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定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计委
五年级数学定义
一、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
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
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
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旋转的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4.旋转三要素:①旋转点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
5.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6.图形旋
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
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
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
都分别相等。
二、 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
=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
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找一个数的因数方法:列乘法算式。
3.一个数的
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
因数是它本身。
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看积。
5.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6.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
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
数 偶数×奇数=偶数
8.在判断数的奇偶性和找最小的奇数或偶数时,不要把0排除在外,0是最小的偶数。
9.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 就是3的倍数。
10.一个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先确定这个数同时是2和
5的倍数的符合条件,
再确定这个数是3的倍数的符合条件。
11.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1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除了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5.100以内的质数表:
2、3、
5、7、11、13、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 对的面是正方形)围
成的立
体图形。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相对的
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
中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3.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
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6个
面、12条棱和8个顶点,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
都相等。
4.长方体或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总和,叫做它的棱长和。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长方体的棱长和的计算公式:
(1)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4+宽×4+高×4
(2)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长方体的棱长和的字母公式:
(1)
l=4a+4b+4h
(2) l=4(a+b+h)
8.正方体的棱长和的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字母公式:l=12a
9.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字母公式
(1) S=2ab+2ah+2bh
(2) S=(ab+ah+bh)×2
10.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字母公式:S=6a²
1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12.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字母公式:V=a³
13.万用体积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Sh
14.容积的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
容积。容积的单位是升
和毫升,分别用字母L和ml表示。
15.单位之间的进率表
1m=10dm 1m²=100dm² 1m³=1000dm³
1L=1dm³
1dm=10cm 1dm²=100cm²
1dm³=1000cm³ 1ml=1cm³
1m=100cm
1m²=10000cm² 1m³=1000000cm³ 1L=1ml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
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叫做整体“1”。
2.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形式可以用
(m、n为自然数,且m≠0)表示。
3.
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 分数单位及
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
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 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即a÷b= (b≠0)。反之,分数也可以看做是
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
数值相当于商。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
,即比较量÷标准量=
,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
称。
7.
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8.
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于1.
9.
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10.假分数的特征: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注:任何整数(0除外)都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1可以化成分子、分母
(0除
外)相同的任意分数。
11.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12.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13.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的中间对
齐。
1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整数倍时,能
化成整
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整数倍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
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
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
变,这叫做分
数的基本性质。
16.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
同的分数,还可以把一个
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17.几个分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
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
18.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9.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20.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2.约分的基
本方法有两种:(1)逐步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公有的质因数逐步
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出一
个最简分数。(2)一次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就
得到最简分数。
23.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
小
公倍数。
24.两个数,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5.两个数,如果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两个数的公倍数不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两个数的公因数也不一定比这两个数都
小。 26.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
分数大。
27.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
分数大
。
28.公分母: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相同的分母叫做它们的公分母,其中
最
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分母。
29.通分的意义: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0.
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最小公
倍数做公分母),然后
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做分母的分数。
31.根据小数的意义,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是几
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
去掉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
分。
3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1)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
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
数出几位,点上小
数点。(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除不尽
时,如不做特殊要求,一般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33.一个最简分数,
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
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
外,还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和整数加法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
法的含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5.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6.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同时运用。
六、统计
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特征: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选择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特征,要根据
所给数据的具体情况、统计过程所关心的问
题和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特征,来做出恰当的选择。 <
br>4.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两组数据,又需要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
数据,需要
用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的变化情况的统
计图,这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5.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几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
的增减变
化情况,而且可以几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6.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
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
的折线表示不同的量,需注明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