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家长寄语-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标题的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1)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XX特点(情状)
(2)这个词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
例题: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表达了(人
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
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
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
现,其作用通常为“
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
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
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
物XX的特点
(2)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
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例题: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
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
这句话中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这个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
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
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2.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13.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
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
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2.
逃跑的火焰
周涛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
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
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
雪
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
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
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
,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
睛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
阔了。
③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
它自
己渐渐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
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
猎的景象。
④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
后面,是
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
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
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
袋……
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
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
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⑤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
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
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
跃的火
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
并不开枪射
击。
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
我抡它一马鞭,
肯定得打昏过去。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
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
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
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
这里埋
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地望着
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
,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
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⑧我的心颤了一下,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⑨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10我伫马立在高地上
,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了
一幅令我震撼的画面: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
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
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
br>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向远方飘去!
1.在这个原野冬猎的故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
着变化。请写出感情变化的过程。(每空两个字)
“我”的感情变化:惊奇→( )→( )→( )
2.第①自然段属于 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④⑤⑥三
个自然
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加以赏析。
4.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他还曾就此事写过
一首短诗(冬天
里遇到的童话》,比较阅读下面诗句和选文,你认为(冬天里
遇到的童话》和《逃跑的火焰)分别表现了
怎样的主题?
有一年冬天我遇到一个童话它并且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但我觉得它很美丽……阳光在雪面镀上炫目的幻想
这时,雪原上跑过来一只狐狸……让这火红的生命在雪原跳动吧
没有它,旷野该多么孤寂……
5.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
根据上下文,发挥
你的想象,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40字左右)
1.暗喜 同情 震撼
2.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了雪野的
茫茫空廓、无边无际
,暗示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渲染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
形成鲜明对比。
3.略
4.《冬天里遇到的童话》:表现的主题是火红的狐狸在雪原上跃
动,美丽
炫目,给孤寂的旷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逃跑的火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
生命的爱
怜和关爱,对狐狸抗争厄运所表现出的努力与凄美的惊叹。
5.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
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的
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能对狐狸有一定的描
写,
表现出狐狸的惊惶、绝望,与下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即可)
3.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
斜
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
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
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
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
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
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
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
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
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
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
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
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
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
地找出不常
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
大地扫
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
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
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
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
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
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
饰不
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
密:我是嫌看似
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
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
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
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
授奖和
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
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
的时候,寝室
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
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
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
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
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
回学校。过了一段时
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
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
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
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
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
500毫升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
一
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
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
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
父亲已无能无力
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
的
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
续。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2.请简要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
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
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
br>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
情?
4.第③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
解这句话的?
5.“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
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
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有何作用?
1.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
“我”的颁奖典礼;
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
2.这句话对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写
出了父亲细心呵护冰
棍、生怕冰棍化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3.为父亲爱子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
4.没
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
(意思对即可)
5.父亲虽
然没有活到60岁就病逝了,但是父亲的善良、坚强等品质深深地
影响了“我”,“我”将像父亲那样去
做人、去生活。作用:揭示文章的中
心,升华主题。
4.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方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
的
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
了笑,说:“那是次
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
br>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刷下
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
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
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
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
你
,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
儿的充足心理
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
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
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
,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入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
么也踩不
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
瞅瞅呀,
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
。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
认得了那入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
以做个百分之百的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
奇迹般地好了
!
④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
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
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厖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
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
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
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⑤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
,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
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厖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
道问好,我弯腰检起盲道
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
br>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入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
切地眸间从足底传到
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
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
1.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方老师视力完好,却为什么要闭着限睛做家务,还闭上眼睛练习走盲道
?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大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4.有人说:方老师是由“小爱”出发,读懂了“大爱”,还因此感染了“我”。你
如何理解“
小爱”与“大爱”?
5.看完了文中方老师对女儿的所作所为,你是否因此感动?你的母亲是否
也为你做过让你感动
的事?结合生活谈谈。
1.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
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
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2.因为方老
师的女儿得了眼疾,很有可能失明,而方老师决定将双眼捐给
女儿,这意味着她以后会失明,所以她开始
闭眼做家务、走盲道、以便适应失
明以后的生活。
8.父女俩通过看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
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
作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面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
了眼
泪。
4.“小爱”是指方老师对女儿伟大而无私的母受。“大爱”是指对盲人们生活的<
br>关爱,甚至是对身边和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无私博爱。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