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练习题常见错误及训练方法
歇后语谐音-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
个案研究
学生姓名:肖知谣
所在学校、班级:迎宾路小学一年级五班
训练时间:2013年9月—2014年9月
训练目的:借助读题培养审题能力
错题案例:
1、
☆☆☆☆☆
☆☆
还剩几个?
错误分析:审题不仔细,考虑不全面,不能理解大括号的意义。
训练方法:先告诉孩子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多做题来强化。
2、小朋友排队,小明排第2号,小刚排第9号,他们之间隔了几个
人?
错误分析: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只能用单纯的数字
加减。
训练方法
:通过2号和4号之间隔几个人以及画图示的方式,让她理
解隔几个人并不是单纯的数字减法,还要考虑
将排号大的那个去掉。
3、
错误分析:不能讲自己转换成图中人物,只是按照第三视角来填写。
训练方法:通过实际演
练,让他理解左右具有相对性,对于图示中人
物说话的这种,需要将自己转换成图中人物,再确定左右。
这是我的( )手,这个是我的( )手 。
一、图形
1、对的画“√”,错的画“×”。
(1)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
(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圆。( )
(3)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4)拼一个长方形最少用4根同样的小棒。( )
错误分析:对各种形状和体的概念理解不清。此外第三题想法简单,
按照惯性思维做题。 训练方法:对各种图形和体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物体,让他掌握,
并加以训练,拓展其逻辑思维能
力。
二、解决问题
1、兔妈妈家共13名成员,一天,兔妈妈带7名小兔去爬山,问家里
还剩几只兔子?
错误分析:读题不认真,惯性思维严重,看到数字就直接写,没有注
意到隐含的问题。
训练方法:通过做类似题,让孩子知道给的条件一定要搞清楚,特别
注意干扰项以及隐含的条件。
2、有10名女同学,每两个女同学中间插一个男同学,问插完后,队
伍总共有多少人?
错误分析:无从下手。
训练方法:告诉孩子这样的题可以通过图示来解答,让孩子知道图示
对题意理解的重要性。
错误分析:对百数表的基本特征掌握不清。
训练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百数表,并找出规律。
错误分析:不知道题意,无从下手。
训练方法:加强练习。
错误分析:还是不能透彻的理解题意。
训练方法:排除干扰项训练。
错误分析:不会解题方法。
训练方法:重复减,多做题,掌握解题方法。
错误分析:不会解题方法。
训练方法:重复减,多做题,掌握解题方法。
错误分析:只得出一种方案。
训练方法:仔细审题,观察题目给的所有已知情况。
错误分析:审题不仔细
训练方法:多做题,训练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关键点。此题有16元、
两个及正好。
错误分析:不理解更接近的意思。
训练方法:更接近其实就是两个数之间的差最小。
错误分析:不会动手图解。
训练方法:告诉孩子,好多题可以通过画图转出规律和答案。
错误分析:对于数之间的规律找不准。
训练方法:告诉孩子,对于数字排列其规律无外乎升序
排列或降序排
列或交叉排列集中。对升序或降序排列的数字找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
差。
错误分析:不会元、角计算,不理解至少的含义。
训练方法:告诉他统一单位或元减去元,角减去角。必须是相同单位
才能直接想减或相加。
错误分析:不理解数字位数的基本含义。
训练方法:看天天向上,理解数位的含义。
错误分析:看到划横线,没有圈出。
训练方法:完全按照要求做题,不要想当然。
错误分析:立体感差。
训练方法:通过模型,训练立体感觉。
错误分析: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画出下一组图形。
训练方法:加强审题训练,找出关键词语。
解决问题:
说小明的妈妈买了7个西瓜,要小明送到楼上,小明每次只能拿2
个,问小明几次能拿完?
错误分析:根据惯性思维得出3次的结果。还是审题时不认真,找不
到关键词语“拿完”。
训练方法:多做题。
小红给了弟弟5颗糖,妈妈又给了她10颗糖,现在小红有20颗糖,
问小红原来有多少颗糖?
错误分析:思维不清晰。
训练方法:此类题属于反推,知道最终的然后按照还原的的思路去做
题。
下面
中最少填多少?
40-
+5>35
<25
下面
中最大填多少?或方框中最大填多少刚好小于某数字。
+7<25
-6<23 55-
>20
错误分析:最大、最小的含义理解不透彻,不会解题方法。
训练方法:让孩子理解最大最小含
义,同时告诉他解题的思路,即方
框加上5该等于多少才能刚好大于35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