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微情书-学生自我评价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第一部分 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
(观
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
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
到尾再看一遍,以确
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
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
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小学一般只出现前
三种)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
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
复……)
8、
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
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
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
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9、品质一般有
: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
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
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
见义
勇为……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一、概括全文内容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为下文做铺
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四、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好处: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的好处:语气亲切自然。(代表性
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的
1、2、3段,《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六、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能够激发读
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
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
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词,准
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
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
动
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感情(文章的
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
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示范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
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
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
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
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
br>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
关联词语
。(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
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
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
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
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
,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
(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
敌人
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
况讲具体。)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
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
上来说,是落
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
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
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
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
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
、喜爱、
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
乡和亲人
、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
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
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
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
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
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
往
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br>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
述、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
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
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
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
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
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
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
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
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
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
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
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
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
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
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
br>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具有音韵美,读起来
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
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
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
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
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
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
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
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
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
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
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
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
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
方面进行比
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
序、说明
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
说明方法
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
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
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
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
说清楚。举
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
的比喻
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
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
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
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
的事物,可以用
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
印
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
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
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2.
1.一愕
坚持
2.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发
电报的情节作铺垫。
3.“稍微”一词写出了老妇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爱盖过了其
他所有,所以只
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还是坚持要加“妈妈想你”四个字。“稍微”
一词用得十分精辟传神。
4
.本文写的是老妇人发电报的事,但作者却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了父母对于
我们的爱一直都是无声、沉默的
,这份爱他们不会言说,但却汹涌而规热,他
们的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一样,沉默而惊艳,所以作者以此
为题,用比喻手法
,赞扬了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
3.
27 冷风暖香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
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
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
仿佛使寒
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
.<
br>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
的人们,都会略略停
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
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
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
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
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
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
,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
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
至震动,惊
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 )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
.
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
艰辛。而她却没
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
妹俩,她们也不多
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
们
,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
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
融融,让人陡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
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
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
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
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
个烤地瓜!”女人便打
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
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
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她
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
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
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
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
br>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
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
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
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
了声“谢谢”,她微笑着
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
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
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
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
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
br>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涟漪(
) 露出( )
..
2.文章标题“冷风暖香”既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③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烤地瓜女人的同行们,有什么作用?
4.请你品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1)“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
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
在她们手上。”句中加点字“塞”能不能换成“放”?为什么?
(2)“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
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
心映亮。”“微笑着点点头”“眼睛亮亮的”属于什么
描写?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发上的梅花将我的
心映亮”一句的理解。
5.文章第⑦自然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佯的
生活,都该是满怀幸
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yī lù
2.寒风中的地瓜香味 艰苦环境下女人坚强、善良、乐观的精神
3.与烤地瓜女人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4.(1)不能。“塞”是硬
性塞给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一方面形象地表
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另一方面暗示
了两个小女孩的推
辞,为后文写小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
(2)动作、神态描写,表现
她笑对生活的阳光心态。“发上的梅花将我的
心映亮”一句表现出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
,使我深深地感动
和倍感温暖。
5.赞同。理由: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坚强、乐观
面对;②尽管
自己也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③与女儿互相
关爱
,有温暖的亲情抚慰。(说出两条理由即可)
4.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准备去八楼手术。病房门口,一位小女孩把两
大袋面包放在
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
忙掏
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
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
面包吧。”我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
了个护工,然后去
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
旧提着两大袋面
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
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
正,装可
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
,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
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
是讨
厌。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
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
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
是不会离开的,但
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
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做生意最忌讳强行推销
的。”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
,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样,
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
br>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
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
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
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这天,老公一早赶来
,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竟勃然大
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小女孩只是用自己
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
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
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
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
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
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
来,我想,是不是
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
br>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医院知道
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
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
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她智商不高,让她最多
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
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
坦然。”
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我说:“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
把信交给了
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
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
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改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
的面包→②__________________→③老公数落
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
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先前买了小女孩的
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而“我”最后给小女孩留下钱的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人物心理。
(1)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
.
(2)“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
4.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我”的丈夫,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这么
多笔墨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折。
5.在同护士的对话中,得知这个女孩的智商不高,她甚至不懂如何快速卖
掉她
的面包。或许“我们”对她的冷遇她根本没感受到,那“我”为什么还要
抱有深深的歉意和自责?
1.②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 ④“我”了解到真相
⑤“我”给小女孩留了钱和信(意思对即可)
2.误会小女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
“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况,误会解除
3.(1)“忙”字写出了丈夫毫不迟疑的情态,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
情心的品质。
(2)“怯生生”表现了“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伤害到她。
(意思对即可) <
br>4.我的丈夫是一个善良、关爱他人的人。从情节上看,丈夫的数落为
“我”的意识转变作了铺垫
,才会有后面的牵挂与询问,最终留钱给小女孩。
从表现中心看,丈夫身上寄寓了作者关爱他人、同情弱
者的美好愿望。(意思
对即可)
5.可能小女孩真的感受不到我们的冷遇,但我们会受到良心
的谴责。对待
弱者,应该富有最基本的同情心。(意思对即可)
5.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们称为“爱书如
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
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合不得随便
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
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
自动手,一笔
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得他获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
的书
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
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
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
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
统计,从1912
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
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
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下列意思,请你从短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2)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忘记。(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2.按要求填空。
(1)这篇短文的中
心句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称鲁迅为“爱书如命”的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答案:1.(1)浩如烟海 (2)经久不忘 (3)获益匪浅
2.(1)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鲁迅不仅爱
书、看
书、抄书,而且收藏有大量的书籍。
3.因为鲁迅喜欢阅读,爱惜书籍,虽然一生清贫,但是却有大量的藏书。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