导下,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探索出观察物体的
方法,那就是要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观察,
从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3、概念形成、诱思转化。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能力,这个环节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的教学活动:
出示布娃娃等物体,并不停地变换角度,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
变,所观察的物体变换角度,观察的结
果会所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第二层的教学活动:根据书上的练一
练第一题我创设情境:淘气和笑笑一起来到动物园
的熊猫馆,他们看到熊猫可爱极了,于是他们就给熊猫
拍照,大家来看看哪一张相片是淘气
拍的,哪一张相片是笑笑拍的?
第三层的教学活动:根据书上的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辨认物体。
⑴同学们,淘气和笑笑参观完熊猫馆,接着又来到新地方,大家想不想知道?请看大屏
幕:(屏幕出示一头大象的尾巴)你们猜猜看。
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面与具有
的生活经验,他们会为这究竟是一头大象、一匹河马、还
是一头犀牛而争论不休。在他们热烈的争论声中
,我提出问题: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让大家知道这
究竟是什么动物吗?”
学生沉默一会儿之后,可能会有学生提
出:“老师,让我们再看看这只动物其他的特征”
“那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法。”然后我就逐次出现鼻子
、象腿、象牙、耳朵,让学生观察。
学生最后一致认为是大象。
⑵同学们,淘气和笑笑在大象馆看见了小猫和猴子也在观察大象,你们来看看小猫和猴
子各看到什么。
最后,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会问学生:
“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不能只看一部分”。也可能
会说:“不能只看一点”。或者说:“要从不
同的位置看。”
此时在学生合作
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教学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
全面,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
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设想:这样设计练习,不但给学生
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方法的过
程,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难
点。
4、深化迁移,拓展运用。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孩子都
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欲望最能得到满足。基于
这一点,我准备进行两个层次的游戏。
⑴第一层次:根据13页的第三题“看一看、说一说”。我创
设以下情境:淘气和笑笑从
动物园回来,淘气邀请笑笑到他家做客,茶几上摆着一把茶壶,(电脑演示主
题图)
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并把自己看到的形状说出来。再让学生边判断边连线,最
后汇报结果。
第二层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杯子变换位置来观察,简单地把自<
br>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画不完可回家继续完成)
设想: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
目的主要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表达出来,最
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案,不仅
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又能体现新课
标倡导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想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到此,整个活动过程基本结束,为了使每位学生充分施展自
己的才华,并通过本节的学
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如下延伸:让学
生回家与家长
自选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并把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六、在新课改实验中,如何运用“诱思教学论”进行教学
最后,教案是如何体现新课改
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课一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
身边的同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
习氛围。又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新课,
使学生满含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接着,我依据新课标
“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的思想,运用了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
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通过
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
形状也不同”。
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
方
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
后
的“画画”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学
生不但可以学数
学,还可以画数学,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流程设计中,我
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
、操作、合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
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全员、
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
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
人合作合作交流。学习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
锻炼,并感受到成功
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B、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C、
情感与态度
(1)在互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协作、交流与探究的能力。
(2)尊重学生差异,鼓励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与知识结构图
(三)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内容:加与减(三)
本单元的主要的知识技能是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一步体会运算的
含义,发展数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
。
(2)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7节(包括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
(3)教学目标:
1、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运算,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并探索计
算方法的多样化。
3、
(4)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5)教学难点:能独立解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单问题。
(
6)单元评价要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100以
内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单问题。单元结束时能用多样化的算法解决问题,准确率达
发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到每分钟3~4题。
(四)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课时1
教学内容:套圈游戏(100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连加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重、难点解决对策:1、以“先估计一下,淘气能不能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估计。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100以内连加计算的方法和笔算竖式的写
法。
课时2
教学内容:乘船(100以内数的连减)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续减法的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连减竖式的写法。
重、难点解决对策:1、利用熟悉的生活例子进行估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100以内连减计算的方法和笔算竖式的写
法。
课时3
教学内容:乘车(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重、难点解决对策:以熟悉的生活情景来理解图意,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课时4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1、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用跳绳等实际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2、学会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解决对策:1、以多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训练
2、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5
教学内容:今天我当家(10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创设购物的活动,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上学生
活中的作用。
2、能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水平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渗透爱劳动的教育。
重、难点解决对策:以生活情景。使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时6
教学内容:单元测验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时7
教学内容:单元情况反馈
教学目标:查缺补漏。
(五)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套圈游戏
”、“乘船”、“乘车”等学生熟悉的生
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例如:在“
套圈游戏”情境中“先估计一下,
淘气能赢吗,”“乘车”情境中“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等问
题,要不失时机地向学
生有目的地渗透估算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估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估算,
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
算方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
流让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
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呈现
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
4、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
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既面对相同的问题
清净,不同的学生就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
学生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尊
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在计
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
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5、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设计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多参与。教材在这
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
的游戏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可以经常开展
师生对口
令、猜一猜、计算跳绳比赛、火星探险、小刚踢足球、小医生等丰富有趣的活动,也可以依据所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一些活动,避免枯燥地进行操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统计》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四个
学习领域之一,它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对于统计的应
用,也并非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部分
精通统计理论并掌握了统计技术的统
计学家或其他科学家的事。其实寻常百姓,虽则不懂统计知识,甚或
连统计一词
都没听说过,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在有意无意,确确实实地应用着统计。比
如:
大妈买菜,先逛遍整个菜场,了解质量和价格(收集数据),货(价)比三
家(分析数据),再决定买哪
家的菜。又如一年级学生可能对“统计”这个词是
陌生的,但学生在生活中已多次经历过举手、无记名投
票等形式选班干部、优秀
生,或调整各种的喜好等等。所以,本册在最后一单
元安排的《统计》,重在让
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关键是要初步理解统计的必要性。
一、教材理解。
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
过程的体验,学习一
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
意义。传统教材有关统计的内容在中高年级才
出现,而新编实验教材在低年级就
单独高单元进行编排,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有较大提高
,这是这
次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比较大的变化之一,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本单元教材的编
排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
让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
色的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
情,调
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述的过程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
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
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
长是什么等等,使大
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二、学习与思考。
(一)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
1、“统计”在《标准》中的教学目标。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
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
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还分学段在相关内容中对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的总目标是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
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
单问题。《标准》在第一学段对统
计图的学习只要求学生掌握象形统计图和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
图。
2、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
首先,要避免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经历、体验、探
索等过程性目
标的倾向。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到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其次,教师
心
中要有“大目标”,对于“统计”在《标准》中每个不同学段的要求做到心中
有数,不拔高,不降低要求
。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观察、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应该是主要
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
法,收集、整理数据,将
数据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初步体验分类统计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统计过程中
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观看投球比赛。(3个学生一起投球)
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
生:看不清楚或忘记了。
这时老师可以引导
学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让学
生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想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三个
学生的姓名,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就在谁的名字上面贴一个篮球图。
(强
调篮球对齐,便于比较)。
师生统计好以后师可以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什么?
师小结:……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经历统计过程,感悟方法。(教学例1)
教学例1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有没有
学习过有关统计的习题,
怎样做这样的题目。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好笔和纸,引导学生观察:这幅
图中有什么?你们能把每种花的数量统计出来吗?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结果在
方格上涂色,并把
结果填在括号里:让学生独立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接着让
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进
行统计的?你在方格上是怎样涂色
的?每个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查找统计图中的数据?怎样比较它们的大
小?最
后教师进行小结。有条件的学校可到花坛上进行现场统计各种花的数量,或者统
计各种树
的数量。
三、再次尝试,体验成功。(教学例2)
教学例2可以创设情境:六一节用气球布
置教室,你们最喜欢哪一种颜色
的气球,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买一些呢?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件事:调查一下
,每个
人最喜欢什么颜色?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大家把调查的数据收集上来
以后,让大
家说一说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有人说出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
统计,就
可以让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在黑板进行统计,下面的同学分小组整理数据;
如果没有人能够想出用画“正”
字的方法,可以提示学生看看例2的图,想一想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学生整理完数据后,让大家讨论:在
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中,
哪一种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你最喜欢什么方法?然后让每个小组在方格上涂色表示每种颜色的数量,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学练习十七的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面对统计的任务,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把结果
表
示在统计图表中,并能根据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再次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灵活选择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伙伴友好、有效地合作;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
趣;使学生树立从统计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明确学习任务。
二、创设情境,确定统计任务。
我们班如果要过“集体生日”,可以在哪个月举行,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及
理由,
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选全班同学中生日最集中的月份。问题:哪一个月生日的
同学最多呢?
三、经历统计,巩固方法。
(1)明确方法。
(2)学生统计,填写图表。
(3)成果汇报,交流反思。
(4)读图表,提出并解决问题,获取信息。
四、独立学习2、3,练后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2、4题具有
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一些问题。
最后的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渗透
了排列思想。
总复习单元的简要分析与教学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
的
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自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1
0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元、角、分,几时几分,位置与图形,统计。本册第八
单元“找规律”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
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
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
集中复习。在复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
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
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
固计算熟练程度
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
1、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进行有序整理和有
效复习,
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上升发展为
科学的结论,实现数学的
再发现和再创造,并对所学知识达到牢固掌握、灵活运
用,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一步提
高发展。
2、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出课堂。
3、尊重个别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把学生间的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
促进个体发展和整
体提高。
4、学习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能激发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去探究发现;
根据学
习内容、学习水平能力等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
以使复
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
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
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
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
和加减法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
切实掌握好。“位置”、
“认识时间”、“图形”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要给予
足
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第一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进一步认识数位表,理解数位和位数的概念。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
内的物体的个数,会按要求
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
素材
进行估计物体的个数。
(3)会正确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交流,感受到数数和估计方法的多样化,并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
简便的方法;体会到数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初步的评价能力与反思意识。
二、教学流程
(一)知识整理
1、在纸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读一读。教师选择一数写在黑板上,
提出要求:从这些数中,找出有共同特点的数,并说明特征。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1)
引导学生复习数位表、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 复习读数。
(3)
复习位数,比较位数和数位的区别及联
系。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一位数只
有个位。请学生
写出规定数位的数,同学互相检查。
(4)请学生比较数的大小。找出最大的数明确:位数越多的数越大。把所
有的两位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复习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注意点。
(5)明确: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数位越高,表示的数
越大。
(二)基本练习(课本上1~4题)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补充
(三)综合提高
用5,2,3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两位数,你可以组几个?
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快写出所有的两位数?
把写出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四)猜数游戏
21、 教师写一个数,信息提示,学生猜。
22、
学生写数并提示,教师猜。
23、 同学之间互相猜。
第二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
位减法,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
位数和整十数、两位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进行比较、互相交流算法,感受到口算方法的
多样化,
同时通过复习,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更熟练地选择合适的算法。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
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认识到计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
到数学
的价值;在探索规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流程
(一)口算分类,归纳整理
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计算第98页的第5题。计算后,可以分小组
讨论,这
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
论、交
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
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
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练一练:练习第十八第4题。
(二)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
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
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
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
肯
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
能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三)基础练习
1、练习十八第11题,看谁算得都对。
2、练习十八第7、12、14题,练习后反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能正确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及进行简
单的计算。
(2)掌握看钟面的方法,会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培养一定的数感及估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学生形成爱护人民币,节约金钱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建立时
间观念。
二、教学流程
第三课时 元、角、分 几时几分
(一)创设情境,参加夏令营活动。
1、夏令营活动时间安排,复习几时几分的认识。
2、购买门票。
全班同学买门票共需88元,可以怎样付钱?(方法多样,在讨论方法时,<
br>指名操作,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选择活动项目,简单计算。
蹦蹦床
海洋球 坐火车 碰碰车
3元 2元5角 5元 1元5角
学校给每位同学发10元钱,玩两个项目,你怎样选?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
钱?
反馈交流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简单计算。(总复习第8题并适当补充)
2、写时间。(总复习第9题)
(三)综合学习
1、说一说,过2小时大约是几时?(练习十八第15题)
2、我有50元钱,可以买哪玩具?(打“√”)这些玩具一共要多少钱?
水枪
遥控车 飞机 小船
22元 30元 20元 8元
( ) ( ) ( ) ( )
第四课时
位置与图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进一步有关位置“上
、下、前、后、左、右”等概念,并能用这些词
来表示人或物所处的位置;能看懂或会用符号表示位置。
(2)能正确辨认不同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
(1)在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辨认各物体的形状及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人或物的位
置,感
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流程
(一)创设“看电影”情境——找座位
1、每人手中有一张电影票,电影票设计如下图:
2、探索符号表示的意义,理解位置的概念。
(1)提问:你们应坐在哪个位置?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2)互相交流,明确符号的意义。
总结符号表示的位置的方法:横的箭头上的数表示从左往
右第几个位置;竖
的箭头表示从前往后数第几排。
(3)设计:坐在你左边、右边、前面、后面同学的电影票。
(二)创设“做客”情境——找家
第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
、右”等概念的综
合复习。题目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
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
习时,一方面,要结合
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
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
问题。
(三)练习
有关图形的练习书上很少,需要根据班级实际适当补充。
第五课时 统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统计过程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正确把结果表示在统计图、
表中,并能根据数据
回答或提出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统计学生投沙包比赛的成绩,体会到在收集
、整理数据过程中,要力求
体现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充分感受到学习和运用统计的重要性。
二、教学流程
(一)夹弹子比赛,经历统计过程
1、游戏引入。
(1)分组活动,提出问题:哪个小组得冠军呢?
(2)各组统计好本组颗数,组长记录。
(3)各组汇报活动结果。
2、根据数据制统计图。
(1)独立完成,发现问题:统计表的格子不够,怎么办?
(2)教师巡视、参与、及时了解学生信息。
(3)组织学生交流方法:画格子、以1格表示2等方法。(第二种方法只需
了解)
(二)基础练习
统计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
(1)学生人手一张不同年份的年历,观察记录天数。
(2)在统计图和表中填上相应的天数。
(3)反馈比较,发现疑问:为什么有的2月是28天,有的是29天?
(可以先请学生尝试
回答,然后教师作出简单的说明:闰年和平年之分。这
一点只让学生有点了解。)
(4)
看图或表,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如,31天的有7个月,它们是:1月,3月,5<
br>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有4个月,它们是:4月,6月,9月,11
月。
(三)综合学习
统计20以内得数分别是11,12,13,14,15,16,17,18的进位加法算式。
1、布置任务,学生合作活动。(分工写出相关的算式)
2、小组交流,沟通方法。
突出两点:
(1)每组算式是否穷尽。
(2)是否有序排列。
3、观察各组算式,发现有什么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得数相等。
(2)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得数也会增加或减少几。
4、把统计的结果填入表格。
查漏补缺、知识梳理、综合运用、提高发展是复习课的功能。
如果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加活
动,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流,增
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就能很好地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初步了
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
出并
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
洁的环境中开展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
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
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
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
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
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
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
种颜色的花各有
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
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
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
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索交流 生成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
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
,我在下面画“□”;老师
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
师说蓝色的,我在
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
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
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
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
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
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
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
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
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
多少个小格表示
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
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
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
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
(表)
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
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
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
。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
说你
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
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
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
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
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
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
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
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
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
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