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玛丽莲梦兔
670次浏览
2020年09月09日 18: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童年趣事作文400字-两学一做学习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 生
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
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
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
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
愿望。”切实提高小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往
是从兴趣开始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 br>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兴趣呢?
一、揭示数学之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看他,不 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
间形式和数量 关系是数学教学中最能体现出美的方面,它显示出了
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等特征。这就为我们 教师提供了展
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直观性较强的 教学用具、简洁工整的板书、灵活广用的媒体等,为
学生创设优美、丰富的数学教学情景,去揭示数学知 识中隐含的美。
二、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数学教师的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制
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方式使


某些学生只是看客, 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是毫无兴趣。所以,有些
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 师不能
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更不能
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 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
心理。而应以“鼓励”为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 的学
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努力营
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地参与,自主地学
习。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 产
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 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
导和耐心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
数学的兴趣。
三、努力造就课堂教学趣味性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直接利用生活 进行教学。数学知识源于
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小学 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
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喜欢
学习数 学。例如:小明去超市买练习本,每本0.5元买三个多少钱?
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多来自生活, 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
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生活的体验。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 探究数学规律。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


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在数学教
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
规律,这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 特征》时,先提
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
师再问:“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
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 、的数能被3整除。”
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
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
些是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一个数 ,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
与换位置531、153、315、351。让学生检验与换后的各数 还是不是
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
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 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
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 急于想
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
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 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再
比如,15、25、35等数的平方是多少?你能脱口而出吗 ?这其中有
什么规律呢?等等。这些趣味性的只是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
生享受探究规律的 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四、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学 理论的指导下,加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学生兴
趣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 题,讨论


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合理的
编排 ,确定固定的合作伙伴,利于小组的竞争与合作动能力等培养。
使学生之间做到优势互补,比学赶帮,营 造和谐的氛围。同时,建
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以示奖励。这些评价可以激发学
生在 课堂上的积极踊跃展现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日记-三国演义读后感800


2018春节假期-欢送会


国家测绘局网站-成都计算机研究所


高中美术鉴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上网聊天-朋友祝福短信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党员党性分析报告


小狼小狼-食品安全主题班会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