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计划

别妄想泡我
907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00: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孙权劝学翻译-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计划
龙门中心小学 任园琴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20人,本班学生中优秀生有9人,中下生约7人左右,中等
生占大部分 。学生基础较一般。目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听课效率低下,比较浮躁和骄傲,有 爱做小动作的现象。需要对其加强教育,使
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个别学生因生病耽 误一些课,知识前
后学习不够系统,因此,除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本学期重点基本题
的训练外,还应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二、复习内容:
1. 四则运算
2.空间与图形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读写及计量单位的换算。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的
应用
5.三角形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6.统计与数学广角
平均数
复式条形统计图
鸡兔同笼
综合考试及全面查漏补缺
期末测试卷
三、复习目的及意义:
1.复习总目的: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
习,进一 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
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 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 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
数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 数学
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
的加法和减法、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等知识,加深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
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
确计算 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
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
的关系, 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小数点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 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步
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 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
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
出 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练习 及
交流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整 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知整理
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的 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 交流和
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存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价
值,发展 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难点:(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时 间
2015.12.21
内 容
大数的认识
2015.12.22 公顷和平方千米
2015.12.23
2015.12.24
2015.12.25
2015.12.28
角的度量
三位数乘两位数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统计 数学广角
2015.12.29
2015.12.30
2015.12.31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2015.01.04

六、复习措施:
综合练习
1.按总复习单元的顺序进行知识方块分类的疏理性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 、练、说、评”的
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


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
解 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
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 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
加深对题的印象。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 学生做到巩固
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选择性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 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
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5.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 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
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6.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7.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8.多做综合训练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作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
题能力, 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9.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优潜互助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
的复习。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管,叫做减法
加数 + 加数 =和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 =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⑵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
因数 × 因数 =积 被除数÷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
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 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
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 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
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 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 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
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三、简便计算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 ( 二)、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三)、特殊1 (四)、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五)、特殊3 (六)、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10.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11.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12.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
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 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
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8.小数的读 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 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 数点,再小数部分:写
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
的“0”不 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
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
小到原数的 ;……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
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 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
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 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
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 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 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
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 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
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 性质把
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四、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
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 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
角形ABC或△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五、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
小数点要和 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
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六、统计:
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七、解决问题
(一)租船问题
共有32人,租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怎样租
最省钱?
(1)比较哪种船的租金便宜
小船:24÷4=6(元人) 大船:30÷6=5(元人)
经比较大船便宜
方案一:全租大船
应租大船只数:32÷6=5(条)……2(人)
这2人还要租一条小船,那么总租金就为:
5×30+24=174(元)
方案二:如租5大船和1条小船,小船没有做满,还空2人这 时不是最省钱的,还


可在调整成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是大小船刚好做满
租金为4×30+2×24=168(元)
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1)根据船的租金和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便宜
(2) 再假设所有人都租便宜的船,如果全部做满无空位并且人全部做完,那么这
种租法就是最省钱的。
(3)就要调整,尽量做到两种船刚好做满,这时是最省钱的。
(二)鸡免同笼问题:
笼了里有鸡免若干只,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32只脚。问鸡和免各有多
少只?
1.用列举法:
鸡只数
免只数
脚总数
2.假设法:
(1) 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10×2=20只脚
(2) 这样与实际相差32-20=12只脚
(3) 当我们把一只鸡想成一只免就多想了4-2=2只脚
(4) 说明笼了里12÷2=6只鸡被想成了
(5) 那么鸡应有10-6=4只
3.抬脚法:
(1) 把鸡和免都抬起两只脚,这时一共抬起了10×2=20只脚
(2) 这时还剩下32-20=12只脚,这些都是免子的
(3) 一只兔子还剩下4-2=2只脚,说明笼子里有12÷2=6只免子
(4) 那么鸡应有10-6=4

社团纳新-公章管理制度


甘肃招生-赤壁观后感


留学办理中介-开学第一课2019


重庆市社会保障网-快与慢


马来西亚沙巴-元旦笑话


我收获了快乐-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


以桥为话题作文-祝寿


大比-新学期新起点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