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

巡山小妖精
883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07: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监理工程师考试成绩查询-孔子名言名句



三年级数学教案《走进天文馆》


1、素材的选取。年月 日方面的知识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
因为我们几乎天天在与时间打交道;说它陌生,是因为它非常 抽象,
尤其对儿童来讲,它看不见、摸不着,反映的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变
化现象,而不是反映 儿童非常熟悉的物的特征,如探究立体图形的特
征,可以借助于各种常见的立体纸盒,通过拆拼与组合进 行活动。教
材尊重这一客观事实,以走进天文馆为线索,通过买票与观看科幻片
两个活动进行学 习,实现了学习内容与生活事实的有机结合。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下雨了-- 学看钟表(会认读整十、半时,知道快几
时了几时刚过)


二年级下册: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会认读几
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1分=60秒,会用两种方式表示钟面上是几
时几分)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钟表认识的继续;


是年月日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与结束阶段;


1 16




是今后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不仅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也< br>是解决数学中问题的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二十四时计时法;


信息窗2:年月日知识的学习。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作为走进天文馆的第一个活动,教材选择从买
票活动入手,通过天文馆售票 口呈现出的时间信息进行二十四时计时
法的学习,符合生活中的的实际状况。

2、情景图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现了天文馆一天放映节目的时间表
信息及天文馆每天开馆时间的信息 。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例题。


例题一:15:00是几时?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


例题二: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时间的计算。


2 16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 对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认真分析。除了上述所说的知识
基础以外,学生在运用时间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
好多经验,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如在收听广播节目预告及观看电
视节 目预告中知道了19点是通常所说的晚上7点等,这些是开展学习
活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也是分析学 生所不可或缺的。


(2)要帮助学生梳理数学语言,如:15:00是下午3时, 晚上
7:30是19:30。


(3)学习材料准备:钟表或钟表模型。


(4)教学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24时计时法;为什么--时针每
天转两圈,每天转24小时;怎么做-- 明确什么时候加12,什么时候减
12。


(5)要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 语。如开馆既:每天打开天文馆门
的时间是8:30,每天关闭天文馆门的时间是16:30。


(6)语言的梳理:24时计时法:在用24时计时法来表述全天的
所有时间,不用 再说明是早上、上午、下午还是晚上(几时);普通
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晚上几时等 。



3 16



(7)建立二十四 时计时法的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实
现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重要体 现。表象建
立目标的体现,不是通常所说的能够进行二十四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
法之间的转换, 这只是学习知识性目标的体现,而是在此基础上能够
把二十四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所表述的时刻与现实 生活结合起来,
如看到或听到16:30,马上就能联想到是下午4:30,马上就能想到
是下 午放学的时间。另外,表象建立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性目
标的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脱离了表 象的建立过程,要实现知识
性目标,就只能靠大量的练习来实现,这一点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与
理解,否则就可能使教学陷入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之中。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例题一:15:00是几时?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


猜想--探究-- 梳理--应用。


猜想:猜想既引导学生知道情景中的8:30、9:00、10: 30都是
上午的时刻;15:00、15:45、16:30都是下午的时刻,并会用下午
几时 几分来表述出来,既把下午的时间也既学生生疏的二十四时计时
法用学生熟悉的普通计时法来表述出来, 也就是知道15:00、15:
45、16:30在一天中的位置。


探究:利用钟表帮助学生完成从8:30--16:30的拨针操作活
动。


4 16




注意:考虑到例题只进行一个时刻的探究就 来进行二十四时计时
法的总结与梳理是不行的,所以把情景中的所有时刻都让学生来表
述。另外 要及时进行板书,用它作为总结梳理的原材料:


开始


今日放映


结束


24时计时法

8:30


9:00


10:30


15:00


15:45


16:30


普通计时法



5 16



上午


8:30


上午


9:00


上午


10:30


下午


3:00


下午


3:45


下午


4:30


梳理:一是给出 两种计时方法的名称,既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
法。二是梳理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可以再指导学 生进行拨针操

6 16



作,引导学生发现下午时刻的 表述,不再是0、1、2......时这样来计
时,而是从12时开始往后计时的,既13、14.. ....这样来计时,也既
每天的时间的计时,是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像这样的计时
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通俗地来讲,普通计时法是采用从0时到12
时、然后又从0时到12时的计 时方法,24时计时法是采用从0时到
24时的计时方法。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模型可以用下面的钟表来抽 象:


以上教学要把握的目标是:初步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知道每
天 时刻的表述在钟表上是怎样转动的。既初步给学生一个24时计时法
的表象。至于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 时法的转换是下一个环节要做的工
作。


应用:进行专项训练,既进行二十 四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
换。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梳理:一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时间,在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加上12,反之就要减去12;二是在用
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及晚 上的时间时,不用再说是下午还是晚上,在
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时,要说明是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 br>

例题二: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时间的计算。


猜想--探究--拓展--升华。


猜想:估计学生可能有两种答案,8时 与9时。9时是从8:30作
为起点,把它看作1开始数的,这种数的方法与数天数的方法混在一

7 16



起;8时是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时刻之 间的间隔就是时间的
观念。这个阶段不能要求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探究: 活动一:拨一拨:引导学生在钟表上从8:30开始拨起,
一直拨到16:30。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 律:从8:30到9:30经过
了1时,既发现了经过了1、2、3......11、12个大格,经 过了60个
小格,时间是60分钟,也就是1时,这个阶段是探究的关键;有了这
个基础,下面 的探究就会顺利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拨动钟表上的表针
发现:从9:30到10:30是1时,从10: 30到11:30是1时......
所以从8:30--16:30经过了8时。


活动二:画一画:画一画既变曲为直,引导学生把时针在钟表上
的转动转变为直线,既课本上的 表述方式。


拓展:把情景中几个节目之间的放映时间进行探究,同样也要经
历估算、拨一拨、画一画的探究过程。


升华:既用数学算式的计算方式进行升华 ,引导学生发现:16:
30-8:30=8时等。可以用竖式表示: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联系上一个信息窗及本信息窗 呈现出的情景我
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在观看《奇妙的星空》科教片。以我们人类生活

8 16



的太阳系为模型,通过情景中呈现的公转与自转的时间信息来抽象年
月日的时间规律。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公转:绕太阳化转一周的时间,水星约 是88天,地球约是一年,
天王星约是84年......


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3个例题。


例题一:一年有多长?学习平年、闰年。


例题二:关于月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学习月的知识。


例题三: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学习1日=24时。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尊重学生已有的年月日知识。虽然年月 日的知识是非常抽象
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要经
验基础 。如果学生不具有这样的经验,教学只能是灌输式,所以教师
要在正确估计的基础上提前布置学生了解这 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关的
经验。



9 16



(2)教学的基本方法--归纳法。年月日作为计量地球公转与自转
的时间单位,这方面的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通过年月日时间规律
的归纳与探究,梳理知识。这就要求 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通过对材
料的对比辨析进行归纳,这就是归纳法。


(3)教材分析:合作探索部分的三个例题,分别是学习一年有多
长、学习月的知识、学习有关日的知识 ,从中不难发现,它是延着
年、月、日的知识体系而编排的。其中,例题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
内容的学习质量。


在例题二的探究过程中,教材分别用了四块内容,仔细分析我们
不难发现,上面的两 部分属于探究,而下面的两部分其实是总结与梳
理的内容。


(4)教学的 层次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三个例题虽
然都属于合作探索,但这里的探索必须划分层次,否 则就会使教学陷
入无序的状态之中。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例题一:一年有多长?学习平年、闰年。



10 16



在引导学生充分表述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既概括:一年有12个
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366天。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一年有365
天的年份是平年,一年有 366天的年份是闰年。


例题二:关于月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学习月的知识。


按照猜想-- 探究(验证)--反思--升华的程序进行教学。


猜想:引导学生把了解到的有关 月的知识进行表述:关于年月日
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这其实就是教材例题二中左上角部分的教
学。


探究(验证):为学生准备不少于5年的相邻年份年历卡,如果
考 虑到年历卡准备不方便,可以用挂历或年历来替代。教师要准备如
下所示的表格,以备学生汇报交流时用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伴随着学生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把学生发现的各个年份中
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完整。


年份


天数


月份


11 16



1996年


19xx年


19xx年


19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1


2




12 16


29


28


28


28


29


28


28


28


29


28


28


3


4


5



13 16



6


7


8


9


10


11


12


366


366


366


闰年


闰年


闰年




14 16



反思:利用上述的表格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规
律,既:


(1)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
每月30天; 2月份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2)每年天数的计算:任意选择 其中一个年份,计算每年的天数
是多少。通过数据说明:闰年的2月是29天。并引导发现每4年中有< br>一个闰年。


(3)闰年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二月的天数的判断;二是根据每
年的天数来判断。


(4)引导发现公历年份与数字4的关系,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
的,一般都是闰年 。并补充: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
数才是闰年。


升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


例题三: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


教学中要注意:一是要利用钟表帮助 学生梳理时针走两圈,正好
是1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帮助学生建立1日的表象的过程,是把1
日的定性的描述与钟表的定量的刻画联系起来;二是要利用表针的拨

15 16



动给学生清晰的一日的概念,既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1日;
三是1日与1时之间的关系,既1日是24时。


走进天文馆






16 16

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中考试题


老乡会致辞-中秋节好词好句


道教创始人-淮海工学院招生网


辛夷坞经典语录-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2015年高考-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汽油下调-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感悟人生的作文-佛罗里达大学排名


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高三英语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