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别妄想泡我
890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11: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报的写法-告白词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 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
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 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
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 有余数的除法。通过野
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
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 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
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
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 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X|k | B| 1 . c|O |m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
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 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 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 除法的意义。通过合作
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
的?(出 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4)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引导学生互相读算式
5)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2碗,还余2碗;11瓶饮料平均分给4人,每人2瓶,还余1瓶;
师:同位互相说说算式,独自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仔细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3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适当进行补充)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作业设计:
认识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有
余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1—分食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
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 14÷6= 45-5=
2×9= 3×9= 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 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
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
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2)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3)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 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
怎样做的。
4)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5)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 用到实际中。
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 16÷6=2(盒)„„4(个)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第6页信息窗2,第7页你问我答。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
法;理解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
作,并能 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
义,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
2、师生共同解决: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三、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评议。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商方法。)
2、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2。(把竖式写完整)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位要对齐。(特别注意商的位置)
3、出示自主练习5
25÷6=( )„„( )
44÷( )=( )„„8
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做( )件
鼓励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再进行计算。
4、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9÷2= ()„„()
(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根,还剩( )根
11÷4=() „„()
四、教师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2÷4=5(人)„„2(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2——搭帐篷
教学内容:
第8、9页的练习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
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在 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 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
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2、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它藏在哪里吗?请你把它找出来。
14÷4=3„„2
8÷5=1„„3
16÷3=5„„1
10÷4=2„„2
3、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
二、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4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2、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 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
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 问题。
3、游戏:蚂蚁躲雨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
(1)没有余数的算式
(2)余数是3的算式
(3)余数是1的算式
4、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1)小组里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5
----
3

4

5




6

四、小结。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作业设计:
回家与父母一起分糖果,记录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算式;
思考:一堆苹果,如果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那么3个3个地分,最后余几个?(鼓励学
生回家先 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与父母一起进行,最后再回答)
板书设计:
27÷8 36÷6 22÷7 48÷9
37÷4 48÷8 49÷7 33÷5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
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8 50÷7 64÷8
41÷6 72÷9 46÷9
2、看图填算式。
(1)9÷4= (盘)„„ (个)
9÷2= (个)„„ (个)
20÷3=(个)„„ (个)
20÷6=(束)„„ (个)
(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二、教学:我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
(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说一说)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有46人 每辆车限乘8人
46÷8=5(辆)„„6(人) 需要6辆车。
(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3.引导学生通过反 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学习了本单元,你有什么
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 能摘到几颗?
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丰收园
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我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积极、合作、会想、会问、会用)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来到城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 范围的一次扩展。它是学
习万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
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下火车的人数,停车场停 放汽车的数量、住宅楼的
户数及花坛中花盆的数量。借助“一千是多少?”及“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引入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和
千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内容选择联系城乡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 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
用已有经验认识大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
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
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 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
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 个星期天,我们的手拉手学校的同学来到了青岛,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咱们城市的
哪些地方?(学生 回答)。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
师适时小 结: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
以内的 数”(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 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一]
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 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
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提问: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十]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10、20、30„„90、100
(3) 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新课 标第 一 网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课件演示: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提问: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板书[百]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刚才我们在 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l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l 一百一百地数,再从1000数回1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
(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 计数器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继续提问: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千位)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 [出示一本笔记本]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本笔记本有100张纸,1000张纸有这样的几本?



请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签]
提问:这袋牙签有200根,多少袋牙签是1000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5袋牙签是1000根。
教师呈现1000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3)[出示一本书]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请你估计一下。一页大概有多少字?1000字有这样的几页呢?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数量到估计稍多一点的文字数量,逐步感知千以内的数。
(4)生活中感知:
提问:
l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500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1000人?
l 我们班同学40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1000人?
l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4、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
(1)从195数到204。
(2)从407数到414。
(4)从989数到1000。
5、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125。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
练习写数。
谈话: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学生自己试写)
如果个别学生将八 百零八写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几个十,(一个十也没有),在十位
上应该写几?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谈话: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数!
1、谈话: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出示:温州大桥全长6977米,桥塔有50层楼那么高。184 根钢索,把宽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
桥身托了起来。桥面上有6条行车道。399根双叉灯柱整 整齐齐排列在两旁。
请学生自己先读,并且在小组中交流。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汇报在生活中搜集
到的数。
4、猜数游戏。(以“幸运52中猜价格”为形式)
(1)吸尘器150元。
(提 示语以“少了”或“多了”为标准,如:生说100,师说少了,生说200,师说多了等,直到猜中为
止。)
(2)羽绒服789元。
(方法如上。)
(3)消毒柜999元。 (改题提示为:它的价格是一个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都相同。是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1000
非常接近,请学生以此为例进行猜测。)
5、拓展游戏活动:
谈话:有两个小朋友 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转盘转到了3、6、9,这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
请你们把它们写 出来。
学生交流结果(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 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
认识千以内的数。同学们,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 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去探寻数学的
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179”,接 着照样
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拨珠写数游戏:(自主练习3)
谈话: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请 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个数中“4”
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3、看图填数游戏: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2)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再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
字的意义。
4、蝴蝶采蜜:(自主练习4)
谈话: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请你连一连。
挑选267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5、我当口算小能手:(自主练习5)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6、你说我写:(自主练习6)
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 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化形
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 强熟练程度。
7、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这道题的答案有:
380、508、586、589、598、600、660、690、900、960、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 吗?其实,还有很多数比1000
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程吧,相 信你会更有收获的。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万以内数的认识,因
此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迁移到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 是以后计算的基础,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 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
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难点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
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 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 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
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 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 ,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 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
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
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 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
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 课件二)
B、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 这么多人。)(课件
三)
C、 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 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
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 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
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 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
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 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
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 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
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 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谈话: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
际问题,好吗?
活动一: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课本第17页第1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 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哪个组先做完、做对的是赢
家,并给这个组奖励。
2、填空。
9089的下一个是( ),9799的下一个是( ),9899的下一个是(),下一个是( ),9989下一个是( ),
9999的下一个是(),
3、课本第18页第4题,并补充以下练习(课件出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种。
(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读作( ),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组成的。
(2)5316读作( ),是由()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的。
(3)9998再数( )个一就是10000。
(4)9920再数( )个十就是10000。
(5)9800再数( )个( )就是10000 。
5、抢答题(课本第19页第6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谁做对谁 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哪个小组先做完,哪个
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教师宣布比赛开始,
给有关组奖励。
活动二: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2个4和2个0组成以下各数:
a、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b、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摆出之后再读一读。
课后反思:




信息窗三------走进学校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该图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光明小学和实验小学的学校人数、学校餐厅以及图 书馆”引入对万以内数
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农村的小朋友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加手拉 手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农村去看
一看,好吗?(出示教学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
动物彩蛋530个,脸谱彩蛋495个。
2、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主要解决
比较多少)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果树真多,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哪种树多?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鸽子和鹌鹑谁的只数多?
„„
3、引导解决哪种果树多。(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1)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方法一:
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00 > 950 。
方法二: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00 > 950 。
方法三:
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00 > 950 。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00 > 950,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
活动二
1、我们再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养殖场有鹌鹑895只,鸽子806只,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
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和806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 806 。
(2)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0接近900,806接近800,因为900比800大,所以895 > 806。(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此法教师可以作为
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这种方法)。
(3)谁还能举例说说谁是谁的近似数。可多安排学生举例说明。
活动三
1、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哪个多?
„„
2、学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3、介绍一下,你解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的方法。
如:不同数位„„相同数位„„学生交流。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数字王国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百位 上8比3大,所以803大于308,第二题999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
所以999小于1000)
2.手指裁判。(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 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
指和食指)
1001○999 123○96 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 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
的那个数 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真 思考、自行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生归纳出规律
性的结论已 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活动二:
自主练习
第1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大小的题目。
题目中出现了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比较两种情况 。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如两个书架上图
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纸上字 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生 进一步强
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打下基础。
第2题: 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
第3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4题:是一道通过语言描述确定数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习时,要指导学生体验大(小)得多 与接近的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连线。教师也可以
进行适当地扩充,如让学生说一个比8 00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的数,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5、6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
第7题:是一道分析、应用统计数据的题目。 < br>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交流。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预测的< br>结果只要有合理的根据就应给予肯定。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如果学生提出计算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 br>把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
[设计意图]
这些练习题的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 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用操作学具设
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 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课后反思]


信息窗四 估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
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 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
本信息窗,呈现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参观新建的学校 、苗圃、菜地的情境,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
“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 ”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
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 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 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 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走进新
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手,体验一下农村 生活,好吗?
(2)课件展示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场景二:白菜园。
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有多少棵小树苗?
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贴。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2)有些白菜被挡住了,看不着,没法数。
(3)我数出了每行有6个人,有16行,想用乘法,16X6我不会算。
„„
(3)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 略先估计一下大体数量,今天我
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板书:估计。
补充板书:大约
·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大约有多少棵小树苗?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 孩子对广阔的农村充满了好奇,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走进
农村、体验生活的情境,扩大 学生感受估计的空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千、
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 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体会估计的
重要性的认识,本环节留给学 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数一数,亲身感受一下“数大数”的困难,体会到
必须要寻找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进行估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探寻估计策略。
(1)明确问题:·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课件展示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3)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方法:
两横排大约是30人,用笔把两横排圈出来,六横排圈了3个圈,大约是90多人;
两竖行大约是10人,把两竖行圈成一圈,16竖行可以圈成8圈,大约是80多人。
数出每竖行有6人,10竖行是60人,再加上6竖行36人,一共是96人。
一半有8竖行,每行有6人,一半有48人,两半合起来大约有96人。
„„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5)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普遍都采用数出有几行、有几列,然后通过确定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方法 ,还有不少同学用到
了估算。估计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2、巩固估计策略。
问题一:·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课件展示场景二:白菜园
(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思路:
先算出1畦白菜有多少棵(一畦白菜 有5行,每行6棵,共30棵) ,再推想8畦白菜大约有多少棵(2畦
大约有60棵,4畦大约有80棵,8畦白菜大约有240棵。)
先估计2畦白菜有多少棵(2畦白菜 有10行,每行6棵,共60棵),8畦白菜4个两畦就是有4个60棵,
大约有240棵。
„„
(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
问题二:·大约有多少棵树?
(1)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
学生比赛。
(2)交流估计经验。
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策略和方法的学 习,学生在平日已经断断续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本环节教学
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尝试寻找估计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



中 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体会估计要有一定的依据。学生的估计方法多种多样,只要
合 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本环节最后还设计了“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的小竞赛,请比赛的
前 几名同学介绍估算经验,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合理的估计策略,优化估计策略。]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1)课件出示小明给爷爷的一封信,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生交流读信感受。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估一估小明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A、 先估计1行的字数,再算几行的方法。
B、 先估计空白的格数,再整页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的字数。
C、 用割割补补的方法,将开头一行的字补到第三行中,凑成一整行,再按(1)
的方法进行估计。
„„
2、教材25页自主练习第2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教材26页自主练习第3题
大约还能再放多少盆花?
“还能再放”是什么意思?
然后学生独立估计,全班订正。
4、教材26页第5题
学生独立估计后,全班订正,交流估计的方法。
5、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
围 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份小实践报告。
[设计意图:课堂中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必须回到生活得到应用,才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给爷爷的一封信”,到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盆花、水果数量的估计,再到对操场距离的估计,本环节将估计的知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初步形成的估计的意识、能力、策略和方法在不断的应用中,使获得拓展与深化。]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活动一、交流课外实践小报告:
1、谈话: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请同学们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
下大约有多少米?现在谁想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2、全班交流实践结果及估计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策略:
(1)先确定一步的长度,来推断100步的长度,进而推断几百步的长度。
(2)先确定10米或100米大约走几步,再看看总步数中有多少个10米或100米



„„
[设计意图: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 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
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还要加强课外活动。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
场进行一下实际估测一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 解,又让学生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
受。]
活动二、走进生活估一估。
1、课件出示运动场看台图片。
(1)教师引导:学校运动场有这样的四个看台,请你估计一下学校运动场看台大约能坐多少人?
(2)学生独立寻找估计策略。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估计策略。
先估计一个看台有大约有多少人,再推断四个看台大约有大约有多少人。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一 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人(估计一排和六排大约有30多人,二排和五排大约有30多人、
三排和四排大约有 30多人,所以每个看台大约有100人。)
2、课件出示三糖
大约( )块 大约400块 大约( )块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2、课件出示作业本情景图:
教师引导:这是同学们的作业本,你能帮助小女孩估计一下作业本的数量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估计并说出理由。
3、课件出示小树林图:
教师引导:为纪念校庆纪念日,学校新种植了一片纪念林,请你估计一下这片小树林有多少棵
树?
学生独立探究解决。
小结:估计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多动脑,用好估计,可以使生活中的许多事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找到估计问题的原型,对估计的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
学生之间架起 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掌握估计的策略与方法,巩固估计的知识,学生
在估计的过程 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活动三:数字组合(教材26页第六题。)
(1)教师引导:估计一下,你能用0、5、1、2这四张数字卡片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2)小组合作研究,摆摆看。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摆得最多、最全。
小组 汇报交流,请摆的摆得最多、最全的小组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怎样才能有规律、有顺序、不遗漏的
摆出 18个数字来。
(4)这四张卡片摆出的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设计意 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方式,初步体会物体的排列规律,同时加深对
万以内的 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信息窗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5。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情境延续了“手拉手活动”的线索,通过情境图提出加减法的问 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本课的知识内容繁多,包括“整百数加减整百 数的口算”、“整千数加减
整千数的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 ”。这些知识是建立在“万
以内数的认识”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 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知
识作为本课的学法渗透和迁移;同时在观察、比较、反思及优化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 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算理,掌握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学生对口算的不同角度思考,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优化的算法进行口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灵活性。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一、复习铺垫
1、口答
20个十是多少? 36个百是多少? 5个千是多少?
80里面有( )个十 130里面有( )十 500里面有( )个百
4000里面有( )个千
2、口算
70+20= 90-50= 80+5= 47-40= 38-8= 4+50= 30+70= 80-20=
[设 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知识的迁移类推作好铺
垫。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城乡小学生们的“手拉手活动”结束了,但城乡 小学生们常常回忆起他们在活动中的所见
所闻,这节课我们先看看城里的小学生回忆起哪些乡村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看信息窗右侧一幅图,发现有用信息。
谈话:从这些情境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
②、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
③、山坡上一共有多少只羊?
④、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
谈话:今天我们只解决前三个问题,问题d我们放到下节课解决好吗?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①
谈话:如何列式解答问题①?
学生列式:300+400=
谈话: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l 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l 300是3个百,400是4个百,3个百加4个百是7个百,7个百是700
l 因为3+4等于7,所以在7后面加两个0就是300+400=700
l 个位0+ 0=0,十位0+0=0,百位3+4=7,所以是700(对这种相同单位上的个数相加的办
法给予特 别关注与引导,为后面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作铺垫)



l 用笔算方法
2、算法迁移,解决问题②
谈话:对解决问题②,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400-300=
谈话:你想怎样口算这道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都给予肯定。
3、巩固算理,优化算法
出示第一组口算题:
500+300 600-200 200+700 900-500 600+300 800-400
学生口算,挑几个说明算理。
谈话 :同学们真了不起,口算得又对又快,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顺势板书课题:整
百数 加减整百数的口算)
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可以怎样想?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
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意见,选出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
(三)类推练习(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
出示第二组题:
第二组:5000+3000= 3000+2000= 9000-6000= 7000-2000= 4000+5000=
谈话:同学们这组题与第一组题有哪些不同?(顺势板书: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你想怎样口算?
学生类比、推理出算理并口述。
(四)解决问题③
谈话:如何解答问题③?
学生列式:120+50=
谈话:你想怎样口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拨计数器
2:12+5=17,所以120+50=170
3:个位上0+0=0 ,十位上2+5=7,百位上1+0=0,所以120+50=170
4:笔算。
谈话: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学生谈想法和理由。
(五)类推练习
第一组:
270+20= 450+40= 980-50= 690-90= 330+40= 560-20=
挑几题让学生说算法。
第二组:
1200+400= 6400+500= 8500-300= 8900-600=
9900-900= 4800-700= 7600-7000= 6300-300=
谈话:第二组和第一组有何异同?你想怎样算?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着“学生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 交流、发现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口
算的不同算法,明确算理,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在多种策略 的选择中,树立优化意识。同时,
在巩固练习中给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探索内部原理的机会,灵活地通过 算法迁移类推来学习整千数加减整
千数的口算,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
二、综合应用
3、开火车口算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29④,集体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进 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对解决
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三、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实现知识的系统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数的组成:
32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320是由( )个十组成的
4500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的
4500是由( )个百组成的
2、口算(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200+50= 700-500= 1000+3000= 3000+6000= 500+200=
760-60= 900+70= 5500-500= 8700-8000= 8000-2000=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和上节课所学旧知,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看图提问题
谈话:上节课,城里的小学生回忆了他们在乡村的所见所闻,那么乡村的小学生回忆起什么呢?
学生看情境图的左侧一幅图,搜集并说明图中信息。
谈话: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
②两个候车厅一共多少人?
③中年组比老年组多多少人?
④老年组比青年组少多多少人?
„ „
2、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谈话:解决问题①,该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1200-800=
谈话:1200-800该怎样口算?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想法。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l 借助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l 1200 – 800 = 400
1000 200
200
l 1200是12个百,800是8个百,12个百减8个百等于4个百,所以1200-800=400
l 想12-8=4,再在4后面加2个0,就是400
l 想个位0-0=0,十位0-0=0,百位2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十,12-8=4,所以是400



l 笔算
(对学生不同的算法,老师均给以肯定)
3、优化算法
谈话:这么多算法中,你觉得哪种适合你?
学生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
4、迁移学习
解决问题②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说明算理。
5、反馈练习,解决问题③、④。(教师顺势板书课题: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6、类推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第一组:7500-800= 1600+700= 5400+300= 2200-800= 3400+600=
学生快速口算,挑两道题让学生说方法。
第二组:750-80= 630-50= 460+90= 750+40= 530+70=
谈话:第二组和第一组有何异同?你想怎样口算?
着重让学生说清算理。
[设计意 图]承接上节课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到举一反三、类
推学习 ,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对学生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巩固应用
1、游戏“找朋友”(P28练习2)
2、填一填
190 600
200 -70= 70 +800=
320
3200

3、开火车
480 – 40 + 80 - 40 - 400 + 50

7200 – 200 +2000 -800 -200 -600
4、解决问题
完成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我学会了吗?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是一段真实的文字资料,其中记录了山东发展中的大量的 数
字资料,它是对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后的一个复习巩固。通过复习,让学 生
构建知识体系,为学习第四、六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 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 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 结构体系。
3、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
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明确复习内容,总体回顾有关知识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 》,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 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
百十个, 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铺垫,让学生 走进山东,走进家乡,通过复习数万以内的数,从数的组成、计数
单位入手,让学生轻松理解计数原理, 知道相邻数位间是十进制,从而解决关于数的意义的认识。这是复
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数:2077、4393、510
3、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学生可能答:2077是由2个千,7个十和7个一组成;4393是由4个千,3个百,9个 十和3个一
组成;510是由5个百和1个十组成。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4393>2077>510
2、510<2077<4393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 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
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 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
【设计意图】:“你能将这些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吗? ”这一提问,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抛给了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又给了 学生思考的提示:要按顺序。学生根据画面信息
进行排列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地复习运用了“比较数的 大小”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
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2、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时说出估计时所用的方法。)
3、同学们估计出了这段资料的字数,看 来同学们在估计时很有策略。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你能很快估
计出这段话有多少字吗?
4、对比出示:资料:《青岛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 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
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 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
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长 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有
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共168种。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结果及方法)
4、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 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
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设 计意图】:估算在本课中是一难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自由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
展示 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充分让学生进行表达,引导学生探讨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数感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 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
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进行简单的整 百的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重在明确算理,为下面进一步进行口
算打好基础。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小结:从这些数 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山东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呢?
那就用我们善 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珍贵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
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
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 ,
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 以
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 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
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 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
参与测量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 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
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 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
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 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
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 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
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 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
书: 1分米=10厘米 )
(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 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 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
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xK m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 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
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加深对
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 )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练习的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
(3)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设计 意图: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
直观 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3、填写长度单位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谈话: 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
力, 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 )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
一把小刀长6( ) 课桌高70(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综合练习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1)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
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如:1分米-3厘米=( )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
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三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
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 br>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 br>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
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 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
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 查测量,完成表格。(小组成员调查同一
项目)
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设计意图]本课是安排在第 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后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
知识,所以本节课是对以前 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元一个综合的回顾与应用。板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便于学生感知他们之间的关 系。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思 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1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只靠眼睛看、耳朵听是无
法记牢的,学生必须亲身去 感受、去体验,才能在脑中形成长度的表象,这为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测和估测
奠定基础。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 10 1000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内容是我们课堂上已经学过的 知识,本节课将其回顾、整理,强化基础知识,为下面
的活动提供知识储备。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 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
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 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
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设计意图]在交流之间,学生已经选用了工具及单位,但这时是无意识的去选用:选用长度单位,学生 平
时比较习惯用“cm”一遇到测量首先想到用“cm”做单位,通过本环节的设计,然学生意识到各种 长度单
位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灵活选择;选择测量工具,一开始选用时,没有系统的概念,只 是能测
量出结果,通过本环节,学生的思考上了一个台阶,选择工具时,学生已经有意识去思考选择它的 原因。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去了解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放了学习内< br>容,也开放了学习途径、方法。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设计意图]抓阄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平性.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 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
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 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
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 的实践应用。同时每一组两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
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 位,通过更换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
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

信息窗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
础。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 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教学 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
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 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
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 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 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瞧,她们在欢快地忙
着做鸟巢呢!(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知道每 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
关于长方形你 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 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引入对平面图形特
征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 并适时板
书特征)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谈话:经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
学活动中体会 长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 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 巢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操
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3题。
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在方格纸 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特征)
3、自主练习第4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
(1) 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系统整理。
(2) 学生说条件,学生猜,巩固提高。
二、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1)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自主练习第6题。
①学生动手尝试。
②班内展示剪法。
3、聪明小屋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②班内交流解题方法。
四、自我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图 形 拼 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用各 种平面图形进行拼组
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情境图呈现的是用平 面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壁画。壁画中包括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三角
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 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该图与信息窗1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爱
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 爱心主题。由学生的提问“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入对本信息窗的
知识点——图形的拼组的学习 。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说出壁画上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难点是能够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组 设计
与众不同的图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各种形状的奖励牌
学具准备
学具盒中的七巧板、各种图形的纸片等。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肯定孩子的爱心)。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活动一:欣赏壁画
1、 导入新课:
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小鸟”,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2、 创设情境: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小鸟也飞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为了倡 导大家都来爱
护小鸟,小朋友们做了一幅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展示信息窗2画面)!
3、欣赏:
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再请你用奇妙的数学眼睛来观察能发现什么?
生交流。
4、揭示课题: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刚学过的图形拼组成的!(出示课题:图形的拼组)
同学们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案吗?
小组内交流。
每组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最感兴趣的图案。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引入新课使学生首先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有一种心旷神怡的



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 的爱心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
谐相处,激发孩子们的爱心。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唤起学生对 平面图形的回顾,充分感知
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二:玩七巧板
1、引入:壁 画中用图形拼成的事物就在我们生活中,学具盒中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美丽的图案,它叫——
七巧板。你 们能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图案?
2、交流。
3、各自动手拼摆。
4、各组推荐一名有创意的同学上前展示。
5、展示与评价。
[设计意图]关注学 生的创意是否与拼成的图案相吻合,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拼出图案。既面向全体,又为下
一步“创作大赛” 作好铺垫。
活动三:创作大赛
引入: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假如把你们的智慧团结起 来会更了不起!想不想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
创作一幅画?咱们举办现场创作大赛。
1、出示比赛有关事宜
⑴ 材料:使用学具盒中各种图形的纸片。
⑵ 作品:美观而且有一定意义。
⑶ 展示时说明设计意图。
另外本次大赛设有:创意奖(三角 形的)、文明奖(六边形的)、智慧奖(五边形的)、爱心奖(圆形的)。
2、小组讨论:准备用哪些图形创作一幅什么有意义的作品?
3、汇报交流。
4、(播放音乐)各组在优雅的音乐中动手创作。
5、展示作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6、评价并颁奖:
⑴各组的作品已经展示完毕,各个奖项该花落谁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吧?
⑵师生交流评价,达成一致意见。
⑶颁奖:获奖小组说明该奖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将所学的平面图形融会贯通于创作大赛之中 ,
引起学生盎然的兴趣。尔后,让学生介绍将数学知识蕴涵其中的有意义的作品,教师和学生给予及时的 评
价,将课堂气氛推至另一高潮。
活动四: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又熟悉了学过 的平面图形,同时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有一颗善良而又智慧的心,希望在
生活中能用你们的爱心去关心和 爱护一切生命,为它们撑起爱之伞!用你们的慧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
我们是世界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艺术性的结束语,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整理,又使学生的智慧与心灵得到了升华。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这是一节复习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特征之后安排的,既是对本册“空间和图形”部分知识的巩固,也是对 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学
好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 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奠定基础。教材安排了“请你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这
一要求并给出一个设计的方格纸,来帮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规范地设 计在纸上。教材安排这一内
容,是想借助一个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实践操作,来切实感知体验 图形的特征与图形拼组后的
美。
教学目标:
1.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等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它们规范地画出,
拼出漂亮的图案。
2. 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运用“图形百宝箱”复习旧知。
1、引出“百宝箱”。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 习中,我们通过“做鸟巢”的活动又认识了许多的图形,这节课咱们
就利用认识的图形来当回设计师,好 吗?瞧,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
要求:
1、摸出图形。
2、说说特征。
2、小组讨论汇报。
在你的小组中与伙伴合作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
(小组合作,在摸、问、答的过程中复习本单元图形的相关知识)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都摸到并获得了哪些图片?
(学生汇报结果,根据学生汇报的图形)
随机全班一起复习一下本单元的图形特征的知识,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百 宝箱”、当回“设计师”既引出课题,又引出了有趣味的数学活动的序幕,学
生在活动中既复习了本单元 的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激励着学生的创新想法。
二、整体设计并布局图案,获得拼组图形的形象体验。
1、教师引领,出示图案。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瞧,刚才老师课前也从“百宝箱”里摸出了一些图形,将它设计拼组
成这个样子 ,你能说说它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吗?
2、学生探索注意事项。
将这个图案设计到方格设计纸上,应注意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可能想法:
记住这个图案中所用图形的特征。要用尺子将线画直,画规范。
[设计意图] 这一教 学环节,先让学生感知老师的示范图案,对自己的设计既是启发也是在放手让
学生自主操作之前,对操作 活动中应注意问题进行讨论。达到探索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 力和创新意识。
三、参与拼组图形,体验图形的美。
1、学生自主布局设计。
刚才大家提的建议都很有价值。你也可以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自己心中漂亮的图案,事先一定要想好图案
的整体布局。先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 我们在讨论中认为可以用自己摸出的图形摆一摆,照样子画到表格中。
(2)我们在草稿纸上先画了一个草图„„
2、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拿出尺子,并翻开书本第80页,开始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你心中的漂亮图案吧!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教师对画平面图形的规范性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 学 生在真正使用方格纸之前,再将自己设计的图案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明确要根据图形
的特征来规范设计 自己的图案,学生经历了从充分感知图形特征到具体实践操作拼组图形的过程,在这一
活动中获取了数学 知识也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

X|k | B| 1 . c|O |m

四、 展评作品,感受图形美。
1、展示作品。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学生用实物投影及板贴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加以介绍 用到了哪些图形,学生互相评价,选出
最佳设计奖)
2、感受图形美。
今天大家当了回设计师,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自己作 品的展示及互相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图形拼组成的图案的美,同时在获
取数学知识及乐趣的同时,还感受 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课后反思:

X|k | B| 1 . c|O |m





第六单元 去姥姥家
——混合运算
信息窗1:去姥姥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的情境来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回姥姥家的的场面,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教学时引
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
决问题的热情。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前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
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以后学习打好基
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
强数学学习的信 心和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 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
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一生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88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条103元的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3)买两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裤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8)一件上衣比两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结合教材创设“买礼物”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
对学生渗透 尊敬老人的品德教育。]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
=215+88
=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 103 + 88
215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把得数
写下来,用这个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2、猜一猜:连加和加减混合一般是从左往右挨着做,那连减应该怎样算呢?
3、试一试:690-327-209= (一生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买礼物” 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


< br>算方法,尝试解决,再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br>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我有两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 分
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两道题,谁做对了,就奖励给谁一张魔术卡片。赶紧做吧。(做完的可以做
其他两道)
2、第二关:乘车。
为了奖励同学们,姥爷决定带大家去养鸡 场参观。想去吗?看!车站上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帮助他们解决
吗?(观察,独立解决,交流展示自己的 不同算法)
3、第三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4、第四关:开连环锁。 < br>嘟嘟嘟,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养鸭场门口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开,学生分两组进行比赛,用时少、正< br>确率高的为优胜奖。
5、第五关:参观养鸡场。(第83页第5题)
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答。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把闯关活动的动画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
意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反思,自我评价。
[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 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 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 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 ,
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 的
思维过程。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 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
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 得到发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同位互相说一说)
2、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计算小能手比赛,好吗?谁能顺利过关,谁就成为我们班的计算小能手,你们有
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
活动二:闯关活动 解决问题
(一)第一关:摘智慧果
1、谈话:老师手中有一棵智慧树,上面结满智慧果,智慧果下面有4道题(粘贴在黑板上)
288+139+547 604-417+135 502-136-78 23
4+157-126
(1)脱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2)抢答。老师说算式,学生谁举手早谁说出结果,答对的就自动上来摘下一棵对应的智慧果。
2、公布各小队抢答结果。
(二)第二关:商场调查
1、谈话:看到小朋友表现的 这么出色,姥爷感到特别高兴。他说,现在天气热了,我们到商场去看看销
售空调的情况吧,你们想去吗 ?
2、点击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姥爷说,我这儿有4道题,如果你们都答对了,就带你们回家参观小强哥哥的书房。
(1)( )月的销售量最多,( )月的销售量最少。
(2)前三个月一共销售多少台?
(3)7月的销售量比5月、6月的总和多多少台?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三)第三关:参观书房
1、多媒体出示书柜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内容。提出问题: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故事书和科技书大约各有多少本吗?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互评)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一共约有多少本书?
2、谈话:看见书柜上有这么多书,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设计意图:通 过设计基本性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教
学本身具有发展 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四)第四关:奇妙的骨骼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强的妈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想来考考你。
多媒体出示:成人的身体有206块骨头,婴儿比成人多99块。
儿童的身体比婴儿少88块骨头。
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3、学生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发展 性练习,把书中直接呈现出的问题,变为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更
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第五关:魔术箱
1、小朋友们觉得开心吗?下面啊,小红的爸爸给我们带来几个魔术箱,想知道魔术箱里的秘密吗? < br>2、多媒体出示第6题的前2道题,学生观察后找出魔术箱里的秘密(有困难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再全
班交流。
3、学生独立解决第6题下面的4道题。集体订正时,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最后2道 题的填法。你能填出
几种不同的答案?(最后两道题是开放题,只要正确,都要给予肯定)
[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处,学生难免有些倦怠,此时,通过设计活泼有趣的变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 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六)第六关:聪明屋



山前一片湖,三边栽柳树。四角都栽上,每边三十五。共栽多少棵,请你算清楚。
[设计意图 :此题灵活处理,有时间课堂上完成,时间紧张,布置学生课后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维能力。]
活动三:自主评价 总结交流
1、谁是我们今天的计算小能手呢?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一块儿交流交流,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收获吗? < br>[设计意图: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收获,旨在促进学生爱思考、乐求异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 br>成。]

[课后反思]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途径,二年级的小学生 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因此在安排课堂练习时,除
了注意练习的实效性、层次性,同时更注意安排一 些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兴趣,从而达到
爱练、乐练、练会的目的。一是重视激发学生的兴 趣。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
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 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二是重
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引导。通过创设有价值的、富有 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
用过程。由于在练习中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 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学习是发
自内心的需要。三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纵观整 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不仅
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 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
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信息窗二 参观养鸭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以“去姥姥家”中的参观养鸭场为情境,引发问题,使学生在感受亲情,享受大自然陶冶的同
时解决计算教学,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案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从
小红、小兵放学路上讨论上课发生的事情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到来到养鸭场比较白鸭与花鸭的多少引
入新课,使新授与复习很自然地衔接并且做出有力的比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引导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衔接新知
〖出示课件:以配音故事的形式出现〗
“放学路上,小红和小兵边走边拿着本子讨论今 天上课学习的计算题,两个人都得了小五
星,看看咱们同学是不是也像小红和小兵一样棒!”
出示习题:(进行比赛,做得既快又对的前五名同学得小五星。)
500+200+30 703-358-58 35+500-210
126-78-60 379+121+80 840-220+100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看来同学们也跟小红小兵一样棒,看看他们现在走到哪里了?
【设计意图:出示的习题是根据 课本86页自主练习第1题改编而成,将原题目中的小括号去掉了。这样
设计既复习了前一节课所学习的 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又为后面学习有括号的算式准备了比



较的素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自主设计,比较体会
1、解决红点问题,对比运算顺序。
〖出示课件:继续讲故事,出示情景图〗
“原来,小兵要带小红参观他家的养鸭场。水里的鸭子可真多啊,大家看看,都有什么样的鸭子?”
学生可能会回答:白鸭子和花鸭子
点击课件,小兵向小红介绍说:“我家养了398只花鸭。 ”小兵的爷爷说:“白鸭原来有305只,前两天
卖出了95只。”小红说:“我知道了,现在花鸭比白 鸭多!”
同学们,你知道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吗?
想一想,如果想知道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必须要先知道什么?
自己想一想,同位两人互相说一说,看看你们两人的想法一样吗?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回答:要求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应该先求出白鸭有多少只。
你想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巡视时找一名列分步算式的学生),并讲清道理。
板书:白鸭有多少只 305-95=210(只)
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 398-210=188(只)
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猜一猜,是不是把这两个算式连在一起了?
指名回答(巡视时找一名列连减算式但没有写小括号的学生),并讲清道理。
板书:398-305-95
大家说这个算式对不对?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对,这个算式是先算398-305,再减去95。
那么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算305-95,再算398减去305与95的差。那该怎么办呢?
2、设计符号,认识小括号。
还有的同学有别的方法,先不要说,大家想一个办法,发明一个 符号,可以在算式里体现出来你先算的哪
个算式。
学生自行创作。
学生可能会回答设计方案及想法:
生1:398-(305-95)

生2:398-305-95

生3:398-305-95

生4:398-305-95
„„
教师小结:大家这样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运 算顺序先算后面的算式,大家都动了一番脑筋,想法都很
好,每人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数学上的习惯是 用小括号把要先算的算式括起来:398-(305-95),读
作三百九十八减三百零五减九十五的差 。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小组里读一读算式,说一说小括号的作用。强调: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习脱式计算写法。
398-(305-95)
=398-210



=188(只)
3、自主解决绿点问题,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继续听故事〗
我要买500个鸭蛋

原来有600个鸭蛋,已经卖了200个。





不够了呀!还差多少个呢?
阿姨
说:
奶奶说: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这个阿姨算一算呢?
学生自主解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回答:
先算还剩下多少个鸭蛋 600-200=400(个)
再算还差多少个鸭蛋 500-400=100(个)
学生可能会回答:
500-(600-200)
= 500-400
= 100(个)
„„
同学们真棒,用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帮助阿姨解决了问题,看来数学知识的用途还真不少!
【设计意图 :教材中呈现的花鸭比白鸭多多少只的问题对于学生不是难点,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很容易
地可以列出 分步算式,重难点在于小括号的用法,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对比。教学时教师在巡视时除了要
看一看学生 自己解决的情况,还需要心中有数,找出典型,以便一步一步引出解决方法。在板书出错误算
式398- 305-95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小括号的用法,而是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找出错误原因,自己
设计 一个符号,表示先算305-95,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对算式的运算顺序有更进
一步的理解,印象也更深刻。】
三、自主练习,前后呼应,巩固新知
看看同学们还会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1、86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500+(200+30) 703-(358-58) 35+(500-210)
126-(78-60) 379+(121+80) 840-(220+100)
学生先练习算式的读法、说说运算顺序,再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出示上课伊始的复习题
500+200+30 703-358-58 35+500-210
126-78-60 379+121+80 840-220+100
观察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得数有什么不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87页自主练习第三题。



(1)这是小红做的题,看看她做得对吗?
(2)说说错在哪里,你来教教她,帮她改过来
(3)计算这样的题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不能犯和小红一样的错误。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环节时,为 与自主练习第一题进行比较做好了埋伏,这里要与前面呼应起来,使学
生能够体会两种算式运算顺序的不 同,感受到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第二题通过帮助小红改错题巩
固新知,更深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 用。】

【课后反思】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 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课件的设计很 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 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
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 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
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小括号 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算。
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
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比赛导入
1、87页自主练习第4题,比一比看谁又对又快,前五名的同学得小五星。
235+165-120 178-78-50 530-130+20
235+(165-120) 178-(78+50) 530-(130-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做得又快又对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每组中的两 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不同,得数却一样!)将加法的运
算定律进行初步渗透。
2、88页自主练习第6题
356+278 875-496 658+294
207+598 431-245 700-357
有的同学不服气,那么我们再来比一次!加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及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以计算 为主,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的同时,初步渗透加法的
运算定律,以比赛的形式引入 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87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校要进行庆祝活动,买来了气球准备扎拱门。看看负责的两名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对小括号的应用练习,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87页自主练习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自主练习第5题(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成小课堂,提出问题,组内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互评。
3、88页自主练习第7题
这道题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这一 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
大致过程。
由于思维的角度不同,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4、88页自主练习第8题
(1)、这道题呈现的是爸爸给儿子量身高的情境。学生根据父子 两人的对话和前年、去年的身高记录,分
别填上今年林文和爸爸的身高,并求出林文比去年长高多少厘米 。然后观察父子俩的身高记录单,说说自



己的发现(爸爸的身高是不变的,而林文的身高是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的成长规律。
(2 )、模仿练习中的形式,拿出课前调查准备好的自己的身高或体重记录单,组内交流、比较,填写完整。
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与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
三、开动脑筋,小试身手
1、88页自主练习第9※题
这道题是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给的条件,选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法。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
2、88页聪明小屋 < br>这道题呈现的是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情境,以诗歌的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数学信息。通过练习巩固信息窗所< br>学的运算知识。引导学生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弄清楚其中2个角都有树,两边树的棵数都是< br>34,列出算式:35+35+35-2=103。表扬并奖励自己解答出来的学生。
【设计意 图:通过解答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
锻炼机会 。】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练习课,为了使练习课生动有趣,设计了三个各有特色的板块,首先从比赛 引入,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整堂课就比较顺畅起来。第二板块走入生活,解决问题 时学生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第三板
块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不做统一要求,但是这是一次很好的数奥培训的机会,许多学有所 长的学
生发挥了特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难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活泼多样的练习, 使学生
在巩固了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 乐趣。
信息窗3: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
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 、
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通过图中提供的各种花卉的棵数和已卖出花卉的棵数,启发 学
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w W w .x K b 1.c o M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题思路。
2、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
有条 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和小丽一起来到了 姥姥家,给姥姥、姥爷带来了礼物,还参观了养鸭场。今天,
我们再和小丽一起去姥爷的花圃看一看,好 吗?
(课件显示不出现数学信息的画面)
谈话: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情景图的引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动(买礼物—参观养鸭
场—参观花圃)为素材,构成“情景串”,既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
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观察思考 合作交流
1、出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提出问题。



(画面上显示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 )


一串红:上午卖出80棵
下午卖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月 季:下午卖出78棵



谈话:很多人都来买姥爷种的花,姥爷细心地把每天的卖花情况做好记录,这是其中一天的记录。仔细观
察,你都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一串红一共卖出多少棵?
(2)这三种花一共卖出多少棵?
(上述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
谈话: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师随着回答板书: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 =剩
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 和自
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 )
山菊花
比一串红少180棵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红
450棵



谈话: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 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 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谈话: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 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
问题)
(1) 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这样既符合儿童的
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 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吗?
(1)解决问题:“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红 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
450- 80-110
②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 卖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 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②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谈话: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①从问题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 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450-180-35
②从条件入手。根据一串红有450棵 ,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
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 50-180-35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50-1 80-35,提问先算什么,求出
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谈话: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
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考虑到 本
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这一问题。其中 “一
串红剩下多少棵?”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相
比较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至于“月季还剩 下多
少棵?”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 学生



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 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
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
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课后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情境串引出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密切联系生活,围绕 “参观花圃”展开数学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将数学学习
置于解决问题情境中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孩子爱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形成过程 ,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教学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看图,读信
息,理解数量关系,只有在充分 理透信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确定要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
息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教会学 生如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一、 基本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式题:
690-327-209 480-197+350 212+156+108
535-384+279 422+(333-195) 630-(267+356)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交流时说清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计算能力。
二、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课件出示路线图
(1) 看图读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发现城市之间的路程有多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动笔算一算,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从青岛到济南有多远?算式:183+210
② 从青岛到泰安有多远?算式:183+210+71
③ 从青岛到曲阜有多远?算式:183+210+71+180
④ 从潍坊到曲阜有多远?算式:210+71+180
⑤ 从曲阜到济南比从济南到潍坊远多少千米?算式:180+71-210
„„„„
对于学生 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简单板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旅 游路线求出路程。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谈话:大家看,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商场买家用电器,正赶上商场在搞 优惠活动。怎样买东西更划
算,小明可犯了愁。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弄清图中提供的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
谈话:怎样买合适?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2)小组讨论,先估一估,再确定购物方案,并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学生可能估一估:76+268+156≈500(元)所以只能买两样
② 也可能算一算76+268=344(元),400-344=56(元),100+56=156(元)
③ 可能有学生问为什么不先买饮水机和电饭锅?(因为这两种商品合起来超过400元了)
④ 还可能有学生问先买电风扇和电饭锅行不行?(不行,因为76+156=222(元),不足30 0元,得不到优
惠)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分析比较,最后得到合适的买法是:先买电风扇 和饮水机,花344元,剩下56
元,再用获赠的购物券100元与所剩的56元合起来,正好买回电饭 锅。
[设计意图]把目光从课堂转向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运用 所学到的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巩固深入,综合应用
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景图
(1)看图讲数学故事。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讲一个连贯的数学故事? 谈话: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吗?动笔算一算,并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a二年级一共订书报多少份?
b学习报比故事大王和小哥白尼多多少份?
c 三班图书角有多少本书?
d三个同学每周大约一共写读书笔记多少字?
„„„„
(3)全班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小结:听了故事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设计意图]这四 幅图信息较多,所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信息,讲故事,才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然后
进行充分地交流 ,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家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还想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自主练习第4题,从自己设计方案到策略优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教学中注意教师“说”得少一些,让学生“说”< br>得多一些,这也正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均有差< br>异,因此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在小组内积极参与,人人发言。教师放权下威的架子,倾听学生“说”,
鼓励学生“说”,努力使学生从不会说,不敢说到想说、敢说、会说,给学生留有余地,让每一个学生都
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




七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我学会了吗?”设计了两道题,数据都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的。分别是二年级同学最喜
欢吃的蔬菜调查表和胜利商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这部分是对本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进行复习拓展,意
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出示新星小学二年级同学喜欢吃的蔬菜调查表。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出现:喜欢吃黄瓜的人最多。喜欢吃胡萝卜的人数最少等。
出示问题:喜欢吃卷心菜和西红柿的比喜欢吃黄瓜的多多少人?
请同学们选择统计表中有用的数学信息来列式计算。
34+83-98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需要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问题。
在小组中交流,对交流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有创意的解法在全班交流,给予表扬和鼓励。
2、出示胜利商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提出问题:3月比1月、2月的销售总数少多少部?
学生自己选择有用的信息解答,交流订正。
286+316-267
第一、二季度分别销售手机多少部?估计一下第三、四季度销售手机的情况。
(学生会对季度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可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知道就尽量让他来解答。)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补充练习
1、补充小括号的来历。
2、学校举行为困难地区小朋友捐款的活动。
我们二年级一共捐款345元,三年级比二年级多捐了78元。两个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可能有三种列式345+78+345 345+(345+78) 345+345+78
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可以比较一下哪样列式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交换数的位置从而让计算更加简便,在这里是初步渗透简便算法。]
3、帮妈妈买衣服
毛衣178元,裤子76元,裙子122元,鞋225元。
优惠活动:买100元送30元。
妈妈只带了300元,怎样买合适呢?
[设计意 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新鲜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1、《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采 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
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练习时,我让 学生从表中选择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加



强学生 的解题能力。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出结论,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有创意的解法给予了及
时的表 扬鼓励,并引导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为“丰收园”的全面评价做好了准备。如补充题的第
二题, 对于三种课前我预想的列式学生都能列出,但学生在计算时忽略了计算的简便性,所以,我让学生
小组合 作比较这三道算式,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结论,第三种方法在计算上最简便,因为345和345
可以凑成一个整数。
2、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 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
化和情感化。如最后一题帮妈妈买东西,考验的是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在 这道题中可以买毛衣和裤
子共花300元,再用送的90元买裤子。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将 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主动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九单元 我锻炼 我健康——统计
信息窗: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统 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
课教学生动、有趣,借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树立统计的意识;
逐步体验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而且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打下基础。本 课时创设的情境,都是选取学
生经历过的真实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统计的欲望,感受统计的必要 性和价值性。
【教学目标】:
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 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
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 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 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知学习。
1、师生谈话引出录像:二年级一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其中有立定跳远的、50
米赛跑的、做仰卧起坐的、扔球的。(其中有几个学生不爱参与体育锻炼,站在一边观看)
2、学生 提出上体育课时应该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不应该自己单独行动。建议在以后的体育课上每人都应
该参与到 体育课的活动中去。并且在下节体育课上数数多少人参与到了活动中去。教师相机介绍“数数多
少人”可 以叫做“统计”
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 统计一下,他们班
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板书: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 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体育课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而且也是亲身经历过的,用
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 学生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
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 策略。】
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



1、看完录像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 做什么运动?有多少人上体育课?立定跳远的有多少人?做仰卧起
坐的有多少人?50米跑的有多少人? 扔球的有多少人?
2、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要求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 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
成绩如何呢?你能针对他们的成绩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说:“同学 们立定跳远的成绩怎
么样呢?50米跑成绩怎么样?这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 题)
3、先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立定跳远成绩怎样?
新- 课-标- 第- 一-网

将统计的数据出示给学生,并将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的统计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添表。

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

姓名
成绩(厘米)




4、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厘米) 99及99以下
人数
100—129

130—159

160及160以上


5、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6、完成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一名学生做小老 师提问学生,
生生互问互答,相互评价,自己评价。 教师赞赏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很
令人佩服。
【设计意图:在全 班汇报交流的基础上,通过“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 意识和观察、分析、对知识拓展的能力。】

三、试一试。
1、在教师引导探究“立定跳远统计统计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50米跑统计表”的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秒)
人数
9以下

9—12

12以上


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设计意图: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统计过程,再通过电脑演示,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
注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感受统计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通过课前录像引出“仰卧起坐成绩表”。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



电脑出示:
仰卧起坐成绩表
http:ww

姓名
成绩(个)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仰卧起坐统计表

成绩(个)
人数
10-15

15-20

20-25

25以上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中 。使学生感受新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反思延伸
1、这节课 有哪些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统计成绩”;“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
加学校各种 兴趣小组同学的活动成绩”; “我想统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
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定为数学实践作业。
【设计意图: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联想,畅所欲言,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识。】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 》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
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孩子所熟悉的 体育运动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学
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比较高。综观全课主要有几下特点 :
1、注重转变角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当一名小老师 去提
问题、去评价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整节课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
力放在首位。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协
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学生们不断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3、教师的评价观彻底改变,注重互评、自评,过程评价,评价时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让每个学
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想,突破了 学科本位,将情景串引入课堂,学
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 。
第2课时
一、复习整理、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回忆中畅所欲言,用复习的方式帮助记忆。】

二、延续作业、继续巩固。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时,留心观察你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所以的时间了吗?
上次留的实践作业你们完成的怎么样呢?现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 果,好吗?”(引出自主练习2)



电脑出示: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人数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所用的
9及9以下
时间(分)
人数
10-19

20-29

30及30以上

1千米以下

1-3千米

3千米以上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赞赏学生大胆探究的做法。
【设计意 图:留给学生的实践作业,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参与巩固独立练习的过程。在实践中,学生
操作过程 较为充分,以此实践作业作为本课的延伸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教师继续引出话题:“同学们的实践作业完成的真棒,为了奖 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拍球比
赛。”(引出自主练习1)
请学生看书上二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表。完成下面统计表。
电脑出示:
1分钟拍球统计表

成绩(下)
人数
59及59以下

60-79

80-99

100及100以上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2、教师再次引出话题:“同学们在激烈的比赛之后,回到教师开始休息了,在休息之后他们又将进行有
趣的脑力大比拼,我们去看看吧!”(引出自主练习3)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桥的实验。
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电脑出示:

“桥墩”距离
6 8 10 12 14 16

(厘米)

硬币个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3)涂统计图
拱形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6cm 8cm 10cm 12cm 14cm
16cm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设计意图:自主练习,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制作统计表”;“我想统计我们
班的同学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 “我想统计我们家一年用水的吨数”。
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年用水吨数。定为数学实践作业。
【设计意图:学 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联想,畅所欲言,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增强统计的意识进行了



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课后反思】:
本节数学课就是 给学生创设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研究 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相互交流,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
辑思维能力和 合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就是实实在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服务者,而学生是整个活动
的真正主人。 学生面对问题,能主动寻找知识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同时,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知
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也激发了对学习的好奇心,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课由
课内向课外延 伸,更增强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展开了课后调查活动,进一步体验统计的
过程,增强统 计的意识。
第9单元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单元实践活动。
教材简析: < br>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和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时间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统计知< br>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 br>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幅活动图。
第一幅图是学生户外参加跳绳的和推铁环活动的场景。
第二幅图通过小朋友户外活动时间的对 话,引发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活动时间的兴趣,展开调查户外活动时
间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 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统计表、统计图、水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户外活动吗?生答。
今天 老师带大家到操场去看看(课件演示课间活动的场面)。户外活动对我们身体的成长,有很大益处,
那想 一想你们每天活动多长时间呀?今天我们就利用学过的统计表、统计图调查,同学户外活动的情况。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体育锻炼户外活动为引子,创设调查户外活动这一情境,有利
于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为全课设下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基调。】
二、探究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

1、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启发学生:你准备怎样调查?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2、收集数据的过程。
评价,鼓励学生想出了的办法。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我班同学 “户外活动时间调查表”,选择一
种你喜欢的而且又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记录同学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学生 先小组内调查,然后各小组交换获
得信息。




活动时间
人数
半小时以下

半小时~1小时

1小时以上


3、整理数据的过程
(1) 同学们收集得到的是我班同学户外活动时间的原始数据,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我班同学
活动时间整体情况吗?(不能)
那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我班同学户外活动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调查的数
据,可以把同学户外活动时间分为几类?(学生分析交流) 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我们可以把统计的结
果填在这样的表格里,这张表格叫什么?(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分几栏?把同学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分为几组?(分两栏,分成了三组:半小时、半小时-一
小时、1小时以上)。怎样把我们搜集的数据,整理填写到统计表中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统计表。
(2)如果要表示出户外活动时间的人数,我们还过用什么方法呢?(用颜色图格子)。
出示统计图。




http:ww





半小时以下人数 半小时~1小时人数 1小时以上人数

现在图上一个格子表示什么呢? (人数) , 一个格表示多少人?(1人)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描述、分析的过程。
分析讨论: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这样制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4、小结
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知识呢?
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 br>【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调查搜集数据,填写统计表,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动物是什么?
谈话:这是有一个班的同学统计的 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咱们来看一看喜欢小猫的有几人(8人)„„下面
我们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制成统 计图。同学们看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
那用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合适呢? (2个)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题卡,完成你手上的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呢?
2.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
谈话: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想到的方法:喜欢哪类菜的小朋友就举手,下面的同学就数„„.
教师提示:我们也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完成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讨论: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 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
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你还想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课后反思
1.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经历学习过程。
本节课实践活动,强调对学生 调查学习的指导,组织学生制订活动计划然后完成统计表统计图,整个活动
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实践,经 历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和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2.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知识,拓展练习。
X k B 1 . c o m

本节 课设计了选取了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和爱吃的水果等项目调查,贴近学生学习实
际, 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3、重 视过程性评价,全面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参与、主动与他人
交流合 作,在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 学 会 了 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素材的选取是学校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
对数据进行整理,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统计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统计读阅课外书的情况,进一步对学
生是否掌握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测,并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
程中,更深层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2、进一步检测能否较熟练运用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 谈话: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有益的课外书?想了解其他同学的读书情况吗?
2. 出示“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调查表”。
(1)观察:从调查表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讨论: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了解到到这些数学信息?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3)交流汇报
3. 小结:当调查表中呈现的信息、数据较多时,为了能够一目了 然的清楚地看到信息的情况,我们经常
采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素 材的选取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据多、杂、乱的呈现方式
更有利于学生体 会分段整理数据的好处。】
二、自主练习,合作探究:
1、说一说:要进行分段统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清楚。
2、想一想:“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该怎样分段最合理?分几段?怎样分?
选择恰当的分段的标准是进行分段整理数据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
3、议一议:课本也提供了一种分段的标准,你觉得怎样?

课外书本数 9及9以下 10~14

15~19 20及20以上



人数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分段标准与课本的分段标准进行比较,体会标准的多样性、合理性。
4、做一做:按课本的分段的标准进行统计
学生独立完成
5、评一评:集体订正答案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整理信息的方法,渗透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教育。
6、讲一讲:从你整理的统计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平时有没有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读课外书的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说、想、议、做、评、讲六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
检测,对自己在学习中的遗漏进行及时反思,改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体会其
应用价值。]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收获?
2、“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用到,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法,观察生活中
的现象,有可以进行统计的内容吗?找出来,做个“小统计员”,写在数学日记中。
w W w .x K b 1.c o M

【设计意图:数学来自生活,必然回归于生活,现实生活中 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
问题,诱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理念:在情境中感受,教学时,在充分了解学生 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用好
教材所提供的提炼于现实生活的素材,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情感
的培养与交流,注意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 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价
值;在方法中引导,本课知识不是新授、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应大胆放手,通过 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
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完善、补充,在合作、交流、评价中进行自我检测、反思、改 正;在学习中应用,不管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还是在课后拓展寻找问题,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解决 生活中问题,体会数学知
识的有用。
第十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
教材简析
本单元作为总复习单元,是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本单元以“奥 运在我心中”为主题,
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图,涉及到了本册学习的各项内容,旨在通过复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将 复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四
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第二板块是千米、分米、毫米的 认识,以及时、分、秒
的整理与复习;第三板块为图形与拼组,对称的复习;第四板块为统计的复习与整 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运算,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统计等知识。 < br>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br>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 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
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2008年在我国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3、看,为了迎接 奥运会的到来,这里的小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他们打算锻炼好身体,争取参加2008
年的奥运会 ![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 以“奥运”作为导入语,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 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小组竞赛:
1、谈话:大家愿意参观一下他们的比赛吗?那让我们去看台上观看吧!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情境图。)
2、仔细观察图中的看台,你发现了什么?
(看台分为A、B、C三个区域。)
3、谁来说一说A、B、C三个区各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读出这个数字。)
4、把每个区的数字卡片放在三个小组的前面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下面按小组开展竞赛:每答对
一题加10分,看看哪个组最终是优胜小组。
(1)每组派代表说说:这三个数的组成(抽号回答)
(2)A、B、C三个区,哪个区坐的 人多啊?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学生抢答)
(3)这么多座位,大约有多少个呢?(学生独立估算,集体交流。)
(4)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每组派学生代表上黑板解答)
(5)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
(6)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w W w .x K b 1.c o M

5、小结第一轮比赛各小组的成绩
6、第二轮比赛:
(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 (板贴卡片)
1000 四个千和八个一
560 九百九十九
4008 最小的四位数
999 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
2070 五百六十
(2)综合练习第2题:我说,你拨,他来写
每组派一名学生,由一人说数,其余两人一个拨计数器,一个写数。
(3)综合练习第3题:开火车口算
300+400= 700+800= 5000+1000=
280-200= 60+500= 760+120=
70+140= 1000-800= 980-460=
650-30= 260-130= 400+600=
看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4)综合练习第4题: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
6( )7>657 3( )49<3549 789>( )98
小组合作完成,要求找出所有可能的数字是什么。
(5)综合练习第6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25+436 778-563 168+832
400-198 49+527 913-754



各人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6)综合练习第5题:
东东:这学期我大约认了650个字。
明明:我认的比你多得多。
小文:我认的比你少一些。
小文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350个

明明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630个

680个

900个

590个

670个

根据上面的选择,明明比小文多认多少个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综合练习第7题:
客商要订购800只风筝。工厂工作进度统计如下:
第一周完成286个,第二周完成327个。
估一估,多长时间能交货?说说你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统计各小组成绩,评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 由课本的 情境图中的座位问题入手,采用竞赛的形式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以及加减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有强 烈的竞争意识,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
而达到较好的复习效 果。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新- 课-标- 第- 一-网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复习内容如果枯燥无趣,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也就根本达不到复习的目
的,可以说没有什么比他们积极的参与更重要的了。因此,本节课采 用了深受学生喜欢的小组竞赛的形式
来进行复习。学生们在一个个挑战面前,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 他们积极动脑思考,运用自己学过的
知识解决困难,不仅复习了学过的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勇于挑战, 互相合作的意识。
针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将后面综合练习的相关题目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使学生能 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巩
固与练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通过复习,我发现,学生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 及加减法这部分知识
掌握较好。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几乎都是因为粗心而产生的,只要他们能做到细心仔 细,相信正确率就会
提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看台上参观了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解决了许多数学 问题。今天,我们要先去跳
高场地参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收获。[出示情境图中的跳高场地部分]
二、复习长度单位: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得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女孩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指名解决问题
3、这些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系?
4、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6、巩固练习:
5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8分米=( )厘米
60分米=( )米 ( )毫米=3厘米 ( )分米=9米
( )米=8千米 ( )米=70分米 7厘米=( )毫米
8、扔铅球的小男孩扔了多远?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 本学期学的长度单位有三个:千米、分米 、毫米,在复习这三个新的单位的同时要注意联系
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进行,引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 转化关系是关键,使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化,条理
化。
X k B 1 . c o m

三、复习时间单位:
1、谈话:跳高场地很热闹,跑道上的比赛更精彩!看,那 里正在进行1500米的比赛,第一名已经顺利冲
过了终点,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成绩吧。[出示情境图 中的跑道部分]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学校记录是多少? 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
导。)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4、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5、比“分”表示时间更短的单位是什么?表示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一般用什么作单位?
6、你能用这三个时间单位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7、巩固练习
(1)拨钟表,认时间
(教师拨钟表,学生认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表。)
(2)填空练习
2时=( )分 60秒=( )分 3分=( )秒
( )分=1时 ( )分=180秒 ( )秒=2分
(3)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20( )
爸爸每天工作8( )
丁丁跑100米成绩是15( )
姐姐每天读书30( )
一节课有40( )
(4)综合练习第12题:
7:00播放新闻联播
烧水
刷牙
梳洗
10分钟
3分钟
5分钟

从6:50开始,最快会在什么时刻完成这些事情?并说明理由。



(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时间单位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于理 解,因此要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复习,如:
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妈妈一天的 工作时间等,帮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时间概念转化成
自己日常身边的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

课后反思
这部分知识,学生经常出错的就是单位之间的转换。我一直坚信理解比 死记硬背更重要,因此我从来没有
让学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时又发现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可做题的过程 中却不会回头去想一想是怎样理解
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也许会起到更好的 效果。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图形与拼组、对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
回顾和整理。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中间的
足球场部分]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图上还告诉我们足球场的左右两个半场是对称的,怎样就算是对称?
9、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现象到处存在,能不能举几个对称现象的例子?
(教师可以联系教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 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最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 拼、
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这样既扎实有效 地巩
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综合练习第14题,按照要求完成。
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3、综合练习第15题,说说图中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把对称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欢的颜色。
[设计意图] 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书上练习的基础上,
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 起。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
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 很多快乐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密切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
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的 时候学生也比较感兴
趣,因此复习的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长 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但是却说不出来,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 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
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4、课件出示统计表。
项 目
人 数
跑 步

跳 高

推铅球

合 计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6、课件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
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
9、赶快统计一下,填好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成 绩
人 数
4米以下

4米—5米

5米以上

合 计

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 借助教材设计的这一情境,设计一个推铅球成绩的统计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统 计,
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时,教师既要引导他们说出 自己
的想法、做法,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巩固运用:
1、综合练习第16题,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
2、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3、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4、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5、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7、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进一步巩固所学



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再一次明确分段统计的意义、方法,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课后反思
分段统计这一知识比较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 因此对学生们来说,不仅要掌握好
分段统计的方法,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 据,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在自主练
习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学生间的互相合作结合起来,在自 己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同时
改变由教师提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 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
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本院校-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rainbow什么意思-正能量


南京市会计管理网-暗天使


重阳节是什么节-郑州师范学院分数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文艺演出方案


读桃花心木有感-小学生新年寄语


百家讲坛于丹-家长会作文


托福报名费-雅思作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