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解题法原则
凡卡续写-辞工书
小学数学趣味解题法原则
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要有一个
正确的作业
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而且要从实际
出发,多层次、
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
生特点的新型作业,使作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
程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一、遵循童趣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
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
计具有童趣性与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
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
业:“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
他家去玩。小熊说,他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
小熊居住的
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能帮小兔
找到小熊的家吗
?”像这类“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
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
,改变了以往计算题枯
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
高了计算能力。
二、遵循探索性原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
仿和记忆,
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
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
数学活动的经验。”
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
验,设
计一些以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这样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
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智力活动,使数学学
习
更加切实有效。
1.观察作业。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花丛中的蝴蝶、图片中的天安门,你有什么发现?你对
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
例:请调查一天内,
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
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你能针对
塑料袋问题向环
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
问题,有效
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
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
高。
3.小课题探究作业。如学习“比例尺”后,教师可要求
学生给自
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家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
吗?你有什么改进
的措施?为什么要这样改?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探
究报告。
三、遵循生活性原则,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
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
际问题,
促使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
生活离不开数学,
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可让学生当一<
br>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爸爸妈妈提
供一份装修建议吗?请从下面
几个方面考虑:1.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
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
生活条件和
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并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
所需的人民币金
额。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
要多少米?
四、遵循层次性原则,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
念,也是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
切”,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
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
者
。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可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
题目:a类为基本
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用来巩固新知;b类
为基础题,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浅
显易懂,有利于
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为发展题,有一定的
难度,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
深刻性。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更多数学内容,点击小学数学作业在线辅导教材
内容讲解初中
数学作业在线辅导即可进入免费在线数学辅导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