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全集

绝世美人儿
934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9: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个人廉洁自律总结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小学数学 说课模板一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 处理信息,
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 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 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 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
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采用学生
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 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
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 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
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
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 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
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 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
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 积极采用
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 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
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 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
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
为“猜 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 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
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 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
的小 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 识
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小学数学 说课模板二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
《 》是小学数学第( )册第( )单元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 ),它是( )
的继续,同时对后续( )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 )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所
以本课内容在整 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 ),掌握( )
2、能运用( )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经历( )的学习过程,体验( )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初步具有敢于尝试、
乐于交流、善欲反思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我把( )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
( )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拟定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实现自主构建 ;提供有效材料,鼓励探究发现;及时总结归纳,实现思维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适时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渗透:
依托经验,自主建构;尝试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目标的定位、教法、学法的要求,本课教学程序我打算分( )个部分,一、(情境引入);二、(探
究新知);三、(知识应用);四、( 解决问题);五、全课总结--------------------
一、情境引入
以往 的学习生活已经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
了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原有学习历程的体验可以作为继续学习的经验起着引领作用,本着这个想法我决定创设( )的情境,具体通过以下( )个环节完成:
1、
2、
3、
4、
----------------------
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情境不仅是发现 问题的“敲门砖”,而且还要有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以上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激起学
生的认知兴 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知识再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知识不能简单的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在新课程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 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学习方式,因此,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依据自己先前 经验,在
不断反思、不断思维提升的推动下,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地实现自我 完善。这部分我
打算分( )环节来教学:
1、( ),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 )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
2、( ),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 )层次来完成。
A、
B、
C、
D、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5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
31、( ),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 )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
4、( ),这环节我打算通过以下( )层次来完成。
A、
B、
C、
D、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 )
通过以上( )个环节,学生经历了( )学习全过程,深刻的理解( ),体验到(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开展合作互助、各种交流,在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方法、习惯等方面获得深层的 发展。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6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三、知识应用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实 践性和强化对法则的巩固,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层的提高,实现知识系统的初步更新。这部
分我设计( )层次的练习,总体思路是:法则理解——法则巩固——反例验证,
第一层次:( 填一填 )
(题目出示), 这里是让学生( )
第二层次:(算一算)
(题目出示) 这里是让学生( )
第三层次:(判一判)
(题目出示) 这里是让学生( )
四、解决问题
知识的积累不是用简单的量的叠加来完成的,而必须把知识放新的情境中进 行检验、应用,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
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建构得 更加稳固。为此,我设计( )个问题让学生运
用学会的( )来解决。
1、(题目出示) 这里是让学生( )
2、(题目出示) 这里是让学生( )
------------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 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反思、评价,随着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了学
生自我激励的意识 ,另外,再次让学生反思学习以后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六、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说课结束后把板书从头开始写出来

这样设计主要是体现出知识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的再次回顾,同时也能体现 知识系统的分布
情况,便于学生记忆。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 br>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 如果
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 网上也很多的。
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 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
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
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
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
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 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
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 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最后是把你的 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
告诉底下的 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说课的话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路,还有你的表达能力,所以还有 一些地方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
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 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
2、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你教材,有 时间让你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
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
3 、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啊,政治思想理论啊,或者关于你个人的,< br>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应该不会有太大 问题的。
比如,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职业,另外还会涉及到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 知识等。
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 话式交流。仪表端
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 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 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
拟教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①说教材。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
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②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③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 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④说教学程序。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
设计等。
“说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六项: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教学中所处的 地位及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
在每一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 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关系十分密
切,是阶段性的关 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说课者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教
学中的 地位,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说课者就是要说清该课在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说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 果。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难点 和要点,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
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 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 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
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3、 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突出重点、掌握要点,如何化解难点、巩固知识,如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如何演绎示 范、归
纳总结,如何提问设问、布置练习,都有一个时间合理安排问题,一节好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课时 结构,要使每一课
时的各个教育环节均能恰到好处,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就尤为重要。作为说课者,必 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
说课过程中,体现课时结构,反映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 标,极为重要,
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 务,并运用何种教学手段,
来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要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
1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5、说清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状态的调控,与教和学信息的传递、反馈,
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又容易被“说课”者遗忘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虽是相
互联系的,但有主动和被动、先后快慢之分,有时也许老师讲得快的地方恰恰正是学生一下子 不能领悟到的地方;有
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传递、反馈来适当调控 ,而教学状态的有机调控必须注意
提问、设问、练习等信息传递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在“说课”中说 课者要充分说明。

6、说清对本节教学过程的预先评估。说课虽不是课堂展现,说课者 对说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有一个预先评估,并
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先评估中包括教学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别代表性的错误、
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 试的答疑等。
说课者说完课后,其他教师应围绕这课的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深堂教学 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
使说课者与参与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说课一 定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
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一)说课应注重什么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1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要求很高:
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
结构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
练习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
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设计新——从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几个怀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
开始新——从开讲艺术到结尾艺术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2.说课要体现一个“美”字
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体现美,给人美的享受。
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
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
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
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它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态美——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态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3.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4~13时间说出一 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
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 ——举例_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
要经历“目标呈现 ——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
1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节去“说”,说 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
者叫 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 去
说。(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4)“ 说课”不等于读
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 ,突出“说课”的特点,完
成说的过程。
4.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
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 学思路展开
“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 施“说”。说理、说实
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 说,理论联系实际说等。但无论怎
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
5.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 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的
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部门、教育行政 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
的课,去审视教法的采用,教 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
维的变化处,站在 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6.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 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 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
必须详略得当。那么,如 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
1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法,把课“说” 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
使听 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 ,
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
7、语气得体、内容不失真
听说课的对象是评委,是领导等,都是成人,说的语气、 称呼要得体。虽然听课者是成年人,但他们还ui竭力站在
学生的角度去听说课,去审视说课者的一字一 句、一举一动,包括组织过程、参与过程、教法的采用,因此,说课时
要真是体现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路、 教学的过程、方法的选择,又要注意说课时的语气、称呼、表情要得体。
8、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说课要重理性, 讲课注意感性和实
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 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
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那 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
地制宜,灵活选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 条理清晰、法度适宜,说得生动有趣,人情人理;其次
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 说课的度。
(二)说课的艺术
教师,作为说课活动的主体,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 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握好
说课艺术。
1.说标准要“深”。
任何一门,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每节课的内容 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枝”。就语文而言,它
要求教师在说课前就一节内容出发追本溯源,找到它 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看看课程标准对这节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
的要求,然后顺藤摸瓜,准确把握课程标 准对这节课的要求。至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就可随之确定了。反
之,脱离课程标准的说课就是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2.说方法要“实”
1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这个方 法既包括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
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我们教师在备课说课时 必须要
“实”。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感性到理性”
的认识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理论 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传授知识
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来确定教法、教学手段和学法。作为教师还要 有全局观,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实
行分层优化,采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促优生 提高,帮差生转化。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
在得法”,教师必须找准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 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3.说习题要“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 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准”。既要准确体
现该节教学 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与考试(中考、高考)题型、难度相吻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同
时,教师设计这些习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使“优生吃饱 ,
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4.说程序要“精”
说课堂教学程序与前三 项比起来,应说得详细些,因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
是贯穿整个 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但说课毕竟不同于授课,因它面对的是与说课者水平相当的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
程序时无需将教案全搬出来,而要做到一个“精”字。具体地讲:一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二要说出 处理
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要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 这样设想和安排的
依据;四要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五要说出习题 设计和板书以及设计的意图、目的
和理论依据。只要将以上五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使人听明白,即 可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说课,作为教研活动
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只要深 钻标准,细研方法,优选习题,精琢程序,就能保证说课
质量;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说课,就可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以适应教改形势。


1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 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 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
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
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 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1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
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8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 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 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9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 br>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0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2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 、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 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 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 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 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2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4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
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 察与思考。如
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 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 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
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 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 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
(个 )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2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解决问题 教案二

一、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 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
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 )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背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
题。
(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 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
用。
2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 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难点:
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3.关键: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课时划分
共4课时
1.加减、连减应用题……………………………………………………………………2课时
2.乘加、乘减应用题……………………………………………………………………2课时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7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设计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学两步应用题。课本第四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 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8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具准备
课本弟2~4页游乐园情景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去哪里玩?(游乐园)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 ,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教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9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解答两步应用题,我们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1)我们要在读题后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析题里的条件能不能 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题目只告诉我们什么?根据操场上原来有22人在
看木偶戏,不一会儿 有6个同学先走了,就可以算出什么?那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不再算什么?
(3)经过分析,弄清 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除了分步列式,我们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的有没有错。
3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最后教师再强调: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2.练习一的第4题。
3.让学生 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学设计应注重情景的目的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 生熟悉的情景相联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生活。通过学生 熟悉的看木偶戏导入新课,朴实简洁,贴近生活,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新知识铺路。

第二课时 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连减应用题。课本第5页的例题2。
3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本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5= 25-8= 30+7= 3+37=
28-9= 14+6= 28-7= 19-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课本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 ,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
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 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个”这两 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下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3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
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
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 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
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写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 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
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2.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 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
用小括号,同时让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3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乘加、乘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重、难点与关键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
课本第8页例3的挂图。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5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教学例3。
(1)出示:课本第8页例3的挂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 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个人在玩,还有7个人在旁边看。跷跷
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
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根据题目的那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
怎样列式?【4×3=12(人)】
3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 个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了原理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12+7=19(人 )】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应用题解答完药记住写答案。
列式:4×3=12(人) 或4×3+7
12+7=19(人) =12+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做这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完跷跷板 ,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 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
算答案。
2.练习。
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3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 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乘加、乘减应用题”教 学设计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
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第发展。


1 解决问题 : 看木偶戏 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在这里教材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游乐园一
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内
容是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为学习后面的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知道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
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3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重点:1、经历从具体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数学语言的完整表达。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 景图的动态化处理。根据二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对情景图进行动态化处理,采取逐步呈现,可
以消除无关干扰,集中指向中心内容,有利于学生快速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呈现的次序是:整幅游乐园——22 人在
看木偶戏图——走6人,来13人。单独出现22人在看木偶戏的情景,目的是强化“原来有22人 在看戏”这一信息,
建立清晰表象,再让学生发现变化,从而寻求变化后的结果,即“现在有多少人在看 戏?”。
二、以一种解法为抓手,触类旁通。在解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以一种解法为 抓手,理清算理,扶中有放,让学生达
到触类旁通,从而构建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模式:先 算还剩下多少,再算现在有多少;或先算一共有多
少,再算现在有多少。
三、图式结合,明白 算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凭着文字叙述和生活经验轻松地列出算式,如果教师也把要
求仅仅停留在 列出正确的算式,不让学生表达思考的过程或停留在直觉经验的表述上(如22-6学生表述为“原来有2
2人在看戏,走了6人”,22+13学生表述为“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那学生构建的只 是一个活动
过程,而没有关注活动后的结果,就不有利于学生沟通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后续 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通过图式的对照、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算理。
四、 说算理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应该说对教材中的情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比较轻松地写出综合算式,但对每一步的算理比较难以表达;通过说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实际是同样的解决思路,是同一种 解题方
法,从而较好地沟通了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五、练习的处理。在练习的设计上做了一 些变动,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福娃问题、溜冰问题),练习的层次是:
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生活 应用,整个过程经历的是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教材的练习第4题是表格题,
填表的难度太大, 又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本节课中不用,留到练习课的时候解决。
3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有的在看戏,有的在玩跷跷板,在玩丢沙包。)
3、我们先来看一下在看戏的小朋友。瞧,他们看得多认真啊?有几人?(22人)
4、过了几分钟,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有6人走了,有13来看戏。)
5谁能把图上的信息说完整吗?
6、我们一起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来了13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根据这3个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1) 走了6人后,剩下几人?(2)来了13人后有几人?(3)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选择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3、现在看 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下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先独立解决再同桌交
流。
4、全班交流(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6+13=29(人) 22-6=16(人) 16+13=29(人)
4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方法二、22+13-6=29(人) 22+13=35(人) 35-6=29(人)
方法三、13-6+22=29(人) 13-6=7(人) 7+22=29(人)
方法一:
(1)、22-6=16(人) 16+13=29(人)这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走了6人,还剩几人?
(2)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后还剩16人,再加上来了的13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3)谁能边指着图边说?
(4)我们一起来说说?
(5)22-6+13=29 (人)这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这种方法也是先算剩下16人,再算现在看戏的有29人。
(6)我们来看22-6=16(人) 16+13=29(人)这种方法跟22-6+13=29(人)这
种方法其实是一样的。
方法二:我们再来看22+13-6=29(人) 22+13=35(人) 35-6=29(人)这两种方法也是一样的。
(1)接下来同学们对着图,跟同桌说说22+13=35(人)35-6=29(人)这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2)、谁愿意边指着图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原来有22人,来了13人后共有35人,减去走了的 6人,就是现在
看戏的人数。)
(3)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方法三:13-6=7(人) 7+22=29(人)这种方法中,13-6=7(人)表示什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比较 三种方法的异同(得数一样,都是两步计算,都有加减)明确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小结。
4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三、巩固应用
巩固练习:
1、仙居福娃专卖店原有福娃36套,卖出11套,运进13套,现有福娃几套?
2、练习一第1题。
提高练习:看算式想问题。溜冰场上的问题。原有15人在溜冰,来了6人,走了7人。
15+6 15-7 15+6-7 15-7+6
拓展练习:寻找生活中的加减两步计算问题并解决。
提升练习:一辆公交车下车5人,上车7人后有23人,你知道车上原有几人?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22-6=16(人) 二、22+13=35(人) 三、13-6=7(人)
16+13=29(人) 35-6=29(人) 7+22=29(人)
22-6+13=29(人) 22+13-6=29(人) 13-6+22=2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解决问题 : 看木偶戏 说课稿二

【说教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演示法。
当学生在口述例1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配合 着先后显示了色彩鲜明的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然后慢慢移动位置使它们合并成一部分,接着闪动其中的20个皮球表示卖给出的个数。这样,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皮球的总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而卖出的20个是 从这两部
4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分的总数里卖出的。通过这样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感的直观演示,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 面也为学生
在后面的分析题意寻找中间问题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比较法。
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减缓这个 学习的“坡度”。在学生理解
题意后,我着重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由于低年级小学 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
比较低,因此这时我没有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而是这样引导他 们进行观察的:“同学们,从题目的意思看,他们有
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从已 知条件的个数来比,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而从解决问题的
角度看,在复习题里,根据所给的两个已 知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而在例1里,能吗?为什么不能,”
这样,学生通过比较系统 的观察、分析、比较就能较快地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同时也促进学生循着一步
计算应用题的 思路进一步去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能较轻松地找出需要解决的中间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分散了本课
的 教学难点,符合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谈话法。
在把例1和复习题做了比较以后,接着我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卖出的2 0个皮球,是从哪些球里卖出
的?”“知道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可以求出什么?”“该 怎样算?”算出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了,
再算什么?”这种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的方法正好适应本班学 生中、差生居多的实际情况,学生易于理解,而本课的
教学难点也就得以解决了。
(4)讨论法。
由于考虑到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能会从问题入手去分析数量关系,进行 逆向思考,为了让优生“吃得饱”,于
是我便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还有没有别的分析方法?在讨论中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都能感受到自己是
学习主人,因而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所以课堂气氛显 得十分活跃。同时,通过讨论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又能
互相帮助,相互指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 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5)练习法。
4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练习环节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迁移练习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即让学生完成第82页的“做一
做”和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在练习时,我还 注意侧重训练
学生能按教师的问话说明分析思路,对于能独立说明分析思路的学生我就通过“说得真好! ”“真棒!”“掌声表扬
他!”等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的第2层次则是以竞赛的形式进 行深化应用。即组织全班4个学习小
组进行自编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竞赛。每组先给基础分100分, 然后再对每组轮流提问,每编对一道题再由其他组
的学生进行抢答说出具体的解答方法。编对、抢答对就 加10分,编得特别好就加20分,编错、抢答错或犯规则扣10
分。这种竞赛游戏不仅把新知识的教学 推向了更高一个层次,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都能达到各自的
最佳发展水平,而且也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与创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
神和语言表达能 力。
【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而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教给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因此,针对以上教法 的选用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扶放结合
法”来进行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在揭示课题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课题后,你想学什么?通过提问再 归纳提出教学目标,
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自主意识,初步学会如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而在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时,我主要侧重于“扶”。因为二年级小学生经常找不到比较 的标准,观察
时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们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有序 的观察、分析、比较,从
而使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比较,还学会了学法的迁移。
(3 )同样的,在学习从条件入手去寻找中间问题时,也表现为“扶”,即由教师通过谈话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使学生学会如何有目的、有根据地去思考问题,掌握思维的策略,为后面进行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4)而后我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问题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学生学 会如何自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5)学完新课后,我又“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提出问题。
4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6)最后 的练习环节也体现了“扶放结合”的原则。比如,在订正时,对于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导他们说
出 分析思路,而对于优生则“放”手上他们独立说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编题竞赛中,要求差生可以参照例题编或
是由老师“扶”着编,而优生则“放”手独立编,而且要编得快、编得好。
这样一放一扶 、一扶一放地指导学生学习,改变以往“一讲到底”、“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 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 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6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 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
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 进
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 完成,解答后
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 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
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4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 解决问题 :

连减应用题 教案

1.教学设计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减应用题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共有19人,女生16人。大多数学生思想活
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 兴趣浓厚,但有个别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课堂上需要多照顾,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
3.教学内容分析;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5.教学重难点分析
a.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4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复习
a.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b.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a.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 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2个,现 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 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
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4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 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
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 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
下多 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b.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 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
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8.课堂练习
a.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 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
罐。那第三小 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5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 94—34=60(个) 60—29=31(个)
或34+29=63(个) 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94-34-29或94-(34+29)
b.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58-6-7或58-(6+7)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 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
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9.作业安排
①.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 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②.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③.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④.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5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解决问题 :

连减应用题 说课实录
设计思 路:以教师从淄川到张店西六路小学讲课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创设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教学素
材来自生活,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被吸引到多姿多彩、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感觉亲切自然、兴趣浓厚; 所求
问题源于学生自己,其主动精神被充分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动机强烈;解题方法由学生在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小组研
讨得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让学生帮老师解决返程的实际问题,在颇富 挑战性的情境中,既巩固了
新知,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现实生活做了适当的延 伸。自始至终,气氛和谐生动自然,学
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展示自我,整 个课堂呈现出情知交融、知行统一、个性共扬的气
象,课堂上流淌着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欢声笑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咱们已经见过面了,谁还记得我?(学生踊跃举手,气氛热烈。)

师:你已经了解了我的哪些情况?

生1:您姓张,我们叫您张老师。

生2:您的名字叫张良朋。
5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生3:您是淄川区北关小学的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张老师今天是怎么来到咱们张店区西六路小学的?

生:(齐答)想!

师:今天中午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20元钱。我先从淄川出 发乘公共汽车到了张店汽车站,花了2元钱。因为
我不太清楚咱们张店的交通路线,所以我又从汽车站打 的到了咱们西六路小学,花了6元钱。(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向同学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张老师乘公共汽车和打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2:张老师到达西六路小学后还剩多少钱?

生3:张老师到达张店后还剩多少钱?

生4:打的比坐公共汽车多花多少钱?
5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生5:坐公共汽车比打的少花多少钱?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学生表示没有了)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一块儿解决不好办,咱们一个一个来,好吗?

生:(齐答)好!

师:打的比坐公共汽车多花了多少元?谁来解决?

生1:6-2=4元。

师:谁能求出张老师到达张店后还剩多少元?

生2:20-2=18元。我是用张老师带的总钱数减去坐公共汽车花的钱。

师:谁能求出张老师乘公共汽车和打的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3:6+2=8元。我是把张老师乘公共汽车和打的花的钱合起来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54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师:(出示“张 老师到达西六路小学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挺难,你会吗?(学生们高高举手表
示会。 )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方法

(一)第一次尝试

师: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 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教学信息。小
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组1:(展示自己的做法) 我们先求出了张老师打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数:6+2=8(元);又用总钱数减去
了一共花的钱 :20-8=12(元)。(其他小组质疑问难,第1小组进行答复)

组2:(展 示自己的做法)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张老师做公共汽车花的2元:20-2=18(元),然后再减去打的
用的6元:18-6=12(元)。(其他小组质疑问难,第2小组进行答复)

组3:(展示自己的做法)我们想的和第1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20-(2+6)=20-8=1 2(元)

组4:(展示自己的做法)我们想的和第2小组一样,我们用的是综合算 式:20-2-6=18-6=12(元)
5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二)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张老师到阳光文具城用6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要发给一年级一班9本,一年 级二班11本。张
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 生讲说方法。师:比较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
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进行简短小结。)

四、在开放的生活情境中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同学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张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12元减去买笔记本的6元,您还剩6元钱。

师:6元钱够我从西六路小学回淄川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的就得用6元钱了!

师:(故意很着急)我总不能住在这里吧?

生:(喊)您住也没有钱呀!
5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师:那倒也是。请同学们帮张老师想想办法,我怎样就可以回家了?

生1:您可以走着回淄川。

师:走着?20公里呢!?那还不累死我。

生2:您可以讲一节课,别人就会付给你钱了。

师:我可不是“卖艺”的!?

生3:您可以向别人借钱。

师:您借给我吗?

生3:我不借。我可没那么多钱。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

生4:您可以给自己的朋友打个电话,让他们送钱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57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师:这个办法可行。如果我不借钱,就用这剩下的6元钱,你能想办法让张老师回家 吗?(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
涨,一会儿不少同学举起了手)

生5:您不 要再打的了,钱不够!我们张店区不是有市内公共汽车吗,从这里坐2路车或7路车到车站只需要1元
钱 。

师:这个方法太棒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生6:这样不但钱够了,还剩下呢!

师:我回淄川后还剩下多少钱?

生7:6-1-2=3元。

生8:6-(1+2)=3元。

师:这节课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张老师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谢谢大家!希望同学 们在日常生活中争做“生活中
的数学家”!下课。

评析:
5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改变了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单纯的标准例题呈现方式为创设生活化的应用情境,把解题的 过程转化为一个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工具行,自觉提高应用数学的 意识。

2.创设了自主探索研究的机会。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 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 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
现自我、发展自我。

3 .关注学生整体的生命活动状况。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 br>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我们要冲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 ,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才能。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 来自你我的生活!



1 解决问题 :跷跷板乐园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的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应用题的计算》。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页例3。
学习目标:
5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预设流程: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学习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
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 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
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 2)全班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 有
多少人?(不能)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 旁边有多少人?)大家想一
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 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怎样列式?
6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4X3=12(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 12人在玩跷
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 7=19(人)]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 7=19]请一
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人) 或4X3 7
12 7=19(人) =12 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
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 后列式计算
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 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
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 3 或: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 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
6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列式:4X2 3
(可让学生 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在评讲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
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 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X3=27(个) 27 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学校学习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问,现在一共有多少间?
3.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
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
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加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问一共选了多少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6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解决问题 :

乘加、乘减应用题
说课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应用题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在合作探究活动中, 初步学会从不同的数学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
方法,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了解含有乘加、乘减应用题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 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
诀。
4、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请大家 仔细看图,从
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每棵有3个 玉米棒)生:一共能收获
几个玉米棒?
多媒体出示应用题:小熊种了4棵玉米树,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一共能收获多少个玉米?
师:我们怎么来计算小熊一共能收获多少个玉米棒呢?
学生发言回答:可以用加法和乘法计算。
6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加法算式; 3+3+3+3=12(个)
乘法算式:4×3=12(个) 3×4=12(个),
答:小熊一共能收获12个玉米。
(灵活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 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教授新知:
1.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些什么与我们上幅图片有什么区别呢?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
生2:还剩多少个玉米?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有哪位小朋友能帮帮老师,帮老师编一道应用题出来呢?
生:小 熊种了4棵玉米树,每棵树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摘走了1个玉米,现在4棵玉米树上还剩几个玉米?
(多媒体题出示应用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能用加减 法算式解决吗?能用我们新学的乘法计算吗?
生1:能。
师生讨论:(多媒体出示算式)
加减法算式:3+3+3+2=11(个) 乘加乘减算式: 3×3+2=11(个)
3+3+3+3-1=11(个) 4×3-1=11(个)
6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答:现在4棵玉米树上有11个玉米。
师:你看得懂这些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我们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我们先算乘法还是加减法呢?
生:先做乘法再做加法
师总结归纳:在做乘加乘减算式时应先乘后加减,要算还剩几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 见只
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2.加强记忆做一做(多媒体播放图片)
师: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些什么与我们上幅图片有什么区别呢?
生1:小熊掰走了2个。
生2:还剩多少个玉米?
多媒体出示应用题:小熊种了4棵玉米树,每棵树上结了3个玉米, 小熊摘走了2个玉米,现在4棵玉米树上还剩几
个玉米?
师:这道应用题我们又应该怎么解决呢?开动你们的脑筋,动动你们的小手做在你们的作业本上。
学生做完,将一两个学生做的用投影机展示出来,进行讲解。
6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让学生说说自己我怎么做的。
多媒体出示正确的算式:
加减法算式:3+3+3+1=10(个) 乘加乘减算式: 3×3+=10(个)
3+3+3+3-2=10(个) 4×3-2=10(个)
答:现在4棵玉米树上有10个玉米。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小朋友你们观察到了些什么呢?
生1:有四篓子草莓,前三篓有5个草莓,而第四篓里只有4个草莓
生2:猴子正在问一共有几个草莓?
师:这道题我们又应该怎么来决绝呢?小朋友们你们能不 能用我们今天学的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呢?
学生自主练习,让一,两个学生到前面来演板。
老师进行讲解( 并出示正确答案)
乘加算式:5×3+4=19(个)
乘减算式:5×4-1=19(个)
答:一共有19个草莓.
【板书设计】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66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乘加乘减
还剩几个玉米棒?
3+3+3+2 3×3+2=11(个)
9
3+3+3+3-1 4×3-1=11(个)
12
答:现在4棵玉米树上有11个玉米。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程。”这节课 中
我尽量体现这一新理念,可是教完之后,通过大家的评课,使我知道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我 感受最深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最好的方法是图文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
理解运算顺序,我觉得这点建议挺好的,使我明白了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这点,其实,在课前,我也想到 了这点,只
是在教学中又忽视了。就如聂老师说,将没摘和摘走的图片进对比,或者将这个做成动画这样 更形象直观,这样孩子
们更能加深理解。
还有就是课件中出先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加减 法算计都写成了加法算式,这是我的失误。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但我觉得学生的课堂气氛还没有完全的调动。
课后,我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出,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应用 做得还不错。因此,我认为只要自己这节课的目标达到了就
可以了。当然有很多的细节问题,我还是要向 大家学习的。比如:过渡语的引入、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评价等,
这些都需要自己今后注意。

6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解决问题 :用乘除法计算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结合现实 生活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
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
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练用乘除法计算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长智慧, 长
才干。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 准》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按照由具体到抽
象, 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新旧知识相连等方式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6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幅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图货架上摆有练习本、文具盒、熊猫、布娃娃、篮球等,边上
写出 了售货员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给出了要求解决的问题,“你应付多少钱?”
2、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买五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请各组同学讨论探索解
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在学生讨论 、交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强调需要先解决的“买一辆小汽车
用多少钱”的问题。各组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评价之后。多媒体出示问题:“买一辆小汽车需要多少钱?买五辆小汽
车要多少钱?”揭示解题的 思维过程,教师重点强调要解决“买五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就应先解决“买一辆
小汽车应付多少 钱”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
导学 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到使用数学的乐趣。


1 解决问题 :

说课简案

教材第2~3页安排了一幅游乐园的主题图。图 中主要提供了四个情境: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的学生,以及准备
去玩沙包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 板乐园(包括正在玩的学生和准备来玩的),玩沙包(包括正在玩的学生和准备来玩的),
买面包。这些 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创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开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描述每个情 境时,为了更好的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
题的意识 。
6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也 有
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对于一步计算的,可以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 习新知识做好
准备。
由于后面的例题中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开始时,最好 先由主题图引入,使学生看到情节上的
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例1的教学。
例1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呈现游乐园一 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让学生
通过观察情境图自己了解信息、发现问题。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 见后明确提出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 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例1,可以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创设情境。
首先让学生观察例1的图。在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时,教师以优美、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看“木偶戏”的精
彩场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充分发表通过观察画面得到的数学信息的基
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 少人”这个问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方法,要注意让学生广开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2+13=35(人) 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7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特别要让学生明确两种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同时明确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 br>做适当点拨。对于不同的解答方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
3.例2的教学。
例2是面 包房买卖面包的情境。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
熟 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列式为
54-8-22或为54-(8+22)。第二种解法的综合算式,教材中特别强调“如果写成一个算式 ,应该使用小括号”,并
明确“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因为是初次在列式时需要使用小括号,如果 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
回顾旧知,利用现实情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及使用方法。
教学例2时可以采用与例1相似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也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由 学生提
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 题的思路。列式计
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调两种列式方法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时着重说明使用 小括号的目的。

2 表内除法(一)
2 表内除法(一) 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 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br>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 ,在“平
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 则。解决问题是结合
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
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内容。
7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 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 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7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课件展示)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 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
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7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 极思维,
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7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 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7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课件展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 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
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 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7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4、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 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 交流中借
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
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 餐?一双筷子
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7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 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
己收集解决问题所 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 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
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 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
励学生大 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7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 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
7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三、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 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 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
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
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应用,加深理解
8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四、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 气和激
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8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8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 解决问
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 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
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8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 照
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 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
学习氛围,满足孩子 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84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 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 例子来?
学生举例。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 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8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
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 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六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 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
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8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时间:2009年3月2日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边说边实物演示):同学们,我这里有12个苹果,要把它们放在篮子里,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找学生 来
放一放,得出:可以放4盘)
师重新演示一遍,让学生认真观察,每盘放3个后,还剩几个?
生:第一盘放3个,12-3 =9(个);第二盘放3个,9-3=6(个);第三盘放3个,6-3=3(个),第四盘放3个正好
放完。
师:一盘放3个,二盘放6个……四盘放12个……,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3乘以几等于12?
生:3×( )=12。所以12÷3=4
二、自主探究,学生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每3个放在一块,动手分一分,看可以放几堆?
8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生:可以放4堆。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4(个)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3乘以几等于12?三(四)十二。
(2)师出示猴妈妈分桃的教学挂图。
A、指导学生看图,并自己说一说图意。
生:图上有小猴和小猴的妈妈,妈妈准备给每只小猴分3个桃。
师:看图后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共有多少桃?每只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举手向老师汇报。
生:12÷3=4(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3乘以几等于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B、同桌相互说一说,相互交流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分的结果,知道了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比较简便,能迅速的求出除法算式的商。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是要学会做什么?(用2-6的乘 法口诀求商)
师板书课题。
88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 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
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2、巩固方法,灵活运用。
把例1的(1)题的条件和问题交换,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抽生回答。
师:12÷4=?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俩人说一说)
3、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先 通过动手分一分算出了12÷3的商,然后又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还知道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
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做的时候想一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哪两道除法算式。
2、练习五第1题。
3、口算练习。(师出示口算卡片)
(1)先让学生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再说出商。
(2)让学生直接说出商。
4、游戏:“找朋友”
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及相对应的除法算式的商的卡片,然后把算式卡片 和商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让他们迅速找到自己
的朋友。
89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七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时间:2009年3月3日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90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
较 、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91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八 课 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 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时间:2009年3月4日
教学步骤: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9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93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 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培养 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9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九 课 时
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 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时间:2009年3月5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9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 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 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96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 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
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十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97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98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 )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
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十一 课 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一)(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
教学目标: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99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 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00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情况说明格式范文-文员工作


高薪工作-柳树醒了教案


激励学习的名人名言-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新疆财经大学地址-出版资格考试


荷兰签证办理-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长裙的英文-宁夏人考试中心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大学毕业祝福语


东邪西毒台词-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