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数学教学论文

萌到你眼炸
765次浏览
2020年09月08日 20: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之我见
隆回县司门前镇中心小学 徐英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即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如何开展 探究式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需要注
意的问题。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
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因 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 点看法和体会。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只有真正理解“探究式学习 ”的内涵,
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因此,正确理
解“探究式学习 ”的涵义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关键。那么,在数
学教学中, “探究式学习”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呢?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
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主要听教师讲授的方式转变为通
过各种事 实来发现规律和抽象出概念的方式。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
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的情境 ,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
问题,再经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
索活 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
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
综合性、开放性、合作性。
因此,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在数学 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及方法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一定非
要什么探究课题,不一定非要走出课 堂,只要我们把上述的认识,付
诸于具体的日常教学之中,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1


二、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数学探究性学习,既是学 生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一种教
学方法,它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者”。符合当 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程序总体上遵循“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来展开。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过:“ 学起于思,思源
于疑”。意思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
法。在课堂 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
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 形式,要让学生对知
识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就要善于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
潜在意 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起
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如教学《圆的 周长》一课时,学生明白
了圆周长的意义后,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它 们是什么关系?你能设计一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们在小
组中各抒意见,设计了好多种测量圆周长 和直径的方法,再进行比较,
发现其中的关系。
2、展开探究,分析问题
这一环节 是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
的东西由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的过程。教师应帮 助和指导学生去很
好地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作
为发展的 个体,无论是认识的发展,还是知识的获得,情感、个性、
态度的培养,都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 自主的实践中实现。在
上面的课例中,当学生充满自信地纷纷汇报了自己的设想时,同学们
及时 取长补短,接受其他小组的合理化建议,调整自己的方案设计。
并各自进行操作或合作完成实验。真正实 现探究性学习所提倡的“人
人参与”、“自主探究”。
3、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学 生通过各自的研究,或小组合作探索得出的初步研究成果,必
须互相交流、互相倾听、相互学习,相互评 价,怎样与他人交流是未
来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了解别人对问
2


题的认识和不同的看法,从而在自我反思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同时,
也学会了相互接纳,相互赞赏,相互分享和相互帮助。真正感受到学
习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探究性活动的顺利开展,我觉得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 围。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
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br>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
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 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
学生获得小小的一点“研究”成果,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在
“研究”过程中出现偏差不指责,应该耐心指导,帮助分析,逐步完
成“研究”任务。 (2)、选择合适问题让学生探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
采用探究式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 探究价值的问题,探究是一种重复
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探究问题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br>前提。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
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 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
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 学生
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中来。
(3)、合理分组,注重合作探究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组
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和男女比例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前后4人),分工明确,如:组长、记录员、
操作员、报告员等,采用定 期轮换制的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
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
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 、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
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 动
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
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 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
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 学习过
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学习任务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
3


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
间是学生个性发 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有了时间保障,
我们还要给学生有探究的空间。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 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
( 5)、教师的作用。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
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的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前提
供探究材料,指导探究方法,提出一些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
学法上的指导。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
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
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在有些
情况下,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 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
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之后,给予
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当学生对完成学习
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 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
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在学生探究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可 以作
画龙点睛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是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探究式学
习,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体验快
乐。同时,使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各 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李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刘俊强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4

2012高考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中秋作文400字-公务员体检标准


情人节时间-读老人与海有感


石钟山记教案-入党培训心得体会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生命生命


郭沫若诗集-关于战争的资料


万物简史-教师节诗词


2017端午节-出租房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