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萌到你眼炸
627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07: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专科院校排名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主备人:王纪平、王会萍、郭小娟、苗灵敏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
正方形 ,时、分、秒以及吨、分数的认识。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前面获得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总复习训练的过程,体验归纳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1题(1)、(2),练习二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
时间计算。
(3)通过练习,使学生经一部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
教学重点:
充分 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
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进一步认识计量 单位、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计算。
可编辑范本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的进率是多少?
1时=60分 1分=60秒
3、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能说说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吗?它们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二、基础练习
1、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109页第1题(1)、(2)。
(1)关于单位的合理使用。
分析题意: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
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这类 题目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
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物体的观察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在教材上。
师生集体订正:飞机的航行速度为1小时750千米,载重质量是
50吨,机身全长38米。
(2)关于时间的计算。
分析题意:本题考察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以及时间的表示方法。解
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时间单位间的进率,知道时间的表示方
法,认识钟表。
对于本题而言:现在的时间是9时40分,所以经过20分钟,
时间是10时。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在教材的钟表画时针与分针,然后同桌间相
互检查。
2、我们再来看看教材练习二十四第3题。
组织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8分=( )秒 3时=( )分 58分—33分=( )分
3时+4时=( )时 41秒—19秒=( )秒 360秒=( )分
可编辑范本


5厘米=( )毫米 360厘米=( )分米 8米=( )分米
2千米—700米=( )米 9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8千克=( )克 10千克=( )吨 2吨—800千克=( )千克
2、电影从2:05开始,放映到3:10,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教材第111页说说思考过程。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外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
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填一填.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
1千米=( )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米=( )厘米 1千克=( )克 1分=( )秒
2、比一比,填一填。
3900○4千米 500毫米○5分米 2010千克○2吨
120分○2时3分 59厘米○6分米 8吨○7956千克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第109页第一小题(3),练习二十四第5、1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概括
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整理知识。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法。
可编辑范本


学生: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计算下列各题。
52+35= 86-34= 47+33= 36-18=
650+345= 374+456= 395+256= 580+370=
843-564= 750-540= 440-150= 678-243=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谁能说说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汇报。
二、 基础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109页第一题(3)。
投影出是题目。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先一起看一下第一个问题:飞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要求飞机飞行的总路程,我们就要弄清楚飞机飞行的路线。
组织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飞机飞行的路线,然后指名回答。
得出飞机首先从北京飞到广州,然后飞到三亚。
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计算,飞机到底飞行了多少千米,然后指名列式。
学生反馈:1907+690=2597(千米)
根据横式,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
1 9 0 7
+ 6 9 0

1
2 5 9 7
强调:个位上是7+0=7,十 位上是0+9=9;百位上是9+6=15,所以百位上是5,向
千位进1,千位上就是1+1=2,结 果就是2597.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
明确相比较的对象:一个是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到三亚,一个是从北京直接飞
到三亚,这两者相比,飞机 飞行的路程,前者比后者要多多少千米?
教师强调:第一问的结果要作为第二问的条件,必须要保证结 果正确,否则第
二问无法正确解答。
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597-2541=56(千米)
2 5 9 7
- 2 5 4 1

5 6
3.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从北京飞到广州比从广州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
可编辑范本


解答:1907-690=1217(千米)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4.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在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要
向前一位进1.在笔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
一位退1 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后再减。如果想知道计算时你做的对不对,可以采用
验算或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做完集体订正。
2.水果店有苹果265千克,又运来苹果346千克,现在水果店有多少千克苹果?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3.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8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算一算。
634-148= 49+768= 667+283= 505-298=
905-729≈ 376+767≈ 318+496≈ 390-194≈
55+43= 82-34= 290+350= 440-210=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1题(5),练习二十四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倍的认识,求解倍数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可编辑范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倍的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投影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
请同学们完成这道题,把你发现的知识记下来,然后向老师汇报。
这道题是有关倍的计算,是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实际问题。
关于倍你还知道哪些?
还有已知两项求倍数,用除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分析过程,集体订正。
(1) 已知笔袋的价钱是16元,三角板的价钱是4元,所以笔袋的
价钱是三角板的16÷4=4倍。
(2) 彩笔的价钱是三角板的9倍,已知三角板的价钱是4元,所
以彩笔的价钱是9×4=36(元)。
(3) 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已知笔袋的价钱是16元,所以钢
笔的价钱是16÷2=8(元)。
(4) 可以用两个物品之间的价钱关系来提出问题。
如:钢笔价钱是三角板的几倍?
解答:8÷7=2
2、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7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 与解答:已知前年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是前年4倍,可知去年
有16×6=64(户)使用天然气 ,今年使用天然气的比去年增加了20户,所
以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64+20=84(户)。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要提示大家注
意的吗?
三、 作业设计
可编辑范本


一、填空
1、15里面有( )个5;10里面有( )个2.
2、一份是2个,4份是( )个。
3、9里面有( )个3,9是3的( )倍。
4、12里面有( )个3,12是3的( )倍。
二、解决问题
1、参加语 文兴趣小组的有72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9人。参加语文兴
趣小组的人数是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几 倍?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共有多
少?
2、课间操,跑步的人数是15人,做游戏的人数是跑步的3倍。做游戏的有
多少人?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第110页第一题(4),练习二十四第7、8、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3、熟练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模型。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乘法的复习过程,体验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
2.使学生再次经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法。
学生: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可编辑范本


教学过程:
四、 基本练习
1. 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1页第一题(4)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不能漏乘。
(2) 因数中间的0必须一个一个的乘,所得的0不能省略不写。如果有进上来
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3) 因数末位的0可以不乘,但在积的末尾要添上相同个数的0.
2. 卡片出示下面的题目。
计算,能口算的就口算。
23 × 3= 26 × 5= 403×6= 635×7=
32 × 2= 257 × 9= 600×5= 240×6=
学生独立计算。
3. 计算下面各题,指名板演。
587×4= 105×8= 280×3=
订正时,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和方法。
第一个,重点让学生说说连续进位时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重点放在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上。
第三个,重点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上。
五、 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7题。
你能说说题目的具体要求吗?“估算”是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个算式是怎么估算的,再汇报,学生汇报时,要让
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2.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提炼已知条件,列式计算:870 × 8,
经计算得出票房收入是6960元。
3.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题图,指名说一说题意。
本题最容易忽略的是来回一共卖火车票多少钱,在解 答过程中,一定要记得
一共买了6张票,来回各3张。所以是215×6=1290(元)
4 .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如果把30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
是多少毫米? .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的解答。解答的办法是首先求出1本书的
高度,然后再求出 30本书的高度。这是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途径。
1本书的高度:18÷3=6(毫米)
30本书的高度是:6×30=180(毫米)
5.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如果每班3台, 正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
台,可以分给几个班?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的解答。解答的办法是首先求出电脑的总台
可编辑范本


数,然后再求出每班分得的台数。这是解决归总问题的一般途径。
每班3台,正好分给15个班,电脑的总数量是:15×3=45(台)
每班5台,可以分给的班数:45÷5=9(台)
三、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 ,大家知道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了吗?
对于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又是 怎样的呢?
3.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8题。
四、课时作业


一判断
1.500×8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 )
2.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 )
3.52个百是520. ( )
4.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 )
二.笔算下面各题。
78×8= 469×5= 708×6=
580×5= 688×3= 409×9= < br>三.妈妈去超市买盘子,如果她买4元一个的盘子,所带的钱可以买9个;如果她买
6元一个的盘 子,可以买几个?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四第11、12、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编辑范本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拼法,使所拼图形的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数图形游戏导入新课
出示图形:要求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数图形 的游戏,旨在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还暗藏两个长
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知识点,为后 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回顾整理,巩固图形的特征
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
板书: 平面图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2.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3.画一画

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 cm正方形。
【 设计意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知识基础便是它们的特征,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
可编辑范本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关系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
四个角都是直角

方形


是为后面求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动手操作感受图形周长的变化
1.说一说
(1)什么是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请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算一算
(1)分别求出画在点子图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2)板书算式:长方形周长=(6+3)×2=18(cm),正方形周长=6×4=24(cm)。
3.摆一摆或画一画
(1)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也可以
画一画)
要求: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
课件出示:

(2)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四边形。(也可以
画一画)
要求: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 法;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③比较后思考周长不同的原因是什
可编辑范本


么。
课件出示:

小结:用两个长方形拼,可以拼成两个 不同的长方形;当长是宽的2倍时,可以拼成一个长方
形和一个正方形。横着拼时,新的长方形的周长比 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宽的长度;竖
着拼时,新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 两个长的长度。
【设计意图】单独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于拼组后的 周长计
算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个设计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
拼成图形的周长并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简单相加。
(四)综合运用,实践提炼
1.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1题
(1)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2题
(1)用绳子演 示捆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彩带的长度等于盒子两个长、两个宽、四个
高及打结的长度和。
(2)再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出示一张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 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手
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剩下长方 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张
A4纸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 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
可编辑范本


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分数的认识总复习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复习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
(1)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3、进一步加强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提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分数的复习过程,巩固分数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认识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脉络。

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请你回忆一下这单元学
了什么?(生说,师一一出示)
二、复习相关知识
可编辑范本


(一)复习分数的认识。
师:谁能说几个分数?(师板书),问: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1
谁能说说它的意义?出示,结 合其复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2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 几)说2

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吧!

第一题看图写分数
1、





2、




说出相应分数后,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想

第二题填空
(1)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小亮吃了3份,小亮吃了这块蛋糕
( )
的 ,读作( )。
( )
31( )5
(2) 里面有( )个 ;5个 是 。
88( )6
(3)两天是一个星期的
( )( )
,七个月是一年的 。
( )( )
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交流订正
(二)复习比较大小
师:认识分数这部分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复习第二部分
1

1
比较大小。
3

8
1、比较

独立比较,指名说说比较方法
集体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
其中的1份越小。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越小。

可编辑范本


54
2、比较和
66
独立完成、汇报比较结果和方法
集体小结: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取的份数越多就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越大。
3、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独立完成 互相交流
1
1
22
4、给出分数、、、,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4
5
35
独立选分数比大小,交流汇报
5、三个分数排序(出题考虑不同题型)
286
(1)、、
101010
11
1
(2)、、
5
107
131
(3)、、
8816
逐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要求说出思考过程,尤其是第三小题

(三)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
214
2
1、依次出示+、-、1-
7
7
449
分别计算、汇报方法
可编辑范本


小结: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1
与分 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聪明的小法官
(1)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 )
(2)小明看了一本故事书的
11
,小丽看了一本科技书的,他们两人看的页数同样多 。
55
( )
(3)因为9﹥8,所以
(4)
11
﹥。 ( )
98
2
46
﹢= ( )
7714
1
(5)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对折后的每一份是这张纸的。
8
2、口算练习
71
52
31
+= - = +=
1010
8877
3164
5
+ = - = 1-=
4477
8
生开火车回答,然 后问:你们算的又快又正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
的?
3、解决问题
把一张纸平 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一共用
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 张纸的几分之几?

三、智力冲浪
过渡:刚才我们练习的都是基本题,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智力题,有
信心吗?
1、可以怎么填?


3
2、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我已经走了, 还应该走几分之几的路程
8
才能到学校?
3、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特快车需15小 时,普通快车需21小时。
两种火车每小时各行驶这段路程的几分之几?哪种火车的速度快
些?
121
4、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小时,东东用了小时,明明用了小
662
时 ,谁的速度最快?





可编辑范本


5、图中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6、想一想:每一部分怎么表示?










每一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评议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后反思:






可编辑范本



可编辑范本

文秘家园-恭祝你福寿


万圣节是什么时候-九一八事变简介


河南美术网-河南中考网


亳州人事考试网-校园话剧剧本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凤凰电影台


嘉兴考试培训网-信息化建设总结


宁波城市学院-座谈会主持词


澳大利亚的天气-羽毛球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