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陕西师大附中-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
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
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
,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
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
来说,可以这样“凑”
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
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
后,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 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2
①?4723-(723+189)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
(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3 ①506-397
②323-189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4、练习
(1)1000-90-80-20-10
(2)2356-159-256
(3)467+997
(4)987-178-222-390
5、小结
第三课时 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
括
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
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
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
变“-”,“-”变“+”,即:
a+(b+c+d)=a+b+c+d
a-(b+c+d)=a-b-c-d
a-(b-c)=a-b+c
例1 ①100+(10+20+30)
解:式=100+10+20+30
=160
例2 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
解:式=100+(10+20+30)
=100+60=160
2.带符号“搬家”
例3
计算325+46-125+54
解:原式=325-125+46+54
=(325-125)+(46+54)
=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
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
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4 计算9+2-9+3
解:原式=9-9+2+3=5
4.找“基准数”法
-125,+54.而
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例5
计算78+76+83+82+77+80+79+85
=640
5、练习
(1) 100-(10+20+3O)
(2) 100-(30-10)
(3)
100-10-20-30
(4) 100-30+10
(5)
172+64-72+26
(6)49+37-49+126
(7)
49+52+53+47+48+54+50+46
6、小结
第四课时 乘法巧算
1
、 【
详解】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两位数,且十位上的数字相同,
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是10,这就可以运用头同尾合十的巧算法
进行简便计算。
“头
同尾合十的巧算方法是:用十位上的数字乘十位上的数字
加1的积,再乘100,最后加上个位上2个数
字的乘积。
例41×49
先用(4+1)×4=20,将20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
用1×9=9,
可以发现末位数字相乘的积是一位数,那就在9的前面补一个0,作
为积的后两
位数字。这样答案很简单的就求出了,即41×49=(4+
1)×4×100+1×9
=2009。
2、练习
(1)34×36
(2)57×53
(3)62×68
3、小结
第五课时《西游记》里倒数诗
在中国古典神
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
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在平顶山莲花洞消灭了
想吃唐僧肉的妖
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然后师徒们继续赶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险峻
的大山。一
面赶路,一面观景,不觉天色已晚。
故事发展到这里,小说中写道:
师徒们玩着山景,信步行时,早不觉红轮西坠。正是: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观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从十、九、八、七,说到六、五、四、三、两、一
,星月
点缀夜色,收工了,下班了,关门了,路上没人了,取经赶路的也该
找个地方休息了。
为了取经,跋山涉水已经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险象环生,害
得猪八戒想回家,唐僧心里直打
鼓。幸好有孙悟空不断给一行人鼓劲,
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静风光,放松放松。小说里这
首写景诗,也正是
在紧张情节中夹进一点轻松花絮,稍稍缓一口气。诗中嵌进全部十个
数字,而
且从大往小,倒过来数,成为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增
加了趣味。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
恩著的,问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们现
在数学里的习惯,用阿拉伯数字把诗中的各个数写出来,顺次
排成一
串,成为:10 9 8 7 6 5 4 3 2 1
现在做一
个数学小游戏:用上面写出的十个数,不打乱顺序,添
加适当的数学符号,组成十个算式,使计算结果分
别等于10、9、8、
7、6、5、4、3、2、1。
要组成其中任意一个算式,是很容易
的。要组成全套十个,就要
动动脑筋。如果再使组成十个算式的手法有变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组成很多满足条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
(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
练习让学生自主写出算式。
小结
第二单元 差倍问题(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思考。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
出解题的规律,正确列式解答。
知识点: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还知道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
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
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差倍问题也是一种典型
的应用题。解答差倍问题与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类似,我们
仍然用画
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
条件和问题之间的
内在联系,找出解题的规律,正确列式解答。
第一课时
例1、小红买的兰花比月季多12朵
,已知兰花的朵数是月季的3倍。
小红买了兰花和月季各多少朵?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
想一想:兰花比月季多几倍?兰花比月季多的12朵就是月季的几
倍?
(1)兰花比月季多几倍?
(2)月季有多少朵?
(3)兰花有多少朵?
从例1可以发现,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运用线段图帮助我们分析,
找出两个数的差
以及与它相对应的倍数数,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
出其他数。
差倍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
两数差÷(倍数-1)=1倍数(小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大数)
从上面可以看出,要解答差倍问题必须要知道两个数的“差”及它们
之间的“倍数”。
第二课时
例2、甲、乙两个粮仓各存粮若干吨,甲仓存粮的吨数是乙的3倍。
如果甲
仓中取出260吨,乙仓中取出60吨,则甲、乙两个粮仓存粮
的吨数相等。甲、乙两个粮仓各存粮多少
吨?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
想一想:甲仓存粮的吨数比乙仓多多少吨?甲仓存粮的吨数比乙仓多
多少倍?
(1)甲仓比乙仓多存粮多少吨?
(2)甲仓比乙仓多存粮多少倍?
(3)乙仓存粮多少吨?
(4)甲仓存粮多少吨?
第三课时
例3、水果
店运来的苹果比香蕉多15筐,已知苹果的筐数比香蕉的4
倍还多3筐。水果店运来的苹果和香蕉各多少
筐?
分析: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意
想一想:如果苹果减少3筐,那么苹果比香蕉多多少筐?苹果的筐数
比香蕉多多少倍?
(1)如果苹果减少3筐,那么苹果比香蕉多多少筐?
(2)此时苹果的筐数比香蕉多多少倍?
(3)运来香蕉多少筐?
(4)运来苹果多少筐?
小结:差倍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
两数差÷(倍数-1)=1倍数(小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大数)
第三单元 线段与图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图形的习惯图形,
学会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能
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学会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
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第一课时 线段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
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
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
段有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我们
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
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
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3条,由两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2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1
条。
所以,共有3+2+1=6(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
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
所分的类型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
br>复、不遗漏。
练习
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第二课时 三角形
例1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
点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
顶点的三角形),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
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
段的
方法知,
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
图(2)中有三角形1+2+3=6(个)。
图(3)中有三角形1+2+3+4=10(个)。
图(4)中有三角形1+2+3+4+5=15(个)。
图(5)中有三角形
1+2+3+4+5+6=21(个)。
例2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1)只需分别求出以AB,ED为底边的三角形中各有
多少个三角形。
以AB为底边的三角形ABC中,有三角形
1+2+3=6(个)。
以ED为底边的三角形CDE中,有三角形
1+2+3=6(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6+6=12(个)。
这是以底边为标准来分类计算的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
“求
底边线段数”而得出三角形的个数。我们也可以以小块个数作为分类
的标准来计算:图中共
有6个小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
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5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3+5+1+2+1=12(个)。
(2)如果以底边来分类计算,各种情况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以“小
块个数”为分类标准来计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
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6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2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4+6+2+2+1=15(个)。
例3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解:假设每一个最小三角
形的边长为1。按边的长度来分
类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边长为1的三角形,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数,有
1+3+5+7=16(个);
边长为2的三角形(注意,有一个尖朝下的三角形)有1+2+3+
1=7(个);
边长为3的三角形有1+2=3(个);
边长为4的三角形有1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
16+7+3+1=27(个)。
练习
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小结
第三课时 长方形与正方形
在下图中,包含“*”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共有多少个?
解:按包含的小块分类计数。
包含1小块的有1个;包含2小块的有4个;[小精灵儿童网站]
包含3小块的有4个;包含4小块的有7个;
包含5小块的有2个;包含6小块的有6个;
包含8小块的有4个;包含9小块的有3个;
包含10小块的有2个;包含12小块的有4个;
包含15小块的有2个。
所以共有
1+4+4+7+2+6+4+3+2+4+2=39(个)。
练习
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2.下列图形中,包含“*”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各有多少?
3.下列图形中,不含“*”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各有几个?
小结
第四单元 应用题解题技巧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准确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句。
2.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的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
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详解】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
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
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
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
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练习
1、水果市场要将一些水果装箱,如果每箱10千克
,可装30箱。
如果每箱15千克,可少装多少箱?
2、服装厂有一些布料加工窗帘,如果把
窗帘做成3米长,可做
140幅。如果每幅窗帘做成2米长,则可多做多少幅?第二课时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
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
方法解答)】
方法1:
(1)每本书多少毫米?
42÷7=6(毫米)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
方法2:
(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42×4=168(毫米)
【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
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
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
机多少台?
【详解】
方法1:
(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
35+37=72(台)
(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72×15=1080(台)
方法2:
(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5×15=525(台)
(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7×15=555(台)
(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555+525=1080(台)
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
第三课时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
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
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每个同
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详解】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40÷4=10(个)
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
照这
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解析】
(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
25-5=20(次)
(2)小英5分拍多少次?
20×5=100(次)
(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
100÷25=4(分)
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4分
第四课时
【试题】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
书的一半。剩
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解析】
(1)12次搬了多少本?
15×12=180(本)
搬了的与没搬的正好相等
(2)要几次才能把剩下的搬完?
180÷20=9(次)
答:还要9次才能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