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研究
康考迪亚大学-质检员工作总结
题 目: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研究
主题词:数学教学 推理能力 研究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
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
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例第、清
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学段
重点发展其有条理地思考,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不仅能有条理地思考,还应
当能够向别人解
释自己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工作单位:平谷城关四小
作者姓名:祝海霞
通讯地址:平谷保安街57号
邮编:101200
办公室电话:51323428 手机
题
目: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
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
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例第、清晰地阐述
自己的观点。第一学段重
点发展其有条理地思考,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不仅能有条理地思考,还应当能够向
别人解释
自己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主题词:数学教学 推理能力 研究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1
.背景:《学会生存》中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
正在不断地日新月
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
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如
何学会学习)。”
1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皮亚
杰也认为,“教育的主要目
的在于发展智力本身,在于教学生如何发展智力。
2
能力的形
成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需要讲究科学的规律。而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
力更好地统一起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被看作是教育的主要任
务 ,特别是思维能力。思维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观
察能力、推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等。它是人们学习、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各门功课中它都能得到训练和
培养。”
3
在数学教
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
任务。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探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推理
能力,并为一线教师提
供教学指导。
3.研究假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
心理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
比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促进学
生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具体做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
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
能力”。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
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提高认识水平
,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目的。
1.低年级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是和人们的认识相一致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直
1
2
引自《学会生存》第14页,上海译文本,1980。
引自《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第28页,文化教育版,1981。
3
引自《基础教育哲学引论》第13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1
接推理到间接推理。
一年级学生认识“<”、“>”后,结合“3>2”,你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推想到“2<3”。
又如:香蕉比桃子轻,苹果比梨轻,苹果比桃子重,西瓜比梨重,想一想,哪种水果
最重?哪种
水果最轻?
香蕉 苹果 桃子
梨
桃子 梨
苹果 西瓜
借助天平,通过游戏,猜一猜,谁最重,谁最轻,使抽象的推理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
<
br>教材中有许多地方安排了推力能力训练,如把算式与正确的得数用线连起来,把算式
写在相应的小
房子内,都是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同时数学教师还从某些刊物上搜
集一些趣题进行集中训练。
(1)二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小林、小强和小丽取得了前三名,已知小林不是第一名,
小强不是
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那么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是谁?
(2)桌子上有四个球,黄球在白球的
右边,红球在白球的左边,花球在红球的左边。
请你说出从左到右分别是(
)。
(3)红盒子比白盒子大,蓝盒子比黄盒子大但比黑盒子小,黄盒子比白盒子大,黑
盒子
比红盒子小。请按从大到小排出各色盒子的顺序。
(4)有5位同学,他们是小明、小力、小亮、小强
和小林。这几位同学都不知道自
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只知道:小明比小强轻,小明比小力重,但是比小
林轻,小亮比小
强重但比小林轻。请你给这五位同学的体重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队(
)。
解答这样的题目,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动手<
br>操作中思考。如第(4)题,每个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分别写上小明、小力、小亮、小
强和小林
的名字。然后根据题目叙述的内容,逐个给它们排队,调换位置,直到满足所有
条件为止。
分
析:确定左边轻,右边重。根据“小明比小强轻”,则把小明放左边,小强放右边;
根据“小明比小力重
,但是比小林轻”,把小力放在小明的左边,小林放在小明的右边;
根据“小亮比小强重但比小林轻”,
只知道小亮应在小强的右边且在小林的左边,则小林
放在最左边。最后按体重由大道小排列的顺序为(小
林、小亮、小强、小明和小力)。
此题可直接确定左边重,右边轻,更为简捷一些。
此训练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动变化
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
维,真所谓一举多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高啦。
再如有三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上,ABCDEF六个
字母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从三个
不同的角度看这三个正方体,得到下图,请你判断A、B、C三个字母
的对面各是什么字
2
母?
A
A C
D
B C
E
F
E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和A相邻的面是B、C、E、F,和A相对的面只能
是D。
和E相对的面不是A、C、D、F,只能是B。和C相对的面不是A、B、D、E,只能是F。<
br>这道题要通过整体观察,三幅图综合着看,才能找出答案。
同样,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按规律填数。
(1)1、3、5、7、9、( )、( )„„
(2)2、4、6、8、10、(
)、( ) „„
(3)3、6、9、12、15、( )、( )„„
(4)1、4、9、16、( )、( )„„
(5)1、1、2、3、5、8、13、( )、( )„„
(6)1、7、2、9、3、11、( )、( )、( )„„
在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时,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把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知道如何
去思考。
在教学中,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内容,他们能认真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求答
案。这样的
题目安排,不宜集中训练,要进行分散,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培养低
年级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中年级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推理训练的基础
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而中年级的任务
主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商不变的性质、积的变化规律都是极好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材料。教师要抓住这些
知识点的教学,引
导学生探索规律,抽象概括出规律,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
,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得到加强。
二三年级学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在这个时
期,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创造条件,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三年级在学习“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时,有意培
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
四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乘法的运算
定律、除法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
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都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重要
内容。下面仅以小数的
性质加以说明。
3
教
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探讨的情境: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两根彩带,彩带的长
度是4分米和4.5分
米或5分米和5.5分米。
第一步:学生动手量,挑选出长度是4分米或5分米的彩带。
学生再动手量,挑选出长度是40厘米或50厘米的彩带。
学生挑选出400毫米或500毫米长的彩带。
第二步:研究彩带的长度
4分米=0.4米 5分米=0.5米
40厘米=0.40米 50厘米=0.50米
400毫米=0.400米 500毫米=0.500米
第三步:根据三个等量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因为4分米=40厘米=400毫米 因为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所以0.4米=0.40米=0.400米 所以0.5米=0.50米=0.500米
0.4=0.40=0.400 0.5=0.50=0.500 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
的大小不变。
再引导学生从右往左看,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得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第四步:引导学生利用小数的性质给小数化简,或者将整数改写成小数。
(1)如:把下面的小数能化简的化简,并说出理由。
0.270 0.306
0.700 1.000 40.0400
(2)把下面的小数或整数改写成三位小数,说出为什么。
0.2300 0.4
2.5 5
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学生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
生的演绎推
理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挖掘教材,适时适度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高年级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不断发展,到高年级,学生
的概括能力不断增强,
归纳推理能力有了进步的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另一重要任务。
4
什么是类比呢?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
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
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其结论
是否正确还
有待于实践证明。
如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性质、六年级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然后进行验证
,得出结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
圆的认识时,概念相对多一些,半径、直径、圆心等。应用概念进行判
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原因
之一就是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缺乏,老师们不妨试一
试:用三段论法训练学生。如判断圆中线段是否是直
径:
B
C
A
F
D
G(1)凡是直径都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CF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所以CF是圆的直径。
(2)凡是直径都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AB两端在圆上,但没有通过圆心,
所以AB是不是圆的直径。
三段论语言的培养
与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们可以有意识地进
行尝试与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学生的推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我们对2009年检测试卷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一年级探索规律:
找出规律,画出?处的图形。
? ?
?
学生此题的得分率很高,高达98%,个别同学因没有跟上老师读题的速度而丢了此题。
二年级:
5
○○○∆∆○○○∆∆○„„
(1)圈出其中的一组。
(2)仔细观察,写出你观察到的规律是怎样排列的。
(3)第28个图形是( )形。
二年级的学生对此规律观察正确,圈出其中的一组非
常正确。对于规律的描述各抒
己见:是按3个圆圈,2个三角排列的;按圆圈、圆圈、圆圈、三角、三角
的规律排列的;
还有的写出按5个一组排列的。第28个图形是圆形,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也较高,达到9
6%。
六年级填空: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从第一根中先用去
111
,再
用去米;从第二根中先用去米,
777
1
再用去,两根绳子都有剩余。第一根所剩部分
与第二根所剩部分相比较,( )。
7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两根同样长 D.无法确定
通过检测,笔者发现学生的推理能力不同的班级差异性比较明显。学
生的推理能力随
着年级的增高不断增强,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将
会有明显的提高。
2010年1月份,期末考试四年级探索规律:
1+2+1=4
1+2+3+2+1=9
1+2+3+4+3+2+1=16
1+2+3+4+5++4+3+2+1=25
„„
1+2+3+„+99+100+99+98+„+3+2+1=( )
经过统计,
有60%的同学推导正确,仍有部分同学没有找到规律,需要教师不断地努
力,研究指导方法,促进学生
推理能力的发展。
2.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专项训练和检测,来提高学生的
推理能力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学生兴趣高涨,
思考问题积极,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数学思考能力得到
有效培养(附小思考题)。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逻辑判断、推理与猜测总是相
互伴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要从多方面入手,笔者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今
后的教学中,
6
将不断学习,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研究深入下去,探讨出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路
子来。
参考文献:
朱滇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8。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钟祖荣:《基础教育哲学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版,1981。
附录:
1.某小学的课外小组设有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请根据下面的条件判断甲、乙、丙三
人各
参加的是哪个队?
(1)甲没参加民乐队;
(2)丙没参加合唱队;
(3)每人参加两个队;
(4)每个队有甲、乙、丙中的两个人。2、李老师、王老师、刘老
师分别上一门课,但不
知道他们每个人上什么课,只知道这三门课是语文、数学、外语,另外还知道:
(1)李老师上课全部用汉语;
(2)外语老师是一位学生的哥哥;
(3)刘老师是女老师,她经常与数学老师讨论问题。
问:三位老师各上什么课?
3.A、B、C、D、E五位老朋友在公园聚会,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已知A握了4次,B握
了1次,C握了3次,D握了2次。到目前为止,E握了几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