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川人事招考网-安徽城市建设学院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
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
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
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
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
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家 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
学习后,对学习数学有
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
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
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
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
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
得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
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
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
数、写读、读数、数
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
概
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
减法为基
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
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
。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
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
律和解决问题思考
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
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
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长方形、正方
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
、圆拼组图形。
第二单元“千米 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
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
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
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
(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
学生在活动
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
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
最直观的分类,
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
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
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
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
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
法竖式,能解决
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
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
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
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
的“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
描述计算方法。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与方
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
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
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
初步学会选择有
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
以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志。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
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
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
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
非思维性活动的解题。
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
动才能解决的问题。
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
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
与拼组图形、探
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
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
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
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
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
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
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
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
程
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
事求是的态度。
(五)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
的严谨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4个
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后3个方面的发展
离不开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的学
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后3个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重要。
4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不是“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处理
达成、渐进、渗透的关系。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
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
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
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
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9
写数、读数
4
大小比较
2
较大数的估计
1
整理与复习
2
二、千米的认识
3
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18
加减法的估算 2
三位数的加法 3
三位数的减法 3
探索规律 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 2
解决问题 3
整理与复习 2
四、认识图形
4
平行四边形
2
拼组图形
1
七巧板(数学文化)
1
五、有余数的除法
4
六、时 分 秒
6
认识钟表
3
解决问题
3
七、收集与整理
5
八、总复习
5
复习练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