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代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详解
福建高校排名-中国梦演讲稿教师篇
2012《线性代数》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5阶行列式det(a
ij
)
的项 ( B )
(A)
a
1
2
a
23
a
34
a
41
a
55
(B)
a
33
a
15
a
42
a
51a
24
(C)
a
15
a
52
a<
br>33
a
24
a
41
(D)
a
22a
11
a
45
a
33
a
54
解 根据n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算式中,每一项都是不同行、不
同列的n个数的乘积,并
且带有符号:(1) 若行标排列是标准排列,则
该项的符号取决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的奇偶性;(2)
若列标排列是标准
排列,则符号取决于行标排列的逆序数的奇偶性;(3) 若行标、列标排
列
都不是标准排列,则符号取决于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之和的
奇偶性(或者,交换一般项中的元素
,使行标成为标准排列,再根据列
标排列的逆序数判断).
题中每个选项都是5阶行列式
不同行、不同列的5个数的乘积,因
此,需进一步判断各项是否带有正确的符号.
选项(A)错误。其行标排列是标准排列,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为
t(23415)=3, 故,
列标排列为奇排列,(或者,由于将列标排列23415变
成标准排列12345需要进行奇数次对换,
也可得23415为奇排列)。所
以选项(A)缺少“-”.
选项(B)正确。其行标和列标
排列都不是标准排列,方法一:行标排
列和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之和t(31452)+t(35214)
=4+6=10,得符号为“+”;
方法二,交换相乘的元素,使行标成为标准排列,得a
15
a
24
a
33
a
42
a
51
,<
br>此时列标排列54321为偶排列,故取“+”.
同理,选项(C)和(D)错误,都应带“-”.
2. 已知n阶行列式D=1,将D逆时
针旋转90
o
,得行列式
D
~
,则
D
~
的
值为
( C )
(A) 1 (B) -1
(C)
(-1)
n(n-1)2
(D) (-1)
n2
解 将D逆时针旋转90
o
,相当于对D先作转置(这不会改变行列式的值),
再作上下翻转[即交换n(n-1)2次相邻行的位置,每次交换都改变行列式
的符号],因此,应选
(C).
参见“行列式的性质”布置的思考题,或者教材习题一第7题的解答.
3. n阶
行列式D
n
=0的必要条件是
( D )
(A) 有一行(列)元素全为零
(B) 有两行(列)元素对应成比例
(C) 各列元素之和皆为零
(D) 以D
n
为系数行列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解
选项(A)(B)(C)都是D
n
=0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只有选项(D)
为充分必要条件.
4. 已知A, B均为n阶方阵,E是n阶单位矩阵,则
下列命题中正
确的是
(
D )
(A) 若AB,则AB
(B)
若(A-E)(B-E)=O,则A=E或B=E
(C)
A
2
-B
2
=( A+B)( A-B)
(D) A
2
-E=( A+E)( A-E)
解 答案为(D). 选项(A)错误,反例:
A
10
B
21
01
,
11
选项(B)错
误。“两个非零矩阵的乘积可以是零矩阵”,例如
20
00
00
00
03
<
br>
00
,因此, (A-E)(B-E)=O A
-E=O或B-E=O,
反例:
A
20
10
01
,
B
22
选项(C)
错误。因为(A+B)(A-B)=A
2
-AB+BA-B
2
,所以,当且仅
当A, B
可交换时,才会有(A+B)(A-B)=A
2
-B
2
.
选项(D)正确。因为AE=EA=A,即A, E可交换,所以,
(A+E)(A-E)=A
2
-AE+EA-E
2
=A
2
-E.
5.
设A, B均为n阶可逆矩阵,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
(A)
(A
2
)
-1
=(A
-1
)
2
(B) (kA)
-1
=kA
-1
(k0)
(C)
(A+B)
-1
= A
-1
+B
-1
(D)
A
-1
BA=B
解 选项(A)正确。根据方阵的幂的定义以及可逆矩阵的运算性质
,有
(A
2
)
-1
=(AA)
-1
=
A
-1
A
-1
=(A
-1
)
2
选项(B)错误。应该是(kA)
-1
=k
-1
A
-1
(k0)
选项(C)错误。A, B均为n阶可逆矩阵时,A+B不一定可逆;即使
A+B
可逆,(A+B)
-1
也不一定是A
-1
+B
-1
。反例:
A
10
01
<
br>
,
B
20
01
,或者
A
10
01
,
B
20
01
选项(D)错误。矩阵乘法一般不满足交换律,故A
-1
BA
A
-1
AB = B。
二、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00010
00200
1.
行列式
02012000
= 2013!.
20130
000
00001
00010
00200
0001
0020
解
02012000
=
1
20130000
0201200
00001
2013000
2013(20131)
(1)
2<
br>2013!2013!
注:以上计算过程使用了分块法计算行列式的公式:
A
kk
O
OB
AB
(注意A,B必须是方阵)
mm
以及副对角行列式的计算公式
1
2
注:参见“矩阵的运算”所布置的思考题,或者第二章习题讲义
n(
n1)
(1)
2
1
2
n
“要点和公式”中的Part II“一些特殊矩阵的乘积”.
1
3
-1
4.
已知
A
,则A
=
17
15
n
0111
1011
2.
行列式
1101
= (-1)
n-1
(n-1) .
1110
n阶
0111
n1n1n1n1
10
11
1
解
1101
r
101
1
r
i
1101
(i2,3,n)
1110
n阶
1110
1111
对第一行提取公因子
101
1
(n1)
1101
1110
1111
r
i
r
1
1
(n1)
(i2,3,n)
1
1
=
(-1)
n-1
(n-1)
注:本题行列式的特点是:各行(列)元素之和都相等.
3
a
3
0100
2a
3
a
4
001
d
3
d
1
d
1
3.
0010
a
1
bb
2
b
3
b
0
4
010
d
4
000
0
0001
1
ccc
0
4
100
=
000
<
br>
0000
c
123<
br>
d
1
d
2
d
3
d
<
br>
0
4
1000
0
0000
0100
解
0010
用
0001
左乘矩阵A,相当于将A
的各行向上移动一行,故
0000
100
3
0
a
1
a
2
a
3
a
4
d
2
d
3
d
4
0010
b
1
bb
0001
23
b
d
1
4
000
ccc
=
0
00
00
1
c
234
<
br>000
d
1
d
2
d
3
d
0
4
0000
0001
另外,用
0010
10
右乘矩阵A,相
当于将A左右翻转,故
00
1000
3
0100
a
2a
3
a
4
001
3
d
4
d
3
d
1
d
1
0
010
b
a
1
bb<
br>
0
3
b
4
00
10
0000
0
001
12
cc
23
c
4
100
=
000
0
000
c
1
d1
d
0
2
d
3
d4
1000
0
0000
<
br>5
13
7
1
解 利用副对角阵的求逆公式:
<
br>1
a
1
a
<
br>n
1
a
2
<
br>
<
br>
a
a
n
<
br>
2
1
a
1
1
5. 已知A是4阶可逆矩阵,且A=2,则A
-1
= 12
,A
*
= 8 .
解 利用可逆矩阵的性质“A
-1
=A
-1
”以及伴随矩阵的性质
“A
*
=A
n
-1
”,可得 A
-1
=2
-1
,A
*
=2
4-1
=8.
注:也可按如下方式求A
*
:
因
为AA
*
=AE,将A=2代入,得AA
*
=2E,等号两边取行列
式,
有AA
*
=2E,即2A
*
=2
4<
br>,于是A
*
=8.
三、计算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2222
21
1. 设n阶爪形行列式
D
21
,
求D中所有元素的代
21
数余子式之和.
解
将D的第1行元素全部替换为1,并按第1行展开,得D的第
1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之和为
1
111
21
A
11
A
12
A
1n
21
21
12(n1)
r
211
r
i
(i2,3,n)
31
n1
32n
将D的第2行元素全部替换为1,并按第2行展开,得D的第2
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之和为 <
br>2222
1111
A
21
A
22
A2n
21
0
(两行元素成比例)
21
同理,D的第3, 4,…,
n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之和也都是0.
nn
于是,D的所有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之和为
A
ij
32n
.
i1j1
注1
如果改变行列式D的某一行(列)元素,行列式虽然变了,但该
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不会改变。
注2 本题利用了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
nn
a
ikA
jk
D
ij
或
a
ki
A
kj
D
ij
(i=1,2,…,n)
k1k1
x
1
kx
3
0
2. 问:
2x
1
x
4
0
只有零解时,
kx
1
x
20
k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x
3
2x
4
0
解
此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并且方程个数=未知量个数,根据
“方程组只有零解
系数行列式D0”,有
10k0
D
2001
k100
4k10
,即k
14.
0012
0001
3. 设方阵
A
a001
0a01
,
00a1
(1)
求A的值,并指出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A是可逆矩阵;
(2)
当A可逆时,求A
-1
.
0001
解 对
矩阵A分块,
A
a001
记作
OB
0a01
D
00a1
C
(1)
A(1)
13
BCa
3
当且仅当a0时,A0,此时A为可逆矩阵.
(2) 根据分块法求逆矩阵的公式,
A
1
C
1
DB
1
C
1
B
1
O
a
1
其中
,
B
1
1
,
C
1
a
1
,
a
1
a
1
1
a
1
C
1
D
B
1
a
1
1
1
a
1
a
1
1
1<
br>
a
a
1
a
1
00
1
于是,A
-1
<
br>
a0a
1
0
a
1
00a
1
1000
注1
解答中使用了分块法计算行列式的公式(参见第一章习题讲义
“要点和公式”)
OA
kk
B
mm
*
(1)
km
AB
注2 本题要求熟记分块法求逆矩阵的公式. 虽然也可以用公式
A
-1
=
A
-1
A*,但计算过程繁琐,容易出错.
注3
另外,求出逆矩阵后,最好验算是否有AA
-1
=E.
321
4. 设方阵
A
642
,求A
k
(k为正整数).
963
321
解
A
642
1
记作
T
2
3,2,1
αβ
.
963
3
于是,
A
k
<
br>(
αβ
T
)(
αβ
T
)
(
αβ
T
)
α(β
T
α)(β
T
α)β
T
<
br>α
(
β
T
α
)
k1
β
T
其中
β
T
α
3,2,1
1
2
10
<
br>
3
321
A
n
10
n1
αβ
T
10
n1
A
10
n1
642
963
注
当矩阵的任意两行(列)元素对应成比例时,该矩阵可分解为列矩
阵和行矩阵的乘积.
5.
已知A,B都是2阶方阵,且A
*
BA
21
=
2A
*
B
+
E,其中
A
11
,
A
*
是A的伴随矩阵,E为2阶单位矩阵,求矩阵B.
解
对A
*
BA
=
2A
*
B
+
E 两端左乘A,得
AA
*
BA=2AA
*
B+A
根据伴随矩阵的性质AA
*
=AE,有
ABA=2AB+A
由于
A1
,于是
BA=2B+A
B(A-2E)= A
其中
A2E
01
11
,由
于
A2E1
,故A-2E可逆,其逆
矩阵(A-2E)
-
1
=
11
10
,于是
BA(A2E)
1
21
11
32
11<
br>
10
21
注
求二阶可逆矩阵的逆矩阵时,可以用“两调一除”公式.
四、证明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
设A是n阶反对称矩阵,n为奇数,证明:齐次线性方程组Ax=O
有非零解.
证
A是n阶反对称矩阵 A
T
=-A.
对上式两边取行列式,有
A
T
=-A
A
=(-1)
n
A
由于n为奇数,故A = -A,即A=0.
因此,当A是奇数阶反对称矩阵时,齐次线性方程组Ax=O的系
数行列式等于0,于是该方程
组有非零解.
注 A是方阵,所以Ax=O是“方程个数=未知量个数”的齐次线性方
程
组,于是,要证明Ax=O有非零解,就是证A=0.
2. 已知A,
B均为n阶方阵,且AB=A+B.
(1) 证明:A-E和B-E均可逆,且互为逆矩阵;
(2) 证明:如果A可逆,则A+B也可逆.
证 (1) AB=A+B
AB-A-B+E=E
(A
-E)(B
-E)=E
A-E和B-E均可逆,且互为逆矩阵
(定理:“若A和
B均为n阶方阵,且AB=E,则BA=E.
亦即,A,B均可逆,且互为逆矩阵”)
(2)
AB=A+B A(B-E) =B
已知A可逆,又由(1)知B-E可逆,所以B=
A(B-E)可逆
(定理:n阶可逆矩阵的乘积仍是n阶可逆矩阵).
A和B可逆,所以AB可逆. 由于A+B= AB,故A+B可逆.
也可按如下方式证明:
A可逆 A0,于是
AB=A+B
(A-E)B =A
A
-E B=A0
B0
于是,A+B=AB=AB0 ,故 A+B可逆
注:下列错误不得分:
在第(1)题中使用了A
-1
或B
-1
;在第(2)小题
中认为两个
可逆矩阵的加和也必然是可逆矩阵.
五、解答题(9分)
在某地,每年有比例为30%的农村居
民移居城镇,有比例为10%
的城镇居民移居农村,假设该地总人口不变,且上述人口迁移的规
律也不变.
把n年后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为
a
n
和b
n
(a
n
+b
n
=1).
(1) 记
x
a
n
n
b
n
,求关系式
x
n
Ax
n1
中的矩阵A;
(2) 已知(1)中的矩阵A满足关系式AP=PB,其中
P
11
31
,求
矩阵B;
(3) 设目前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相等,即
x
0.5
0
0.5
,求
x
n
.
解 (1) 依题意,有
a
n
0.7a
n1
0.1b
n1
,即
b
n
0.3a
n1
0.9b
n1
a
n
0.70.1
a
b
n
n1
0.30.9
b
n1
故
A
0.70.1
0.30.9
(2) P=4,故P可逆,其逆矩阵为
P
1
1
4
11
<
br>31
.
对AP=PB两边左乘P
-1
,得
B=P
-
1
AP
=
1
4
11<
br>
0.70.1
11
31
0.30.9
31
10
00.6
(3) 由x
n
= Ax
n-1
递推可得
x
n
= Ax
n-1
=
A
2
x
n-2
= … = A
n
x
0
对AP=PB两边右乘P
-1
,得A=PBP
-1
,于是
A
n
= (PBP
-1
) (PBP
-1
)…
(PBP
-1
)
= PB
n
P
-1
1
11
1
<
br>4
31
10
1
00.6
n
<
br>
31
1
130
.6
n
10.6
n
4
330.6
n
30.6
n
因此,
a
n
n
0.70.1
0.5
b
n
0.30.9
0.5
1
0.
4
130.6
n
10.6n
5
330.6
n
3
0.6
n
0.5
1
10.6<
br>4
n
30.6
n
(从长期趋势看,农村人口趋于总人口的14,城镇人口趋于总人口
的34.)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
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