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常实用)教学内容

绝世美人儿
564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16: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人事考试网-科学教学反思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
及问题等计算公式(非
常实用)


精品文档
小学常用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植树问题
1 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2 双边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也有三种情形:
参考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注意要除以2。
3 环形或叫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
训练15分钟,甲每 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甲运动员一共从乙运动
员身边经过了多少次?
【解答】从身边经过,包括 迎面和追上两种情况。
能迎面相遇【(81+89)×15+100】÷200,取整是13次。
第一次追上用100÷(89-81)=12.5分钟,
以后每次追上需要12.5×2=25分钟,显然15分钟只能追上一次。
因此经过13+1=14次。

如果甲乙从A,B两点出发,甲乙第n次迎面相遇时 ,路程和为全长的2n-1
倍,而此时甲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的2n-1倍(乙也是如
此)。
总结:若两人走的一个全程中甲走1份M米,
两人走3个全程中甲就走3份M米。
(含义是说,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实际就是走了一个全程,第二次 相遇时,根
据上面的公式,甲乙走了 2x2-1=3个全程,如果在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m米,
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就走了3个m米)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看一道例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湖中有A,B两岛,甲、乙二人都要在两岛间游一个来回。两人分别 从A,B
两岛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岛7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岛400
米。问 :两岛相距多远?
【解】从起点到第一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1个全长,
从起点到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3个全长,
此时甲走的路程也为第一次相遇地点的3倍。
画图可知,由3倍关系得到:A,B两岛的距离为 700×3-400=1700米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讨论
2010-06-08 12:00:20 来源:网络资源 进入论坛

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和小学四 大杯赛四大题型之一(计算、数论、几何、
行程)。具体题型变化多样,形成10多种题型,都有各自相 对独特的解题方
法。现根据四大杯赛的真题研究和主流教材将小题型总结如下,希望各位看过
之 后给予更加明确的分类。

一、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包括一人或者二人时(同时、异时) 、地(同地、异
地)、向(同向、相向)的时间和距离等条件混合出现的行程问题。在杯赛中大量
出现,约占80%左右。建议熟练应用标准解法,即s=v×t结合标准画图(基本功)
解答。由于只 用到相遇追及的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并且要就题论题,所以无法
展开,但这是考试中最常碰到的,希望高 手做更为细致的分类。

二、复杂相遇追及问题。

(1)多人 相遇追及问题。比一般相遇追及问题多了一个运动对象,即一般我
们能碰到的是三人相遇追及问题。解题 思路完全一样,只是相对复杂点,关键
是标准画图的能力能否清楚表明三者的运动状态。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即两个人在一段路程中同时同地或者同时异地反复
相遇和追及, 俗称反复折腾型问题。分为标准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两者速度,
求 n次相遇或者追及点距特定地点的 距离或者在规定时间内的相遇或追及次数)
和纯周期问题(少见,如已知两者速度,求一个周期后,即两 者都回到初始点时
相遇、追及的次数)。

标准型解法固定,不能从路程入手, 将会很繁,最好一开始就用求单位相
遇、追及时间的方法,再求距离和次数就容易得多。如果用折线示意 图只能大
概有个感性认识,无法具体得出答案,除非是非考试时间仔细画标准尺寸图。

一般用到的时间公式是(只列举甲、乙从两端同时出发的情况,从同一端出
发的情况少见, 所以不赘述):

单程相遇时间:t单程相遇=s(v甲+v乙)

单程追及时间:t单程追及=s(v甲-v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第n次相遇时间:Tn= t单程相遇×(2n-1)

第m次追及时间:Tm= t单程追及×(2m-1)

限定时间内的相遇次数:N相遇次数=[ (Tn+ t单程相遇)2 t单程相遇]

限定时间内的追及次数:M追及次数=[ (Tm+ t单程追及)2 t单程追及]

注:[]是取整符号

之后再选取甲或者乙来研究有关路程的关系,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需要注
意,不要把运动方向搞错了。

简单例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在相距300千米的A、B两地之
间不 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
千米,问(1)第二次迎面相 遇后又经过多长时间甲、乙追及相遇?(2)相遇时距离
中点多少千米?(3)50小时内,甲乙两车共 迎面相遇多少次?

三、火车问题。特点无非是涉及到车长,相对容易。小题型分为:

(1)火车vs点(静止的,如电线杆和运动的,如人)s火车=(v火车 ±v人)×t
经过

(2)火车vs线段(静止的,如桥和运动的,如火车)s 火车+s桥=v火车×t经
过和s火车1+s火车2=(v火车1

±v火车2)×t经过

合并(1)和(2)来理解即s和=v相对×t经过把电线杆、 人的水平长度想象为
0即可。火车问题足见基本公式的应用广度,只要略记公式,火车问题一般不
是问题。

(3)坐在火车里。本身所在火车的车长就形同虚设了,注意的是相对速度 的
计算。电线杆、桥、隧道的速度为0(弱智结论)。

四、流水行船问题。理 解了相对速度,流水行船问题也就不难了。理解记
住1个公式(顺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就可以 顺势理解和推导出其他公式
(逆水船速=静水船速- 水流速度,静水船速=(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水流速度
=(顺水船速- 逆水船速)÷2),对于流水问题也就够了。技巧性结论如下:

(1)相遇追及。水流 速度对于相遇追及的时间没有影响,即对无论是同向还
是相向的两船的速度差不构成“威胁”,大胆使用 为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流水落物。漂流物速度=水流速度,t1= t2(t1:从落物到发现的时间段,
t2:从发现到拾到的时间段)与船速、水速、顺行逆行无关。此结论所带来的时
间等式常常非常容易的 解决流水落物问题,其本身也非常容易记忆。

例题:一条河上有甲、乙两个码头,甲码 头在乙码头的上游50千米处。一
艘客船和一艘货船分别从甲、乙两码头同时出发向上游行驶,两船的静 水速度
相同。客船出发时有一物品从船上落入水中,10分钟后此物品距客船5千米。
客船在行 驶20千米后掉头追赶此物品,追上时恰好和货船相遇。求水流速度。

五、间隔发车问 题。空间理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
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公式,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 而解。

(1)在班车里。即柳卡问题。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
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如果不画
图,单凭想象似乎对 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例题:A、B是公共汽车的两个车站,从A站到B 站是上坡路。每天上午
8点到11点从A、B两站每隔30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已知从A站< br>到B站单程需要105分钟,从B站到A站单程需要80分钟。问8:30、9:
00从A站发车 的司机分别能看到几辆从B站开来的汽车?

(2)在班车外。联立3个基本公式好使。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1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2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3

1、2合并理解,即

汽车间距=相对速度×时间间隔

分为2个小题型:1、一般间 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2、求到达
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标准方法是:画 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
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例题:小峰在骑自行车去小宝家聚会的路上注意到,每隔9分钟就有一辆
公交车从后方超越小峰。小峰骑 车到半路车坏了,于是只好坐出租车去小宝
家。这时小峰又发现出租车也是每隔9分钟超越一辆公交车, 已知出租车的速
度是小峰骑车速度的5倍,如果这3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都保持匀速,那么公
交 车站每隔多少分钟发一辆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六、平均速度问题。相对容易的题型。大公式要牢牢记住:总路 程=平均速
度×总时间。用s=v×t写出相应的比要比直接写比例式好理解并且规范,形成行
程问题的统一解决方案。

七、环形问题。是一类有挑战性和难度的题型,分为“同一路 径”、“不同路
径”、“真实相遇”、“能否看到”等小题型。其中涉及到周期问题、几何位置问题(审题不仔细容易漏掉多种位置可能)、不等式问题(针对“能否看到”问题,即问
甲能否在线段的 拐角处看到乙)。仍旧属于就题论题范畴,不展开了。

八、钟表问题。是环形问题的特定引申。基本关系式:v分针= 12v时针

(1)总 结记忆:时针每分钟走112格,0.5°;分针每分钟走1格,6°。时针
和分针“半”天共重合11 次,成直线共11次,成直角共22次(都在什么位置需
要自己拿表画图总结)。

(2)基本解题思路:路程差思路。即

格或角(分针)=格或角(时针)+格或角(差)

格:x=x12+(开始时落后时针的格+终止时超过时针的格)

角:6x=x2+(开始时落后时针的角度+终止时超过时针的角度)

可以解决大部分 时针问题的题型,包括重合、成直角、成直线、成任意角
度、在哪两个格中间,和哪一个时刻形成多少角 度。

例题:在9点23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从这一时刻开始,经
过多少分钟,时针和分针第一次垂直?

(3)坏钟问题。所用到的解决方法已经不是 行程问题了,变成比例问题了,
有相应的比例公式。这里不做讨论了,我也讨论不好,都是考公务员的题 型,
有难度。

九、自动扶梯问题。仍然用基本关系式s扶梯级数=(v人速度 ±v扶梯速
度)×t上或下解决最漂亮。这里的路程单位全部是“级”,唯一要注意的是t上或
下要表示成实际走的级数人的速度。可以PK掉绝大部分自动扶梯问题。

例题:商场的 自动扶梯以匀速由下往上行驶,两个孩子在行驶的扶梯上上
下走动,女孩由下向上走,男孩由上向下走, 结果女孩走了40级到达楼上,男
孩走了 80级到达楼下。如果男孩单位时间内走的扶梯级数是女孩的 2倍,则
当该扶梯静止时,可看到的扶梯梯级有多少级?

十、十字路口问题。 即在不同方向上的行程问题。没有特殊的解题技巧,
只要老老实实把图画对,再通过几何分析就可以解决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十一、校车问题。就是这样一类题:队伍多,校车少,校车来回接送,队
伍不断步行和坐车 ,最终同时到达目的地(即到达目的地的最短时间,不要求证
明)分4种小题型: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 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
是否变化分类。

(1)车速不变- 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

(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

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
步 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
接它的时间。最后会得 到几个路程段的比值,再根据所求代数即可。此类问题
可以得到几个公式,但实话说公式无法记忆,因为 相对复杂,只能临考时抱佛
脚还管点儿用。孩子有兴趣推导一下倒可以,不要死记硬背。

简单例题:甲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15千米外的公园游玩,甲、
乙两班的步行速 度都是每小时4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
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 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公
园,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十二、保证往返类。简单例题:A、B两人要到沙漠中探险,他们每天向沙
漠深 处走20千米,已知每人最多可以携带一个人24天的食物和水。如果不准
将部分食物存放于途中,其中 一个人最远可深入沙漠多少千米(要求两人返回出
发点)?这类问题其实属于智能应用题类。建议推导后 记忆结论,以便考试快速
作答。每人可以带够t天的食物,最远可以走的时间T

(1)返回类。(保证一个人走的最远,所有人都要活着回来)

1、两人:如果中途不放食物:T=23t;如果中途放食物:T=34t。

2、多人:没搞明白,建议高手补充。

(2)穿沙漠类(保证一个人穿过沙漠不回来了 ,其他人都要活着回来)共有n
人(包括穿沙漠者)即多人助1人穿沙漠类。

1、中途不放食物:T≤[2n(n+1)]×t。T是穿沙漠需要的天数。

2、中途放食物:T=(1+13+15+17+…+1(2n-1))×t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童谣大全自编-计划生育责任书


广东省高考网-成长中的烦恼


未选择的路教案-江门市人事考试网


难忘的军训-小笑话大道理


法制小报内容-汶川大地震作文


马蓉个人资料-法国酒文化


如何制作电子手抄报-英语学习计划书


根鸟-成都九中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