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七、八)单元疑难题解答

别妄想泡我
905次浏览
2020年09月08日 18: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星期一英文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疑难题解答

【例1】小林是石家庄人,学习了《位 置与方向》(二)后,他在院子里立了一
根竹竿,中午时影子与竹竿在一条直线上,下午某一时刻影子向 右移动了30°,
这时的太阳在( )方向。

A.南偏东30° B.南偏西30° C.北偏东30° D.北
偏西30°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 识点是联系实际解答方向与位置问题。解答时,先明确小林
身处北半球,中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与太 阳的方向相反,影子在正北方;下
午某一时刻影子向右移动了30°,就是向东方移动了30°,那么太 阳就是向西
移动了30°。
解答:
B

【例2】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 )。
A.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 B.南偏东60°方向500米处
C.北偏西30°方向500米处 D.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位置”理解。解答时可归纳解决这类题目的一
般方法:即相对位置所 具有的方向相反,角度和距离相等是不变的。
从图中读出: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30°
方向500米处,是以剧院为观测点,图书馆
在剧院的方向是东偏南30°,距离是500米
处,所以站在图书馆看剧院,剧院应在图书馆
的西偏北30°方向,距离是不变的,还是500米。
解答:
D

【例3】丫丫上学:


(1)看图描述丫丫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2)如果丫丫每分钟走60米,丫丫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分钟?
(3)学校14:00开始 上课。一天中午,丫丫13:30从家出发走到商场时,发现
没带数学课本。于是她赶回家取了课本后继 续上学。如果丫丫每分钟走60米,
她会迟到吗?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方向与路线 知识解答“丫丫上学问题”。解答时
先找到图中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再描述丫丫上学的 路线,描述
路线时,先说方向再说距离,确定方向时,描述哪个位置哪个位置是标准;最后
再根 据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解答第(2)和(3)小题。
(1)丫丫从家到学校,先向正东方向 走300米到商场,再向东南方向走150米
到公园,接着从公园向北偏东30°方向走200米到医院 ,再向正东方向走310
米到广场,最后从广场向东偏北20°方向走180米到学校。
(2 )先求出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列式为300+150+200+310+180,然后用总路程
除以速度 就是行驶的时间,列式计算为(300+150+200+310+180)÷60=19(分钟)。
(3)先求出丫丫从家到商场的往返时间列式为300×2÷60,再加上丫丫从家到
学校的时间19分 钟,求出这次丫丫上学需要的时间,列式计算为300×2÷
60+19=29(分钟),然后和30分 钟比较,最后得出是否迟到。
解答:(1)丫丫每天从家到学校,先向正东方向走300米到商场,再 向东南方向
走150米到公园,接着从公园向北偏东30°方向走200米到医院,再向正东方
向走310米到广场,最后从广场向东偏北20°方向走180米到学校。
(2)(300+150+200+310+180)÷60=19(分钟)
答:丫丫从家到学校需要19分钟。
(3)300×2÷60+19=29(分钟) 29分钟<30分钟
答:丫丫不会迟到。
【例4】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千米)
“8路公 共汽车从起点站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驶
5千米,最后向西偏南45°方向行 驶4千米到达终点站”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已知信息方向(角度)和距离 判定物体位
置并画出路线图。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则3千米÷1千米
=3 (厘米),5千米÷1千米=5(厘米),4千米÷1千米=4(厘米),又由电车行
驶的方向是从起点 站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驶5千米,
最后向西偏南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 终点站。
解答:



【例5】学校教学楼在花坛的北偏东60°方向 的50米处,实验楼在教学楼的北
偏西30°方向的30米处,图书馆在实验楼的南偏西60°方向的5 0米处,问图
书馆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多少米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数形结合思 想”,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
位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观察的中心点,然后再根据“上北、下南 、左西、
右东”的方法进行确定方向和位置即可。
解答时,先画出花坛、教学楼、实验楼和图 书馆的位置,然后将教学楼与实
验楼、实验楼与图书馆、图书馆与花坛、花坛与教学楼相连接,连接后可 知:花
坛、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围成了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长方形,根据
长方形 的性质可知图书馆与花坛的距离为30米,阴影图书馆、花坛、教学楼围
成了一个直角,教学楼再花坛的 北偏东60度上,所以图书馆就在花坛北偏西30°
方向上。
解答:图书馆在花坛的北偏西30°方向的30米处。

【例6】某海域一艘轮船发生故障,船上雷达搜索附近显示:

1、请你根据雷达搜索显示,在平面图上画出它们的位置。


2、如 果商船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赶往出事地点,需要几小时?军舰想与商船
同时赶到,每小时至少行驶多 少千米?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比例尺的意义以及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
物体 位置。解答时,依据线段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军舰,货船,商船与出事船只之
间的图上距离,再据它们之间 的方向关系在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最后根据已知
条件求出商船的形式时间和军舰的速度。
解答:
1、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则军舰,货船,商船的图上距离分别为:300÷100=3(厘米),300÷100=3(厘米),250÷100=2.5(厘米) ,
再据它们的方向关系,标注如下:

2、250÷50=5(小时) 300÷5=60(千米)
答:商船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赶往出事点,需要5小时,军舰想与商 船同时
赶到,每小时至少行驶60千米。
【例7】某市有一东西走向的路与另一南北走向的路 交汇于路口A。李智聪在路
口A南面240来的B点处,陈晓慧在路口A北面120米的C点处。李以每 分钟
80米的速度匀速行走,陈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匀速行走,两人都是先朝着A点
走去,到 达A后立即转向往东面继续走.他俩在某一点D第一次相遇,D点距A
点多少米?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 算出两个人到达A点时分别用了多长时间,然后再根据
两人从A点出发的时间推算出相遇时地点距A点的 距离即可。
解答时可利用: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李智聪、陈晓慧分别到达A点时
所用的 时间,由计算得知陈晓慧比李智聪提前1分钟到达A点,那么当陈晓慧从
A点向东行驶1分钟即行驶了6 0米的路程时,李智聪到达A点,当陈晓慧从A
点行驶2分钟即120米时,李智聪行驶了1分钟即80 米,当陈晓慧从A点向东


行驶3分钟时即180米,李智聪行驶2分钟即160米,当陈 晓慧从A点向东行驶
了4分钟即240米时,李智聪向东行驶了3分钟即240米,此时是两人的第一次
相遇,那么从A点到D点的距离就为240米。
解答:李智聪到达A点所用的时间为:240 ÷80=3(分钟),陈晓慧到达A点所用
的时间为:120÷60=2(分钟),所以李智聪到达A点 时,陈晓慧已经向东行驶了
60米,当陈晓慧从A点向东行驶2分钟即120米时,李智聪行驶了1分钟 即80
米,当陈晓慧从A点向东行驶3分钟时即180米,李智聪行驶2分钟即160米,
当 陈晓慧从A点向东行驶了4分钟即240米时,李智聪向东行驶了3分钟即240
米,所以A点到D点的 距离为240米。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疑难题解答

【 例1】六(1)班有40名学生,选举班长的得票数为:小何20票;小赵10票;
小邓6票;小李4票 。下列四幅图中,( )图准确地表示了这一结果。
A. B. C. D
.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的制作与应用。解答时,把总人 数看作单
位“1”,则小何得票占总票数的50%,小赵得票占总票数的25%,其余两个的得
票分别占15%和10%。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表示50%的圆是半圆,25%的圆的
圆心角是90 °,这样只有C满足条件,其余备选答案排除,所以选C。
解答:C
【例2】读图,解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2)图中A B C三部分的比是多少?
(3)图中A表示食宿,B表示路费,C表示购物,已知食宿费用是2000元 ,路
费是多少元?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解答时,要根据扇形统计图找出单 位“1”,
以及各部分所占的百分率,再根据数量关系求解。
(1)这是一幅扇形统计图、
(2)把总费用看作单位“1”,根据食宿费用占的圆心角是90°,可知食宿费用
(A)占2 5%,购物费用(C)占30%,求出以上两种共占的百分率;剩下的是路
费(B)占的分率,用减法求 出即可;进而把A、B、C三部分占的分率相比,再
化简成最简比。
(3)根据食宿费用是2 000元,占总费用的25%,用2000除以对应分率25%即可


求出总费用,再用总 费用乘路费占的分率即可求出路费。
解答:
(1)这是扇形统计图。
(2)食宿 费用占的圆心角是90°,可知食宿费用(A)占25%,路费(B)占的
分率:1-(25%+30% )=45%;A、B、C三部分的比:25%:45%:30%=5:9:6。
(3)总费用:2000÷25%=8000(元)路费:8000×45%=3600(元)
答:路费是3600元。
【例3】张老师把六一班期中数学测试的成绩绘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 图。由于不
小心把统计表和统计图弄脏了,有些数据已经完全看不清楚。请你把统计表和统
计图 补充完整。
成绩 优秀 良好 及不合
格 及计

12 10 40 人数
(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统计表和统计 图之间的关系解答问题,解答时,
据统计表可知总人数是40人,已知扇形统计图知优秀的占40%,根 据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可求出优秀的有40×40%=16(人);同理用总人数乘5%可求出不及格的人数40×5%=2(人); 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
几是多少用 除法计算,分别用良好的人数和及格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可求出它们
的百分率分别是12÷40=30% 和10÷40=25%。
解答:
成绩 优秀 良好 及不合
格 及计

12 10 2 40 人数16
(人)
【例4】某商场 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A、B、C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绘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统计图,根 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2)补全左图中的条形统计图。
(3)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B、C三种品牌的粽子如
何进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把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结合 起来解决问题。解答
时,要把两种统计图合并起来分析和思考。
(1)根据两个统计图可以看 出C品牌占销售量的50%,A和B共占50%,所以C
品牌销量最大。
(2)C品牌占50%,所以A和B占50%,A销量400个,用1200-400=800(个)。
(3)分别求出各种粽子销量所占的比例,按比例进货,适当把C品牌多进一些。
解答:
(1)C品牌占50%,是1200个,A和B共1200个,所以C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
大。
(2)1200-400=800(个)

(3)1200×2=2400(个)400÷2400= 、 800÷2400= 、::=1:2:3
所以进货总数大约在2400左右,比例按照1:2:3的标准进A,B,C三种品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数与形》疑难题解答

【例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 )个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与形结合的规律,考查的方法是通过特例分析归纳< br>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
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 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
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所以第(9) 个图中
应有9+10+11=30(个)点。
解答:30。
【例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 )
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 )个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 识点是数与形结合的规律,解答时,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
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按照给出的规 律,以此类推,第五个图形有1+4
×4个点,如下图。因为第n个图中共有1+4(n-1)个点,所 以第10个图中有
1+4×(10-1)=37个点,则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 个点。

解答:37 201
【例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 )根小棒;
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 )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 )
根小棒。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是数形结合规律。解答时,根据已知图形的 排列特点
及数量关系,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解答。
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 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
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 写作5×3+1……由此
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解答:21 51 5n+1
【例4】观察下列由五角星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图案: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个图形共有多少个★?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 点是利用数学结合思想解答五角星组成的图案问题。解答
时,设每个图形的每边的五角星个数是n,每个 图案的总点数即五角星总数用S
表示。
当n=2时,S=3×(2-1)=3 当n=3时,S=3×(3-1)=6
当n=4时,S=3×(4-1)=9 …
所 以,S=3×(n-1)=3n-3,当第20个图形,n=21,所以S=3×21-3=60(个)
解答:60
【例5】现在有若干圆环,它的外直径5厘米,环宽5毫米,将它们扣在一起,< br>拉紧后测其长度,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表中规律,则8个环拉紧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设环的个数为a,拉紧后总长为S,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
解析:本 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学结合规律解答问题。解答时,根据题干可知:1
个圆环的长度是5厘米,以后每增 加一个圆环,就增加5-0.5×2=4厘米,由此
可以完成表格。
(1)当有n个环时,拉 紧后的总长度就是:1+4n厘米;据此求出n=11时的长
度。(2)设环的个数为a,拉紧后总长为 S,则可得圆环与拉紧后的总长度的关
系式是:S=0.5×2+(5-0.5×2)a,即:S=1+ 4a。
解答:5毫米=0.5厘米,1个圆环的长度是5厘米,以后每增加一个圆环,就增
加 5-0.5×2=4厘米,由此可以完成表格,

(1)当有n个环时,拉紧后的总长度就是 1+4n厘米,当n=8时,总长度是1+8
×4=33(厘米)
答:8个圆环拉紧后的长度是33厘米.
(2)设环的个数为a,拉紧后总长为S, S=0.5×2+(5-0.5×2)a,即:S=1+4a
答:这个关系式是:S=1+4a。
【例6】用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纸按下图的顺序摆出山字形。

(1)排成5层时,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写出层数和周长的关系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图形排列问题。解答时,先看一层
时,周长是(2+1) ×2;两层时,周长是(2×2+1×2)×2;三层时周长是(2
×3+1×3)×2…,所以n层时 ,周长是(2n+n)×2=6n,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1)当n=5时,6×5=30(厘米)
(2)n层时,周长是(2n+n)×2=6n






深圳中考时间-美国城市排名


朴载相-拜年贺词


我在法国的真实经历-假如我是


巴金散文集-2014七夕


河南中招考试时间-我们的无奈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董事会会议纪要


奇志大兵双簧-红色经典读后感


国防生和军校生的区别-委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