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含练习题)
初中周记200字-个人房屋买卖合同
做阅读理解题,一方面是靠着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一些解题方法来实现。
一、
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
时,同学们先要集中精力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
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
)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
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
,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速度也
要质量,
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
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
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
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
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
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总的来说,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大部分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的,就是
看够不够细心,看你的
语言理解能力怎么样。
二、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答方法
1.文中标题的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在文中或句中的作用?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
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
的心情。例如《窃读记》中的“窃读”一词,生动描绘了作者偷偷读书
时那种苦乐交织的复
杂感受,体现了作者心灵深处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
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
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
设问:①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
通常
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
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
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段落在文章开头起到的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
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
(2)段落在文章中间部分起到的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
笔,推动情节发展 。
(3)段落在文章结尾处起到的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
6.文中画线句或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方法:(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 。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
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
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
后、也、最后、此外……),这
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0.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与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类似)
⑴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
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⑵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⑶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
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
叙文、小说)。
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
表
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
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阅读理解例题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
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
——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
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
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
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
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
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
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
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
刻。在回忆里,
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
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
们正好站在
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
意思地向他道谢,
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
”从此
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
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
:“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
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
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
:“我不识字。”我仔
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
老人仰望
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
br>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án( )续
yǒu( )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粗壮—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
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
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
”他,以至“永远忘不
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富尔顿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不
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
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
”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力
极了。他想:“装上风帆
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呢?”
不一会儿
,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
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
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
能用交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
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
样改装……这些问题靠画画是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
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 ) 合适──( ) 盘算──(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
(2)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 )
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领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
的声音
“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
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
前兆。父亲
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
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
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
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
红得即将崩(kuì),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
“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
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
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
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
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
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
屁股债。这不都得
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
都是
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
白天,养精蓄(ruì)。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
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
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
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
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
骨膘”,身体
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
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
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
随他们到附
近的浴室洗澡。雾气(liáo)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
作。
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
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choú)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
得所有
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
脸嗫嚅道:“原想跑
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
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
竟从未留意
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
我,这里是闹市
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
br>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
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
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
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
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
道爱的山冈。
1、看拼音写汉字。
崩kuì( ) liáo( )绕 养精蓄ruì(
) 报choú( )
2、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气呵成—
落英缤纷—
3、仿写比喻句。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那么父爱犹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我
”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中流露出儿子对父亲什么样
的态度?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
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
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的父亲肯定也类似于文中的父亲,平时对你关心、爱护,能举个例子吗?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
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
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
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
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
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
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
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
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
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
是极有害的,
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
穷人的手,给
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
们筹集医疗资
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
烂的伤口中捡
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
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
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
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
尊重……
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
了建立在
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
是代表
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
和受苦
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几
句朴实
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
求,并
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
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
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的说: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
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
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
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她微笑着
说:“让我们记住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
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
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
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
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
爱的一部分。不懂得爱
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4分)
4.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
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之一的杨利伟、请你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为他设计一段精彩的颁奖辞。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