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1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817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17: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物科学类专业-忻州人事网






颍上县耿棚镇高庄小学

相遇问题教学
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刘磊
2017526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1~72页相遇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送材料” 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
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
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
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 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公园
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 br>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因
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
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第三个问题关 键
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
的路程。相遇问题是传统 的教学内容,但北师大版相遇问题的教学较
前有所不同,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是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同,
以往是用算术的方法,在北师大教材是用方程的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
求相遇时间这部分知 识。利用基本的数量顺向思维列出方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 题
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对相
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 遇问题的主要特征:同时、相向而行、相遇
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并在实际的情境中提出问 题,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2 10


1、知识与技 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运动中
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
相向运动中求 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
切相关 ,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 应用,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
度、时间、路程的 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行程问题复习题,请说出每道题的算式和数量关系式:
(1)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20千米,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3)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行320千米要多少小时?
2、帮帮淘气:师:有一天 ,淘气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
作业。发现将同桌笑笑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他赶紧给笑笑打电话通知
3 10


她,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 淘
气把作业本还给笑笑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学
生讨论,得出:
方法一:淘气送到笑笑家;
方法二:笑笑来淘气家取走;
方法三: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淘气把
作业本还给笑笑。
师: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省时间?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师:关于相遇,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讨论后,得出:至少两个
人或两个物体;要面对面运动。
师:如果说两人同时出发直到相遇,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得出:
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出示情境图
师: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 两人同时开车出发。
公园距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
道了哪 些数学信息?
生:王阿姨乘驾驶的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驾驶
4 10


的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60千米。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两人会在哪个地方相遇?
生:我发现,面包车行驶的慢,小轿车行使的 快,所以小轿车行
驶的路程比面包车行驶的路程要多,所以相遇的时候不是在中间,而
是偏向公 园,应该在李村附近。
在情境图上标示出相遇点。
师:他们经过几时会相遇呢?
师:为了便于观察理解,我们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
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50千米。
师:在这条线段上,他们的相遇点会在哪呢?
生:靠近公园。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他们行驶的过程。
课件演示面包车和小轿车同时相向行驶直到相遇的过程
师:在线段图上哪段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哪段是小轿车行驶的
路程。
生:从公园到相遇点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从天桥到相遇点是
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师:非常正确,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面包车和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与全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5 10


生: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
师引导:面包车行驶的路程怎样计算?小轿车行驶的路程怎样计
算?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时间呢?他 们同时开车出发说明了什
么?
生:小轿车和面包车的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他们是同时开
车,相遇时,同时停车。所以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师:你的发现很又价值。
【意 图】在课件演示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启发,
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 的基础,又让学生在不
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知识。通过从实际的线路图,抽象出线段图帮助学
生理 解数量关系,从而为列方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建构数学模型。
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 论中交流自己想法,自主的
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师:他们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但行驶 时间是个未知数,我们可
以用什么表示呢?那么现在你们能不能求出经过几小时相遇?与小
组同 学交流你的想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纸上。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解决经过几 小时相遇的问题。
学生汇报:利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生:我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经过几小时相遇的问题。
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
6 10


行驶60X千米
根据“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这个
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0X+60X=50,然后再解方程。
师板书
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
40X+60X=50
100X=50
X=0.5
答:经过0.5小时相遇。
师:这种方法:谁有问题要问他们。
生:40X表示什么?60X表示什么?根据什么列出方程。
生:40X表示面包车行驶的路 程,60X表示小轿车行驶的路
程。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和小轿车行驶的路程等于全程是50千米。所以列出方程是“40X+60X=50”
生:相遇时面包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怎么解决面包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还可以有其他的
叙述方法吗?
生:相遇地点离公园多远?40×0.5=20(千米)
7 10


生:小轿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还可以有其他的提问方法吗?相遇
地点离天桥多远?60×0.5=30 (千米)
总结:我们用方程的方法解决了求相遇时间的问题。生活中还有
哪些问题,可以用类 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引导学生:还可以是两个人或两个团队同时做一件事情......
【意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了实际问
题,同时学生也介绍了用数学方法 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应用新知,扩展练习
1、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 程队从两端同时施
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多少天?
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2.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经过几分他们会相
遇?
学生比赛,看谁做得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8 10


设未知数,列方程;
解方程,并检验;
写答案.
五、作业:“练一练”第3、4、5题。
六、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
40X+60X=50
100X=50
X=0.5
答:经过0.5小时相遇。
教学反思: < br>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探索的源泉“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
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 要的。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生
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在这
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
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
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9 10


2、学生主动参与, 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数学模型列方程
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运用课件演 示相遇
的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相遇,经过师生
共同对知识的梳理, 进一步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为学生的进一步
探究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基础,又让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
感悟数学知识。通过从实际的线路图,抽象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
量关系,进而列 出方程,建构数学模型。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
合作探究,讨论中交流自己想法,自主的探究解决相 遇问题的方法。
3、拓展练习、培养能力实际的应用才能巩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
的能力,适时 的对内容进行拓展到工作中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用方程
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
识。
10 10

国考报名确认-江苏国税网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儿科实习小结


刮痧的好处-大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矮打一字-诚信做人


察布查尔县公众信息网-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贾梅-高考报名时间


铁婚-吉大考试中心


欢欣鼓舞-动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