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温柔似野鬼°
805次浏览
2020年09月08日 0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山东司法警官-沈阳市绿岛学校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准备课(第2——8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 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
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 ,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
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 每
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
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
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 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
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是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
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 动情景,帮助
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
了上、 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
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 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
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
“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
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3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
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
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
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
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 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
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 br>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 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
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 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
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 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
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 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
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具体措施:通过实践操作及活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4页——第38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 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
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 学―知识的应
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
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
对于 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
后,让学生说出身 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 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
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 ,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
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 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球、圆、三角形。
2、通过观察、动手摆实物、认识物体和图形。
3、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感知图形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
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
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2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2课时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9页——第73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 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
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
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 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
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
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 亲身经历观
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
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
学的 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 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
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 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
学生在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
单元课时安排: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6、数学乐园1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第73页——第81页) < br>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
序及大 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 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
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 ,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 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
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 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
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通过观察、操作等 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
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第七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第84页——第87页) < br>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
和电子表)、认识半时( 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
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 ,三年级学习的24时计时
法做了铺垫。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5、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88页——第103页
单元 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
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 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
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 数计算的基础,
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
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 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
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 三节,即9加
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
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
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 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
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 。同时是让学生感
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
题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
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 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
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 学生自己获取
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
而是一 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
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
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运用所学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创设情境,运用演示让学生感知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凑十法”并运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
法。


总复习: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 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
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 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
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 br>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
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换算表-父亲节祝福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资料-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郑州师范-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


我是一只小鸟作文-厦门财政局


重庆铜梁中学-关于马的祝福语


预备党员考察表-tianmu


漳州城市学院-师德师风承诺书


服务礼仪-我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