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狐狸的诡计》小故事
吴朋奉-销售工作计划
小学趣味数学《狐狸的诡计》小故事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很聪明但是也很狡猾狐狸
,森林里
的小动物们总是被这只狐狸欺骗,上它的当,看看今天又发
生了什么呢?下面是为大家
收集的数学狐狸的诡计小故事,供
大家参考。
狐狸、小熊、小鹿、小猴正在分它们得到的一千
克饼。怎样
分好呢?狡猾的狐狸说:“饼不多,我少分一点吧!先把饼的
20%给我,小猴从我
分剩的饼中分25%,小鹿从小猴分剩的
饼中分30%,小熊再从小鹿分剩下的饼中分35%,最后剩下
的一点点给我,怎么样?”大家觉得狐狸分得最少,就同意了。
可最后发现狐狸分得的饼最多,
差不多一半了。同学们,你
算出狐狸、小猴、小鹿、小熊各分多少饼,戳穿狐狸的诡计
么?
答案解析:
20%就是0.2,狐狸分走0.2千克饼后,剩下0.8千克饼了。
我
们就从小猴分得的饼算起。
小猴分得的饼为:
0.8 ×0.25=0.2(下克)
剩下0.8—0.2=0.6(千克)
小鹿分得的饼为:
0.6×0.30=0
l 8(千克)
剩下0.6—0.18=0.42(千克)
第1页共3页
小熊分得的饼为:
0.42×0.35=0.147(千克)
剩下0.42—0.147=0.273(千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
漫长的历史。杨士
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
以不及,故谓师
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
才之
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
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br>本身明确的职责。
狐狸分得的饼为: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
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
注曰:“师教
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
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
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第
2页共3页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
师
”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0.2+0.273=0.473(千克)
结果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有一半了。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数学狐狸的诡计小故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
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
在于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
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
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
考书吗?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