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砀山县政府网-石啸天
二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 人,从上学期测评情况
看,学生基本能
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
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
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本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
(
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
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
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
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题)。通过问题情境,
使学生
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
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
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
到“一
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
行估计,了解其数
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
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
养学生的
数感。
4.第六单元“加和减(一)”,第八单元“加和减
(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
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
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
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
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和路线”。借助现实的数学活
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
向(东、南、西、北),
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
位置;认识简单的
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
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以及单
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第八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
角。
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 统计与概率
1.在前几册教材用图片或在方格中涂色等方式呈
现数据的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
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1个单位)。
2.会读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
分析,回
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做出一些简单
的预测。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
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
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
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
先乘除、
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
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
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
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
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
以内的数位
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
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
述万
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
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
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
问题,能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
定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
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
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
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
方。
6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
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
系;
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
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直观认识平行
四边形。
7、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
过程。
8、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据,回答
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
册教学,提
出以下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
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
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
可以利
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
“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
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
设计图案复
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
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
的兴趣,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
体的
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
有25人,面包车
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
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
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
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
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
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
只
要合理就可以了。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
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
步的估算能力。例如
: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
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
估计得数的
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
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
于
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解决身边的
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进度安排:
周次
1
教学内容
1.分苹果
2.分桔子 3.练习
课
课
时
3
备
注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分草莓 2.租船 3.练习课
练习一
1.小熊购物
2.买鲜花 3.练
习课
1.二单元练习课 2.方向与路
线
1.三单元练习课 2.生活中的
大数
1.数一数 2.拨一拨
3.比一
比
1.练习五 2.测量
1.一千米有多长 2.练习六
1.买电器 2.回收废电池 3.
练习课
1.小小图书馆 2.练习七
期中复习测试
1.认识角 2.练习八
1.平行四边形 2.欣赏与设计
3
2
3
4
2
3
4
3
3
3
2
2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1.运白菜 2.买洗衣机
3.练
习课
1.练习九 2.整理和复习
1.统计与图表 2.总复习一
3
3
3
总复习二三
总复习四
综合复习 考试
4
4