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四川管理学院-千分考
重叠问题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108页及练习二十四1、2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
意义。
结
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
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
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
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
重复部分的问题。 <
br>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
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
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学生会借助直
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四、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啦圈、带有学生姓名的小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会猜脑筋急转弯吗?今天老师带了一道脑筋急转弯!请看大屏幕。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起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
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生答: 在课件中出现具体人物(外婆 妈妈
女儿)
女儿
引导学生说出:听出来了,妈妈有两个身份,妈妈她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
女儿的妈妈。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请学生充分的说)
师:那外婆在这个脑经急转弯中几个身份?生:1种!
1
师:外婆在这里只是妈妈!那这位小孩在这里——只是女儿!
二、认识重叠,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妈妈有两个身份,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
妈。(板
书:既„又„)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中我们称之为重叠。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数学广角,一起来研究这个重叠问题。
引出课题并板书:重叠问题
三、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师:我们先来玩抢凳子,
需要请2个同学,(发现少一人,没办法玩,再叫
4个人上来,多了三个人,公平起见,4人猜拳决定谁
参加)
【游戏结束时回到座位】
2、师问:刚才参加了抢凳子游戏的有几个人?
参加了猜拳游戏的有几人?
一共有几个人参加了游戏?(疑问:3+4不是等于7吗?怎么3+4=6呢
再数怎么只有6个人)
生:有重复参加游戏的。
师:你说的“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有个同学参加了两
项比赛、有得同学既参加了抢凳子游戏又参加了猜拳
游戏。3+4-1=6
3、师:为了更清
楚的理解算式,让我们借助呼啦圈来看一下好吗?(要准
备两种颜色的)一个呼啦圈表示一个游戏活动。
一个圈里一定有3人,另一个圈
里一定有4人。(可能出现:其中一个同学在两个圈里不断地跑动,放手
让学生
自己把两个圈交叉。)
及时追问:你为什么把两个呼啦圈都套住这个同学?
(首先参加了抢凳子的上来, 再请参加了猜拳游戏的)分开站,老师分开点
人数„„„
得到3+4-1=6
是不是把这个人减掉(师把中间这个学生拉出来),数一数
只有五人,不是
要把这个人减掉吗?原来只能减掉一个角色。如果参加两个角色减2.。。。。。。。。
4、把呼啦圈移到黑板上,学生扶住师画出来。(学生用手势表示)
2
标上抢凳子、猜拳。
5、让参加了游戏的把名单分别贴到相应位置。
再用呼啦圈套住检查。得出既参加了抢凳子又参加了猜拳的贴在中间
移动参加了猜拳的到中间,教师移,问可以吗?得到“只”{板书}
6、引出韦恩
图。(出示介绍)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数学家
创造出来的。你们刚才也像数学家一样,
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7、读图训练:让我们再仔细研究这幅韦恩图。分别说出图中每一部分的意
思。【幻灯出示图】
【结合课件强调:用关联词说出韦恩图的5部分各部分的意思】
8、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师:你能从图中找出算式的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看着韦恩图,你还能想
到什么算式?
整理并理解算式的意思。
生1:3+4-1=6(人)
强调是几人重复就减几(突出强调这个算式)
生2:2+1+3=6(人)
说明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生3:3-1+4=6(人)生4:4-1+3=6(人)„„
9小
结师:同学们发现了数学问题,并想办法用这个韦恩图帮助我们解决了
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
重叠问题。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
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试试吧!
四、联系生活,反馈练习
1、例题1
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吸引了许
多同学参加,有的参加体育组
强身健体,有的在语文乐园里吮吸知识的甘露,有的在数学天地里品尝收获
的喜
悦。老师这儿就收集了三(1)班同学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并把它
制成了统
计表。【出示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一些什么数学信息?
图分别表示什么?引导把相应的名字找位置。
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并计算出一共有几人参加了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
投影反馈,并要求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
2、动物运动会(独立完成,书上填表)
五一节就要到了,动物王国准备举行运动会,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呢?认识
它们吗?
学生说说动物名称。老师表扬: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都很佩服你
们。
比赛项目:游泳、飞行
师:小动物们可以参加什么项目呢?请你们来帮小动物报名吧。(把动物
序号填在课本上)
说说哪些动物会飞,能参加飞翔比赛,哪些动物会游泳,能参加游泳比赛。
点到天鹅、海鸥时
,说说它们应参加什么项目,为什么?要放在哪儿?这说
明两个圆圈交叉的中间部分表示什么?
出示:既会飞又会游泳的
3、具店的问题。
师:二( 5 )的同学
真是厉害,有了韦恩图这个朋友的帮忙,真是方便多
了。其实啊,像这类数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
,瞧!
生独立完成。反馈。
4、我能行。
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
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5、想一想
师:课上到这里,同学们
还这么有精神,真棒!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老师对所
教班级的一些调查情况。
三(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既参加美术组又参加歌唱组的有8人,
4
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不能用今天学的重复问题解决所有问题。
五、回顾课堂,总结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重叠问题,(高中还有个名字叫集合)
重叠问题远不止我们
见到的这些。下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今天的学习
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呢。
六: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谁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疑问?
七、机动练习,延伸拓展(有时间就组织小组合作完成)
我能想全面
老师还针对三(1)班第二大组做了一次单独调查。
参加美术小组的有5人,参加歌唱小组的
有7人。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可
能共有多少人?师:可能是什么意思?
①5+7=12(人) ②5+7-1=11(人) ③5+7-2=10(人)
④5+7-3=9(人)⑤5+7-4=8(人)⑥5+7-5=7(人)
师:我们一起来回
顾一下,刚刚同学们说到的这几种情况?哪种情况属于今
天研究的重叠问题?有没有发现,什么情况下总
人数最多?随着重复的人数越
多,总人数就越少。
板书设计
重叠问题
一共有几人参加游戏?
①3+4-1=6(人)
②3-1+4=6(人)
③4-1+3=6(人)
④2+1+3=6(人)
抢凳子的有3人 猜拳的有4人
既 又
只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